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七回:君士坦丁堡石城墙,千年古都坚不可破 (下)
Jumbo Heritage List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jumbo_huang@126.com,Skype: jumboheritage, postmaster@jumbohuang.com
第八七回:君士坦丁堡石城墙,千年古都坚不可破 (下)
一个新的海上威胁浮现,使继后的皇帝开始重视海墙。八世纪早期,即提比略三世或阿纳斯塔修斯二世统治时期,海墙被修复。后来,米海尔二世则开展一个大规模的重建工程,工程在狄奥菲洛时完成,该工程提升了海墙的高度。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海墙被证实是城市防御的弱点,威尼斯人倾力攻打海墙。1261年重夺君士坦丁堡后,米海尔八世特别注意海墙的强化及加高,因预料拉丁人会尝试重新收复君士坦丁堡,海墙被加高两米。十年后,面对查理一世入侵的威胁,拜占庭帝国再在原有的海墙后建造一道城墙。在马尔马拉海部分,除了码头及港口外,马尔马拉海海墙建在海岸线上,高12到15米,具有十道城门、三道小城门、188座城楼,总长度是8460米。部分海墙在1956至1957年建造肯尼迪大道时被破坏。金角湾海墙总长为5600米,起自圣德米德里海角,止于布雷契内,在布雷契内连接陆墙。虽然大部分海墙在1870年代因兴建铁路而被破坏,它的路径及其城门的位置还可被准确辨认。
金角湾海墙建在较为内陆的地区,离海岸40米,墙身高10米,具有十七道城门、110座城楼。在整个拜占庭帝国的历史里,城防军的数目相当少,城市长官辖下的帝国守卫及警卫是唯一的固定武装城防部队。任何对城市所产生的威胁在还未接近城市时都是由地区的野战军队应付。在早年,帝国守卫由帝国禁卫军及皇家卫队组成,后来这支守卫只沦为检阅部队。在八世纪,皇帝面对军区军队屡发的叛乱、奉行不受欢迎的破坏偶像主义政策等问题,于是建立帝国军旅以保障安全。帝国军旅是帝国远征军的核心,往往也不会驻守君士坦丁堡,但其中两支军旅会长驻君士坦丁堡,戌卫在皇宫或其他地方,如荒废的教堂。这些部队的人数不多,大约数千人,但他们可与几支分驻在首都附近、色雷斯及比提尼亚的军队互为犄角。城防军数量稀少是由于皇帝及平民也会对大队永久驻军感到不安,害怕发生军事暴动,而且驻军的军费也会带来财政压力。另外,数目庞大的军队驻扎在城内是不必要的,因城墙已提供了固有的防卫能力。
在城墙牢固及骨干部队守卫的情况下,城市在前火药时期足以抵御一支非常庞大的军队。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多个防御工事在不同时期兴建,可以说与城墙组成了综合防御系统。最早及最大的是56公里长的安纳斯塔西亚墙,建于五世纪中期,作为君士坦丁堡的外围防御,位于城市以西65公里。安纳斯塔西亚墙厚3.3米,超过5米高,但其效用有限,在七世纪被弃置。后来,安纳斯塔西亚墙的物料被用作建造当地的建筑物,但多个部分仍存在。可能是因为土国的人工成本较低高或者这个国家缺乏农民工,反正目前维修君士坦丁堡城墙的进度非常缓慢,我倒是建议中国派人过来参与修补工程,因为中国多快好省快马加鞭的建筑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把君士坦丁堡城墙修补完毕。目前城墙一侧是公路,另外一侧是一些居民区和工厂,我继续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走,要经过一条马路,车流量太大,我等了半天才能穿过马路,涵洞旁边的墙壁上有涂鸦,画的是一些花鸟图案,再沿缓坡走到草坪旁边的君士坦丁堡城墙下面,这里行人更少,一些炮楼已经修复,但更多的炮楼面临崩塌的危险,目前暂时用铁架子支撑着,这一段被几条公路分割的城墙有几百米长,也是坚硬的花岗岩建筑的,再继续走到一座城门那里,门口有两个老人坐在地上摆地摊,
