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探幽--环北云台山骑行记
访古探幽--环北云台山骑行记
文:老达
丙申 初春 农历 二月十七 周五 天气:晴
" 微风不噪,阳光正好。紫玉兰花争妍吐蕊耀风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跨海大桥横跃天堑傲云霄! " ~ ~ 老达
春光 明媚,恰逢休息,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人单骑 ,闲游连云。莫负春光不负卿,一路骑行,全程八十公里路途。访古探幽,踏青问柳。一览新建跨海大桥傲伟雄姿,经中云、板桥,徐圩、宿城、高公岛、柳河、凰窝、连云古镇、墟沟,平山,五羊路环北云台山骑行,是为记-----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车尾泥泞的胎痕和车铃清脆的叮咚!
冬天已逝,告别刺骨的严寒,再也没理由不骑行了.......
于是,乘着大好春光,带着我的“小公举”(坐骑,美利达公爵600,靓红色)毅然出发。
沿着G228国道一路前行,满目春光,花 红柳绿,又逢一年春好处。途经大板跳程圩村,过烧香河,进入徐圩镇,广阔的沿海滩涂和片片阡陌交织的盐田,耀入眼帘。这里是历来淮盐的主产区之一,也是古往今来,整个国家的重要产盐区.晚晴重臣两江总督陶澍道光十二年(1832年)奉命来海州改革盐政成效卓著.清廷国库转亏为盈.出现了短时期中兴局面.因此皇帝给予亲书室名“印心石屋”!殊荣三年.陶总督曾有楹联赞美港城大美山海:
“海甸涌名山,烟复云回,位业真灵参五岳;
洞天开福地,阳舒阴霅,馨香瑞应启三元。”
——题连云港云台山
碧海银滩的淮盐风情,不知曾撩拨过多少诗翁墨客、盐官运使的心,诸多有关盐和盐业的传说代代相传,始终闪烁着早期盐民的智慧灵光。历代淮盐经济的繁荣,也不知丰富过多少盐家珍味,沙光鱼的传说与其鲜美的汤汁一样,(十月沙光赛羊汤)脍炙人口,余味无穷。"风干日曝咸味加……卤浓碱淡未得闲。"这是宋朝词人柳永在《煮海歌》中对盐民辛劳的描绘。这些的一切都见证着我大港城历史的悠久和蓬勃的发展。
"美丽的烧香河“继续前行, 一条巨龙横空出世,这便是即将于今年“五一节”通车的港城第一座,也是整个江苏省第一座跨海大桥! 连云港海滨大道跨海大桥位于田湾核电站外围,起自高公岛,止于烧香河闸,全长4.836公里,其中桥梁全长4.572公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桥上一览高公岛全貌,但见海鸥飞翔,渔帆点点,潮起云涌,海风习习!整个身心顿觉心旷神怡,海阔天高!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听泉引》里写道:“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机于沙洲,或怡情于泉石,维不受人世樊笼之苦,逍遥于山水之中也。”逍遥自在,做个闲人! 先祖百川公(港城著名文化诗人,张学翰)曾有诗赞高公岛美景曰:
咏高公岛 张学瀚
傍晚渔歌酒一樽,茅檐临海屋成村。
成群鸥鹭冲波出,争买鱼虾入市喧。
几处远帆归隔浦,数家渔网嗮当门。
同来半是乘槎客,谈到瀛洲我问源。”
一览高公岛美景之余,继续前行。夕阳正暖,晚霞满天。时候已经不早,上上下下的山路,山地车不停的换档,海岸线奇岩嶙峋,蜿蜒起伏,一个大下坡的冲刺,见到一个妙处所在----凰窝,也称作黄窝。距连云港港口东南三公里处,西倚云台山脉,南临田湾核电站,东濒黄海,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这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风景区。远远望去,一个大大的牌坊雄立山前,蔚为壮观,似乎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牌坊前一株大杏树,花开绚烂,耀然夺目。如诗如画,如烟如雪!宛若古诗吟咏的意境:“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暂将我滴”小公举“闲放一旁”“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看一看” 走至近处,牌坊前后各有楹联一副“
“登临神山龙凤苑中龙凤舞,漫游仙境杏花村里杏花飞。
蓬莱仙阁参禅悟道修佛地,水帘洞天修身养性桃花源。”
在璀璨杏花映衬下,幽静的凰窝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多情的吴越王钱镠曾经在千年之前深情款款的对着自己心爱的人写道: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后世文人无数操笔,无以过之。 美景多情似故人,品味之余,还得赶路!
