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扒一扒"猴"
习惯了《西游记》里六小龄童所扮演的孙行者形象的人,一定对那些叫“猴”的动物有了先入为主的想法,觉得那才是一只"猴"该有的样子:五官“端正”、身手敏捷。那么我们就来一起扒一扒几种“非凡”的"猴"。
《抱朴子·登涉》中描述了一种动物:“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山海经·海内经卷》里也有过类似的描写:“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对,就是下面这个长相怪异的家伙——山魈。《国语·鲁语》里有:“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这里的“山臊”,也即山怪,说的就是山魈了。
山魈长有鬼魅似的面孔,头大而长,鼻骨两侧各有一块骨质突起,鼻梁鲜红,鼻两侧有深深的纵纹,颔下一撮山羊胡,头部掩映于长毛之中;体毛为褐色,蓬松而茂密;腹面为淡黄褐色,毛长而密;臀部因富集了大量血管而呈紫色,在情绪激动时,颜色会更为明显。据说这样的臀部是它们在密林中前行时更加容易看到其他成员的位置。突然,千万个红绿灯闪过脑海……而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称山魈。
作为世界上体型较大的灵长类猴科动物,山魈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地区,多为小群落生活;杂食性,主要以植物为食,也捕食蚂蚁、蟋蟀,蜘蛛、蝎子、青蛙、老鼠、鸟类,甚至豪猪等。总之就是有啥吃啥,不挑食。不过,由于人类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以及过度捕杀,山魈已成为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
此外,同属灵长目猴科的金丝猴,其特征为鼻孔大、鼻子上翘、唇厚、无颊囊、毛质柔软,这是为了适应高原的缺氧环境。其实,金丝猴的长相并不算“怪异”,只是它们厚厚的唇部往往让人印象深刻。全世界共有五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其中,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金丝猴种类有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有着蓝色的厚唇和脸颊,两侧、胸及后腿呈金黄色,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滇金丝猴有着醒目的红色厚唇,脸两侧呈白色,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东部;黔金丝猴近似川金丝猴而稍小,但尾较之更长,其两肩之间有一块卵圆白毛区,分布于贵州与四川之间;怒江金丝猴分布于怒江地区。金丝猴以群居生活,栖息于高山密林中。主要以野果、竹笋、苔藓等植物为食,也捕食昆虫、鸟类等。
据说,金丝猴的记忆力特别好。有这么一则趣事,在某动物园有一只脾气暴躁的金丝猴王,常常抓咬饲养员。有一次饲养员生气地以打屁股的方式惩罚了它。后来饲养员调到其他地方工作。事隔半年,他回来看望金丝猴。猴王在众人中一下子认出了他,为了报仇急忙寻找土块作为“武器”朝那位饲养员头上扔去,弄得饲养员哭笑不得。看来也是个记仇的家伙!
由于被过度盗猎和生境遭到破坏等原因,金丝猴也已濒危,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其中,怒江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已少于300 只。
侏儒狨猴,虽然叫"猴",其实是狨科(已并入卷尾猴科)的动物,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生活在亚马孙流域、巴西西部、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东部以及秘鲁东部等热带雨林或热带森林草原的树冠上层,很少到地面活动。它们体型“娇小”,体长14~16 厘米,重120~140 克,长尾巴,体毛主要为黄褐色,尾部的毛有灰黑色的环。以水果、坚果等植物为食,也捕食食昆虫、蜘蛛、青蛙、小蜥蜴和鸟蛋等。休息时肚皮贴在树干上,有时用指尖的尖爪刺进树皮以支撑身体。
世界上最懒的"猴"莫过于蜂猴了。作为灵长目蜂猴属的成员,蜂猴体型较小,(体长28~38 厘米),行动迟缓,是较原始的猴类。它头圆、吻短,眼圆而前凸,四肢短粗且等长,尾短而隐于体毛中。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具有毒性,这是极少数哺乳动物才具有的能力。为了获得毒液,蜂猴用手摩擦腋窝附近的腺体,之后将毒液涂在牙齿上。被蜂猴咬伤后,被咬者会发生致命的过敏性休克。虽然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但蜂猴也会用此技能来对付天敌和捕食蜘蛛、小型鸟类等猎物。
蜂猴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中,我国云南和广西南部均有分布。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夜行性,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故又名“懒猴”。由于它实在太懒,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和藻类等植物喜欢附着在它身上生长,吸收其散发出来的水气和碳酸气体,并逐渐将它包裹起来。这使蜂猴有了和生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衣”,以躲避敌害。不得不说,懒也有懒的福!