一个中年人在卖小电子产品,前方有一颗被烧过的老树,继续走到这段城墙的尾部,前方又是公路,而且中间有护栏,无法穿越,我只能放弃沿君士坦丁堡城墙走一圈了,因为至少目前来看,串起来走是很难做到的。我站在高处回头看连绵几公里的城墙,虽然很多部分被公路切断,但整体来看还是非常壮观的,我穿过城门走到另外一侧,看到一个老人在城墙边卖东西,这一侧的崩塌更严重,我从废墟爬上了城墙顶部,上面走满了杂草,顶部有些地方已经用砖头修补过了,城墙上面没有人,走了半天才看到一个老年人在上面走,我跟他走进一座炮楼里面,突然发现两层夹城墙中间居然还住着一些流浪汉,这个地方是非常隐蔽的,从城墙的两侧都无法看到里面隐藏的房子,住在这里,可能用水和排泄是个大问题,城墙附近是新的办公区域,很多新楼拔地而起,城际地铁也在旁边穿梭,我看时间不早了,如是又走到地铁站坐车,我昨天购买了土耳其交通卡,累计投入40里拉乘坐地铁轻轨共计14次,尚余8.75里拉的余额,
总体而言购买通票是划算的。下午发现用交通卡还能乘坐轮渡,明天打算尝试一下,这个城市的地铁是韩国现代集团生产的,难怪这个国家的韩国游客比中国游客还多,商务旅行的韩人也非常多,韩人是汉人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一个弹丸小国能在短时间如此迅速崛起,我们天朝和日本都要反思。最近发现海外的日本游客非常稀少,是否是日元受美元打压后持续疲软导致的?其实日本人在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出国的比较多,后来因为日元贬值,换成中国和韩国人出来的比较多了。我又坐地铁到达了土城的海峡另一侧,出了车站就看到一处工地,两个穆斯林妇女迎面走来,包裹严实,步伐稳健。
旁边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一个地铁出口摆满了摩托车,路边的广告牌多是年轻貌美的穿长裙的美女,暂时没有人敢比基尼美女的彩照,我无意走到一片老城区,很多老宅分布在附近,我经过一家餐厅,有两个男人和一个美女在里面忙碌,当地人买食物都是打包带走的,因为我比较累了,就坐下来吃饭,点了一些特色食物,吃完就去旁边的清真寺参观,里面有非常干净的厕所,上完之后旁边是一个投币箱,写着随喜投币,这座古砌的清真寺非常干净,中庭并没有什么人,我走进去休息了一会,然后往海边走,此时烈日高照,温度极高,但这里视野非常开阔,远处的山坡上有很多在建的高楼,左侧能看到四五栋百米多高的大厦正在施工,
这是一座新兴城市了,海边则分布着一些清真寺和宫殿,看到一些巨型邮轮停在海港,海鸟在飞翔,我继续走到伊斯坦布尔少女塔旁边,到塔要坐船,它位于一座小岛上,是知名的景点,少女塔也称贞女塔,建于一千多年前,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部入口处,于斯屈达尔海岸外200米,它建于拜占庭时期,塔内部已被改造成一个咖啡馆和餐馆,吸引游人参观。我走到岸边,看到很多棕色长发的美女正此拍照,旁边的餐厅旁边有遮阳伞,很多情侣坐在里面休息,再往旁边走就是礁石了,一些男人在石头上爬行,迎面又走来一位包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少女,街道对面居然还残存着一些木头修建的老宅,不久过来一年卖气球的年轻人,天气太热了,我逛了一会就坐地铁返回酒店,今天下午鸢的状态还是非常差,又是腰酸背痛又是精神萎靡,一直怀疑自己得了大病,严重影响了旅游的心情,幸亏我们在首都滞留了五天,可以让鸢休整。
我在酒店休息了一会,到了傍晚我们一起出门,经过很多卖糕点的商店,这也是土耳其的特色食物,之后我们坐车到老城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区是1985年批准的世界遗产。遗产原属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它先后是东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遗产现是土耳其的首都和最大的海港、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我们走到一座疑似皇宫的地方,穿越城墙下面的城门,走进一座非常大的公园,外面都是商铺,非常热闹,公园内种植了很多绿树,到处是喷泉和雕塑,很多人在这里休息,我们发现一处大理石雕刻的书本,很多人在些拍照,之后我们企图进入宫殿参观,但保安跑过来说现在景点要关门了,他叫我们明天再来,鸢还是状态较差,就坐在长椅上休息了一会,可能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刚从欧洲过来的我们还有些不适应土耳其的饮食和气候,