作别天边的云彩和幽静的凰窝,继续骑行, “残阳涉水天欲晚,倦鸟归林昼将息”远处的渔船也已归航,渔家勤劳的厨娘,或以烹煮鲜活的鱼汤等候一日劳作辛勤归航的打渔郎!到达“连云古镇”稍事休息,海边即是旧事陇海铁路客运的最东端,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起点,连云港老火车站,现已辟为“连云港铁路博物馆”。两节古旧的绿皮车厢成列其中,似乎在述说那久远的故事,"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曾经在上世纪八零年代,风糜中国的大江南北,在1980年代的官方语境里,火车代表着希望和力量。这样的形象不时在小学课本、人民币、挂历或政治宣传画里得到强化,最终凝固成工业精神的象征和写照。挥汗如雨的司炉工是劳模的常见形象,伸出半个身子手搭凉棚远眺的火车司机也成为祖国开拓者的化身。那时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用流浪和远行来自我证明,一个叫齐秦的喜欢沿着铁轨忧郁独行的台湾歌手,则成为争相模仿的时代偶像。
离开陇海铁路博物馆,继续骑行,经过云台山隧道口,往前。突兀的发现路边的一处石碑“310国道 0” 跃然入目!----310国道(或"国道310线"、"G310线")是横跨中国东中西部的一条国道,起点为江苏省连云港市,途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六省,终点为甘肃省天水市的国道,全程1613千米。平行于国家高速公路东西大动脉-连霍高速公路,新欧亚大陆桥与陇海线铁路。这条横贯中国东西的大动脉,零起点处竟是那么的籍籍无名,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甚至渺小的不被世人所知晓!
310国道零起点处再出发,踏上归途,经墟沟,平山,终于顺利骑行回到家........这么结束了?是的,是结束了,似乎又没有结束,晚上一则新闻,准确的说一副电视画面吸引了自己和众多热爱港城市民的心,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一个动作让我大港城的元素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虽然只是短短几秒的镜头,但仍然被机智的连云港市民看出来了,并拍照刷满了朋友圈。
没错!就是我大港城企业生产的ZGL碳纤维自行车!看,总理一只手就提起了整辆车呢!................
农历丙申初春 二月十九 老达
文:老达
丙申 初春 农历 二月十七 周五 天气:晴
" 微风不噪,阳光正好。紫玉兰花争妍吐蕊耀风华,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跨海大桥横跃天堑傲云霄! " ~ ~ 老达
春光 明媚,恰逢休息,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人单骑 ,闲游连云。莫负春光不负卿,一路骑行,全程八十公里路途。访古探幽,踏青问柳。一览新建跨海大桥傲伟雄姿,经中云、板桥,徐圩、宿城、高公岛、柳河、凰窝、连云古镇、墟沟,平山,五羊路环北云台山骑行,是为记-----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车尾泥泞的胎痕和车铃清脆的叮咚!
冬天已逝,告别刺骨的严寒,再也没理由不骑行了.......
于是,乘着大好春光,带着我的“小公举”(坐骑,美利达公爵600,靓红色)毅然出发。
沿着G228国道一路前行,满目春光,花 红柳绿,又逢一年春好处。途经大板跳程圩村,过烧香河,进入徐圩镇,广阔的沿海滩涂和片片阡陌交织的盐田,耀入眼帘。这里是历来淮盐的主产区之一,也是古往今来,整个国家的重要产盐区.晚晴重臣两江总督陶澍道光十二年(1832年)奉命来海州改革盐政成效卓著.清廷国库转亏为盈.出现了短时期中兴局面.因此皇帝给予亲书室名“印心石屋”!殊荣三年.陶总督曾有楹联赞美港城大美山海:
“海甸涌名山,烟复云回,位业真灵参五岳;
洞天开福地,阳舒阴霅,馨香瑞应启三元。”
——题连云港云台山
碧海银滩的淮盐风情,不知曾撩拨过多少诗翁墨客、盐官运使的心,诸多有关盐和盐业的传说代代相传,始终闪烁着早期盐民的智慧灵光。历代淮盐经济的繁荣,也不知丰富过多少盐家珍味,沙光鱼的传说与其鲜美的汤汁一样,(十月沙光赛羊汤)脍炙人口,余味无穷。"风干日曝咸味加……卤浓碱淡未得闲。"这是宋朝词人柳永在《煮海歌》中对盐民辛劳的描绘。这些的一切都见证着我大港城历史的悠久和蓬勃的发展。
"美丽的烧香河“继续前行, 一条巨龙横空出世,这便是即将于今年“五一节”通车的港城第一座,也是整个江苏省第一座跨海大桥! 连云港海滨大道跨海大桥位于田湾核电站外围,起自高公岛,止于烧香河闸,全长4.836公里,其中桥梁全长4.572公里!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桥上一览高公岛全貌,但见海鸥飞翔,渔帆点点,潮起云涌,海风习习!整个身心顿觉心旷神怡,海阔天高!此情此景让人联想起《听泉引》里写道:“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机于沙洲,或怡情于泉石,维不受人世樊笼之苦,逍遥于山水之中也。”逍遥自在,做个闲人! 先祖百川公(港城著名文化诗人,张学翰)曾有诗赞高公岛美景曰:
