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8 袁叔叔的题:《箭士柳白猿》观后感
其实到最后貌似都没有人看了这部电影,或因为时间,或因为懒,或因为出题者的“没心没肺”。
这是观《箭士柳白猿》预告片及读《柳白猿别传》后感,所以只能排除掉评点影片本身表达方式、人物形象、配乐演员等的思考,单单考虑故事内容本身,以及故事里投射出的社会现象。
在部分问题上我们似乎达成一致
- 在侠的故事中,女性的角色性大多为:激发侠意的母性角色/左右侠道的狐媚妖子
《柳》中柳白猿二代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一个是被强暴的姐姐,长姐如母,惨痛的童年经历逼迫他患了反社会综合征;一个是十五个苹果一次的邓灵灵,让他在体会到人间情爱欢愉之后,立刻被一个不可抗拒理由背叛,使得他突破了狭小的自我认知。
但是她们结局都是死,从她们的死亡中培养出了“侠”的花朵。女性在中国武侠故事中,多为跑龙套领便当。
这个“侠”就是为男人设计的专属形容词。
天朗气清:从相对概念理解侠,庙堂和江湖,在这两个地盘里,都有所谓的老大或极致:皇帝和天下第一高手。这两者对待女人的态度在史书记载里用现在的眼光看大都卑劣,皇帝喜欢送女儿和亲或者拉拢权臣制衡朝堂,大侠如聂政,荆轲等女人们悲惨的遭遇都只是成就他们感慨悲歌的伴奏而已。(这同时已经上升到古代女性地位的问题了……)
- 这是侠道剩行的年代?
武侠小说已经从架子上移到了仓库里,小码民们都在写穿越和BL了,若还有人拍片写书地坚持着“侠”,00后们真的看得懂吗?再过二十年,《柳》只有中文系的在读了吧,他们的论文可能是《论21世纪初武侠小说的衰落》。《柳》中,提及到枪、炮等现代文明的利器,他们很多不需要磨练人的意志,只需要按一下板扣和按钮,他们都是谋杀传统武侠小说的凶手。
但武侠小说的没落,是代表这个社会的侠气在减少?还是侠融入到现代社会里,换了名字,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类似切.格瓦拉。
这让陆先生想起了日本的武士道,想起了带刀的银君。
- 电影小说的故事表达能力
我们终于扯回了电影,都是瞎谈。
《柳》这个电影嘛,徐浩峰还是个有情怀有手段的,十分“侠气”的表述节奏。我们在看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不仅仅是憧憬里面的壬午,更多的时候是字里行间的“侠”味。所以,在金庸和古龙的书更喜欢读谁的?
苏舜卿选择了古龙:金庸就跟教科书一样。
袁叔叔选择了古龙:我只是没看过金庸的书。
陆先生选择了古龙:陆小凤。
但拍连续剧,金庸的故事更适合。因为做他书的编剧要求会低一些。
- 最后一个反复讨论的问题,没有答案——什么是侠。
袁叔叔:在党帮之外的名为“侠”,行侠就是行刺,这是战国时代灵动子的思想,认为刺客是天道运行的一环,盛世以道德约束人,衰世以法律,而乱世以行刺,否则人没了顾忌,社会便将崩溃。(叔叔,你可以不用徐浩峰的原话嘛?)哦,在我看来,侠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
天朗气清:更多的是一种状态。(韦小宝算侠吗?)算。前半段游戏人间,后半段回归仕途,结尾富贵隐退,不要太满足国人快活的定义~
鹰王:侠客对底层百姓而言是理想的寄托。对统治阶级而言可以是既打又扶的一个圈子。自春秋以降,贵族解体,原来豢养的死士流入民间。所以侠士会以重新进入统治层为荣。笑傲江湖中的那位,水浒里那位也是。所谓侠士的反抗精神,更多是对民众的一些恩惠,对下的姿态。
海鱼:劫贫济富算侠,那有钱人施舍穷人算侠吗?只准侠来自民间吗?
苏舜卿:侠分阶层。(可以具体点吗?)
陆先生:侠是一种类似忠义孝的精神元素,在乱世里保护民众,在盛世里维护秩序,是超出普通道德约束的一种精神领悟。有点像人类文明的应急机制,佛教劝虔诚,侠客举屠刀。
结尾就说一下预告片的三句话(只有预告片可看):
主持正义,就是与世人为仇
(解读:侠客的正义和世人的正义是不一样的。)
主持公道,靠的是气势
(解读:气势要靠实力,侠客自己得担得起这个名,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保持初心,才不会走偏
(解读:侠客和人走得近了,难免又变成了人。)
下次出的片子不要这么新啊,叔叔!