鸢更是走走停停,不久我们就到达了山坡上,这里游客更多,伊斯坦布尔处于战略要地博斯普鲁斯半岛上。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政治、宗教和艺术中心。现存名胜古迹有康斯坦丁赛马场、索菲亚大教堂和苏莱曼清真寺。现在过剩的人口、工业污染和无控制的城市发展正危害着这座城市。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亚洲部分的终点,它与欧亚大陆政治、宗教和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东西方文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里相交流、相渗透,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城内保存着君士坦丁赛马场、圣索菲亚教堂、托普卡珀宫、苏莱曼清真寺等一批建筑杰作。其中许多建筑对欧洲和亚洲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这个面临人口剧增、城建失控和环境污染威胁的大城市里,有四个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即:考古公园、苏莱曼尼耶区、泽雷克区和城墙区。罗马帝国建都时期保留下来的古迹有:考古公园内的君士坦丁赛马场(公元321年),苏莱曼尼耶区的瓦伦斯渡槽(公元378年),以及特奥多里奥二世从公元413年起修建的长6650米的城墙。公元447年修建的第二道工事,是军事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第八八回:丝绸之路天方夜谭,拜占庭塞尔柱帝国
《皇氏古建筑大全》
《仙劍波斯臥龍崗》
jumbo_huang@126.com,Skype: jumboheritage, postmaster@jumbohuang.com
第八七回:君士坦丁堡石城墙,千年古都坚不可破 (下)
一个新的海上威胁浮现,使继后的皇帝开始重视海墙。八世纪早期,即提比略三世或阿纳斯塔修斯二世统治时期,海墙被修复。后来,米海尔二世则开展一个大规模的重建工程,工程在狄奥菲洛时完成,该工程提升了海墙的高度。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海墙被证实是城市防御的弱点,威尼斯人倾力攻打海墙。1261年重夺君士坦丁堡后,米海尔八世特别注意海墙的强化及加高,因预料拉丁人会尝试重新收复君士坦丁堡,海墙被加高两米。十年后,面对查理一世入侵的威胁,拜占庭帝国再在原有的海墙后建造一道城墙。在马尔马拉海部分,除了码头及港口外,马尔马拉海海墙建在海岸线上,高12到15米,具有十道城门、三道小城门、188座城楼,总长度是8460米。部分海墙在1956至1957年建造肯尼迪大道时被破坏。金角湾海墙总长为5600米,起自圣德米德里海角,止于布雷契内,在布雷契内连接陆墙。虽然大部分海墙在1870年代因兴建铁路而被破坏,它的路径及其城门的位置还可被准确辨认。
