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查看话题 >穷孩子和富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没钱啊
同名微信公众号:baishoujingan
时常看到文章热议穷孩子和富孩子的区别:思维模式的差别,教育模式的不同……但这些都是结果,却不是诱因。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来看,穷孩子和富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没钱啊。
1
今年过年在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我跟我妈路过商场卖银器的柜台,我便拉着她去看耳钉,因为她之前说想要打个耳洞。
看了半天,我挑了几款耳钉,让我妈选。
我妈轻轻摇摇头,“不要,我们走吧。”
我以为我妈不想让我花钱,便执意要她挑一对,还说,“银的很便宜的,给你买一对嘛,顺便打耳洞。”
我妈拗不过,才跟我说,“这柜台没有金的,我回广东了直接买个金的。”
我笑笑拉着我妈走开了,当时心里突然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以为,买个银的就很好了啊,可是我妈并不觉得多稀罕,她想要买个金的。原来我根本不了解我妈的需求,也一直误读了她的个性和标准啊。
这些年,因为家境原因,从我八九岁起,我妈就一直在广东打工供我们读书。所以我跟她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生活。我以为,她是那个质朴、舍不得吃喝,省吃俭用的母亲,跟大多数农村女人都一样。
这两年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跟我妈比起来,无论是决断能力还是审美标准,我都差很远。我也突然明白了为啥,我跟我妈站一块,她总是看着比我洋气,比我自信,而我总是看着很土很没有气质。
我是标准的穷人家的孩子。我妈跟我相比,绝对算富人家孩子了。她虽然7个兄弟姐妹,但是我姥爷是地主家的老来孙,年轻时上学读书,有技术,在当地还颇有些名气,所以我大舅和二舅都有条件读了大学。至于我妈为什么嫁给了穷人家孩子,我只能说造化弄人,时代的车轮谁也挡不住。
我妈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我姥姥教给她们的。
“娶媳妇宁要大家丫头,不要小家小姐。”字面意思应该一看就懂,很直白,因为大家有钱有见识有风范,里面的丫头都是见多识广的;而小门小户的娇小姐则相反,容易生出酸气和与之不符的傲气,不利于后代教育。我觉得这句话从客观上来讲,很有些道理,大家在看《红楼梦》的时候,应该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句话的魅力。
因为买耳钉事件的触动,我仔细关注了很多事情。我妈今年快五十了,个头不高,她不让自己过胖,说免得难看。微信用的很溜,夏天穿套裙,冬天穿黑袜和短裙,头发染的黑黑的,还留着齐刘海。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奇葩?可是实际上一点都不突兀,这是她几十年来很自然很普通的装扮。
她跟我说,在工厂里跟小姑娘们一起买衣服,便宜的她还看不上,因为质量不好。她轻易不出手,出手要先看好料子,起码要好看又实用。但是我完全不行,物美价廉是我的惯性追求,可是只要是价廉,鲜少会有物美。
有时候遇到一件事,我下意识就会说,我害怕怎么办。我妈就很奇怪,有什么好怕的?想办法解决不就好了。
我妈有时候会感慨,我和我弟还没有她大胆和自信。而后又很无奈的说,也怪不得谁,钱是人的胆,从小穷窝里长大的孩子,这大胆和自信要从哪里来呢?
我可以想象,在我妈成长的岁月里,早已经积累了该有的积极品质。对新鲜事物保持兴趣,大胆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在我们贫穷负债的日子里,她可以遏制自己的需求,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供我们读书。在经济稍微改善的日子,她又恢复了本来的个性,追求高品质,热爱美好的物品。
2
看过一些故事,也跟不同的朋友们聊过天。发现因为没钱导致的后续是系列有联系的,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了,剩下的,不得不倒。
“没钱,造成安全感的缺失”
对一个穷孩子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物质的贫乏,可能会遭遇什么状况?
