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你真的讲不了一个好故事。一个有头有尾高潮迭起思想精深值得让人去反省的好故事。”
“但是我喜欢那本后现代的小说,一个有头有尾高潮迭起思想精深又像碎片一样像拼图一样没有框架没有过分神经质的娱乐性小说。那个写书的作家,我想看一眼他的样子,虽然我知道他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可惜小说封面的翻页上只有简介没有照片。”
“从事文学的人都是偏执狂,即使大多数人跟你一样讲不了一个好故事。但是你非要看着他的脸才肯相信他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吗?他写的东西就是对自己的描述,即使他偏执地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放进自己的小说里。读者并不对此作呕,实际上,他们喜欢这样,他们和他对视,嘴里念着他,鼻子闻着他。但是他们想看到一个完整的他,不是那个没头没尾平坦无奇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凑不到一起的严肃的神经质小说。他们想看他的照片。”
你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不愿意和我对视,像极了那些用手机聊天的人。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每天盯着手机看,这几乎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片刻都不能离开它。和我对话的时候也必须装作习以为常的和手机对视。
“这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的安全感,偏执的安全感。把手机当做贴心的宝物,最熟悉的亲人,眼睛的归属地,没有过分严肃感的非娱乐办公。就算置身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身边都是陌生的人,即使他们总长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也不会感觉到一丝的不妥,因为你总能低头玩你的手机,身边路过的风景,看到的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的陌生人都是平淡无奇的标配,而低头玩手机这个行为是在公共场合解锁的万能方程式。把醒着的生命一分为三,用在烟上,用在酒上,用在有节奏的打击乐上。现在可以一分为四了,新纪元的生命应该过得有头有尾思想精深,把生命浪费在手机上,完美的消磨。你看,地下室这样阴暗的地方,阳光都照不进来,手机会发光。”
“那个后现代作家的脸,我建议你在手机上搜一搜,也许你能看见他凑到一起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想看他的冲动推动着我们无聊生命的继续,但不能决定你是否会继续喜欢他,有时候我更想看他们把脸放在小说里零零散散看似没有根据地存在。你一定是因为这样才爱上他的,即使那个时候你觉得此时此刻看到他的相貌无关紧要,即使那小说封面的翻页上只有简介没有照片,即使他是一个没头没脑的偏执狂。”
通过贴心的宝物,最熟悉的亲人,眼睛的归属地的手机去搜索他的照片,这样的行为让人在冲动的时候紧贴着安全感,让无聊的生命找到沉寂已久又充满神经质的娱乐性,放松了眼球,紧皱的眉头,还有吞咽的喉咙。
出版社绝对不是故意的。别出心裁的计划,完美零散的五官被放进小说里。遗失的脸。接到一本陌生的书,通过陌生的书看到陌生作家的脸。爱上他。步步为营的计划,通过熟悉的手机寻找拼凑的方法。他的样子。他在非书本的虚拟世界的样子。一个偏执狂把自己的自拍放在网络上让你通过熟悉又有安全感的手机看到他。他完整严肃的样子出现在和你亲昵的手机上。你要爱上他。
爱上他的几率会提高多少?原来的可能性是多少?刻意称赞他的相貌。情人眼里出西施。网络标配的脸。不仁义的手机。充满恶意的修辞。称赞变成了反语。冲动被冻结。一个没有思考没有反省没有探讨过的柏拉图式的几何问题。爱上他的几率会提高多少?
在陌生的书上,像碎片一样拼图一样陌生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是谁牺牲了自己的相貌,影响了我的阅读感观。通过熟悉贴心的手机看到的可以提升几率的陌生的自拍,爱上一个偏执狂。
还有你看到陌生相貌后打字的频率,眨眼的频率,说话的频率,呼吸的频率,不自然的微微颤抖的频率。要怎么样让打字的频率快过眨眼说话呼吸颤抖的频率,并以此来奉承你所爱的手机以及陌生的脸。
睡觉的时候用做梦的时间来奉承睡觉,吃饭的时候用进食的时间奉承吃饭,等待的时候用发呆的时间来奉承等待,玩手机的时候用打字的频率来奉承手机。
无时无刻的奉承让我们看起来像是一家人。亲昵浪费时间无意义地娱乐性严肃家庭。即使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看上去总是有些差别。即使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让我们相似。即使这些标配总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一种自然法则赋予你相处融洽的万能方程式。和解。
毕竟他们不能复制,相似又独立。毕竟偏执狂的自拍不能复制。
“可是怎么会呢?一定是有人把后现代作家的照片美化过,他看起来不能沉稳不能内敛不能炯炯有神,他要符合他们所想。网络上的信徒,他们什么都做的出来。”
你看到的这张陌生照片已经是第两百九十二万次浏览,我们如何确保作家在被浏览的期间没有被人动过手脚?又如何确保自拍的脸没有被人替换过?
万一爱错了人,还愿意偏执地相信他的样子以及他作为后现代作家应有的神秘感。
他的碎片少了一块,那一块被人挖去做了网络上的照片,贴心手机里偏执陌生的自拍,浏览过两百九十二万次的烂货,读者心目中他全部的样子。拿不出手的以偏概全,拿不出手还要修补修补。
充满智慧的双手用极快的打字速度来安慰亲昵的手机,陌生的自拍又被翻新了继续叫卖,谁会是第两百九十三万个要看照片的信徒?作家也不能像手机这么偏执吧?
