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琵琶
《琵琶相》这张专辑,被视为中国民族乐与现代音乐结合的巅峰,也是林海的专辑中我颇为喜爱的一张,我习惯称它为——一场无与伦比的听觉绝杀。如果你可以依稀忆起琵琶的声色,却始终觉得像“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那样的曲子不能深得你心,而白居易手下的“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描述只能是泛黄书页中的一句遥不可及的空话,潜意识里还总觉得琵琶不足以打动人,那么,这张专辑将以处子般的惊艳用一剑封喉式的绝美姿态将琵琶的极致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你。
作曲人:林海,被称为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
弹奏者:蒋彦
琵琶声里,诉尽三千众生心。
1 踏古
作为专辑的开篇之作,以气势雄厚非洲鼓点为铺程,全篇的琵琶之音,展示出刚柔并济的一面,而鼓点也一直作为背景音乐延伸至最后一个音符。踏古给人以壮丽旖旎的雄浑之感,同时又不失柔和,既有高山流水的清丽,藏地雪原的空旷,又有大漠苍凉的厚重,因为它述说的正是一段千年尘封的历史,缓缓开启那泛黄的书页,曾经多少爱恨离别,侠骨柔情,莺飞草长,多少男儿泪女儿哭,金戈铁马,世间万般恩怨都尽在其中。
2 琵琶语
钢琴、提琴伴奏下的琵琶曲。没有人不会把背景联想到江南水乡,那氤氲着些许的水气,薄雾一样的笼罩,和着一位女子淡淡的哀愁,纤纤指间,用琵琶撩拨出来的,全然凝结成为一幅优美的素气水墨淡彩画。她的细腻和温婉,是如此的轻灵,就连那呵出唇间的轻轻一声叹息都是充满柔情的,怕是男子的硬朗都会立刻融化消散在这柔情之中。缜密的心思,便纵有愁情满目,凝结在那眉间的也只是那轻灵宛然的一点,是旧事的过往,心中的叹然悱恻,皆若游丝,无尽的缭绕。只是那雾气太轻薄了,需得屏息才好,稍重一点都恐呵碎了它,握在手中都怕来不及去心疼的感觉。
3 凡人歌
绝对是冲着传统而来,人声仿鼓作为开场、有Bass、打击乐,琵琶像乖巧欢快的小情调,奏响世间平凡人的快乐。
4 秋月夜
当年李后主的一声惆叹和喟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已随风而去,而今却是“月也异当时”,丝毫不觉得秋意的萧瑟,反是月色的映衬下的柔和与宁静,箫声的加入增强了夜的深邃之感。
5 对歌
颇为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一曲。蒙古草原上经典的长调,余音绕梁,经久不衰。男声与女声对唱,破空而出,清澈而纯粹,尽显草原的空旷和苍茫之感,纯净的蓝色天空下,策马而鞭的快意与男儿的豪情万丈,尽在其中。
6 渡,红尘
钢琴流水而过,琵琶续续弹奏红尘往事,很淡然恬静的感觉。
7 欢沁
这首曲子很有趣,甚至觉得有些好玩。轻快、散漫、闲情,像孩童间的嬉戏,琵琶听上去十分调皮。
8 暮色