饥饿、病痛、讥讽、嘲笑,无力、绝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精神上的富足先抛开不谈,基础的生命需求要放在第一位。
我小学有很多女生同学,到了初中,这些女同学少了一大半。她们都辍学了,为什么?家里供不起,能认识字不被骗就可以了。家里老人生病需要钱,兄弟要娶媳妇传宗接代,这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女孩子外出打工挣回来。
纵然,这当中有重男轻女的色彩在,可是撕开这层衣裳,实际情况好像也并不会改善什么。一个家庭的发展,父母作为掌舵者,考虑的是整体的平衡。
比如我那个同学阿萍和她哥哥阿强,两人都读书,供不起了,他们的父母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他们的任务是要在有生之年让阿萍嫁个好男人,让阿强娶个好媳妇。为什么他们父母年龄已经这么大了?因为穷,穷到没人说亲,所以在那个很早结婚的年代结婚晚,要孩子晚。
阿萍读书期间成绩还不错。我们也问过她,不读书不可惜不后悔吗?你父母坚持一下能行的吧?十一二岁的阿萍对读书感兴趣,但也并无什么留恋。
她说,“我不去挣钱,我爸妈怎么办,他们生病没钱看将来没钱养老怎么办?我哥怎么办?我们家这么穷,将来要没人说媒的。”
“那你呢?你将来怎么办呢?”
“我?我还不好办啊,只要想嫁人,女孩子都能嫁出去,而且我也读过书啊。”
现实就是这样子的,十几岁的阿萍,已经被不安全感深深包围。她不早早去挣钱,父母随时可能生病没钱治,她不早日挣钱,他们兄妹两个人都有可能陷入更窘迫的境地。未来生活所有可能的糟糕都在她心中预设好了,并且随时有可能袭击。
我在小学时成绩还可以,从初中开始下降,到高中就显得资质平平了。心浮气躁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开始的。要说跟家庭没有关系?好像也有点关系,要说有关系,好像又没有关系。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在心中默默完成建设的,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有一次老师问女生宿舍长,谁的家庭条件比较差,可以申请助学金。宿舍长想都没想就推举了我。为什么?她告诉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我买零食吃。
我既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有可能有资金帮助我。不开心的是,我与别人的生活过的太不同了,不同到,让人在不经意间都能第一时间想起我。可是家庭条件如此,我没有理由和资格让父母为我的零食买单。可能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向往着赶紧出社会挣钱吧。(但是急功近利并不会因此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留下后患,这是我的经验教训。)
大学考的不好,父母建议复读,我拒绝;建议考研,我也拒绝。没别的,我就是想赶快去挣钱。父母很常跟我说的话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的,一定要争气。可我很不安,我要是没能争气,他们辛苦这么多年的钱岂不是浪费了?所以我不敢,也不忍用他们更多的钱来读书。
他们说一句没关系,并不能抵消我的失落感和负疚感。也有可能,在潜意识里,我不愿意背负更大的不安感,不愿意将全家之力押宝在我一个人读书的事情上。因为太怕一个不慎就丧失了全部筹码,所以没有勇气担负这么大的期盼。
3
“没钱,造成恐慌感的不亡”
前几天,读了七毛的文章《对啊 就是嫌你穷才分手的》。有人评论说为什么女主不跟着杨哥去老家。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现实太苦逼了,心里的恐慌和不安太多了。文章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可是,双方都只有一己之力,却需要很多金钱和精力来奉养各自的父母双亲,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对于女主来说,拼了几年,终于刚刚脱离了穷苦的边缘。突然再要让她在28岁的年纪从头开始,重新回到那些看不到方向,看不清未来的起点。如何能下得了决断呢?
她会担心拼不出来怎么办?家乡没有发展机会怎么办?将来孩子养不起怎么办?再拼下去年纪大了生孩子困难怎么办?这些问号不是符号,而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个现实,残忍又无奈。一个问题来了,剩下的问题只会接连不断的涌过来,把人逼入一个死胡同。太恐慌于这种状况的到来,那干脆绕过这个可能性。
富人孩子有勇气扔开8000快一月工资的工作,到另一个地方0薪水从头开始,熬两年都没问题。因为只要自己饿不死就OK,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可是穷人孩子不行。
1个月没了8000快,2个月没了8000快,第3个月,自己饿不饿不要紧,父母生病了怎么办?父母饿到了怎么办?我们没有办法抛开一切勇敢前行。
“没钱,造成焦虑无助和迷失的产生”
简书作者清晨太阳写了一篇文章《农村的孩子不应读太多书》。对这篇文章深有感触,物质跟不上的时候,读书这种所谓的精神富足往往很难实现。都说无知者无畏,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反而是最勇敢的。读书上学了解了太多的现实,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有些退缩。想的越多,心理负担越重,焦虑和无助也就越多。
穷人孩子也是一样有青春期,有自尊和暗恋情绪的,所以一样会敏感,会要面子,会害怕嘲笑。你说人穷还为什么要顾忌这些?因为人性本如此啊,违背人性的事情,哪里有这么容易做到?