“但是我喜欢那本后现代的小说,一个有头有尾高潮迭起思想精深又像碎片一样像拼图一样没有框架没有过分神经质的娱乐性小说。那个写书的作家,我想看一眼他的样子,虽然我知道他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可惜小说封面的翻页上只有简介没有照片。”
“从事文学的人都是偏执狂,即使大多数人跟你一样讲不了一个好故事。但是你非要看着他的脸才肯相信他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巴吗?他写的东西就是对自己的描述,即使他偏执地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放进自己的小说里。读者并不对此作呕,实际上,他们喜欢这样,他们和他对视,嘴里念着他,鼻子闻着他。但是他们想看到一个完整的他,不是那个没头没尾平坦无奇眼睛鼻子和嘴巴都凑不到一起的严肃的神经质小说。他们想看他的照片。”
你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不愿意和我对视,像极了那些用手机聊天的人。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每天盯着手机看,这几乎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片刻都不能离开它。和我对话的时候也必须装作习以为常的和手机对视。
“这是一种习惯,习惯养成的安全感,偏执的安全感。把手机当做贴心的宝物,最熟悉的亲人,眼睛的归属地,没有过分严肃感的非娱乐办公。就算置身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身边都是陌生的人,即使他们总长着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也不会感觉到一丝的不妥,因为你总能低头玩你的手机,身边路过的风景,看到的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的陌生人都是平淡无奇的标配,而低头玩手机这个行为是在公共场合解锁的万能方程式。把醒着的生命一分为三,用在烟上,用在酒上,用在有节奏的打击乐上。现在可以一分为四了,新纪元的生命应该过得有头有尾思想精深,把生命浪费在手机上,完美的消磨。你看,地下室这样阴暗的地方,阳光都照不进来,手机会发光。”
“那个后现代作家的脸,我建议你在手机上搜一搜,也许你能看见他凑到一起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想看他的冲动推动着我们无聊生命的继续,但不能决定你是否会继续喜欢他,有时候我更想看他们把脸放在小说里零零散散看似没有根据地存在。你一定是因为这样才爱上他的,即使那个时候你觉得此时此刻看到他的相貌无关紧要,即使那小说封面的翻页上只有简介没有照片,即使他是一个没头没脑的偏执狂。”
通过贴心的宝物,最熟悉的亲人,眼睛的归属地的手机去搜索他的照片,这样的行为让人在冲动的时候紧贴着安全感,让无聊的生命找到沉寂已久又充满神经质的娱乐性,放松了眼球,紧皱的眉头,还有吞咽的喉咙。
出版社绝对不是故意的。别出心裁的计划,完美零散的五官被放进小说里。遗失的脸。接到一本陌生的书,通过陌生的书看到陌生作家的脸。爱上他。步步为营的计划,通过熟悉的手机寻找拼凑的方法。他的样子。他在非书本的虚拟世界的样子。一个偏执狂把自己的自拍放在网络上让你通过熟悉又有安全感的手机看到他。他完整严肃的样子出现在和你亲昵的手机上。你要爱上他。
爱上他的几率会提高多少?原来的可能性是多少?刻意称赞他的相貌。情人眼里出西施。网络标配的脸。不仁义的手机。充满恶意的修辞。称赞变成了反语。冲动被冻结。一个没有思考没有反省没有探讨过的柏拉图式的几何问题。爱上他的几率会提高多少?
在陌生的书上,像碎片一样拼图一样陌生的眼睛鼻子和嘴巴,是谁牺牲了自己的相貌,影响了我的阅读感观。通过熟悉贴心的手机看到的可以提升几率的陌生的自拍,爱上一个偏执狂。
还有你看到陌生相貌后打字的频率,眨眼的频率,说话的频率,呼吸的频率,不自然的微微颤抖的频率。要怎么样让打字的频率快过眨眼说话呼吸颤抖的频率,并以此来奉承你所爱的手机以及陌生的脸。
睡觉的时候用做梦的时间来奉承睡觉,吃饭的时候用进食的时间奉承吃饭,等待的时候用发呆的时间来奉承等待,玩手机的时候用打字的频率来奉承手机。
无时无刻的奉承让我们看起来像是一家人。亲昵浪费时间无意义地娱乐性严肃家庭。即使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看上去总是有些差别。即使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巴让我们相似。即使这些标配总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一种自然法则赋予你相处融洽的万能方程式。和解。
毕竟他们不能复制,相似又独立。毕竟偏执狂的自拍不能复制。
“可是怎么会呢?一定是有人把后现代作家的照片美化过,他看起来不能沉稳不能内敛不能炯炯有神,他要符合他们所想。网络上的信徒,他们什么都做的出来。”
你看到的这张陌生照片已经是第两百九十二万次浏览,我们如何确保作家在被浏览的期间没有被人动过手脚?又如何确保自拍的脸没有被人替换过?
万一爱错了人,还愿意偏执地相信他的样子以及他作为后现代作家应有的神秘感。
他的碎片少了一块,那一块被人挖去做了网络上的照片,贴心手机里偏执陌生的自拍,浏览过两百九十二万次的烂货,读者心目中他全部的样子。拿不出手的以偏概全,拿不出手还要修补修补。
充满智慧的双手用极快的打字速度来安慰亲昵的手机,陌生的自拍又被翻新了继续叫卖,谁会是第两百九十三万个要看照片的信徒?作家也不能像手机这么偏执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