这是观《箭士柳白猿》预告片及读《柳白猿别传》后感,所以只能排除掉评点影片本身表达方式、人物形象、配乐演员等的思考,单单考虑故事内容本身,以及故事里投射出的社会现象。
在部分问题上我们似乎达成一致
- 在侠的故事中,女性的角色性大多为:激发侠意的母性角色/左右侠道的狐媚妖子
《柳》中柳白猿二代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一个是被强暴的姐姐,长姐如母,惨痛的童年经历逼迫他患了反社会综合征;一个是十五个苹果一次的邓灵灵,让他在体会到人间情爱欢愉之后,立刻被一个不可抗拒理由背叛,使得他突破了狭小的自我认知。
但是她们结局都是死,从她们的死亡中培养出了“侠”的花朵。女性在中国武侠故事中,多为跑龙套领便当。
这个“侠”就是为男人设计的专属形容词。
天朗气清:从相对概念理解侠,庙堂和江湖,在这两个地盘里,都有所谓的老大或极致:皇帝和天下第一高手。这两者对待女人的态度在史书记载里用现在的眼光看大都卑劣,皇帝喜欢送女儿和亲或者拉拢权臣制衡朝堂,大侠如聂政,荆轲等女人们悲惨的遭遇都只是成就他们感慨悲歌的伴奏而已。(这同时已经上升到古代女性地位的问题了……)
- 这是侠道剩行的年代?
武侠小说已经从架子上移到了仓库里,小码民们都在写穿越和BL了,若还有人拍片写书地坚持着“侠”,00后们真的看得懂吗?再过二十年,《柳》只有中文系的在读了吧,他们的论文可能是《论21世纪初武侠小说的衰落》。《柳》中,提及到枪、炮等现代文明的利器,他们很多不需要磨练人的意志,只需要按一下板扣和按钮,他们都是谋杀传统武侠小说的凶手。
但武侠小说的没落,是代表这个社会的侠气在减少?还是侠融入到现代社会里,换了名字,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类似切.格瓦拉。
这让陆先生想起了日本的武士道,想起了带刀的银君。
- 电影小说的故事表达能力
我们终于扯回了电影,都是瞎谈。
《柳》这个电影嘛,徐浩峰还是个有情怀有手段的,十分“侠气”的表述节奏。我们在看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不仅仅是憧憬里面的壬午,更多的时候是字里行间的“侠”味。所以,在金庸和古龙的书更喜欢读谁的?
苏舜卿选择了古龙:金庸就跟教科书一样。
袁叔叔选择了古龙:我只是没看过金庸的书。
陆先生选择了古龙:陆小凤。
但拍连续剧,金庸的故事更适合。因为做他书的编剧要求会低一些。
- 最后一个反复讨论的问题,没有答案——什么是侠。
袁叔叔:在党帮之外的名为“侠”,行侠就是行刺,这是战国时代灵动子的思想,认为刺客是天道运行的一环,盛世以道德约束人,衰世以法律,而乱世以行刺,否则人没了顾忌,社会便将崩溃。(叔叔,你可以不用徐浩峰的原话嘛?)哦,在我看来,侠是一种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
天朗气清:更多的是一种状态。(韦小宝算侠吗?)算。前半段游戏人间,后半段回归仕途,结尾富贵隐退,不要太满足国人快活的定义~
鹰王:侠客对底层百姓而言是理想的寄托。对统治阶级而言可以是既打又扶的一个圈子。自春秋以降,贵族解体,原来豢养的死士流入民间。所以侠士会以重新进入统治层为荣。笑傲江湖中的那位,水浒里那位也是。所谓侠士的反抗精神,更多是对民众的一些恩惠,对下的姿态。
海鱼:劫贫济富算侠,那有钱人施舍穷人算侠吗?只准侠来自民间吗?
苏舜卿:侠分阶层。(可以具体点吗?)
陆先生:侠是一种类似忠义孝的精神元素,在乱世里保护民众,在盛世里维护秩序,是超出普通道德约束的一种精神领悟。有点像人类文明的应急机制,佛教劝虔诚,侠客举屠刀。
结尾就说一下预告片的三句话(只有预告片可看):
主持正义,就是与世人为仇
(解读:侠客的正义和世人的正义是不一样的。)
主持公道,靠的是气势
(解读:气势要靠实力,侠客自己得担得起这个名,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保持初心,才不会走偏
(解读:侠客和人走得近了,难免又变成了人。)
下次出的片子不要这么新啊,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