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陆羽逆袭记
![]() |
笔者按:陆羽(公元733-804),写作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关于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陆羽也因此被尊为“茶圣”。
本文综合陆羽29岁时写下的自传《陆文学自传》(此自传题目应为后人加上去,非陆羽自称陆文学)和一些研究陆羽的资料,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保留基本内容不变,加了些许戏谑的成分,让各位看官在欢乐中了解“茶圣”前半生的奋斗史。
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我叫陆羽,字鸿渐,是个孤儿,无父无母,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出生。我相貌很丑,跟“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有得一比。西晋有位文学家叫张载,据说他丑得一出门街上的小屁孩就拿石头扔他,以致于他走过的路都铺满了石头,我的情况跟他差不多。我不仅长得丑,我还跟司马相如和扬雄一样口吃。
尽管我先天各种悲催,但我觉得自己很有才,虽然口齿不清,但还挺善辩的,就是气量有点小,性情有些急躁,而且比较固执,自己认定的事情会一根筋地去做,当然我也不会一意孤行,朋友的规劝我也会听的,常常听完后自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跟别人相处时,一下子想去一个地方就会一声不吭地走掉,是以有些人会疑心我很敏感,容易不爽,所以动不动就走掉,其实我只是比较随性而已。我是很讲信用的人,要是跟别人有约定,即使千里冰雪、虎狼拦路,我也必定践约。
肃宗上元年初,我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尽管我很穷,只能住茅屋,但我这么个高逼格的人,住茅屋也自有风度,肯定得挑个好地方。苕溪美极了,秋天时,两岸白如雪的苕花会飘落在水面上,厚厚的一层,顺着水流而下。我在茅屋里闭门读书,只跟兴趣相投的人玩耍,我交往的都是些名僧高士,整日一起聊天吃饭喝茶。
我常乘坐一叶扁舟来往山寺之间,随身包裹里只有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粗麻上衣和一条短裤。我常常独自在山野里行走,诵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林木,伸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自早到晚,直到天黑游兴已尽,才嚎啕大哭而归。我就是这么个敏感细腻的主儿。于是当地人议论说,陆羽是当代的接舆。接舆何许人也?陆某人跟他一般同是不满现实,内心苦闷,天天装疯卖傻吧。
说说我的过往吧。话说我才三岁,就成了孤儿,还弱不禁风,所幸被积公大师收养在龙盖寺里。九岁开始学习写文章,积公让我看佛经,希望我修习这些出世间的法门。我绝对是早慧的天才儿童,你们二十一世纪的九岁孩童还懵懵懂懂,只会玩游戏机,而我那时竟然回答师父说:“我没有兄弟,没有后代,披上僧袍,剃了头发,入了佛门,让儒家那班人知道了,不是说我不孝吗?师父,我想学习孔圣人的文章,可以吗?”积公说:“善哉!你想守孝道,你可知道西方佛门大道,学问可大了!”积公坚持要我修习佛学,我则坚持学习儒家经典。于是积公一改过去对我怜悯抚爱的教育方法,不停用低贱的事务考验我,打扫寺院卫生,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匀泥巴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但我依然不改初衷,可见我真是块顽石。
在竟陵西湖边放牛的日子里,因为没有纸让我学写字,于是我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有一日,我向一位读书人请教学习写字,他把张衡的《南都赋》给我,——在这篇文笔优美的赋里张衡大大赞美了自己的故乡南都。但我不识字,只能在放牧的地方模仿上学的孩童正襟危坐、展开书卷,嘴巴动动假装在读书,满足自己渴望读书学习的愿望而已。然而积公知道这事之后,担心我受到佛经之外的其他书籍影响,离佛家教义越发远了,于是又把我束缚在寺院里,让我修剪芜杂丛生的院落,还让大弟子看管我。
我狂热迷恋文字。有时候我心里想着文字,一副痴痴呆呆若有所失的样子,心如死灰,像跟木头一样杵着,一整天啥也没干。于是师兄以为我懒惰,拿鞭子抽我。我感慨道:“只怕日子都溜走了,我还是没文化啊!”忍不住又呜咽。师兄以为我怀恨在心,又拿鞭子抽打我的背部,直到鞭子都打折了才罢休。我对这样的日子厌倦不已,于是趁师兄不注意,逃离了寺院。迫于生计,我卷起衣物包裹,投奔戏班,小小年纪还写作《谑谈》三篇,真有才。我还自己担当主演,表演木人、假吏、藏珠的戏。积公追来说:“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啊!我们的祖师曾说过:‘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我允许我的弟子拿一个时辰学习外道,这样才能降伏外道邪说。’因我门人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旁习杂学,练习书法。”终于,师傅谅解了我、不再强迫我,让我顺从本心了。
玄宗天宝年间,楚地人在沧浪水边大摆宴席,地方官把我召来,任命我为伶人的老师。当时河南的李齐物出任太守,见我不一般,大加赏识,还把自己的诗集赠与我。后来我背着书到火门山邹夫子的别墅求学,正巧碰上吏部郎中崔国辅出任竟陵太守,于是我与他一起游玩,共三年。崔公赠我白驴乌犎牛各一头,文槐书函。他说:“白驴、乌犎牛,是襄阳太守李憕所送;文槐书函,是已故卢黄门侍郎赠与的。这些物品我都是我心爱之物。适合山野之人骑坐和收藏,因此特意送给您。”
到了肃宗至德年初,淮河一带的人为躲避战乱而渡过长江,那时候我也过江了,因为我的才识,还建立了强大的朋友圈。僧人皎然,他精通禅、诗、茶道,是江南文化圈的核心人物;名流青史的大书法家颜真卿,著名隐逸诗人张志和等等。都是不俗之人。
![]() |
虽我今年才29岁,但我从小嗜茶,在江南的这段日子里,我跋山涉水,四处考察茶事,你们二十一世纪的人还听说过的顾渚紫笋茶就是我爬顾渚山时发现并培植的,我钻研茶道,从用水、选具、煮饮方法、饮茶环境等等,一一做了研究,在苕溪闭门著书,写下了《茶经》初稿。
从小我就喜欢写文章,文里多有讽喻之词。见人为善,好像自己也做了善事似的;见人为不善,自己似乎也很羞愧。忠言逆耳,而我从不避忌,有什么说什么,因此,那班俗人都忌恨我。
我的人生就是一部真真正正的励志史,像我这样的身世、这样的外貌和缺陷、这样的万千磨难,一般人可能会就此甘于平庸了吧。但我从来都相信坚持自我、乐观自信,坚韧不拔努力学习,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天道酬勤,终有一天我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