像一桩反复斟酌的心事,琵琶低眉隐约地诉说,谜一样的爱情,秋的色泽与气息浓重地弥漫开来。大提琴厚沉的婉转声色呈现出一位男子独自徉徜的徘徊和伫立,安静地,挺拔的背影淹没在落日的暮光之中,他的心中,犹豫着与爱情有关的思绪。木质吉他的反复弹奏的小段穿插听上去像是个浓重的深秋,手风琴的加入让人联想到飘零着白杨树的落叶,风吹过时带着轻微的寒意,上个世纪北方旧式的小城,一层又一层的秋雨洗礼之后洇着点点斑驳的水渍,青石板色的城与悠长、悠长的小巷,远远传来敲响的暮鼓声,随声而惊起的鸽群,一并随着他的彷徨,倾斜在泛着金色的黄昏之中。个人觉得运用到《暗算》的“看风”那个篇章中很适合。
9 反璞
甜美的摇篮枕边曲,乐曲中琵琶、钢琴和着奏出婴孩般的清丽纯真。
10 声声思
分明见这春光旖旎,丛花烂漫摇影,却皆是兀自地美丽着。时光的斜影渐长,一直被拖着走的是一个人的心中藤一样纠缠蔓延的相思,他已经忘却到底从何时而起,这样的情愫已化为身后那道长长的影子,他带着它,便使它在时光中漫无边际地生长,放任着它的性子,直到这满目的春光障满了眼帘,流走的沙漏中的每一颗细小的沙子都沾上它的印迹,才恍然间惊觉这情愫的分量之重。“弦弦掩抑声声思”,“一帘风月闲”。
11 探寻
又见鼓声开启乐章,一路蜿蜒而上,像是走在朝圣之路,空气中迎送来自雪山纯粹彻净的味道,丝丝绕鼻的清新,轻风吹过斜梁叮叮作响的铃铛,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牧民手中的转经筒,经声佛火,琉璃梵呗,增强了神圣感。西藏特有的风情,民歌,搭配琵琶,尽收这满眼旖旎的风光,峰回路转之后,心都要跟随清澈的风一起飞扬。
12 弄云
琵琶高音袅绕,缓缓飘窜白云,直达九天之外,有枕边摇篮的静谧感。特别想提到加进去的瑶琴的声音,让我觉得惊奇。瑶琴又名古琴,古筝就是随着古老的瑶琴发展而成的,可我更喜欢瑶琴的音色,因为它听上去质朴,清雅,古味幽韵,没有一丁点现代乐器的感觉,纯粹至极,完全就是千年前的历史再现,可到底是难以传承,今人弹奏者已廖若星辰,我的硬盘里也仅仅存有“高山流水”、“凤求凰”这几首颇有名的曲子而已。
感谢若水,08年在她的博客中听到“琵琶语”后,她向我介绍的这张专辑。
附官方简介:
林海第10张新世纪专辑
音乐类型:新世纪音乐/New Age
新世纪音乐类型:民族组合
音乐介质:CD
发行地区:台湾
制作人:林海
作曲、编曲:林海
琵琶演奏:蒋彦
钢琴、电钢琴、口风琴伴奏:林海
发行时间:2003.07
曲目数量:12首
发行商:风潮唱片公司
【林海评语】LinHai&Friends系列
这是我对传统民乐创新的第二次尝试。比较商业化,可听性更强。接受《蝶舞》的经验教训,不那么全盘西化了。更多地保持了一些我们民族音乐的特质。好多朋友知道我 ,这都是因为这张专辑的第二首:《琵琶语》。这得感谢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它做了影片的主题曲。(不过我个人觉得不是太合适,有点抢画面。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许多人记住了音乐而忽视了影片的原因。不知对老徐这是福还是祸?)
技术上因为我从小讨厌琵琶的声音,特别是那个该死的轮指(琵琶的标志),所以我在旋律主奏上坚决不允许这个奏法,我把轮指当曼陀铃来使用。《琵琶语》是个典型。听过这首曲子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旋律是用琵琶传统的轮指奏法来演奏这个旋律会是怎么一个情景,吓死人了。我坚决不要这种土味!可怜蒋彦被我折磨的够呛。你们知道对于专业的演奏家要让他们改变十几甚至几十年形成的演奏习惯难度有多大。作孽啊!
