“游戏”
第一次见有人把游戏从理论上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惊艳。
------------------------------抄书-------------------------------------
“游戏”在席勒的术语里和在康德的术语里一样,是与“自由活动”同义而与“强迫”对立的。感性冲动使人感到自然要求的强迫,而理性冲动又使人感到理性要求的强迫;游戏冲动却要“消除一切强迫,使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恢复自由”。席勒曾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这种抽象概念:
当我们怀着情欲去拥抱一个理应鄙视的人时,我们就痛苦地感到自然的压力。当我们仇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时,我们也就痛苦地感到理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既能吸引我们的欲念,又能博得我们的尊敬,情感的压力和理性的压力就同时消失了,我们就开始爱他,这就是同时让欲念和尊敬在一起游戏。
——第一四封信
所谓“同时让欲念和尊敬一起游戏”,就是让欲念和尊敬这两种心情都能自由活动,我们就感觉不到感性的自然要求是强迫,也感觉不到理性法则是压力,鱼水相得,所以是一种游戏状态。
所以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而美就是活的形象。
“只有在他的形式(即形象)在我们的感觉里活着,而他的生命在我们的认识里取得形式的时候,他才是活的形象”,用我国古代艺术理论术语来说,活的形象可以说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美的观照中,心情是处在法则与需要之间的一种恰到好处的中途”。
所以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狮子到了不为饥饿所迫,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的闲着不用的精力就替自己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沙漠,他的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显示中得到了享受。......动物如果以缺乏(需要)为它的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它就是在工作(劳动);如果以精力的充沛为它的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如果是绰有余裕的生命力在刺激它活动,它就是在游戏。
——第二七封信
-------------来自《西方美学史》
------------------------------抄书-------------------------------------
“游戏”在席勒的术语里和在康德的术语里一样,是与“自由活动”同义而与“强迫”对立的。感性冲动使人感到自然要求的强迫,而理性冲动又使人感到理性要求的强迫;游戏冲动却要“消除一切强迫,使人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都恢复自由”。席勒曾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这种抽象概念:
当我们怀着情欲去拥抱一个理应鄙视的人时,我们就痛苦地感到自然的压力。当我们仇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时,我们也就痛苦地感到理性的压力。但是如果一个人既能吸引我们的欲念,又能博得我们的尊敬,情感的压力和理性的压力就同时消失了,我们就开始爱他,这就是同时让欲念和尊敬在一起游戏。
——第一四封信
所谓“同时让欲念和尊敬一起游戏”,就是让欲念和尊敬这两种心情都能自由活动,我们就感觉不到感性的自然要求是强迫,也感觉不到理性法则是压力,鱼水相得,所以是一种游戏状态。
所以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而美就是活的形象。
“只有在他的形式(即形象)在我们的感觉里活着,而他的生命在我们的认识里取得形式的时候,他才是活的形象”,用我国古代艺术理论术语来说,活的形象可以说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美的观照中,心情是处在法则与需要之间的一种恰到好处的中途”。
所以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
狮子到了不为饥饿所迫,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的闲着不用的精力就替自己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沙漠,他的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显示中得到了享受。......动物如果以缺乏(需要)为它的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它就是在工作(劳动);如果以精力的充沛为它的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如果是绰有余裕的生命力在刺激它活动,它就是在游戏。
——第二七封信
-------------来自《西方美学史》
-
七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1-04 2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