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到徽州
来时不知,去时不然。匆匆闯入,兴尽而归。梦中无他,他在念中,是以为记。
闯入
向来只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却不知几百里外的徽州亦是无梦之处。匆匆闯入徽州之地,恍悟青砖小巷,碧瓦飞甍,水田相间并非江南独有,少了完备的纯熟,多了一份自然,这徽州独占着一份别致的韵味。江南的温婉秀丽,生活的精雕细琢,一点点地俘虏着人的感官,让人深浸在鱼米之乡的舒适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竟也成了真,但世界到底是大的,偶尔也想把头伸出窗外看看树梢的绿芽。闯入徽州,点缀在山水之间的素白小楼告诉你,这世间还有这样一群人真实地活在旷野之间。绕水而居,背倚青山,少则三五幢一簇,多则几十栋相依,楼多相似,一律素白高墙,间以灰红屋顶,墙身纯净,墙头则有所讲究,多为高耸马头墙,雕镂精细,寓意颇丰,外行人只好看看热闹罢了。屋后即是自家田地,推窗便可览山赏水,出门即可劳作耕种,一切以便宜为准,丝毫没有人工的做作。
此行来的孩子多为北方人,以北京、青岛居多,更远一点的还有鄂尔多斯、克拉玛依,南则更南,至于厦门海沧,都与徽州相距甚远,因而陌生和新奇之感,早在孩子心头。慢慢习惯了粘稠的空气和随时飘雨的天气,徽州的湿润也显得舒适起来。所居之处名曰“凤湖烟柳”,倒也不假,水汽蒙蒙,绿树小山,不知名的小花儿随处可见,着实有烟雾缭绕之感。沿着曲折的小路爬上去是一座低矮的小山,不提防便有一两只小动物跳出来与你会晤,男孩子壮胆而行,女孩子则尖叫不已,倒也冲破了这山的孤寂。不直行上山,则有两条岔路,一则通向马场,这些久居高楼之中的孩子们一听有小马,早已欣欣然按捺不住;另一则通向“小花园”,园子虽规模不大,也称不上精美,但人行在山间,忽然现出一块平地来,三两种花朵杂然相处,低矮的白花织满地面,高高擎起的黄花和粉花在凉风间摇曳,偶有白蝴蝶掠过,竟有豁然开朗之味。走下曲折回环的石阶,踏过一条尺把宽的小水沟,便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整齐可爱,不失为绝佳赏景之地。第一日,简单的破冰游戏之后,带孩子们逛园子,乘兴而去,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雀雀然想骑马看花,不料遇雨,狼狈折回,花与马遂成泡影,唯独这徽州之雨,倒扎扎实实地亲密接触了一回。
色彩
人行世间,最怕单调平庸,于是有了色彩和想象的世界,而图画则是通向这斑斓世界的一径。营中孩子年龄不等,但大抵不出八到十四岁之间。年纪虽小,画笔却不简单,对于色彩的敏感以及丰富的想象更每每出人意料。来自西安的绘本老师们带着简单有趣的绘本故事走进孩子们,原本平凡普通的点线面,摇身一变,成了灵动会说话有感情的图案。大道至简,一切还原,削去了复杂密丽的模仿,孩子们笔下的色彩竟飞起来,稚拙之外趣味盎然。
红、黄、蓝、绿、紫,没有复杂的配色,也没有工笔的细描,只有大小、横直竖斜,用六幅画来讲述一个关于勇气的绘本故事,没有难倒孩子们,倒让站在一旁做助手的我颇有困惑。读了近二十年书的我,一直以为最能直接表达人情感的无非是文字,却忽略了色彩对于文字的冲击和弥补,直到看到孩子们笔下最简单也最独特的绘本故事,才明白自己向来的冬烘和刻板。再微妙的情感写下来也许也只有几行干巴巴冰冷冷的字,可有了画笔,一切在形状和色彩之间不言而喻。孩子敏锐的艺术触觉总会在不经意间击中你早已麻木的神经,绿色的清灵、红色的焦躁、蓝色的宁静直冲冲进入心间。当我们还固执地扛着自以为深奥难懂的干枯命题思索时,这些色彩却轻盈地给了你答案。
水云