金角湾海墙建在较为内陆的地区,离海岸40米,墙身高10米,具有十七道城门、110座城楼。在整个拜占庭帝国的历史里,城防军的数目相当少,城市长官辖下的帝国守卫及警卫是唯一的固定武装城防部队。任何对城市所产生的威胁在还未接近城市时都是由地区的野战军队应付。在早年,帝国守卫由帝国禁卫军及皇家卫队组成,后来这支守卫只沦为检阅部队。在八世纪,皇帝面对军区军队屡发的叛乱、奉行不受欢迎的破坏偶像主义政策等问题,于是建立帝国军旅以保障安全。帝国军旅是帝国远征军的核心,往往也不会驻守君士坦丁堡,但其中两支军旅会长驻君士坦丁堡,戌卫在皇宫或其他地方,如荒废的教堂。这些部队的人数不多,大约数千人,但他们可与几支分驻在首都附近、色雷斯及比提尼亚的军队互为犄角。城防军数量稀少是由于皇帝及平民也会对大队永久驻军感到不安,害怕发生军事暴动,而且驻军的军费也会带来财政压力。另外,数目庞大的军队驻扎在城内是不必要的,因城墙已提供了固有的防卫能力。
![]() |
![]() |
![]() |
![]() |
![]() |
![]() |
在城墙牢固及骨干部队守卫的情况下,城市在前火药时期足以抵御一支非常庞大的军队。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多个防御工事在不同时期兴建,可以说与城墙组成了综合防御系统。最早及最大的是56公里长的安纳斯塔西亚墙,建于五世纪中期,作为君士坦丁堡的外围防御,位于城市以西65公里。安纳斯塔西亚墙厚3.3米,超过5米高,但其效用有限,在七世纪被弃置。后来,安纳斯塔西亚墙的物料被用作建造当地的建筑物,但多个部分仍存在。可能是因为土国的人工成本较低高或者这个国家缺乏农民工,反正目前维修君士坦丁堡城墙的进度非常缓慢,我倒是建议中国派人过来参与修补工程,因为中国多快好省快马加鞭的建筑方式可以在短期内把君士坦丁堡城墙修补完毕。目前城墙一侧是公路,另外一侧是一些居民区和工厂,我继续往地势较高的地方走,要经过一条马路,车流量太大,我等了半天才能穿过马路,涵洞旁边的墙壁上有涂鸦,画的是一些花鸟图案,再沿缓坡走到草坪旁边的君士坦丁堡城墙下面,这里行人更少,一些炮楼已经修复,但更多的炮楼面临崩塌的危险,目前暂时用铁架子支撑着,这一段被几条公路分割的城墙有几百米长,也是坚硬的花岗岩建筑的,再继续走到一座城门那里,门口有两个老人坐在地上摆地摊,
一个中年人在卖小电子产品,前方有一颗被烧过的老树,继续走到这段城墙的尾部,前方又是公路,而且中间有护栏,无法穿越,我只能放弃沿君士坦丁堡城墙走一圈了,因为至少目前来看,串起来走是很难做到的。我站在高处回头看连绵几公里的城墙,虽然很多部分被公路切断,但整体来看还是非常壮观的,我穿过城门走到另外一侧,看到一个老人在城墙边卖东西,这一侧的崩塌更严重,我从废墟爬上了城墙顶部,上面走满了杂草,顶部有些地方已经用砖头修补过了,城墙上面没有人,走了半天才看到一个老年人在上面走,我跟他走进一座炮楼里面,突然发现两层夹城墙中间居然还住着一些流浪汉,这个地方是非常隐蔽的,从城墙的两侧都无法看到里面隐藏的房子,住在这里,可能用水和排泄是个大问题,城墙附近是新的办公区域,很多新楼拔地而起,城际地铁也在旁边穿梭,我看时间不早了,如是又走到地铁站坐车,我昨天购买了土耳其交通卡,累计投入40里拉乘坐地铁轻轨共计14次,尚余8.75里拉的余额,
总体而言购买通票是划算的。下午发现用交通卡还能乘坐轮渡,明天打算尝试一下,这个城市的地铁是韩国现代集团生产的,难怪这个国家的韩国游客比中国游客还多,商务旅行的韩人也非常多,韩人是汉人无法绕过的一个话题,一个弹丸小国能在短时间如此迅速崛起,我们天朝和日本都要反思。最近发现海外的日本游客非常稀少,是否是日元受美元打压后持续疲软导致的?其实日本人在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出国的比较多,后来因为日元贬值,换成中国和韩国人出来的比较多了。我又坐地铁到达了土城的海峡另一侧,出了车站就看到一处工地,两个穆斯林妇女迎面走来,包裹严实,步伐稳健。
旁边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一个地铁出口摆满了摩托车,路边的广告牌多是年轻貌美的穿长裙的美女,暂时没有人敢比基尼美女的彩照,我无意走到一片老城区,很多老宅分布在附近,我经过一家餐厅,有两个男人和一个美女在里面忙碌,当地人买食物都是打包带走的,因为我比较累了,就坐下来吃饭,点了一些特色食物,吃完就去旁边的清真寺参观,里面有非常干净的厕所,上完之后旁边是一个投币箱,写着随喜投币,这座古砌的清真寺非常干净,中庭并没有什么人,我走进去休息了一会,然后往海边走,此时烈日高照,温度极高,但这里视野非常开阔,远处的山坡上有很多在建的高楼,左侧能看到四五栋百米多高的大厦正在施工,