很多穷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好,从初中、高中开始分化。真的全然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珍惜和发奋么?以前我也这么想,现在倒不觉得了。因为逐渐知道的多了,懂得多了,再也没有了那种无忧无虑和无所谓的冲劲。缺什么怕什么,因为害怕呀,害怕久了就变得敏感而自卑,遇到事情,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的时候,下意识就逃避了。这里无意为一些颓败沉迷的学生们开脱什么,只是想来,这层因素多少也占了点分量吧。
村口小伙子家里比我们还穷,可是他很快乐,打工挣钱改善生活就足够让他开心了,娶上了媳妇让他更开心了。我没有他快乐,因为我读了书知道了很多他不知道的东西。除了挣钱,我还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想追求一下梦想,还想找个相知相爱的人。你看,我知道了这么多,但是一样也不能轻松的实现,不快乐便由此产生。
懂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的东西越多,心中就会越焦躁不安,无助而迷失。这是很多穷人孩子面临的最大困境。所以,农村的孩子不应该读太多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道理的。你全都懂,全都知道,可是全都改变不了,这是一种没有尽头的绝望。
去年,我们家终于在县城买了房子,全款。没错,我又震动到了,怎么不是我家一直很苦很穷吗?怎么会有钱在家全款买房子啊,太讶异了。
实际上,是父母借了亲友的钱凑齐了买的。为什么一定要在县城买房呢,因为现在农村小伙娶媳妇太难了,第一条就是县城要有房子,否则,连考虑都不用考虑的。为了我弟弟的终身大事,县城房子必须买。
为什么一定要全款买呢?不能留点钱做小生意吗?因为利息要付十几万,每个月都要有稳定还款,而他们并不确定每个月能否有稳定的收入。而全款,可以借够,也可以抵消1万房款。
为什么一定要买在我们县城呢?我问,我妈一直在广东打工,何不在你们那个工作的小城买房呢,房价不是差不多吗?在那边定居也未尝不可呀,那边女孩也多,对我弟来说也是好事情吧。
我没有得到答案,或许我们父母自己也没有一个答案。我爸是典型穷人思维,一直乐意坚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而我妈,她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毕竟,这个家有四口人,非她一人能力所能为。
现在的问题是,县城房子能住了,但县城没有收入可以支撑,我妈继续南下,我爸外出找工作机会,房子空荡荡的放在那里。这件事情将来肯定会被解决,可是这个过程,依然无助而迷失,问我,我也给不出答案。
4
知乎上有很多人回答过关于贫穷的问题,很多答案直戳人心。因为贫穷,所以在大家要聚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要花很多钱。因为贫穷,在得到优质大学录取资格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没有那么多钱付费。因为贫穷,在心爱的人面前常常自卑,没有东西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当然,有一些富人孩子成了我们眼中不成器的“败家二代”,所以与穷人孩子之间的最大区别不单单是有钱没钱。
当然,有穷人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境遇,逆袭成功。这些人当中,有的时运很好,有的是自身足够强大。
写这篇文章不是诉苦哭穷,也不强求什么结论,只是有感而发。对很大一部分穷孩子来说,二十多年的穷人成长轨迹和思维习惯,早已经深入骨髓。直接影响着后来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次选择,这才是让人无法言明的部分。
而这部分人,除非与原生家庭不再联络,脱离那个环境的持续影响和眷恋牵挂。否则,指望几年的大学教育和社会打磨来改变这个现状,真的很难。大家都那么拼,拼资源拼人脉拼金钱,除了穷,你要凭什么才能脱颖而出呢?
