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92岁
我第一次看金庸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家里的版本非常老,应该是第一版的小说,81年的时候《武林》创刊号里首次刊登了金庸的小说就是这本书。我老爸从小叔那里借来看,爱不释手,可惜只连载了大概14集就没有了,终于过了几年出了完整版,老爸立马去邮局订了 两套,一套给了小叔,这也是我最早看过的武侠。32开的两本。92年的时候有次借给杜皮看,头一天我俩还疯玩,第二天我牵着我的小黑狗去找她时,被惊吓了两次,一次是她老妈一脸煞白的面膜(初次与面膜相会,心理阴影太大了),然后就是得知她老人家转学到贵州了,我拿着我的《射雕》牵着我的狗,心里真是空荡荡的,如果这时候有配乐,绝对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妻离子散的感觉真是油然而生。。。特别是这家伙的不告而别简直是罪无可恕。
第二本是《天龙八部》在铁路医院门口的书店偶然看见的,偷偷的买了回来,中午装睡午觉的时候看完了,在那个书店还买过几本漫画,还买了几期的《科幻世界》和《奥秘》。这本书也是在魏眼睛和people的手上辗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寻回了尸骨,真是不容易。
第三本看的是《倚天屠龙记》4本装,来源也是非常的曲折,我的小爷以前开了一家书店,后来关闭的时候一部分书给了二伯,我老爸第一次看的时候三十多岁,捧着看了一个通宵。而那时我还在吃奶,完全没有任何战斗力,直到高二某次过年去二伯家吃饭的时候,立马借回来,花了四个小时看完,简直一个字爽。
再后来陆陆续续通过各种途径看完了14本,然而我最爱的还是《白马啸西风》这个中篇。
一直很想买一版完整的三联版,总是因为价格下不了手,后来再看到改版的一些结局,更是没了心思收藏。
小时候到饭点经常和老爸一起听评书,第一次知道割袍断义也是从赵维莉的评书里听到的,多年以后看了黄海冰的《萍踪侠影》才知道原来是这本书里面的情节,那一刻真是觉得好亲切。
武侠从早期的唐传奇,明清小说,到后来的 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梁羽生,金庸,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古龙,诸葛青云,朱贞木,温瑞安,萧逸,近期的小锻,凤歌,孙晓,方白羽,碎石,三月初七,金寻者。风格百变。我最爱的还是早期的短片和金庸时代的长篇,后来的作者短片,中篇还行,长篇总觉得有点拉不回来,散成一团。
《武林》在06年停刊,后来我订过两年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再到零买,再到发现报刊上已经买不到了。金大侠今天已经92岁了,武侠也从曾经的辉煌到了平淡,一步步被玄幻,修真,盗墓小说所取代。但是文人的侠客梦总会有人继续走下去,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中。
第二本是《天龙八部》在铁路医院门口的书店偶然看见的,偷偷的买了回来,中午装睡午觉的时候看完了,在那个书店还买过几本漫画,还买了几期的《科幻世界》和《奥秘》。这本书也是在魏眼睛和people的手上辗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寻回了尸骨,真是不容易。
第三本看的是《倚天屠龙记》4本装,来源也是非常的曲折,我的小爷以前开了一家书店,后来关闭的时候一部分书给了二伯,我老爸第一次看的时候三十多岁,捧着看了一个通宵。而那时我还在吃奶,完全没有任何战斗力,直到高二某次过年去二伯家吃饭的时候,立马借回来,花了四个小时看完,简直一个字爽。
再后来陆陆续续通过各种途径看完了14本,然而我最爱的还是《白马啸西风》这个中篇。
一直很想买一版完整的三联版,总是因为价格下不了手,后来再看到改版的一些结局,更是没了心思收藏。
小时候到饭点经常和老爸一起听评书,第一次知道割袍断义也是从赵维莉的评书里听到的,多年以后看了黄海冰的《萍踪侠影》才知道原来是这本书里面的情节,那一刻真是觉得好亲切。
武侠从早期的唐传奇,明清小说,到后来的 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梁羽生,金庸,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古龙,诸葛青云,朱贞木,温瑞安,萧逸,近期的小锻,凤歌,孙晓,方白羽,碎石,三月初七,金寻者。风格百变。我最爱的还是早期的短片和金庸时代的长篇,后来的作者短片,中篇还行,长篇总觉得有点拉不回来,散成一团。
《武林》在06年停刊,后来我订过两年的《今古传奇武侠版》,再到零买,再到发现报刊上已经买不到了。金大侠今天已经92岁了,武侠也从曾经的辉煌到了平淡,一步步被玄幻,修真,盗墓小说所取代。但是文人的侠客梦总会有人继续走下去,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中。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