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人生
3月13日,女儿为我摆了一个“生日宴”。虽然说,老人不宜做寿,免得被“老爷”惦记,可是极小范围的“意思意思”,仍难免俗。定的是淮海路兰生大厦39楼顺风港湾,图的是那个旋转餐厅。
女儿知道老爸馋,又舍不得去高档馆子,只要有机会,便带我去开开眼界。前个月去的是古北路上的“平壤高丽餐厅”,让我见识到了那些佩戴国旗徽章的、身兼演员与服务员的朝鲜美女的精彩表演和周到服务——尽管菜的滋味一点不敢恭维,但空了肚腹,饱了眼福,还是值得。旋转餐厅在上海不止一家,也开设了好几年,但我是第一次去,属于刘姥姥眼里的大观园。女儿一个月前便预定了,晚餐,又是双休日,一座难求。顾客拥挤,电梯等了好几轮才上。桌子摆得很满,几代同桌的很多,大家兴致勃勃,睁大了瞅“西洋镜”的眼睛,看样子一多半的顾客都是和我一样来“噶闹猛”的。
餐厅转得很慢,如果不注意参照物,你不觉得它在旋转;可是你一旦盯着参照物,它又好像快得让人头晕。大概一个半小时兜一圈吧。兰生大厦位于从前被称作“八仙桥”的淮海路、西藏路和柳林路交叉处。当年的八仙桥,那条龙门路就像一条丝巾,斜哒哒地一头披着淮海路,一头牵到了宁海路,再拉到了西藏路,形成了一个半三角形的闹市区。母亲一辈常常亲切地提到它,是因为那里有“信大祥”“协大祥”“宝大祥”,还有一个品种齐全的菜场;而我对它念念不忘,是因为那块小小的地方有嵩山电影院(“恩派亚”)、北京电影院(现在的“上海音乐厅”)和大众剧场(“黄金剧场”)。一叫什么“桥”,马上便有一种非常亲切、非常知己、带了许多泥土味的感觉,童年的感觉和老上海的感觉混同在一起,让我们这代人沉浸在乡愁里。可是现在的“桥”哪里还有一点“桥的味道”,整个是“高大上”的摩天楼群呀。我筷子夹在碗里,眼总是盯着窗外,而思想就随着夜景转。南京路、西藏路、金陵路、淮海路,还有那些小马路,就像被我检阅一样慢慢地从视野里滑过去。灯光最明亮的是新世界商厦一角,这是南京路步行街的开端;最暗淡是金陵路,那些“马路长廊”把灯火都“打包”了。淮海路,K11的标志特别炫目,但这条马路覆盖着梧桐树影,显示出斑斑驳驳的美丽。汽车闪耀的前灯和红色的尾灯,好像流淌的彩河,使夜晚的城市活力四射,全然消失了夜的幽雅,不知该喜还是该悲……空气不纯净,但还是能看到浦江对面的几个“城标”:“上海中心”、金茂大厦和金融中心影影绰绰,唯独东方明珠在雾霾里顽强地表现着自己。上海,你美得让全世界称颂,可又让你的子女觉得陌生,于是就变得格外矜持和神秘了。
树的“寿数”是用年轮来计算的。人呢?从前学过一句话,说人的一生是“螺旋形上升”,也该是一圈一圈地旋转着上升了。那么岂不是说,生命在旋转,看似日复一日,其实不经意之间,它已经走了很多很多的路;相似的景色已经有了很大很大的变化;它已经和将要完成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了。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没有多大区别;今年的自己和明年的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人生的景观没有多大不同,生命似乎凝滞了、停步了,有时甚至会嫌弃生活的单调与无聊。可是拉开十年、二十年、几十年,再看看“窗外”,所有的景观都两样了!莫说景观,就是我自己从外到里,面目全非!我看着窗外比蚂蚁还细小的亮点,想象着那就是从前的自己,那个不知愁滋味的“小小的我”。我一圈圈地旋转着,一层层地攀登着,有时看一眼窗外风景,有时只顾擦汗连头都顾不上抬,忽然间不知不觉就转到了顶楼,转成了一个“外公”,一个“心不老,身始衰”的老头,呜呼,人生!
但是今夜,就像海子写的,今夜我不关心人类,只关心和我同桌的亲人,且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接受妻子、女儿女婿和毛毛毛豆的祝贺,呡一口酒,品尝着喜乐人生。是呀,不管怎么说,能够旋转到了这样的高度,再糟糕的人生也没有那么糟糕。
顺风港湾,是个带着几分吉祥的店名;港湾就不说了,还能航到哪里去呢;顺风又顺水,但愿,但愿。
shouzhong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日三“惊” (1人喜欢)
- 银发经济“银”几许
- 不做“多情人” (7人喜欢)
- 在“通”与“痛”之间 (7人喜欢)
- 不敢“任性”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