这张在声音品质上有了大幅的提升,虽然几乎所有的环节(策划,作曲,编曲,录音)还是我自己单打独斗,但在最后的非常重要的混音环节中,咱国内非常著名的音乐人捞仔帮了我大忙,整张专辑是他帮我混音的,很优秀。在此再次谢谢捞仔。
推荐曲目《琵琶语》《渡.红尘》
【专辑简介】
回流时光
沧沧茫茫女声幽幽唱
琴声铮铮流转琵琶说尽红尘事
三千年来众生相
琵琶,东方文化中渊远流传的乐器,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因为清亮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逐渐从伴奏乐器,成为独奏,称之为‘金石之声’。
全方位才子林海颠覆琵琶,震撼乐坛划时代作品。在琵琶开始流传的3000年后,林海要以自己的音乐才华,挑战传统,融合现代,颠覆你的琵琶印象。12首现代精致创作,将琵琶渊远文化隐含其中,丰富的曲风在林海的巧思下融合,时而甜美、时而轻巧、时而壮阔、时而婉转,娓娓诉说三千年来众生相。融合非洲节奏、蒙古长调、地方民歌、纯人声伴奏,展现琵琶的万千风情。
当一个古典音乐迷听到马友友忘情地演奏JAZZ音乐,又或者当流行乐迷听到迈克·鲍顿大唱《今夜无人入睡》时,所得到的震撼往往比“本行音乐家”的演绎更让人记忆深刻。正是这样的尝试,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朋友相约去了一次江南的周庄水乡。它的民风、情调、人文、风采,让人流连忘返。当坐在水乡茶馆里听评弹时,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琵琶的美妙音色打动了。记得从那时起,心里就有了做琵琶音乐的一种冲动。
PIANO、GUITAR、BASS、DRUMS、HARMONICA、STRINGS……等西洋乐器,混合笛子、箫、二胡、三弦等中国传统乐器,加上民族唱腔,再佐以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数民族元素,用世界音乐、古典音乐、JAZZ、FUSION、NEWAGE等作曲、编曲手法,把这么多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又不能听上去不伦不类,这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一步步、一首首尝试着创作过程中,着实遇到了不少问题与麻烦,有时困惑、彷徨,一连几天没有什么想法;有时多种尝试都不够理想,反而不经意间跟朋友喝喝酒、聊聊天突然来了灵感,几分钟就搞定一切。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把最早的周庄水乡到后来的青藏高原、蒙古草原、非洲部落江南花月夜……,甚至维也纳教堂的童声合唱都放到一张专辑里。我想,把这些平常看似不可能集合的东西会在一起,也只有在梦里和音乐里能够做到。
制作完这张唱片,第一次听成品时,坐在工作室,点上一支烟,我又想起了周庄的那间茶馆,想像着如果再次坐在那里,听这张《琵琶相》,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感谢在整张专辑制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朋友,期待着和朋友们坐在家里,听音乐品茶、喝酒、聊天,那种感觉真好。
林海 北京 2003.5月
演奏者简介
蒋彦,1979年生,山东省济南市人,5岁开始随方锦龙老师、葛羽环老师学习琵琶,199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事李光华教授,在校期间担任了两年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琵琶首席,2001年获学校选拔赴日代表中国参加日本国际室内乐比赛,并荣获特别优秀奖。
作曲人:林海,被称为右手东方、左手西方的天才音乐家
弹奏者:蒋彦
琵琶声里,诉尽三千众生心。
1 踏古
作为专辑的开篇之作,以气势雄厚非洲鼓点为铺程,全篇的琵琶之音,展示出刚柔并济的一面,而鼓点也一直作为背景音乐延伸至最后一个音符。踏古给人以壮丽旖旎的雄浑之感,同时又不失柔和,既有高山流水的清丽,藏地雪原的空旷,又有大漠苍凉的厚重,因为它述说的正是一段千年尘封的历史,缓缓开启那泛黄的书页,曾经多少爱恨离别,侠骨柔情,莺飞草长,多少男儿泪女儿哭,金戈铁马,世间万般恩怨都尽在其中。
2 琵琶语
