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乌镇
二. 乌镇
离开西塘,已过中午。想在外面吃点什么,谁知大约是春节将至,许多饭店都闭门谢客,老板和员工都回家过年了。看来回家对中国人的吸引力还是超过了金钱的吸引力。虽然没吃上饭,想到那些在外打拼了一年,终于踏上归途,即将与家人团聚的人们,心里仍是暖暖的。大家吃了点自己带的水果、鸡蛋、饼干什么的,差不多也够了。
下一站——乌镇!
乌镇也是水乡古镇,据称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入口却不似西塘那般如入隔壁邻居,一片做旧的老宅,名为乌镇旅客服务中心,进入有船可达景区中心,我因为随身带了一辆四轮电瓶车,怕坐船不方便,也想随意走走看看,便选择了步行通道。
刚行不远,便看到气势磅礴的乌镇大剧院,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用在这样的水乡泽国总感觉有些突兀,与环境不搭。
前行,有染布坊,青砖铺就的场地,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晒布架,各种蓝印花布高高挑在竹竿上,在风中轻轻地飘,很有些老作坊的味道。去旁边的小卖部看了一下,有很漂亮的台面、包包,皆由蓝印花布制成,朴素而典雅,有着浓郁的江南文化底蕴,蓝白相间,布纹设计简约清丽,犹如青花瓷一般,有一种沉淀的美。只是那价格也让人咋舌。
在乌镇众多景点之中,老邮局绝对算得上造访率最高的了。这个从清光绪年间开办的邮局,如今仍在营业,并且依旧按照旧时的通邮方式。真想写一张明信片或者寄一封信,盖上乌镇的邮戳,投入邮筒,只是寄给谁呢?如今的通信技术如此发达,email、微信、QQ,天涯咫尺,谁还有耐心去等一封姗姗来迟的书信呢?
大队人马沿着主街走,我偏喜欢这些悠长的小巷。上午下过一些小雨,石板微湿,石灰墙斑驳陆离,静立两边,从中间穿过,头顶是窄窄的天空,有清雅的腊梅香味,让人不由想到戴望舒的那首诗,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前面一个小门拐进去,豁然开朗。这里是昭明书院的大院子,古木参天,浓荫匝地。据说书院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因天色已晚,没有进去。
主街走到底,是白莲塔寺,游人颇多。我一向怕拥挤,便自己挑清静的地方随意走走。很喜欢这个廊桥。可以靠在里面看夕阳,发呆。寻常的小桥朴素大方,是水乡最常见的景色。
或许是要过年了,这些店都关门打烊了。想必店主人不是本地人,赶回家去和亲人团聚了。街上难得的冷清。
天暗了下来,河里无数花灯放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不喜欢这样的人造景观,独自回停车场。
夜宿东栅,带小院子的民居,干净整洁。老板特地到景区外面来接我们,这样可免去东栅的门票。
早晨起来,游玩东栅。从住处出去。拐入一条小巷,两边皆是住家,一律木门木窗,是小时候常见的人家模样。有老奶奶蹒跚着在门内走动。这里没有西栅的商业气氛浓,多了许多人间烟火味,这倒是我喜欢的。
沿河岸踏着青石板老街悠然慢行,来到财神湾,这里水面开阔,是供船只周转掉头、停泊的地方。河水并不清澈,却凝着深深碧色,有着沉淀一切的力量。岸边的香山堂药店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还保留着当年古朴的格局。站在逢源双桥上可欣赏两岸古朴的廊棚,沿廊棚前行,在水边美人靠小坐,看两岸枕河人家风景,仿佛回到了童年。
走过茅盾故居,进去看了一下。茅盾的作品看得不多,依稀记得《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印象中都是有些阴霾的旧式人家,也就是这样的背景吧。都说一个人的作品中总有他出生之地的印迹,从乌镇倒是可以看出一二。
离开西塘,已过中午。想在外面吃点什么,谁知大约是春节将至,许多饭店都闭门谢客,老板和员工都回家过年了。看来回家对中国人的吸引力还是超过了金钱的吸引力。虽然没吃上饭,想到那些在外打拼了一年,终于踏上归途,即将与家人团聚的人们,心里仍是暖暖的。大家吃了点自己带的水果、鸡蛋、饼干什么的,差不多也够了。
下一站——乌镇!
