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保佑你!黑色帝王 | 最完美的后摇滚现场
![]() |
采访者:女巫花椒树
原文:女巫聊音乐Vol.10
女巫花椒树,以下简称巫,不流,以下简称不。
![]() |
巫:不流,我俩这么熟了,就不说客套话啦~上周你去上海看了“黑帝”的后摇演出,这期就来聊聊“黑帝”和后摇吧。
不:好的,我先表达一下一个非音乐人士聊音乐的紧张感。我更多只能说出一些听后摇和黑帝的感觉。
巫:哈哈。没关系,就聊聊听音乐的感受。
我每次问你后摇里你最喜欢哪个,你都回答是黑帝。这个乐团最迷人的地方在哪里呢?
![]() |
不:后摇对我来说,也许并不能说迷人,因为这个词语有点明媚,而我深陷后摇的情绪,更多是阴郁、悲观、孤独的,黑帝最俘获我的地方,就在于这里,他们无比悲观、厌世、无情(由无情而产生极大的情绪),他们的音乐是末世般的乐章。
巫:你的意思是说,你听后摇的感觉,并不是愉悦的?而是把一些悲观之类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有阴郁、孤独、悲观等情绪时,听这种情绪的音乐更能抒发自己,而非是去获得明媚阳光的感受。
不:嗯,倒并不是发泄,而是沉浸。愉悦、明媚、优美的东西,我自然也是喜欢,但不符合我的性格。我觉得情绪其实无从论及正面、负面,比如恐惧,它是自然而然的、人人都有的,悲观也一样。我听后摇的时候,有一种回到情绪家园的感觉,回家一样,即便它是阴暗的,那也是最符合我的。
![]() |
巫:嗯。黑帝的音乐主要是制造情绪氛围吗?他们的配置是什么样的?
不:比如《Moya》这首曲子,它创作的情感即是纪念乐队主创离队的,这种轰然的忧伤、遗憾感,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体验,对我来说,体验很深刻,所以非常触动我。
可以这么说吧,我觉得后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情绪的营造,黑帝也是,不过这种情绪更加宏大、彻底和具有震撼力。
巫:《Moya》这首曲子,在最后结尾时,提琴部分很明媚,也很忧伤,有些像看到夕阳的感觉。旋律是正向的,与前面的部分形成一种反差。
不:说到配置,你难倒我了,哈哈,因为我听后摇一般不会从乐队或器乐构成的角度去记忆他们,只记得他们的器乐非常丰富,双鼓、双击它,还有小提琴、低音提琴等,他们使用的乐器很多,比如竖琴、黑管等等。黑帝在摇滚乐的基本配置里,选择更多符合情绪的演奏方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乐队器乐元素。
![]() |
巫:那像提琴和黑管是他们的主创人员演奏的,还是请来的乐手演奏的呢?
不:是的,小提琴的部分印象很深,有一次在疲惫、困倦的状态下,被那段弦乐击垮,痛哭流涕。是他们乐队成员自己完成的。
记得之前你和一位音乐人聊的时候,专门聊到歌词。而后摇里面是极少有歌词的,人声的出现往往只作为器乐的一种,这也是后摇的一个普遍特点。
巫:是的。我认为这是两种表达方式。
不:怎么说?
巫:其实现在我认为有人去唱一首歌,有歌词的,不是一定必要,也不是一定不需要。主要是看音乐想表达什么,它应该是整体考虑的。需要有人声时就有,需要有歌词(语言)时,就有。而当一个音乐作品不需要人声出现时,使用乐器和采样等等能够满足它的表达时。也就不需要人声和歌词。有歌词没歌词不能作为一首音乐作品好坏或者高低的评判标准。
不:对,是要根据歌曲本身的需求来选择,也适合不同的音乐爱好者或不同的聆听情绪。对我来说,被歌词触动的机会不多,一来因为我能看懂的语言是中文,中文音乐里好的歌词我觉得比较少;二来我自己写作,对于语言的韵律、意义和意象有自己的要求。所以听后摇的时候恰好不需要顾虑歌词是否好、是否看得懂,只需要音乐本身来牵引情绪就可以了,可以说更直接、更纯粹一点。
![]() |
巫:嗯。对呀~歌词必须要好才行啊。不然它就会以最直接的方式蹦出来,最直白的出现在眼前。会适得其反。
不:而作为一个非音乐人,我只需要去选择好听的音乐就可以,所以更喜欢后摇。仅仅通过器乐表达,也跳过了歌词的语言限制,让音乐可以更加无差别地被任何语言的人所接收和感受。比如冰岛的后摇乐队Sigur RóS,他们是有主唱的,但他们的唱词更像一种器乐,所以全世界能听懂冰岛语的人那么少,依然不妨碍他们的音乐受到很多喜爱。
巫:嗯,如此看来,后摇和说唱真是两种反向的表达方式呢。哈哈哈。
不:哈哈,是啊,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说唱,感觉就是贫嘴嘛!哈哈,个人观点哦~
巫:后摇的感觉是团体的、整体的。说唱更突出个人。后摇通过器乐来营造氛围,表达情绪。说唱呢,就是通过个人的情绪、状态、歌词来表达自己。
不:同意你的观点,后摇是整体的,民谣或说唱,我们更记住音乐人。
![]() |
巫:Sigur RóS的《Heima》好好听啊。他们与黑帝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不:嗯,他们好听的曲子很多啊~但我一句都听不懂,照样很喜欢,哈哈~Sigur RóS与黑帝是完全不同的情绪,黑帝更加政治化,他们很多音乐的题材与政治都有很深的关联。