他们要承受的不单单是经济的压力,更多的,是对身后父母的牵挂,对膝下儿女的担忧,对自身未来的迷茫,还有与现实残酷的对抗。一个人,需要多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够将这些巨大繁杂的压力都一一化解,坚定前行呢?
但,即便改变是如此艰辛,我们还是不可以放弃努力啊。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别人是富二代,是靠着人家父辈和祖辈的努力换来的啊。”
前人栽树后人才好乘凉。既然注定已经是穷二代,那就努力进步一点,改善一点,让未来子孙的生活更好一点吧。毕竟,我们还在前行,未来还远不到尽头。努力改变现状,开拓自己的格局吧。
今天勇敢一点点,是为了让明天的恐慌消失一点点。
你若不坚强,谁替你改变和成长
------------------------------------------------------------------------------------
PS:谢谢你的推荐和喜欢
原创欢迎分享,公众号转载可豆油联系添加白名单;商用请豆油;
个人介绍
白首静安,一个写字的,偶尔会犯神经病~
微博、微信公众号@白首静安
时常看到文章热议穷孩子和富孩子的区别:思维模式的差别,教育模式的不同……但这些都是结果,却不是诱因。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来看,穷孩子和富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没钱啊。
1
今年过年在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我跟我妈路过商场卖银器的柜台,我便拉着她去看耳钉,因为她之前说想要打个耳洞。
看了半天,我挑了几款耳钉,让我妈选。
我妈轻轻摇摇头,“不要,我们走吧。”
我以为我妈不想让我花钱,便执意要她挑一对,还说,“银的很便宜的,给你买一对嘛,顺便打耳洞。”
我妈拗不过,才跟我说,“这柜台没有金的,我回广东了直接买个金的。”
我笑笑拉着我妈走开了,当时心里突然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以为,买个银的就很好了啊,可是我妈并不觉得多稀罕,她想要买个金的。原来我根本不了解我妈的需求,也一直误读了她的个性和标准啊。
这些年,因为家境原因,从我八九岁起,我妈就一直在广东打工供我们读书。所以我跟她其实并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生活。我以为,她是那个质朴、舍不得吃喝,省吃俭用的母亲,跟大多数农村女人都一样。
这两年我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跟我妈比起来,无论是决断能力还是审美标准,我都差很远。我也突然明白了为啥,我跟我妈站一块,她总是看着比我洋气,比我自信,而我总是看着很土很没有气质。
我是标准的穷人家的孩子。我妈跟我相比,绝对算富人家孩子了。她虽然7个兄弟姐妹,但是我姥爷是地主家的老来孙,年轻时上学读书,有技术,在当地还颇有些名气,所以我大舅和二舅都有条件读了大学。至于我妈为什么嫁给了穷人家孩子,我只能说造化弄人,时代的车轮谁也挡不住。
我妈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我姥姥教给她们的。
“娶媳妇宁要大家丫头,不要小家小姐。”字面意思应该一看就懂,很直白,因为大家有钱有见识有风范,里面的丫头都是见多识广的;而小门小户的娇小姐则相反,容易生出酸气和与之不符的傲气,不利于后代教育。我觉得这句话从客观上来讲,很有些道理,大家在看《红楼梦》的时候,应该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这句话的魅力。
因为买耳钉事件的触动,我仔细关注了很多事情。我妈今年快五十了,个头不高,她不让自己过胖,说免得难看。微信用的很溜,夏天穿套裙,冬天穿黑袜和短裙,头发染的黑黑的,还留着齐刘海。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奇葩?可是实际上一点都不突兀,这是她几十年来很自然很普通的装扮。
她跟我说,在工厂里跟小姑娘们一起买衣服,便宜的她还看不上,因为质量不好。她轻易不出手,出手要先看好料子,起码要好看又实用。但是我完全不行,物美价廉是我的惯性追求,可是只要是价廉,鲜少会有物美。
有时候遇到一件事,我下意识就会说,我害怕怎么办。我妈就很奇怪,有什么好怕的?想办法解决不就好了。
我妈有时候会感慨,我和我弟还没有她大胆和自信。而后又很无奈的说,也怪不得谁,钱是人的胆,从小穷窝里长大的孩子,这大胆和自信要从哪里来呢?