咏高公岛 张学瀚
傍晚渔歌酒一樽,茅檐临海屋成村。
成群鸥鹭冲波出,争买鱼虾入市喧。
几处远帆归隔浦,数家渔网嗮当门。
同来半是乘槎客,谈到瀛洲我问源。”
一览高公岛美景之余,继续前行。夕阳正暖,晚霞满天。时候已经不早,上上下下的山路,山地车不停的换档,海岸线奇岩嶙峋,蜿蜒起伏,一个大下坡的冲刺,见到一个妙处所在----凰窝,也称作黄窝。距连云港港口东南三公里处,西倚云台山脉,南临田湾核电站,东濒黄海,三面环山,一面向海,这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生态风景区。远远望去,一个大大的牌坊雄立山前,蔚为壮观,似乎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牌坊前一株大杏树,花开绚烂,耀然夺目。如诗如画,如烟如雪!宛若古诗吟咏的意境:“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暂将我滴”小公举“闲放一旁”“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看一看” 走至近处,牌坊前后各有楹联一副“
“登临神山龙凤苑中龙凤舞,漫游仙境杏花村里杏花飞。
蓬莱仙阁参禅悟道修佛地,水帘洞天修身养性桃花源。”
在璀璨杏花映衬下,幽静的凰窝宛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多情的吴越王钱镠曾经在千年之前深情款款的对着自己心爱的人写道: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九个字,平实温馨,情愫尤重。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后世文人无数操笔,无以过之。 美景多情似故人,品味之余,还得赶路!
作别天边的云彩和幽静的凰窝,继续骑行, “残阳涉水天欲晚,倦鸟归林昼将息”远处的渔船也已归航,渔家勤劳的厨娘,或以烹煮鲜活的鱼汤等候一日劳作辛勤归航的打渔郎!到达“连云古镇”稍事休息,海边即是旧事陇海铁路客运的最东端,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起点,连云港老火车站,现已辟为“连云港铁路博物馆”。两节古旧的绿皮车厢成列其中,似乎在述说那久远的故事,"绿皮车"曾经是中国旅客列车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曾经在上世纪八零年代,风糜中国的大江南北,在1980年代的官方语境里,火车代表着希望和力量。这样的形象不时在小学课本、人民币、挂历或政治宣传画里得到强化,最终凝固成工业精神的象征和写照。挥汗如雨的司炉工是劳模的常见形象,伸出半个身子手搭凉棚远眺的火车司机也成为祖国开拓者的化身。那时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用流浪和远行来自我证明,一个叫齐秦的喜欢沿着铁轨忧郁独行的台湾歌手,则成为争相模仿的时代偶像。
离开陇海铁路博物馆,继续骑行,经过云台山隧道口,往前。突兀的发现路边的一处石碑“310国道 0” 跃然入目!----310国道(或"国道310线"、"G310线")是横跨中国东中西部的一条国道,起点为江苏省连云港市,途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六省,终点为甘肃省天水市的国道,全程1613千米。平行于国家高速公路东西大动脉-连霍高速公路,新欧亚大陆桥与陇海线铁路。这条横贯中国东西的大动脉,零起点处竟是那么的籍籍无名,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甚至渺小的不被世人所知晓!
310国道零起点处再出发,踏上归途,经墟沟,平山,终于顺利骑行回到家........这么结束了?是的,是结束了,似乎又没有结束,晚上一则新闻,准确的说一副电视画面吸引了自己和众多热爱港城市民的心,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期间,李克强总理一个动作让我大港城的元素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虽然只是短短几秒的镜头,但仍然被机智的连云港市民看出来了,并拍照刷满了朋友圈。
没错!就是我大港城企业生产的ZGL碳纤维自行车!看,总理一只手就提起了整辆车呢!................
农历丙申初春 二月十九 老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