比如2015年的专辑《'Allelujah! Don't Bend! Ascend!》,题材是取自1995年阿尔巴尼亚种族大屠杀事件。专辑的第一首曲子《Mladic》的名字,就是大屠杀的黑手Mladic将军。
巫:感觉很酷。这么说来,他们更像一个世界的旁观者,看到一些事情,用音乐去表达出来他们的观点。
不:黑帝还有一首《BBF3》,也是与政治相关:《BBF3》全文是Blaise Bailey Finnegan III,是美国的一位传教士,歌曲贯穿的人声采样,就是Blaise Bailey Finnegan III的一场布道演说。
巫:像这样的事件(1995年阿尔巴尼亚种族大屠杀事件),我认为确实需要众多乐器的交叠演奏,才能表现得出来它的严肃和态度。
不:Bob Dylan的用歌词去表达世界,与黑帝用器乐去表达世界是相同的做法,只是形式区别、时代区别导致的主题不同而已。
![]() |
巫:音乐真奇妙。其实同样表达恐怖事件也可以反着来。歌颂美好的生活,像乡村蓝草那样,也是一种逆向的表达。
不:音乐和文字、颜色一样,是艺术家的语言和材料,我觉得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有作品形成,都是艺术家在进行自己方式和风格的抒情,人的情感有那么多,自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抒情形式。
没错,任何情绪的表达都允许不一样的手法,黑帝的手法更触动我,就像乡村音乐更触动别的人一样,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音乐。
巫:嗯哼。那么黑帝是个很严肃很关心世界的乐团了?他们有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吗?
不:虽然乐队成员没有公开承认自己的无政府主义倾向,但他们的音乐具有很明显的这一感觉。应该说黑帝并不是关心世界,而是在表达。创作并不一定来自于关心,或此类正向的动机,有时候仅仅是表达,内心有想说的,就说出来了。我觉得黑帝更倾向后者。
他们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我的感觉里好像极少,开头说的《Moya》应该是最明显的,但即便是《Moya》,所表达情感,也超过了个人、友情,是很大的、很普遍的遗憾与忧伤。好的音乐都是这样的,会超越。
巫:嗯。对,你说说看现场演出时的感受吧。他们的演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 |
不:说到现场,我初听黑帝那几年,可从来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他们的现场,所以当时这个愿望可以说是一种无望的幻想。因为他们从专辑《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之后就宣布停滞,十年没有任何动静,所有人都认为黑帝已经不存在了。十年之后,他们忽然宣布回归,并紧接着发布新专辑《'Allelujah! Don't Bend! Ascend!》,然后就是来中国巡演。
第一次看他们的现场是3年前在上海,那是我人生最好的现场。除了现场巨大声浪和情绪的撞击带来的震撼,更是一种了却心愿的满足感。没想到三年后,有机会再一次在同一个场地聆听他们。
我可以说是黑帝的脑残粉,所以现场的感受,难以用准确的语言去描述,只能概而论之地说,我处在他们的音乐的风暴中,进行恍如梦境的睡眠。推荐他们两首曲子《Storm: 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 Gathering Storm, Cancer Towers on Holy Road Hi-way》,《Sleep: Murry Ostril [They Don't Sleep Anymore On The Beach], Monhelm, Broken Windows, Locks of Love Part III》,两首曲子也如名字一样长,都是二十多分钟。其中《Sleep》是我挚爱的曲子。
巫:噢,怪不得你家猫叫sleep。现场的舞美很艺术吗?
不:哈哈。舞美是完美的。完美当然不是指美丽,而是合适。他们音乐的阴暗色调和末世情绪,适合一种单调、苍茫、斑驳、偏执的背景,所以舞台上灯光很简单,自始至终就一束纹丝不动的打光,然后一个胶片放映师在白色大幕上播放配合音乐制作的胶片影像,影像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变动。简单、契合,完美无缺。
![]() |
巫:嗯嗯。确实。后悔没去看!下次可以一起。
不:好。如果下次再来,我请大家一起去看,哈哈。
===================
分享黑帝无损全集以及部分现场视频,需要的豆邮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