钢琴、提琴伴奏下的琵琶曲。没有人不会把背景联想到江南水乡,那氤氲着些许的水气,薄雾一样的笼罩,和着一位女子淡淡的哀愁,纤纤指间,用琵琶撩拨出来的,全然凝结成为一幅优美的素气水墨淡彩画。她的细腻和温婉,是如此的轻灵,就连那呵出唇间的轻轻一声叹息都是充满柔情的,怕是男子的硬朗都会立刻融化消散在这柔情之中。缜密的心思,便纵有愁情满目,凝结在那眉间的也只是那轻灵宛然的一点,是旧事的过往,心中的叹然悱恻,皆若游丝,无尽的缭绕。只是那雾气太轻薄了,需得屏息才好,稍重一点都恐呵碎了它,握在手中都怕来不及去心疼的感觉。
3 凡人歌
绝对是冲着传统而来,人声仿鼓作为开场、有Bass、打击乐,琵琶像乖巧欢快的小情调,奏响世间平凡人的快乐。
4 秋月夜
当年李后主的一声惆叹和喟然:“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已随风而去,而今却是“月也异当时”,丝毫不觉得秋意的萧瑟,反是月色的映衬下的柔和与宁静,箫声的加入增强了夜的深邃之感。
5 对歌
颇为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一曲。蒙古草原上经典的长调,余音绕梁,经久不衰。男声与女声对唱,破空而出,清澈而纯粹,尽显草原的空旷和苍茫之感,纯净的蓝色天空下,策马而鞭的快意与男儿的豪情万丈,尽在其中。
6 渡,红尘
钢琴流水而过,琵琶续续弹奏红尘往事,很淡然恬静的感觉。
7 欢沁
这首曲子很有趣,甚至觉得有些好玩。轻快、散漫、闲情,像孩童间的嬉戏,琵琶听上去十分调皮。
8 暮色
像一桩反复斟酌的心事,琵琶低眉隐约地诉说,谜一样的爱情,秋的色泽与气息浓重地弥漫开来。大提琴厚沉的婉转声色呈现出一位男子独自徉徜的徘徊和伫立,安静地,挺拔的背影淹没在落日的暮光之中,他的心中,犹豫着与爱情有关的思绪。木质吉他的反复弹奏的小段穿插听上去像是个浓重的深秋,手风琴的加入让人联想到飘零着白杨树的落叶,风吹过时带着轻微的寒意,上个世纪北方旧式的小城,一层又一层的秋雨洗礼之后洇着点点斑驳的水渍,青石板色的城与悠长、悠长的小巷,远远传来敲响的暮鼓声,随声而惊起的鸽群,一并随着他的彷徨,倾斜在泛着金色的黄昏之中。个人觉得运用到《暗算》的“看风”那个篇章中很适合。
9 反璞
甜美的摇篮枕边曲,乐曲中琵琶、钢琴和着奏出婴孩般的清丽纯真。
10 声声思
分明见这春光旖旎,丛花烂漫摇影,却皆是兀自地美丽着。时光的斜影渐长,一直被拖着走的是一个人的心中藤一样纠缠蔓延的相思,他已经忘却到底从何时而起,这样的情愫已化为身后那道长长的影子,他带着它,便使它在时光中漫无边际地生长,放任着它的性子,直到这满目的春光障满了眼帘,流走的沙漏中的每一颗细小的沙子都沾上它的印迹,才恍然间惊觉这情愫的分量之重。“弦弦掩抑声声思”,“一帘风月闲”。
11 探寻
又见鼓声开启乐章,一路蜿蜒而上,像是走在朝圣之路,空气中迎送来自雪山纯粹彻净的味道,丝丝绕鼻的清新,轻风吹过斜梁叮叮作响的铃铛,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牧民手中的转经筒,经声佛火,琉璃梵呗,增强了神圣感。西藏特有的风情,民歌,搭配琵琶,尽收这满眼旖旎的风光,峰回路转之后,心都要跟随清澈的风一起飞扬。
12 弄云
琵琶高音袅绕,缓缓飘窜白云,直达九天之外,有枕边摇篮的静谧感。特别想提到加进去的瑶琴的声音,让我觉得惊奇。瑶琴又名古琴,古筝就是随着古老的瑶琴发展而成的,可我更喜欢瑶琴的音色,因为它听上去质朴,清雅,古味幽韵,没有一丁点现代乐器的感觉,纯粹至极,完全就是千年前的历史再现,可到底是难以传承,今人弹奏者已廖若星辰,我的硬盘里也仅仅存有“高山流水”、“凤求凰”这几首颇有名的曲子而已。
感谢若水,08年在她的博客中听到“琵琶语”后,她向我介绍的这张专辑。
附官方简介:
林海第10张新世纪专辑
音乐类型:新世纪音乐/New Age
新世纪音乐类型:民族组合
音乐介质:CD
发行地区:台湾
制作人:林海
作曲、编曲:林海
琵琶演奏:蒋彦
钢琴、电钢琴、口风琴伴奏:林海
发行时间:2003.07
曲目数量:12首
发行商:风潮唱片公司
【林海评语】LinHai&Friends系列
这是我对传统民乐创新的第二次尝试。比较商业化,可听性更强。接受《蝶舞》的经验教训,不那么全盘西化了。更多地保持了一些我们民族音乐的特质。好多朋友知道我 ,这都是因为这张专辑的第二首:《琵琶语》。这得感谢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用它做了影片的主题曲。(不过我个人觉得不是太合适,有点抢画面。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有许多人记住了音乐而忽视了影片的原因。不知对老徐这是福还是祸?)
