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幕中的童年
忆起童年,总会加一些光鲜且令人想念的画面,可能大家都会一样吧,书上写的和歌声唱的童年,都不是我心里默念的面目。童年是一本厚重的大书,我弱小的手不停翻动,借以成长,试图摆脱这个四周都比我高,全是老师让人窒息的威严,要零花钱总是讲条件看脸色的环境。我没有一刻不在渴望长大,而长大后,却会如首句形容的一般,给童年蒙上一层美好隔帘,所以童年总是面目模糊的,还好有电影。
在《四百击》中,特吕弗直接呈现了一个非典型童年,于是我的小时候就在看电影时突然钻出来,立体又粗粝。和安托万一样逃课撒谎不喜欢老师,有拧巴的神情和歪歪扭扭的步伐,却始终保持着清澈的眼神,试图去爱父母,却得不到反馈。在一个个小错误滚雪花后,安托万最终到了少管所,为大人不负责任一再买单的他,坚决地选择了决裂,他不知所向地逃走,最终在海边后转身的一刹那,那个眼神,照亮了我的童年,那时的我大概也会想有这样宽广的海,神秘又宽容,可以包容我们不知事时候犯的错。
同样是逃离,热内的《少年斯派威的奇幻旅程》就梦幻多了,作为一个早慧又敏感的孩子,目睹弟弟玩枪身亡,于是过早的在内心团上小结。我小时候也不小心看过可怕的车祸场景,我也是不愿意讲话的内向小孩,谁的童年没有心结呢?斯派威选择了在永动机的发明中等待长大,糟糕的是,他太聪慧成长没跟上步伐就成功了,我就好一点,选择在读书中打发时间,世间读物那么多,我只在沧海中捡到一粒沙,就突然长大了。他扒火车,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发表一份童年宣言,在孤独的旅程完成后,他应该打开了那枚心结。
《狗脸的岁月》里的英格玛把自己封禁在逝去小狗的世界里,接连失去妈妈和爱狗的童年,如同北欧的乡村一样孤单。博格曼的大师之作《芬妮和亚历山大》里,两个小孩被继父囚禁在阴森的城堡里,童年突然被局限到方寸之地,亚历山大选择用幻想来对抗现实里的局促。今年奥斯卡布丽·拉尔森如愿封后,她最该感谢的是和她对戏的小杰克,一出生便被困在小《房间》里,屋子里的每件东西,便是组成世界的一切。最后,以上的孩子们都冲破了内心或者外在的藩篱,一束光打下来,原来童年里小天地之外的黑暗,是那么广阔的另一个世界。
《伴我同行》里,四个小孩完成了一次匪夷所思的经历——寻找尸体。他们在家里都有些莫名的苦楚,所以这次听着令人惊悚的探险,反而刮起了温馨的和风。那句“谁又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找到比12岁之前更好的朋友”意味的友谊,大概是所有在童年一起干坏事小朋友们的心照不宣。《美好的世界》里菲利普的经历就更为惊险,并且更加温馨,一个劫走他的劫匪一路对他照顾有加,他甚至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戏服,变成“有生以来最友善的鬼”,甚至到最后被击毙时,小菲利普仍然相信这是一个难过的意外,对他的朋友,他的某种“爸爸”难舍地别离。
然而童年也有永远都难以忘却的伤痕。波兰女导演肯杰尔扎沃斯卡在电影《我是》里拍了一个甚至没有名字的小男孩的故事。他两次回去找妈妈,他妈妈两次狠心的抛弃他。在无人关怀的孤独星球上,他的梦想却是成为诗人,他说生活的本质就是“为了计较品尝一口面包”,大概他永远没有饱腹过吧。达内兄弟在《单车少年》里叙述西里尔寻找抛弃自己的父亲的故事,同样也是两次恶狠狠地拒绝,卖了他童年的珍物。《雾中风景》里,安哲也让两个小孩北上走向寻父之路,在一路的挫折之后,却在终于到达德国边境的结局处,在迷雾中响起枪声。
童年同样也有物质的窘迫。马基迪在《小鞋子》里的小男孩也艰难地与贫穷搏斗着,弄丢了妹妹的鞋,每次都和妹妹交接着穿鞋,仿佛生活就是令人疲惫的接力马拉松。渴望一双鞋子的他得知赛跑亚军的奖品是鞋子时,每天都刻苦锻炼,却被命运捉弄放水失败最终夺得冠军,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心酸的冠军了吧。《小孩与鹰》中被母亲忽视的比利买不起球衣,每次踢球时,都会被裁判恶意地误判,他向往逃离这种生活,驯养了一只能飞上蓝天的鹰,却被哥哥杀死,最后他默默埋掉了它,同样盖上土的大概还有自己的梦想吧。