皖南之行,最难忘的不是讲究的徽菜,也不是各式精美的手工艺品,甚至不是那闻名天下的徽派建筑,反倒是这免费而普遍的水和云。流水款款,白云静处,山影和水影投在一处,天际的灰白黑皆素净而层层相染,眼前则是裹挟着凉风滚作一团的荷上露。逆水而行,便可进村,村中多旧时民居、祠堂、学堂,高高低低错落相间,既有几进几出的高门大院,也不乏简陋整洁的小门小院。虽大小见方不同,却无一例外地在院中种着树木,盈盈绿影,越墙入水,与青苔相伴,小巷更显幽深而窄。
挤在窄巷中,嘻嘻闹闹的倒并非村童,多为扯着嗓子吆喝赚生意的小贩们和天南海北赶来放风的游人们。有看有买,有商有量,有说有笑,比起在超市自选时只能和蔬菜瓜果说话有趣的多。各式小玩意儿种类繁多,但大抵不出雕刻工艺制品。不要小看哪怕只有半爿店铺的店家们,各个练就了一手好刻工。择一阿姨问之秘诀,答曰熟能生巧而已,竟不曾有半点骄矜,说话间一条刻有宏村缩略图的木制书签就已修整完毕。吃食亦不少,村头便有一条美食街,各式饭铺,古色古香的旧时饭铺杂伴着一两间西洋咖啡屋,好不热闹。毛豆腐、臭鲑鱼、辣椒剁酱等随处可见,但论多论普遍都比不过另一类小食儿——黄山烧饼,几乎家家都有,连小巷子里老太太的篮子中也是它,小巧迷你,焦黄带酥,甜咸皆备,独桂花馅儿最清香可口。目之所见皆是它,再加上小贩们热情的吆喝,好吃的游人不由得纷纷掏出腰包来。
游人之中,另有一类颇显眼,他们安静自若,不为旁人所扰,气定神闲,这便是随处支开画板埋头勾勒的写生学生们。随行而来的美术老师们,多数在学生时代也曾是这写生大军中的一员,因而此行不仅是故地重游,更勾连起一串串年轻湿润的青葱回忆来。美术营的孩子们左手擎着麦芽糖,右手举着黄山烧饼,吃的不亦乐乎,却不曾忘记自己的专业所在,遇见格外出色的画者,都伸长了颈子瞄上几眼。有的看不过瘾,一时技痒,干脆就席地而坐,也掏出画本来描上几笔。勾、描、涂、抹之间,水、云、人便慢慢收在这画纸上了,比起咔嚓一声而来的照片到底多了几分诚意和情韵呐。
匆匆
来时是夜,一行人冒冒失失地闯进这徽州之地,当斑驳的黑影混合着陌生的空气冲进出租车的窗口时,莫名的好奇和期盼浮在心间。七日不短不长,身边的人与景刚由陌生翻作熟识,便要离去,怅然多过满足。去时天大亮,匆匆打点行囊,却来不及细细观览周遭风景。
时间的瓶口太窄,挤不下过去和现在,好在还有回忆,待来日细细思量这一寸时光。
![]() |
闯入
向来只知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却不知几百里外的徽州亦是无梦之处。匆匆闯入徽州之地,恍悟青砖小巷,碧瓦飞甍,水田相间并非江南独有,少了完备的纯熟,多了一份自然,这徽州独占着一份别致的韵味。江南的温婉秀丽,生活的精雕细琢,一点点地俘虏着人的感官,让人深浸在鱼米之乡的舒适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竟也成了真,但世界到底是大的,偶尔也想把头伸出窗外看看树梢的绿芽。闯入徽州,点缀在山水之间的素白小楼告诉你,这世间还有这样一群人真实地活在旷野之间。绕水而居,背倚青山,少则三五幢一簇,多则几十栋相依,楼多相似,一律素白高墙,间以灰红屋顶,墙身纯净,墙头则有所讲究,多为高耸马头墙,雕镂精细,寓意颇丰,外行人只好看看热闹罢了。屋后即是自家田地,推窗便可览山赏水,出门即可劳作耕种,一切以便宜为准,丝毫没有人工的做作。
此行来的孩子多为北方人,以北京、青岛居多,更远一点的还有鄂尔多斯、克拉玛依,南则更南,至于厦门海沧,都与徽州相距甚远,因而陌生和新奇之感,早在孩子心头。慢慢习惯了粘稠的空气和随时飘雨的天气,徽州的湿润也显得舒适起来。所居之处名曰“凤湖烟柳”,倒也不假,水汽蒙蒙,绿树小山,不知名的小花儿随处可见,着实有烟雾缭绕之感。沿着曲折的小路爬上去是一座低矮的小山,不提防便有一两只小动物跳出来与你会晤,男孩子壮胆而行,女孩子则尖叫不已,倒也冲破了这山的孤寂。不直行上山,则有两条岔路,一则通向马场,这些久居高楼之中的孩子们一听有小马,早已欣欣然按捺不住;另一则通向“小花园”,园子虽规模不大,也称不上精美,但人行在山间,忽然现出一块平地来,三两种花朵杂然相处,低矮的白花织满地面,高高擎起的黄花和粉花在凉风间摇曳,偶有白蝴蝶掠过,竟有豁然开朗之味。走下曲折回环的石阶,踏过一条尺把宽的小水沟,便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整齐可爱,不失为绝佳赏景之地。第一日,简单的破冰游戏之后,带孩子们逛园子,乘兴而去,一路上孩子们叽叽喳喳,雀雀然想骑马看花,不料遇雨,狼狈折回,花与马遂成泡影,唯独这徽州之雨,倒扎扎实实地亲密接触了一回。