我可以想象,在我妈成长的岁月里,早已经积累了该有的积极品质。对新鲜事物保持兴趣,大胆追求美好的事物。所以,在我们贫穷负债的日子里,她可以遏制自己的需求,吃苦耐劳、省吃俭用供我们读书。在经济稍微改善的日子,她又恢复了本来的个性,追求高品质,热爱美好的物品。
2
看过一些故事,也跟不同的朋友们聊过天。发现因为没钱导致的后续是系列有联系的,像多米诺骨牌,一个倒了,剩下的,不得不倒。
“没钱,造成安全感的缺失”
对一个穷孩子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物质的贫乏,可能会遭遇什么状况?
饥饿、病痛、讥讽、嘲笑,无力、绝望,甚至是生命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精神上的富足先抛开不谈,基础的生命需求要放在第一位。
我小学有很多女生同学,到了初中,这些女同学少了一大半。她们都辍学了,为什么?家里供不起,能认识字不被骗就可以了。家里老人生病需要钱,兄弟要娶媳妇传宗接代,这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女孩子外出打工挣回来。
纵然,这当中有重男轻女的色彩在,可是撕开这层衣裳,实际情况好像也并不会改善什么。一个家庭的发展,父母作为掌舵者,考虑的是整体的平衡。
比如我那个同学阿萍和她哥哥阿强,两人都读书,供不起了,他们的父母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他们的任务是要在有生之年让阿萍嫁个好男人,让阿强娶个好媳妇。为什么他们父母年龄已经这么大了?因为穷,穷到没人说亲,所以在那个很早结婚的年代结婚晚,要孩子晚。
阿萍读书期间成绩还不错。我们也问过她,不读书不可惜不后悔吗?你父母坚持一下能行的吧?十一二岁的阿萍对读书感兴趣,但也并无什么留恋。
她说,“我不去挣钱,我爸妈怎么办,他们生病没钱看将来没钱养老怎么办?我哥怎么办?我们家这么穷,将来要没人说媒的。”
“那你呢?你将来怎么办呢?”
“我?我还不好办啊,只要想嫁人,女孩子都能嫁出去,而且我也读过书啊。”
现实就是这样子的,十几岁的阿萍,已经被不安全感深深包围。她不早早去挣钱,父母随时可能生病没钱治,她不早日挣钱,他们兄妹两个人都有可能陷入更窘迫的境地。未来生活所有可能的糟糕都在她心中预设好了,并且随时有可能袭击。
我在小学时成绩还可以,从初中开始下降,到高中就显得资质平平了。心浮气躁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开始的。要说跟家庭没有关系?好像也有点关系,要说有关系,好像又没有关系。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己在心中默默完成建设的,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有一次老师问女生宿舍长,谁的家庭条件比较差,可以申请助学金。宿舍长想都没想就推举了我。为什么?她告诉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我买零食吃。
我既开心又难过,开心的是,有可能有资金帮助我。不开心的是,我与别人的生活过的太不同了,不同到,让人在不经意间都能第一时间想起我。可是家庭条件如此,我没有理由和资格让父母为我的零食买单。可能从那时候起,我就一直向往着赶紧出社会挣钱吧。(但是急功近利并不会因此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留下后患,这是我的经验教训。)
大学考的不好,父母建议复读,我拒绝;建议考研,我也拒绝。没别的,我就是想赶快去挣钱。父母很常跟我说的话是,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书的,一定要争气。可我很不安,我要是没能争气,他们辛苦这么多年的钱岂不是浪费了?所以我不敢,也不忍用他们更多的钱来读书。
他们说一句没关系,并不能抵消我的失落感和负疚感。也有可能,在潜意识里,我不愿意背负更大的不安感,不愿意将全家之力押宝在我一个人读书的事情上。因为太怕一个不慎就丧失了全部筹码,所以没有勇气担负这么大的期盼。
3
“没钱,造成恐慌感的不亡”
前几天,读了七毛的文章《对啊 就是嫌你穷才分手的》。有人评论说为什么女主不跟着杨哥去老家。
为什么?当然是因为现实太苦逼了,心里的恐慌和不安太多了。文章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可是,双方都只有一己之力,却需要很多金钱和精力来奉养各自的父母双亲,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对于女主来说,拼了几年,终于刚刚脱离了穷苦的边缘。突然再要让她在28岁的年纪从头开始,重新回到那些看不到方向,看不清未来的起点。如何能下得了决断呢?
