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uperPAC,并且它们有用吗?
本次美国总统大选的一个看点就是出现大量的所谓SuperPAC(常译为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试图从场外影响大选走势。
SuperPAC的源起,来自于美国最高联邦法院于2010年做出的一项判决(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当时是以5:4的微弱多数裁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政府限制非盈利组织独立的政治花销。后来这个限制更进一步被放宽到公司,工会以及其他组织。
针对这个裁决,有一个背景需要着重强调一下。Citizens United的身份就是一个保守的政治游说非盈利组织,整个事情的起因就是2008年他们希望在有线电视上播放一部批评希拉里-克林顿的电视片。这个举动在当时被认为违反了美国在2002年通过的一部BCRA法令,该法令明文禁止组织或机构在临近大选60天或者党内初选30天内,通过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媒体播放提及候选人名字的政治宣传广告片。Citizens United就无法播放上述影片向地方法院提起申述,并从那里一直上诉到了最高法院。
所以由此而来的这个裁决,并没有改变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关于严格限制向候选人或政党捐献政治献金的禁令。这个禁令的上限仍然是每人2600美金(约17000人民币)。
与此同时,该项裁决的重大影响是利益集团(特别是大富豪们)几乎可以无限制地通过这类政治游说组织(也就是SuperPAC),利用电视媒体,来为他们所支持的政党或候选人造势,只要这种宣传被认为是“独立”于相关候选人或者政党。
那么,怎么界定所谓“独立”呢?从操作层面上说,首先要求SuperPAC在组织和人员构成上绝对独立于候选人选举团队;其次是要求SuperPAC不得参与任何选举运营层面的活动,包括登记支持者、扫街、拜票、举办公开的群众集会、给选民直接打电话或者散发物理和电子邮件等。也不能像奥巴马当初那样成立群众性的社交组织;第三是不得直接在宣传内容中提供上述地面活动的链接。
有这么多限制,那么SuperPAC到底能干什么呢?简单一句话,买广告。包括印刷,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的广告。鉴于历史上美国总统大选这些广告花费都是大头,所以这个裁决一出,各种各样的SuperPAC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并且基本上每个SuperPAC后面,都站着一个或者几个亿万富翁。甚至有媒体人惊呼,从此以后美国大选就是这些SuperPAC的对决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从2016年党内初选的形势来看,可以说SuperPAC“没啥球用。”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下小小布什了。杰布-布什早早就安排了一系列巨型SuperPAC为自己宣传造势,广告预算高达上亿美金(也破了美国总统大选党内初选的历史纪录)。结果新罕布什尔州(第二个投票州)之后就不得不黯然离场。小小布什撑不下去了,当时除了竞选基本面几乎看不到希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小布什的竞选团队已经弹尽粮绝,不得不自己往里面贴了超过40万美金。
与此对应,川普从第一天开始就强调用自己的钱,不接受亿万富豪们的资助,基本上自己先把SuperPAC这条路堵死。结果令所有传统思维大跌眼镜的是,自从选战开打,川普所到之处,国家和地方各种媒体纷纷像追逐明星一样跟踪报道。川普一分钱不花,获得了其它候选人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新闻曝光率。媒体消费化,内容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原本应该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总统选举变成了一档真人电视秀,上演的是个人魅力(或缺陷)大对决。(有真实脚本看,谁还看广告!?)
人人可参与的过程,任君调侃的权力和权威,吃了好几份,心里偷着乐的媒体,爆笑的段子和小品(最近听说还有色情情节)。这些元素都全了。你说好看不?
SuperPAC的源起,来自于美国最高联邦法院于2010年做出的一项判决(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当时是以5:4的微弱多数裁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禁止政府限制非盈利组织独立的政治花销。后来这个限制更进一步被放宽到公司,工会以及其他组织。
针对这个裁决,有一个背景需要着重强调一下。Citizens United的身份就是一个保守的政治游说非盈利组织,整个事情的起因就是2008年他们希望在有线电视上播放一部批评希拉里-克林顿的电视片。这个举动在当时被认为违反了美国在2002年通过的一部BCRA法令,该法令明文禁止组织或机构在临近大选60天或者党内初选30天内,通过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等媒体播放提及候选人名字的政治宣传广告片。Citizens United就无法播放上述影片向地方法院提起申述,并从那里一直上诉到了最高法院。
所以由此而来的这个裁决,并没有改变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关于严格限制向候选人或政党捐献政治献金的禁令。这个禁令的上限仍然是每人2600美金(约17000人民币)。
与此同时,该项裁决的重大影响是利益集团(特别是大富豪们)几乎可以无限制地通过这类政治游说组织(也就是SuperPAC),利用电视媒体,来为他们所支持的政党或候选人造势,只要这种宣传被认为是“独立”于相关候选人或者政党。
那么,怎么界定所谓“独立”呢?从操作层面上说,首先要求SuperPAC在组织和人员构成上绝对独立于候选人选举团队;其次是要求SuperPAC不得参与任何选举运营层面的活动,包括登记支持者、扫街、拜票、举办公开的群众集会、给选民直接打电话或者散发物理和电子邮件等。也不能像奥巴马当初那样成立群众性的社交组织;第三是不得直接在宣传内容中提供上述地面活动的链接。
有这么多限制,那么SuperPAC到底能干什么呢?简单一句话,买广告。包括印刷,广播和电视等媒体的广告。鉴于历史上美国总统大选这些广告花费都是大头,所以这个裁决一出,各种各样的SuperPAC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并且基本上每个SuperPAC后面,都站着一个或者几个亿万富翁。甚至有媒体人惊呼,从此以后美国大选就是这些SuperPAC的对决了。
但真的是这样吗?从2016年党内初选的形势来看,可以说SuperPAC“没啥球用。”这里就不得不再提一下小小布什了。杰布-布什早早就安排了一系列巨型SuperPAC为自己宣传造势,广告预算高达上亿美金(也破了美国总统大选党内初选的历史纪录)。结果新罕布什尔州(第二个投票州)之后就不得不黯然离场。小小布什撑不下去了,当时除了竞选基本面几乎看不到希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小布什的竞选团队已经弹尽粮绝,不得不自己往里面贴了超过40万美金。
与此对应,川普从第一天开始就强调用自己的钱,不接受亿万富豪们的资助,基本上自己先把SuperPAC这条路堵死。结果令所有传统思维大跌眼镜的是,自从选战开打,川普所到之处,国家和地方各种媒体纷纷像追逐明星一样跟踪报道。川普一分钱不花,获得了其它候选人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新闻曝光率。媒体消费化,内容娱乐化的时代背景下,原本应该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总统选举变成了一档真人电视秀,上演的是个人魅力(或缺陷)大对决。(有真实脚本看,谁还看广告!?)
人人可参与的过程,任君调侃的权力和权威,吃了好几份,心里偷着乐的媒体,爆笑的段子和小品(最近听说还有色情情节)。这些元素都全了。你说好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