这是一座新兴城市了,海边则分布着一些清真寺和宫殿,看到一些巨型邮轮停在海港,海鸟在飞翔,我继续走到伊斯坦布尔少女塔旁边,到塔要坐船,它位于一座小岛上,是知名的景点,少女塔也称贞女塔,建于一千多年前,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部入口处,于斯屈达尔海岸外200米,它建于拜占庭时期,塔内部已被改造成一个咖啡馆和餐馆,吸引游人参观。我走到岸边,看到很多棕色长发的美女正此拍照,旁边的餐厅旁边有遮阳伞,很多情侣坐在里面休息,再往旁边走就是礁石了,一些男人在石头上爬行,迎面又走来一位包裹着头巾的穆斯林少女,街道对面居然还残存着一些木头修建的老宅,不久过来一年卖气球的年轻人,天气太热了,我逛了一会就坐地铁返回酒店,今天下午鸢的状态还是非常差,又是腰酸背痛又是精神萎靡,一直怀疑自己得了大病,严重影响了旅游的心情,幸亏我们在首都滞留了五天,可以让鸢休整。
我在酒店休息了一会,到了傍晚我们一起出门,经过很多卖糕点的商店,这也是土耳其的特色食物,之后我们坐车到老城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区是1985年批准的世界遗产。遗产原属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以前。它先后是东罗马、拜占庭、奥斯曼三大帝国的首都。遗产现是土耳其的首都和最大的海港、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我们走到一座疑似皇宫的地方,穿越城墙下面的城门,走进一座非常大的公园,外面都是商铺,非常热闹,公园内种植了很多绿树,到处是喷泉和雕塑,很多人在这里休息,我们发现一处大理石雕刻的书本,很多人在些拍照,之后我们企图进入宫殿参观,但保安跑过来说现在景点要关门了,他叫我们明天再来,鸢还是状态较差,就坐在长椅上休息了一会,可能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刚从欧洲过来的我们还有些不适应土耳其的饮食和气候,
鸢更是走走停停,不久我们就到达了山坡上,这里游客更多,伊斯坦布尔处于战略要地博斯普鲁斯半岛上。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重要的政治、宗教和艺术中心。现存名胜古迹有康斯坦丁赛马场、索菲亚大教堂和苏莱曼清真寺。现在过剩的人口、工业污染和无控制的城市发展正危害着这座城市。伊斯坦布尔是"丝绸之路"亚洲部分的终点,它与欧亚大陆政治、宗教和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东西方文化、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这里相交流、相渗透,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地区。城内保存着君士坦丁赛马场、圣索菲亚教堂、托普卡珀宫、苏莱曼清真寺等一批建筑杰作。其中许多建筑对欧洲和亚洲产生过重大影响。
在这个面临人口剧增、城建失控和环境污染威胁的大城市里,有四个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即:考古公园、苏莱曼尼耶区、泽雷克区和城墙区。罗马帝国建都时期保留下来的古迹有:考古公园内的君士坦丁赛马场(公元321年),苏莱曼尼耶区的瓦伦斯渡槽(公元378年),以及特奥多里奥二世从公元413年起修建的长6650米的城墙。公元447年修建的第二道工事,是军事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
第八八回:丝绸之路天方夜谭,拜占庭塞尔柱帝国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