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等 莫泊桑 读后感和个人爱好语录收录
一本短篇小说选集,多想这是一本合集,字里行间,莫泊桑不断的诠释着他的观点,就是上流人下流起来比下流人要下流一百倍,因为他们牵涉到的是道德沦丧的问题;同时正能量的人同时也有让人讨厌的小毛病,但却又不因此让人忽略他不可多得的正能量的光环。不愧为“短篇小说之王”,独具魅力。每个表面的背后都有讽刺,每个讽刺的背后又都有寓示当下政况的深意。
所以对于柳鸣九先生最后的后记上所说的,出于对当前这个时事性和与时宜性考虑,“有什么必要让读者去读那些描写普法战争中的打打杀杀,刺刀见红的名篇?去从异国的文学中又经受一次英雄主义的教育?有什么必要让读者去读描写普法战争后混乱时局的名篇,坠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时事?这就是《米隆老爹》《蛮子大妈》《菲菲小姐》《一次政变》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列队在外的原因。”我不是特别的赞同。因为我觉得,从一个已故作家的著名作品对时局的描述中,最能了解该国的历史,即便如今再怎么和谐,正视历史并没什么错。
注:“#”代表书中引领的一段话
《月光》
马里尼昂长老,十万个为什么的神父,哈~被宗教信仰桎梏着的老头,明明能感觉到情爱,与非同一般的生活的美好,一个普通人,仅仅会因为认为晚上只是为了睡眠而抛弃美丽的月色么?
# 在他看来,女人正如有的诗人所说,是那个十二倍不纯洁的孩子。她是勾引了第一个男人亚当的诱惑者,而且,一直在继续干这种引人下地狱的勾当,她是软弱、危险、具有不可思议的蛊惑力的生灵。他仇恨她们招人堕落的肉体,他更仇恨她们多情的心灵。
# 举目朝平原望去,但见大地沉浸在温柔的月光之中,淹没在宁静之夜情意绵绵的魅力里。
# 天主为什么要创造出眼前的良宵美景?既然夜晚是为了睡眠,为了无思无虑,为了松弛休息,为了浑然忘忧,那么,为什么要使得它比白天更富有诱惑力?比清晨、比黄昏更美好动人?为什么这个徐缓移行、清澈迷人的星体比太阳更富有诗意?为什么它是那么端庄蕴藉,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映照世上那些太神秘、太微妙而不宜于光天化日照射的事物,为什么它还得以将黑暗也映照得如此通体透明?
《幸福》
这样的爱情故事,怎么说呢,有点飘,最起码,私奔前字条还是要留的。不过转眼看着他们俩的生活,虽然困苦,但她无怨无悔,不得不说是一段上好的佳话,有点像是董永和七仙女一样。
# 眼前凄凉的忧郁情调使我的心境一黯,大凡旅人客走他乡,每遇凄清之夜、每至慌僻之处,那是无不心境黯然、愁绪陡增的。此时似乎觉得世界上、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快寿终正寝了,突然之间,人生可怕的苦难,人间的伶仃孤独、万物的虚无渺小、内心的寂寞空虚,都一涌而来,呈现在你眼前,打破了一直到死都以梦想来自我陶醉、自我欺骗的虚幻心境。
# 她年纪轻轻就抛弃了奢华的生活、红尘世界以及养育她、钟爱她的亲人。她跟着这个男人,来到了这个蛮荒的山谷。对她而言,这个男人就是一切,就是一个人所需求的一切,所梦想的一切,日日夜夜期待的一切,永远希望的一切。这个男人使得她一生从开始到终结,都充满了幸福。
《在旅途上》献给居斯塔夫.图杜兹
# 使我们觉得她们身上美不胜收的,不过是人种上与类型上的差异在起作用而已。
《项链》
这个,算是虚荣的一个极端了吧,本来舒适的生活却渴望奢华,脾气还很古怪,她丈夫也是足够惨的,被她的虚荣连累到生活窘迫。很多人会嘲笑她活该。可转过来说,又不得不说她还款的精神也让很多人侧目,坚强并且很英勇,而且肯吃苦,这是意料之外的。所以说,人是很多样化的,或许她的性格在一个方面被人鄙视,在另一个方面却受人憧憬。而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要自己在内心思索它的价值,而是要实话实说,很多事情说开以后你才知道事情并没有你预估的那么严重。
