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前应该知道的事之——压抑的上班族
在我们小时候看过的日本动画片里,总会有一些看似普通的画面:在一个周一的早晨,主人翁听到刺耳的闹铃声,忍无可忍的他一脚把闹钟踢飞,刚想接着睡觉,这时妈妈气急败坏地冲上楼,一把揪住孩子的耳朵,大声督促他起床上学。
而家庭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爸爸,则通常出现在晚饭时间,他穿着西装,拿着公文包,疲惫地回到家中,他开口便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却又似乎心不在焉地看着报纸,然后若有所思地抽着烟,一言不发。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就是传统日本家庭的生活模式,男主人独自在外工作,每天兢兢业业,筋疲力尽;女主人则在家中打理家务,相夫教子。整个家庭的收入来自男主人,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奋斗动力。
不过,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在90年代破裂,原本运行良好的日本家庭模式遭到了极大的冲击。日本企业不再采用终身雇佣制,一大批人被迫转为合同制员工,他们不再享受社会保障等福利,薪水也开始下滑。对于普通家庭里的男主人来说,唯有更加拼命的工作,才能支撑起家庭的基本运转。
然而这并不容易,仍有大批员工虽努力工作,但仍处于贫困的状态,他们被媒体称为“穷忙族”,这些原本富裕的中产阶级,突然变得不知所措。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期待的双眼,总是感到焦虑不安,然而日本传统习俗告诉他们,这些都只能隐忍,一定要再坚持下去。
不得不履行的家庭责任,敢怒不敢言的社会等级,难以协调的工作关系,都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种压抑的心情终归需要找到释放的角落,于是,在日本很有特点的两个地方出现了。
一个是散落在侧街小巷之中的居酒屋。在日本,同事之间在工作时间通常专注于工作,他们埋头苦干,很少就人际关系或家庭事务进行探讨或闲聊。但在下班之后,他们又会三五成群地到居酒屋中小酌几杯,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规规矩矩,而是变得异常亲切:一起抱怨不公的领导,也倾诉着家庭里的烦心事。在居酒屋,他们可以大声地说话,也可以随意抽烟,人们终于卸下了包袱,敞开心扉。
在名古屋,我们找到了一家据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居酒屋。店门以一块黑布遮住一半,里面的布局非常紧凑,有大厅里的小桌,也有单独的包间,而更多的小居酒屋,则是一排紧邻服务台的桌椅。
居酒屋提供的饮食通常比较简单,大多为一些下酒的小食品,清酒是温热的,杯子很小,坐在我们对面的两个男职员显然已经有些醉意,虽然听不懂他们聊些什么,但从终于松弛的神情和不太规整的领带可以看出,他们或许在酒中消解了自己的哀愁。而周围无论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已不再是我们白天看到的恭恭敬敬的日本人模样,居酒屋里烟雾萦绕,在周围安静的环境之中,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的嘈杂。
另一个特别的地方,则是集中在闹市之中的电子游戏室。在新宿,我们刚好路过一家,大门外贴着密密麻麻的海报,每当有人出入,开门的一瞬间,便传出巨大的噪音。我们好奇地进去看了一眼,里面的景象和国内完全不同,居然有无数穿着西装的白领,端正地坐在游戏机前,然后是扑面而来类似飞机起降时那种无法忍受的噪音。
然而他们却表情专注地盯着屏幕,似乎早已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在我的印象中,几年前国内似乎已很少见到街边台式游戏机厅,即便存在,也大多是调皮的孩子或者无业青年打发时间的地方,近几年慢慢开始变为商场里的游乐场所,但基本不会见到西装笔挺的年轻人,更没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这一切,都在日本的游戏室里奇怪地发生着。
在居酒屋或游戏厅,我们看到的是日本人截然不同的一面,似乎只有在放声说话或巨大噪音的环境里,他们才能一层层剥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借助酒精的麻醉,或者躲在属于孩子的世界里,让自己舒服地喘一口气。
那一刻,安静的公共场所,严格的纪律,不愿意打扰别人的习惯等等所谓的优点,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作用在勤奋、尽职的日本人身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自杀来逃脱心中的压抑,这让日本成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或许,任何文明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平衡,它有时通过压抑人们的天性而获得了高效,有时又不得不解放天性避免着毁灭。它在小心翼翼的平衡之中,既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同时又在他们身上附上了重压,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个特点尤为明显,它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对这个特殊的国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