![]() |
色彩
人行世间,最怕单调平庸,于是有了色彩和想象的世界,而图画则是通向这斑斓世界的一径。营中孩子年龄不等,但大抵不出八到十四岁之间。年纪虽小,画笔却不简单,对于色彩的敏感以及丰富的想象更每每出人意料。来自西安的绘本老师们带着简单有趣的绘本故事走进孩子们,原本平凡普通的点线面,摇身一变,成了灵动会说话有感情的图案。大道至简,一切还原,削去了复杂密丽的模仿,孩子们笔下的色彩竟飞起来,稚拙之外趣味盎然。
红、黄、蓝、绿、紫,没有复杂的配色,也没有工笔的细描,只有大小、横直竖斜,用六幅画来讲述一个关于勇气的绘本故事,没有难倒孩子们,倒让站在一旁做助手的我颇有困惑。读了近二十年书的我,一直以为最能直接表达人情感的无非是文字,却忽略了色彩对于文字的冲击和弥补,直到看到孩子们笔下最简单也最独特的绘本故事,才明白自己向来的冬烘和刻板。再微妙的情感写下来也许也只有几行干巴巴冰冷冷的字,可有了画笔,一切在形状和色彩之间不言而喻。孩子敏锐的艺术触觉总会在不经意间击中你早已麻木的神经,绿色的清灵、红色的焦躁、蓝色的宁静直冲冲进入心间。当我们还固执地扛着自以为深奥难懂的干枯命题思索时,这些色彩却轻盈地给了你答案。
![]() |
水云
皖南之行,最难忘的不是讲究的徽菜,也不是各式精美的手工艺品,甚至不是那闻名天下的徽派建筑,反倒是这免费而普遍的水和云。流水款款,白云静处,山影和水影投在一处,天际的灰白黑皆素净而层层相染,眼前则是裹挟着凉风滚作一团的荷上露。逆水而行,便可进村,村中多旧时民居、祠堂、学堂,高高低低错落相间,既有几进几出的高门大院,也不乏简陋整洁的小门小院。虽大小见方不同,却无一例外地在院中种着树木,盈盈绿影,越墙入水,与青苔相伴,小巷更显幽深而窄。
挤在窄巷中,嘻嘻闹闹的倒并非村童,多为扯着嗓子吆喝赚生意的小贩们和天南海北赶来放风的游人们。有看有买,有商有量,有说有笑,比起在超市自选时只能和蔬菜瓜果说话有趣的多。各式小玩意儿种类繁多,但大抵不出雕刻工艺制品。不要小看哪怕只有半爿店铺的店家们,各个练就了一手好刻工。择一阿姨问之秘诀,答曰熟能生巧而已,竟不曾有半点骄矜,说话间一条刻有宏村缩略图的木制书签就已修整完毕。吃食亦不少,村头便有一条美食街,各式饭铺,古色古香的旧时饭铺杂伴着一两间西洋咖啡屋,好不热闹。毛豆腐、臭鲑鱼、辣椒剁酱等随处可见,但论多论普遍都比不过另一类小食儿——黄山烧饼,几乎家家都有,连小巷子里老太太的篮子中也是它,小巧迷你,焦黄带酥,甜咸皆备,独桂花馅儿最清香可口。目之所见皆是它,再加上小贩们热情的吆喝,好吃的游人不由得纷纷掏出腰包来。
游人之中,另有一类颇显眼,他们安静自若,不为旁人所扰,气定神闲,这便是随处支开画板埋头勾勒的写生学生们。随行而来的美术老师们,多数在学生时代也曾是这写生大军中的一员,因而此行不仅是故地重游,更勾连起一串串年轻湿润的青葱回忆来。美术营的孩子们左手擎着麦芽糖,右手举着黄山烧饼,吃的不亦乐乎,却不曾忘记自己的专业所在,遇见格外出色的画者,都伸长了颈子瞄上几眼。有的看不过瘾,一时技痒,干脆就席地而坐,也掏出画本来描上几笔。勾、描、涂、抹之间,水、云、人便慢慢收在这画纸上了,比起咔嚓一声而来的照片到底多了几分诚意和情韵呐。
![]() |
匆匆
来时是夜,一行人冒冒失失地闯进这徽州之地,当斑驳的黑影混合着陌生的空气冲进出租车的窗口时,莫名的好奇和期盼浮在心间。七日不短不长,身边的人与景刚由陌生翻作熟识,便要离去,怅然多过满足。去时天大亮,匆匆打点行囊,却来不及细细观览周遭风景。
时间的瓶口太窄,挤不下过去和现在,好在还有回忆,待来日细细思量这一寸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