# 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真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
《一个诺曼底佬》献给保尔.阿莱克斯
# “我大慈大悲的圣母童贞玛利亚,您是本地与全世界所有未婚母亲天经地义的主保圣人,请您保佑您的这个因一时疏忽而失足的女仆吧!”
# 玛蒂厄给我们讲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神灵显圣的故事,在他嘲笑的口吻中,夹杂着深信不疑的天真,使人颇感意外。
《两个朋友》
我佩服这两个热爱钓鱼而又热爱国家的法国人,可为了爱好就豁出去深入敌营,最终还因为保守口令而被枪杀扔掉河中,不得不说有些过于不值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值,更衬托了社会上因为战争而使得任性的泯灭。
# “这么说吧,只要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政府,互相残杀就永远根绝不了。”
# 他们就这么平心静气地讨论起来,他们以思想温和而见识有限的人所惯有的通情达理的态度,分析那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人类是永远得不到自由的。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
可怜的莉松姨,不结婚的男女的下场通常都是极为难过的,从开始成为剩男剩女的那一刻,到彻底与婚姻无缘的那一刻,各种煎熬,煎熬的罪魁祸首一部分是外界眼光和闲言碎语的施压,一部分是自身的孤独寂寞与对有一个爱人关怀自己的渴望。
《戴丽叶春楼》
“纸醉金迷的生活,对有些人而言,已成为空虚灵魂的食粮。”一群夜店女人,灯红酒绿中应付着城里的各色人群,填补着空虚人的空虚,独处时自己的空虚感更强烈,人群中的孤独,是最深的寂寞。不可思议的是,她们在另外一个地方,摇身一变,竟是天主召唤来的福音。满足的小村落人所有艳羡的遐想。
《小狗皮埃罗》
可怜的皮埃罗,可怜的所有被遗弃的狗,遗弃就遗弃吧,干嘛要建立一个这么残忍的地方,在争夺与绝望中死亡。我痛恨一切伤害狗的人。
# 大庭广众之下,总要装出不可一世的样子,在打扮的花里胡哨,俗里俗气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粗野而自命不凡的灵魂,正如她们戴的生丝手套里面,是一双又粗又红的手。
《羊脂球》
当“上流”人物作尽下流事,却依旧把传统的下流当做下流。当“下流”人物拼尽全力做尽上流事,却依旧被传统的上流当做细菌,所谓的贵族,礼仪,贞洁,都能代表什么呢?在人性的善恶是非面前,什么也代表不了。
一辆马车,有伯爵,商人,革命斗士,修女,还有羊脂球这位妓女,从一开始羊脂球完全分享自己的食物,到最终的为了帮助他们一车人离去所付出的羞耻代价,到结束时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没有一个人赠与她一点吃的,不只是中国人有奴性,全世界任何一个被侵略过的国家的老百姓都有奴性。这篇文章解剖人性的方式有点像是《罗生门》,将人性的狭隘,扭曲,自私等彰显的淋漓尽致。
相对的,我比较欣赏酒馆老板娘的观点,“谁杀人最多,难道就该把勋章授予他吗?岂有此理!我真弄不懂!”对,除了军队头子,包括士兵在内,谁也弄不懂战争的价值,为什么杀人者会有奖章?为什么有些人命就如草芥一般,被那些威风凛凛并以杀人数量为骄傲的人所杀。