当然,童年也有温情和阳光,开着托托喜欢的《天堂电影院》的艾佛特爷爷,一起捉《蝴蝶》的可爱老人,《死亡诗社》和《放牛班的春天》里的老师,《怦然心动》遇到的初恋,《当幸福来敲门》时陪着自己的爸爸……在渴望长大的暗夜里,毕竟还是有几颗闪亮的星。童年就是这样,池塘和榕树我从没见过,却一直听到一句声音问道“亲爱的小孩,你今晚有没有哭”……
在《四百击》中,特吕弗直接呈现了一个非典型童年,于是我的小时候就在看电影时突然钻出来,立体又粗粝。和安托万一样逃课撒谎不喜欢老师,有拧巴的神情和歪歪扭扭的步伐,却始终保持着清澈的眼神,试图去爱父母,却得不到反馈。在一个个小错误滚雪花后,安托万最终到了少管所,为大人不负责任一再买单的他,坚决地选择了决裂,他不知所向地逃走,最终在海边后转身的一刹那,那个眼神,照亮了我的童年,那时的我大概也会想有这样宽广的海,神秘又宽容,可以包容我们不知事时候犯的错。
同样是逃离,热内的《少年斯派威的奇幻旅程》就梦幻多了,作为一个早慧又敏感的孩子,目睹弟弟玩枪身亡,于是过早的在内心团上小结。我小时候也不小心看过可怕的车祸场景,我也是不愿意讲话的内向小孩,谁的童年没有心结呢?斯派威选择了在永动机的发明中等待长大,糟糕的是,他太聪慧成长没跟上步伐就成功了,我就好一点,选择在读书中打发时间,世间读物那么多,我只在沧海中捡到一粒沙,就突然长大了。他扒火车,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发表一份童年宣言,在孤独的旅程完成后,他应该打开了那枚心结。
《狗脸的岁月》里的英格玛把自己封禁在逝去小狗的世界里,接连失去妈妈和爱狗的童年,如同北欧的乡村一样孤单。博格曼的大师之作《芬妮和亚历山大》里,两个小孩被继父囚禁在阴森的城堡里,童年突然被局限到方寸之地,亚历山大选择用幻想来对抗现实里的局促。今年奥斯卡布丽·拉尔森如愿封后,她最该感谢的是和她对戏的小杰克,一出生便被困在小《房间》里,屋子里的每件东西,便是组成世界的一切。最后,以上的孩子们都冲破了内心或者外在的藩篱,一束光打下来,原来童年里小天地之外的黑暗,是那么广阔的另一个世界。
《伴我同行》里,四个小孩完成了一次匪夷所思的经历——寻找尸体。他们在家里都有些莫名的苦楚,所以这次听着令人惊悚的探险,反而刮起了温馨的和风。那句“谁又能在以后的人生中,找到比12岁之前更好的朋友”意味的友谊,大概是所有在童年一起干坏事小朋友们的心照不宣。《美好的世界》里菲利普的经历就更为惊险,并且更加温馨,一个劫走他的劫匪一路对他照顾有加,他甚至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戏服,变成“有生以来最友善的鬼”,甚至到最后被击毙时,小菲利普仍然相信这是一个难过的意外,对他的朋友,他的某种“爸爸”难舍地别离。
然而童年也有永远都难以忘却的伤痕。波兰女导演肯杰尔扎沃斯卡在电影《我是》里拍了一个甚至没有名字的小男孩的故事。他两次回去找妈妈,他妈妈两次狠心的抛弃他。在无人关怀的孤独星球上,他的梦想却是成为诗人,他说生活的本质就是“为了计较品尝一口面包”,大概他永远没有饱腹过吧。达内兄弟在《单车少年》里叙述西里尔寻找抛弃自己的父亲的故事,同样也是两次恶狠狠地拒绝,卖了他童年的珍物。《雾中风景》里,安哲也让两个小孩北上走向寻父之路,在一路的挫折之后,却在终于到达德国边境的结局处,在迷雾中响起枪声。
童年同样也有物质的窘迫。马基迪在《小鞋子》里的小男孩也艰难地与贫穷搏斗着,弄丢了妹妹的鞋,每次都和妹妹交接着穿鞋,仿佛生活就是令人疲惫的接力马拉松。渴望一双鞋子的他得知赛跑亚军的奖品是鞋子时,每天都刻苦锻炼,却被命运捉弄放水失败最终夺得冠军,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心酸的冠军了吧。《小孩与鹰》中被母亲忽视的比利买不起球衣,每次踢球时,都会被裁判恶意地误判,他向往逃离这种生活,驯养了一只能飞上蓝天的鹰,却被哥哥杀死,最后他默默埋掉了它,同样盖上土的大概还有自己的梦想吧。
当然,童年也有温情和阳光,开着托托喜欢的《天堂电影院》的艾佛特爷爷,一起捉《蝴蝶》的可爱老人,《死亡诗社》和《放牛班的春天》里的老师,《怦然心动》遇到的初恋,《当幸福来敲门》时陪着自己的爸爸……在渴望长大的暗夜里,毕竟还是有几颗闪亮的星。童年就是这样,池塘和榕树我从没见过,却一直听到一句声音问道“亲爱的小孩,你今晚有没有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