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梵高的果树开花了
![]() |
文森特·梵高 · 荷兰 |
1880年27岁的梵高做出了一个姗姗来迟的决定:做一名画家,然而在1890年,这样伟大的艺术家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极为短暂的艺术生涯,沉迷并征服了绘画艺术,其心胸满溢着自然界所见的如画风光,从矿工到农夫读到日趋深邃的人性、以及从明媚的花田到繁星布满的田野那日趋成熟的画风,这沉浸在艺术的美好仅仅持续了十年,就戛然而止了,然而梵高所留下的一切将他造就成不朽的传奇。
------------------(本文主要介绍下梵高艺术成熟时期,也就是1888年在阿尔的一些画作。) -----------------
![]() |
在厌倦了巴黎的社交生活,以及对对更为明亮、灼热阳光的向往,在1888年2月底梵高来到了阿尔(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一个小城镇),南国洒满炙热阳光的自然风光驱使他绘制了大量的鲜花与果园,不知疲倦的记录着这稍纵即逝的美。
![]() |
▲ 《果园盛开的果园》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果树与橙顶小屋》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白色的果园》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盛开的果园》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开花的小树梨》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白果园》梵高 · 布面油画 · 60cm* 81cm |
![]() |
▲ 《盛开的杏树》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盛开的杏花》梵高 · 布面油画 · 64cm*80cm |
![]() |
▲ 《开花的杏树》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粉红色的桃花树》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盛开的桃花》 梵高 · 布面油画 |
这幅看似赞扬春天生机的风景写生,其实也是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而画的作品。画面中央主体是两株怒放的桃树,在蓝天和白云鲜明色彩的衬托下,线条简单鲜明。梵高恣意夸张地挥洒着夺目的颜色,让人透过画面就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震撼,也昭示了他如火般地热爱生活崇尚生命的狂热。这丧失亲情的悲伤,化作如此光彩夺目、绚烂盎然的乐观画面,梵高在这幅画背后的书信写到:『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会活着。』
----------------------------------1888年在阿尔,梵高创作了大量流传至今的名作-----------------------------------
![]() |
▲ 《阿尔的卧室》 梵高 · 布面油画 |
渴望着友谊的梵高为迎接高更的到来,特意布置了房间,他开始认真的描绘自己的生活。
![]() |
▲ 《丰收》 梵高 · 布面油画 · 72cm*92cm |
![]() |
▲ 《鸢尾花盛开的田野》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玻璃瓶中开花的杏枝》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播种者》 梵高 · 布面油画 |
歌颂农民,歌颂劳动的米勒,一直是梵高心中敬仰的画家,他也不断以米勒的作品为主题进行临摹。
![]() |
▲ 《播种者》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夜间的咖啡馆》 梵高 · 布面油画 |
夸张的透视,绿色天花板与红色墙壁,以及黄色地板,颜色的猛烈碰击使画面有一种强烈的焦虑与紧张。
![]() |
▲ 《夜间的露天咖啡座》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隆河星光》 梵高 · 布面油画 |
无论是描绘《夜间的露天咖啡座》的星光,还是在隆河岸边描述天空的星光与倒影,梵高似乎都在用最直率的表现方法书写着内心致死的死寂。
![]() |
▲ 《鲁林夫人》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邮差约瑟夫·鲁林像》 梵高 · 布面油画 |
梵高在阿尔没有朋友,偶然一个友善的邮差鲁林为他送信,攀谈起来,成为好友,并仿佛连接着一点他与外面世界的关系。
![]() |
▲ 《朱阿夫步兵》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少女的画像》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农夫埃斯卡利耶》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献给高更的自画像》 梵高 · 布面油画 |
![]() |
▲ 《向日葵》 梵高 · 布面油画 |
法国南部,随处可见大面积的葵花田,在艳阳高照的夏日这些灿烂、明亮、热情的花朵,在阳光中仿佛在用全部的生命尽情燃烧。
梵高寻找着阳光,从郁暗的荷兰到巴黎,从巴黎一路南下到阳光亮烈的阿尔,就像这些追逐阳光的向日葵,梵高开始燃烧自己来取暖,燃烧自己来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