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洪应明
1.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2.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3.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4.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此处,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5.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廓庙的经纶。
6.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7.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qiong)独而惊心。
8.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9.雨余观山色,景色更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10.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11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12.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13.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杂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14.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dai)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1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16.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座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17.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彻,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18.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久远)
19.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味便减矣。
20.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2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2.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23.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24.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25.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26.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27.谈《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磬宣竹下之风。
28.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29.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30.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31.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32.今人专求无念,而念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33.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34.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却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35.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
36.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37.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38.心着于静,便是动根。
39.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彻;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40.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41.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 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42.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43.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44.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45.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46.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47.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生,即此可以见天地之心。
48.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49.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烦分别,何用取舍?
50.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51.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52.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53.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54.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55.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贫;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56.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57.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58.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59.峨冠大带之士,一旦赌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60.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也。
61.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62.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63.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64.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65.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66.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67.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泯炎凉。
68.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69.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70.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2.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3.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4.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此处,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5.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廓庙的经纶。
6.山之高峻处无木,而溪谷回环则草木丛生;水之湍急处无鱼,而渊潭停蓄则鱼鳖聚集。此高绝之行,褊急之衷,君子重有戒焉。
7.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qiong)独而惊心。
8.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9.雨余观山色,景色更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10.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11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欢,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适,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12.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13.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杂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14.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dai)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1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16.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座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17.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彻,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18.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具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久远)
19.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味便减矣。
20.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21.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2.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23.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24.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25.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26.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27.谈《易》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磬宣竹下之风。
28.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29.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30.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31.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32.今人专求无念,而念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33.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章。
34.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却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35.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着,则物我两忘。
36.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37.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38.心着于静,便是动根。
39.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彻;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40.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41.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 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42.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43.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忘。
44.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45.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46.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47.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生,即此可以见天地之心。
48.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廛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49.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烦分别,何用取舍?
50.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51.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52.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53.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54.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55.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贫;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56.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57.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真。
58.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59.峨冠大带之士,一旦赌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60.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翻成喜也。
61.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62.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63.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64.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65.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66.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67.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泯炎凉。
68.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69.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真正英雄。
70.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