作者:三千眼,一个追求极致人文体验的旅行者,现在人文定制旅行机构【北回归线旅行】工作,正在深度开发云南和东南亚的人文旅行线路,欢迎关注【北回归线旅行】公众号。
![]() |
而家庭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爸爸,则通常出现在晚饭时间,他穿着西装,拿着公文包,疲惫地回到家中,他开口便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却又似乎心不在焉地看着报纸,然后若有所思地抽着烟,一言不发。
![]() |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就是传统日本家庭的生活模式,男主人独自在外工作,每天兢兢业业,筋疲力尽;女主人则在家中打理家务,相夫教子。整个家庭的收入来自男主人,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奋斗动力。
![]() |
不过,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在90年代破裂,原本运行良好的日本家庭模式遭到了极大的冲击。日本企业不再采用终身雇佣制,一大批人被迫转为合同制员工,他们不再享受社会保障等福利,薪水也开始下滑。对于普通家庭里的男主人来说,唯有更加拼命的工作,才能支撑起家庭的基本运转。
然而这并不容易,仍有大批员工虽努力工作,但仍处于贫困的状态,他们被媒体称为“穷忙族”,这些原本富裕的中产阶级,突然变得不知所措。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期待的双眼,总是感到焦虑不安,然而日本传统习俗告诉他们,这些都只能隐忍,一定要再坚持下去。
![]() |
不得不履行的家庭责任,敢怒不敢言的社会等级,难以协调的工作关系,都让他们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种压抑的心情终归需要找到释放的角落,于是,在日本很有特点的两个地方出现了。
一个是散落在侧街小巷之中的居酒屋。在日本,同事之间在工作时间通常专注于工作,他们埋头苦干,很少就人际关系或家庭事务进行探讨或闲聊。但在下班之后,他们又会三五成群地到居酒屋中小酌几杯,这时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规规矩矩,而是变得异常亲切:一起抱怨不公的领导,也倾诉着家庭里的烦心事。在居酒屋,他们可以大声地说话,也可以随意抽烟,人们终于卸下了包袱,敞开心扉。
![]() |
在名古屋,我们找到了一家据说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居酒屋。店门以一块黑布遮住一半,里面的布局非常紧凑,有大厅里的小桌,也有单独的包间,而更多的小居酒屋,则是一排紧邻服务台的桌椅。
![]() |
居酒屋提供的饮食通常比较简单,大多为一些下酒的小食品,清酒是温热的,杯子很小,坐在我们对面的两个男职员显然已经有些醉意,虽然听不懂他们聊些什么,但从终于松弛的神情和不太规整的领带可以看出,他们或许在酒中消解了自己的哀愁。而周围无论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已不再是我们白天看到的恭恭敬敬的日本人模样,居酒屋里烟雾萦绕,在周围安静的环境之中,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的嘈杂。
![]() |
另一个特别的地方,则是集中在闹市之中的电子游戏室。在新宿,我们刚好路过一家,大门外贴着密密麻麻的海报,每当有人出入,开门的一瞬间,便传出巨大的噪音。我们好奇地进去看了一眼,里面的景象和国内完全不同,居然有无数穿着西装的白领,端正地坐在游戏机前,然后是扑面而来类似飞机起降时那种无法忍受的噪音。
然而他们却表情专注地盯着屏幕,似乎早已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在我的印象中,几年前国内似乎已很少见到街边台式游戏机厅,即便存在,也大多是调皮的孩子或者无业青年打发时间的地方,近几年慢慢开始变为商场里的游乐场所,但基本不会见到西装笔挺的年轻人,更没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这一切,都在日本的游戏室里奇怪地发生着。
![]() |
在居酒屋或游戏厅,我们看到的是日本人截然不同的一面,似乎只有在放声说话或巨大噪音的环境里,他们才能一层层剥掉束缚在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借助酒精的麻醉,或者躲在属于孩子的世界里,让自己舒服地喘一口气。
![]() |
那一刻,安静的公共场所,严格的纪律,不愿意打扰别人的习惯等等所谓的优点,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作用在勤奋、尽职的日本人身上,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自杀来逃脱心中的压抑,这让日本成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或许,任何文明都在寻找着自己的平衡,它有时通过压抑人们的天性而获得了高效,有时又不得不解放天性避免着毁灭。它在小心翼翼的平衡之中,既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同时又在他们身上附上了重压,对于日本人来说,这个特点尤为明显,它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对这个特殊的国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
作者:三千眼,一个追求极致人文体验的旅行者,现在人文定制旅行机构【北回归线旅行】工作,正在深度开发云南和东南亚的人文旅行线路,欢迎关注【北回归线旅行】公众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