她会担心拼不出来怎么办?家乡没有发展机会怎么办?将来孩子养不起怎么办?再拼下去年纪大了生孩子困难怎么办?这些问号不是符号,而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个现实,残忍又无奈。一个问题来了,剩下的问题只会接连不断的涌过来,把人逼入一个死胡同。太恐慌于这种状况的到来,那干脆绕过这个可能性。
富人孩子有勇气扔开8000快一月工资的工作,到另一个地方0薪水从头开始,熬两年都没问题。因为只要自己饿不死就OK,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可是穷人孩子不行。
1个月没了8000快,2个月没了8000快,第3个月,自己饿不饿不要紧,父母生病了怎么办?父母饿到了怎么办?我们没有办法抛开一切勇敢前行。
“没钱,造成焦虑无助和迷失的产生”
简书作者清晨太阳写了一篇文章《农村的孩子不应读太多书》。对这篇文章深有感触,物质跟不上的时候,读书这种所谓的精神富足往往很难实现。都说无知者无畏,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反而是最勇敢的。读书上学了解了太多的现实,让人不由自主的就有些退缩。想的越多,心理负担越重,焦虑和无助也就越多。
穷人孩子也是一样有青春期,有自尊和暗恋情绪的,所以一样会敏感,会要面子,会害怕嘲笑。你说人穷还为什么要顾忌这些?因为人性本如此啊,违背人性的事情,哪里有这么容易做到?
很多穷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好,从初中、高中开始分化。真的全然是因为他们不懂得珍惜和发奋么?以前我也这么想,现在倒不觉得了。因为逐渐知道的多了,懂得多了,再也没有了那种无忧无虑和无所谓的冲劲。缺什么怕什么,因为害怕呀,害怕久了就变得敏感而自卑,遇到事情,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的时候,下意识就逃避了。这里无意为一些颓败沉迷的学生们开脱什么,只是想来,这层因素多少也占了点分量吧。
村口小伙子家里比我们还穷,可是他很快乐,打工挣钱改善生活就足够让他开心了,娶上了媳妇让他更开心了。我没有他快乐,因为我读了书知道了很多他不知道的东西。除了挣钱,我还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还想追求一下梦想,还想找个相知相爱的人。你看,我知道了这么多,但是一样也不能轻松的实现,不快乐便由此产生。
懂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无力改变的东西越多,心中就会越焦躁不安,无助而迷失。这是很多穷人孩子面临的最大困境。所以,农村的孩子不应该读太多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道理的。你全都懂,全都知道,可是全都改变不了,这是一种没有尽头的绝望。
去年,我们家终于在县城买了房子,全款。没错,我又震动到了,怎么不是我家一直很苦很穷吗?怎么会有钱在家全款买房子啊,太讶异了。
实际上,是父母借了亲友的钱凑齐了买的。为什么一定要在县城买房呢,因为现在农村小伙娶媳妇太难了,第一条就是县城要有房子,否则,连考虑都不用考虑的。为了我弟弟的终身大事,县城房子必须买。
为什么一定要全款买呢?不能留点钱做小生意吗?因为利息要付十几万,每个月都要有稳定还款,而他们并不确定每个月能否有稳定的收入。而全款,可以借够,也可以抵消1万房款。
为什么一定要买在我们县城呢?我问,我妈一直在广东打工,何不在你们那个工作的小城买房呢,房价不是差不多吗?在那边定居也未尝不可呀,那边女孩也多,对我弟来说也是好事情吧。
我没有得到答案,或许我们父母自己也没有一个答案。我爸是典型穷人思维,一直乐意坚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而我妈,她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了。毕竟,这个家有四口人,非她一人能力所能为。
现在的问题是,县城房子能住了,但县城没有收入可以支撑,我妈继续南下,我爸外出找工作机会,房子空荡荡的放在那里。这件事情将来肯定会被解决,可是这个过程,依然无助而迷失,问我,我也给不出答案。
4
知乎上有很多人回答过关于贫穷的问题,很多答案直戳人心。因为贫穷,所以在大家要聚餐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要花很多钱。因为贫穷,在得到优质大学录取资格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没有那么多钱付费。因为贫穷,在心爱的人面前常常自卑,没有东西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当然,有一些富人孩子成了我们眼中不成器的“败家二代”,所以与穷人孩子之间的最大区别不单单是有钱没钱。
当然,有穷人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境遇,逆袭成功。这些人当中,有的时运很好,有的是自身足够强大。
写这篇文章不是诉苦哭穷,也不强求什么结论,只是有感而发。对很大一部分穷孩子来说,二十多年的穷人成长轨迹和思维习惯,早已经深入骨髓。直接影响着后来走的每一步,做的每一次选择,这才是让人无法言明的部分。
而这部分人,除非与原生家庭不再联络,脱离那个环境的持续影响和眷恋牵挂。否则,指望几年的大学教育和社会打磨来改变这个现状,真的很难。大家都那么拼,拼资源拼人脉拼金钱,除了穷,你要凭什么才能脱颖而出呢?
他们要承受的不单单是经济的压力,更多的,是对身后父母的牵挂,对膝下儿女的担忧,对自身未来的迷茫,还有与现实残酷的对抗。一个人,需要多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够将这些巨大繁杂的压力都一一化解,坚定前行呢?
但,即便改变是如此艰辛,我们还是不可以放弃努力啊。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别人是富二代,是靠着人家父辈和祖辈的努力换来的啊。”
前人栽树后人才好乘凉。既然注定已经是穷二代,那就努力进步一点,改善一点,让未来子孙的生活更好一点吧。毕竟,我们还在前行,未来还远不到尽头。努力改变现状,开拓自己的格局吧。
今天勇敢一点点,是为了让明天的恐慌消失一点点。
你若不坚强,谁替你改变和成长
------------------------------------------------------------------------------------
PS:谢谢你的推荐和喜欢
原创欢迎分享,公众号转载可豆油联系添加白名单;商用请豆油;
个人介绍
白首静安,一个写字的,偶尔会犯神经病~
微博、微信公众号@白首静安
-
卧薪尝胆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31 16:43:2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07 12:20:48
-
刘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0 09:15:4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7 18:25:49
-
懋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6 14:05:47