乌镇也是水乡古镇,据称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入口却不似西塘那般如入隔壁邻居,一片做旧的老宅,名为乌镇旅客服务中心,进入有船可达景区中心,我因为随身带了一辆四轮电瓶车,怕坐船不方便,也想随意走走看看,便选择了步行通道。
刚行不远,便看到气势磅礴的乌镇大剧院,只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用在这样的水乡泽国总感觉有些突兀,与环境不搭。
![]() |
前行,有染布坊,青砖铺就的场地,竖立着密密麻麻的高杆和晒布架,各种蓝印花布高高挑在竹竿上,在风中轻轻地飘,很有些老作坊的味道。去旁边的小卖部看了一下,有很漂亮的台面、包包,皆由蓝印花布制成,朴素而典雅,有着浓郁的江南文化底蕴,蓝白相间,布纹设计简约清丽,犹如青花瓷一般,有一种沉淀的美。只是那价格也让人咋舌。
![]() |
在乌镇众多景点之中,老邮局绝对算得上造访率最高的了。这个从清光绪年间开办的邮局,如今仍在营业,并且依旧按照旧时的通邮方式。真想写一张明信片或者寄一封信,盖上乌镇的邮戳,投入邮筒,只是寄给谁呢?如今的通信技术如此发达,email、微信、QQ,天涯咫尺,谁还有耐心去等一封姗姗来迟的书信呢?
![]() |
大队人马沿着主街走,我偏喜欢这些悠长的小巷。上午下过一些小雨,石板微湿,石灰墙斑驳陆离,静立两边,从中间穿过,头顶是窄窄的天空,有清雅的腊梅香味,让人不由想到戴望舒的那首诗,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 |
![]() |
前面一个小门拐进去,豁然开朗。这里是昭明书院的大院子,古木参天,浓荫匝地。据说书院里面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 因天色已晚,没有进去。
![]() |
主街走到底,是白莲塔寺,游人颇多。我一向怕拥挤,便自己挑清静的地方随意走走。很喜欢这个廊桥。可以靠在里面看夕阳,发呆。寻常的小桥朴素大方,是水乡最常见的景色。
![]() |
![]() |
或许是要过年了,这些店都关门打烊了。想必店主人不是本地人,赶回家去和亲人团聚了。街上难得的冷清。
天暗了下来,河里无数花灯放出了五颜六色的光芒,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不喜欢这样的人造景观,独自回停车场。
![]() |
![]() |
夜宿东栅,带小院子的民居,干净整洁。老板特地到景区外面来接我们,这样可免去东栅的门票。
早晨起来,游玩东栅。从住处出去。拐入一条小巷,两边皆是住家,一律木门木窗,是小时候常见的人家模样。有老奶奶蹒跚着在门内走动。这里没有西栅的商业气氛浓,多了许多人间烟火味,这倒是我喜欢的。
![]() |
沿河岸踏着青石板老街悠然慢行,来到财神湾,这里水面开阔,是供船只周转掉头、停泊的地方。河水并不清澈,却凝着深深碧色,有着沉淀一切的力量。岸边的香山堂药店是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字号,还保留着当年古朴的格局。站在逢源双桥上可欣赏两岸古朴的廊棚,沿廊棚前行,在水边美人靠小坐,看两岸枕河人家风景,仿佛回到了童年。
![]() |
![]() |
![]() |
走过茅盾故居,进去看了一下。茅盾的作品看得不多,依稀记得《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印象中都是有些阴霾的旧式人家,也就是这样的背景吧。都说一个人的作品中总有他出生之地的印迹,从乌镇倒是可以看出一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