# 等待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反而使人盼望敌军早日进驻。
# 诚然,每逢事物的秩序被打乱,安全不复存在,人类的法律与自然的法则所保护的一切,遭到某种疯狂凶残力量的摆布时,人们都会产生这种惶恐感、战栗感。大地震将一个地方所有的人都压死在倒塌的房屋之下,泛滥的洪水冲走了被淹死的农民与耕牛以及房屋的良木;同样,答了生长的军队就要屠杀继续自卫的人,要押走俘虏,要以战刀的名义进行掠夺,要用大炮的轰鸣向上苍表示感恩。所有这些可怕的灾难埋葬了我们对永恒正义的信念,使我们不再像有人教导的那样,去信赖上天的保佑与人类的理性。
# 因为凡是对外敌的仇恨皆有无穷的感召力,总能激起一些英勇的义士,他们全都出于信念而视死如归。
# 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因为都有钱而感到彼此亲如兄弟,同属于大富豪行会,手一插进裤兜就弄得金币哗哗作响。
# 别看这些人逃的快,却大肆赞扬别人的勇敢。
# “干什么不好呢,至少在自己国家种种地也好嘛,或者就去修修路吧!可他们偏不干,夫人,那些军队从不干好事!难道老百姓养活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什么也不学,只去杀人吗?……有人用枪屠杀我们的小伙子,就像打猎似的,难道就对吗?谁杀人最多,难道就该把勋章授予他吗?岂有此理!我真弄不懂!”
# 穷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要打仗的是那些大人物。
# 她感到自己被淹没在这些衣冠禽兽的轻蔑里,这些家伙先是把她当作祭品献给普鲁士人,而后又把她当作一件无用而肮脏的东西抛弃掉。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一个普鲁士大兵,不情愿的背井离乡的打仗,为了逃避战争,竟然觉得当敌军的俘虏在牢狱中生活是光明灿烂并且辉煌的。最终的结局更是啼笑皆非,这位大兵仅仅在城堡吃了一顿饭睡着了,到最后竟被撰写为从普鲁士军队保卫了城堡,因而获得勋章,普鲁士大兵也“如愿”进了监狱。
《我的叔叔于勒》
金钱维系着的兄弟亲情,有钱,称呼就是亲爱的弟弟,没钱,称呼就是破皮无赖。他们也不想想,破皮无赖会因为欠钱而羞涩的不回家门么?哦,对了,他们没有思考这方面问题的脑子。
《勋章到手了》
盲目为了勋章带绿帽而不自知,不止是没学问,这已经是没脑子的级别了,对于这个,已无力吐槽。
《绳子》献给哈利.阿利斯
布雷奥泰村的奥西科尔纳,无疑就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鲁迅把他的悲惨转化成了中国旧社会妇女的悲惨,世界很大,语言不同,思想和模式却是想通的。一小段绳子害死一个人,还是说一个社会模式害死一个人?大的风气,人云亦云,背后的嚼舌根,无疑都是凶手。所以,我讨厌当下社会的标题党,也并不喜欢还没弄清事实又没经过当事人同意就把人给人肉出来万人批判。我不喜欢这种模式,管好自己才最重要。
《小酒桶》献给阿道尔.达维尼埃
希柯老板的阴险狡诈众所周知,玛格洛瓦尔老婆婆明知道这一点,虽然觉得有猫腻,但贪图钱财依旧同意了希柯的条件,最终被设计害死,我不明白的是,他既然无意将自己的财产让自己的侄子继承,一个老婆子又何苦要那么多的钱呢?不愿意换地方住就不卖农场,愿意过好些日子的晚年就出一个高价把农场卖掉,就算是最后达成了每月给多少钱的协议,再去贪那一顿饭,一杯酒,就有些犯傻了,人有贪念很正常,在贪的过程中,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很困难的。
《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
这个,算是啼笑皆非的happy end么,这故事能牵涉到现实生活中的命运了吧,命运这回事,真的不好说,图一时之快,解燃眉之急,或许会埋下更长期的祸根,而因一时之错,得到了或短暂或长期的煎熬,到最后或许又莫名其妙的变成一件好事。
《爱情》猎人笔记三页