-
阿珂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0 13:54:33
-
2014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7 12:24:59
-
千春^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3 10:31:54
-
Rr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1 21:00:19
-
柠檬树下的幸福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1 20:25:40
-
阿噗噜咘咦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1 00:55:46
-
🐾舊时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15:55:23
-
foc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12:24:51
-
_garfigarfi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20:42:24
-
木子姐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14:55:15
-
自我催眠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08:35:08
-
唯唯豆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5 09:33:23
-
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4 16:55:06
-
紫幽蓝愁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4 12:41:15
-
要两粒在一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23:28:23
-
24K纯吃货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2 01:15:24
-
陌上花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1 13:38:50
-
幸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3:18:02
-
o许你一世情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3:13:43
-
掉眼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06:21
-
没有名字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21:00:22
-
Will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1 19:12:47
-
一锅脑浆粥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0 16:47:55
-
小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30 09:53:54
-
柠檬草de味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9 12:15:25
-
琪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9 06:23:18
-
轮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22:24:21
-
春暖花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21:13:27
-
半空劈砖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17:12:34
-
婉芮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13:26:24
-
非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12:52:29
-
被喵抓了一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11:49:42
-
草莓慕斯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10:41:57
-
111111111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09:46:41
-
มะเขือยาว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8 09:37:10
-
n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3:46:22
-
剑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3:37:53
-
Miss puff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2:39:59
-
玫瑰人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1:55:23
-
千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1:52:47
-
ww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1:27:24
-
韭菜种植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0:49:22
-
木+卯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20:00:38
-
橙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19:07:08
-
winnie4171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18:55:43
-
易乙翼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18:51:1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18:32:50
-
信嘉念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27 18: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