《抱朴子·登涉》中描述了一种动物:“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山海经·海内经卷》里也有过类似的描写:“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对,就是下面这个长相怪异的家伙——山魈。《国语·鲁语》里有:“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这里的“山臊”,也即山怪,说的就是山魈了。
山魈长有鬼魅似的面孔,头大而长,鼻骨两侧各有一块骨质突起,鼻梁鲜红,鼻两侧有深深的纵纹,颔下一撮山羊胡,头部掩映于长毛之中;体毛为褐色,蓬松而茂密;腹面为淡黄褐色,毛长而密;臀部因富集了大量血管而呈紫色,在情绪激动时,颜色会更为明显。据说这样的臀部是它们在密林中前行时更加容易看到其他成员的位置。突然,千万个红绿灯闪过脑海……而这种色彩鲜艳的特殊图案形似鬼怪,因而人称山魈。
作为世界上体型较大的灵长类猴科动物,山魈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地区,多为小群落生活;杂食性,主要以植物为食,也捕食蚂蚁、蟋蟀,蜘蛛、蝎子、青蛙、老鼠、鸟类,甚至豪猪等。总之就是有啥吃啥,不挑食。不过,由于人类对其栖息地的破坏以及过度捕杀,山魈已成为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
![]() |
山魈(图片来自网络) |
此外,同属灵长目猴科的金丝猴,其特征为鼻孔大、鼻子上翘、唇厚、无颊囊、毛质柔软,这是为了适应高原的缺氧环境。其实,金丝猴的长相并不算“怪异”,只是它们厚厚的唇部往往让人印象深刻。全世界共有五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其中,生活在我国境内的金丝猴种类有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有着蓝色的厚唇和脸颊,两侧、胸及后腿呈金黄色,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滇金丝猴有着醒目的红色厚唇,脸两侧呈白色,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东部;黔金丝猴近似川金丝猴而稍小,但尾较之更长,其两肩之间有一块卵圆白毛区,分布于贵州与四川之间;怒江金丝猴分布于怒江地区。金丝猴以群居生活,栖息于高山密林中。主要以野果、竹笋、苔藓等植物为食,也捕食昆虫、鸟类等。
![]() |
据说,金丝猴的记忆力特别好。有这么一则趣事,在某动物园有一只脾气暴躁的金丝猴王,常常抓咬饲养员。有一次饲养员生气地以打屁股的方式惩罚了它。后来饲养员调到其他地方工作。事隔半年,他回来看望金丝猴。猴王在众人中一下子认出了他,为了报仇急忙寻找土块作为“武器”朝那位饲养员头上扔去,弄得饲养员哭笑不得。看来也是个记仇的家伙!
由于被过度盗猎和生境遭到破坏等原因,金丝猴也已濒危,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其中,怒江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已少于300 只。
侏儒狨猴,虽然叫"猴",其实是狨科(已并入卷尾猴科)的动物,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生活在亚马孙流域、巴西西部、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尔东部以及秘鲁东部等热带雨林或热带森林草原的树冠上层,很少到地面活动。它们体型“娇小”,体长14~16 厘米,重120~140 克,长尾巴,体毛主要为黄褐色,尾部的毛有灰黑色的环。以水果、坚果等植物为食,也捕食食昆虫、蜘蛛、青蛙、小蜥蜴和鸟蛋等。休息时肚皮贴在树干上,有时用指尖的尖爪刺进树皮以支撑身体。
![]() |
侏儒狨猴(图片来自网络) |
世界上最懒的"猴"莫过于蜂猴了。作为灵长目蜂猴属的成员,蜂猴体型较小,(体长28~38 厘米),行动迟缓,是较原始的猴类。它头圆、吻短,眼圆而前凸,四肢短粗且等长,尾短而隐于体毛中。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具有毒性,这是极少数哺乳动物才具有的能力。为了获得毒液,蜂猴用手摩擦腋窝附近的腺体,之后将毒液涂在牙齿上。被蜂猴咬伤后,被咬者会发生致命的过敏性休克。虽然主要以植物的果实为食,但蜂猴也会用此技能来对付天敌和捕食蜘蛛、小型鸟类等猎物。
蜂猴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中,我国云南和广西南部均有分布。在树上生活,极少下地;夜行性,喜独自活动;行动特别缓慢,故又名“懒猴”。由于它实在太懒,一天到晚很少活动,地衣和藻类等植物喜欢附着在它身上生长,吸收其散发出来的水气和碳酸气体,并逐渐将它包裹起来。这使蜂猴有了和生境颜色一致的“保护衣”,以躲避敌害。不得不说,懒也有懒的福!
![]() |
蜂猴(图片来自网络)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