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协同一致的创造性”
几年前翻译一本书时,遇到作者拿伊格尔顿的爵士乐做比方,阐述企业家精神,用了“协同一致的创造性”(英文是什么忘了,这是最后确定的中文译文)这个词,当时理解很不顺畅,还特意写信给作者,问“协同一致的创造性”是怎么回事——企业家精神跟爵士乐扯到一起,总觉得有点牵强。
不久前在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中又看到对伊格尔顿这个比喻的引用,在网上找来了《人生的意义》几段原文:
“爵士乐队的即兴演奏明显与交响乐队不同,因为很大程度上每位演奏者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自由表现。但,她这么做的时候,对其他乐手自我表达式的演奏,怀有一种接纳性的敏感。他们所形成的复合的和谐状态,并非源于演奏一段共同的乐谱,而是源于在他人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每位乐手都用音乐自由地表达。每位乐手的演奏越有表现力,其他乐手就会从中得到灵感,被激励而达到更精彩的效果。在这里,自由与“整体的善”之间没有冲突,但这个意象与极权主义截然相反。虽然每位乐手都为“整体的更大的善”作出了贡献,但她不是通过苦涩的自我牺牲,而只是通过表达自我。这当中有自我实现,但实现的方式是自我在作为整体的音乐中消失,其中有成就,但不是自吹自擂的成功。相反,成就——音乐本身——充当着乐手之间发生关联的媒介。演奏的高超技巧带来快乐,并且——因为人的力量得到了自由满足或实现——存在着自我发展意义上的幸福。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爵士乐演奏那样毫无目的。它不是要服务于某个功利目的或者形而上的严肃宗旨,它本身就是一种愉悦。它不需要自身存在之外的合法性理由。在这个意义上,人生的意义有趣地接近于无意义。”
在我看来,陈嘉映对伊格尔顿的引用更有意义,陈嘉映说的是,在道德意义的生活中,人与人要的不是相互模仿、学习,而是彼此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善,彼此从他人处获得激励。就像爵士乐手一样,任一乐手的演奏是自发的,同时互相激发。
我想,在前述将企业家精神也同爵士乐作比较的作者那里,大概怀有一种对企业家精神的个人想象,然而感觉过于美化和浪漫化了企业家精神。当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学者可以自己去定义。
不久前在陈嘉映的《何为良好生活》中又看到对伊格尔顿这个比喻的引用,在网上找来了《人生的意义》几段原文:
“爵士乐队的即兴演奏明显与交响乐队不同,因为很大程度上每位演奏者都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自由表现。但,她这么做的时候,对其他乐手自我表达式的演奏,怀有一种接纳性的敏感。他们所形成的复合的和谐状态,并非源于演奏一段共同的乐谱,而是源于在他人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每位乐手都用音乐自由地表达。每位乐手的演奏越有表现力,其他乐手就会从中得到灵感,被激励而达到更精彩的效果。在这里,自由与“整体的善”之间没有冲突,但这个意象与极权主义截然相反。虽然每位乐手都为“整体的更大的善”作出了贡献,但她不是通过苦涩的自我牺牲,而只是通过表达自我。这当中有自我实现,但实现的方式是自我在作为整体的音乐中消失,其中有成就,但不是自吹自擂的成功。相反,成就——音乐本身——充当着乐手之间发生关联的媒介。演奏的高超技巧带来快乐,并且——因为人的力量得到了自由满足或实现——存在着自我发展意义上的幸福。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爵士乐演奏那样毫无目的。它不是要服务于某个功利目的或者形而上的严肃宗旨,它本身就是一种愉悦。它不需要自身存在之外的合法性理由。在这个意义上,人生的意义有趣地接近于无意义。”
在我看来,陈嘉映对伊格尔顿的引用更有意义,陈嘉映说的是,在道德意义的生活中,人与人要的不是相互模仿、学习,而是彼此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善,彼此从他人处获得激励。就像爵士乐手一样,任一乐手的演奏是自发的,同时互相激发。
我想,在前述将企业家精神也同爵士乐作比较的作者那里,大概怀有一种对企业家精神的个人想象,然而感觉过于美化和浪漫化了企业家精神。当然,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学者可以自己去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