技术上因为我从小讨厌琵琶的声音,特别是那个该死的轮指(琵琶的标志),所以我在旋律主奏上坚决不允许这个奏法,我把轮指当曼陀铃来使用。《琵琶语》是个典型。听过这首曲子的朋友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旋律是用琵琶传统的轮指奏法来演奏这个旋律会是怎么一个情景,吓死人了。我坚决不要这种土味!可怜蒋彦被我折磨的够呛。你们知道对于专业的演奏家要让他们改变十几甚至几十年形成的演奏习惯难度有多大。作孽啊!
这张在声音品质上有了大幅的提升,虽然几乎所有的环节(策划,作曲,编曲,录音)还是我自己单打独斗,但在最后的非常重要的混音环节中,咱国内非常著名的音乐人捞仔帮了我大忙,整张专辑是他帮我混音的,很优秀。在此再次谢谢捞仔。
推荐曲目《琵琶语》《渡.红尘》
【专辑简介】
回流时光
沧沧茫茫女声幽幽唱
琴声铮铮流转琵琶说尽红尘事
三千年来众生相
琵琶,东方文化中渊远流传的乐器,早在秦朝就已经出现。因为清亮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逐渐从伴奏乐器,成为独奏,称之为‘金石之声’。
全方位才子林海颠覆琵琶,震撼乐坛划时代作品。在琵琶开始流传的3000年后,林海要以自己的音乐才华,挑战传统,融合现代,颠覆你的琵琶印象。12首现代精致创作,将琵琶渊远文化隐含其中,丰富的曲风在林海的巧思下融合,时而甜美、时而轻巧、时而壮阔、时而婉转,娓娓诉说三千年来众生相。融合非洲节奏、蒙古长调、地方民歌、纯人声伴奏,展现琵琶的万千风情。
当一个古典音乐迷听到马友友忘情地演奏JAZZ音乐,又或者当流行乐迷听到迈克·鲍顿大唱《今夜无人入睡》时,所得到的震撼往往比“本行音乐家”的演绎更让人记忆深刻。正是这样的尝试,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朋友相约去了一次江南的周庄水乡。它的民风、情调、人文、风采,让人流连忘返。当坐在水乡茶馆里听评弹时,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被琵琶的美妙音色打动了。记得从那时起,心里就有了做琵琶音乐的一种冲动。
PIANO、GUITAR、BASS、DRUMS、HARMONICA、STRINGS……等西洋乐器,混合笛子、箫、二胡、三弦等中国传统乐器,加上民族唱腔,再佐以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数民族元素,用世界音乐、古典音乐、JAZZ、FUSION、NEWAGE等作曲、编曲手法,把这么多的东西融合在一起,又不能听上去不伦不类,这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一步步、一首首尝试着创作过程中,着实遇到了不少问题与麻烦,有时困惑、彷徨,一连几天没有什么想法;有时多种尝试都不够理想,反而不经意间跟朋友喝喝酒、聊聊天突然来了灵感,几分钟就搞定一切。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把最早的周庄水乡到后来的青藏高原、蒙古草原、非洲部落江南花月夜……,甚至维也纳教堂的童声合唱都放到一张专辑里。我想,把这些平常看似不可能集合的东西会在一起,也只有在梦里和音乐里能够做到。
制作完这张唱片,第一次听成品时,坐在工作室,点上一支烟,我又想起了周庄的那间茶馆,想像着如果再次坐在那里,听这张《琵琶相》,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感谢在整张专辑制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朋友,期待着和朋友们坐在家里,听音乐品茶、喝酒、聊天,那种感觉真好。
林海 北京 2003.5月
演奏者简介
蒋彦,1979年生,山东省济南市人,5岁开始随方锦龙老师、葛羽环老师学习琵琶,199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事李光华教授,在校期间担任了两年中国青年民族管弦乐团琵琶首席,2001年获学校选拔赴日代表中国参加日本国际室内乐比赛,并荣获特别优秀奖。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