两只野鸭的爱情,雌鸟被射下,雄鸟不离不弃,因为被猎杀的伴侣而癫狂到奋不顾身,就在看到这一幕的那一天,猎人动身到巴黎,我觉得,他会收敛起他那种原始人嗜血的感官。
# 因为生命最初的萌芽,就是滋生于停滞不动的泥浆之中,就是萌动、成长、绽放于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滋润潮湿的泥土中。
《一家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侦探小说看多了,一开始宣告老太太死亡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是还活着的,铺设的感觉也像,本就要写出一个闹剧,最后真成了闹剧了,尤其最后准备向科长交代那一点,更凸显了男主人公的畏畏缩缩的形象。
# 他那点脑子,早已在办公室枯燥的日常事务中萎缩了。
# 由于长期处于这种惶恐不安的状态,他也就形成了猥琐可笑的举止习惯,见了人就局促不安,低声下气,说起话来则神经质地直结巴。
# 他们劝他要任从天命,要节哀自持,要坚强振作,殊不知他们开出的这几味药,正是大悲大痛的人难以消化的。
# 他的整个青年时期,由于母亲的亡故而永远消失了。他的一部分存在已经终结,现在轮到他的另一部分存在走向死亡了。
《修软椅的女人》
一个修软椅为生的女人,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自己珍爱的男人舒盖,而那个舒盖和他老婆,在见到那份遗产之前表现的嫌恶,以及见到钱之后丑陋的嘴脸,恶心到不行。最终伯爵夫人说“毫无疑问,这种女人才懂得爱。”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种痴傻的行为是证明了她不懂爱,完全处在幼儿时期的那中懵懂的状态。
所以对于柳鸣九先生最后的后记上所说的,出于对当前这个时事性和与时宜性考虑,“有什么必要让读者去读那些描写普法战争中的打打杀杀,刺刀见红的名篇?去从异国的文学中又经受一次英雄主义的教育?有什么必要让读者去读描写普法战争后混乱时局的名篇,坠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时事?这就是《米隆老爹》《蛮子大妈》《菲菲小姐》《一次政变》等脍炙人口的佳作列队在外的原因。”我不是特别的赞同。因为我觉得,从一个已故作家的著名作品对时局的描述中,最能了解该国的历史,即便如今再怎么和谐,正视历史并没什么错。
注:“#”代表书中引领的一段话
《月光》
马里尼昂长老,十万个为什么的神父,哈~被宗教信仰桎梏着的老头,明明能感觉到情爱,与非同一般的生活的美好,一个普通人,仅仅会因为认为晚上只是为了睡眠而抛弃美丽的月色么?
# 在他看来,女人正如有的诗人所说,是那个十二倍不纯洁的孩子。她是勾引了第一个男人亚当的诱惑者,而且,一直在继续干这种引人下地狱的勾当,她是软弱、危险、具有不可思议的蛊惑力的生灵。他仇恨她们招人堕落的肉体,他更仇恨她们多情的心灵。
# 举目朝平原望去,但见大地沉浸在温柔的月光之中,淹没在宁静之夜情意绵绵的魅力里。
# 天主为什么要创造出眼前的良宵美景?既然夜晚是为了睡眠,为了无思无虑,为了松弛休息,为了浑然忘忧,那么,为什么要使得它比白天更富有诱惑力?比清晨、比黄昏更美好动人?为什么这个徐缓移行、清澈迷人的星体比太阳更富有诗意?为什么它是那么端庄蕴藉,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映照世上那些太神秘、太微妙而不宜于光天化日照射的事物,为什么它还得以将黑暗也映照得如此通体透明?
《幸福》
这样的爱情故事,怎么说呢,有点飘,最起码,私奔前字条还是要留的。不过转眼看着他们俩的生活,虽然困苦,但她无怨无悔,不得不说是一段上好的佳话,有点像是董永和七仙女一样。
# 眼前凄凉的忧郁情调使我的心境一黯,大凡旅人客走他乡,每遇凄清之夜、每至慌僻之处,那是无不心境黯然、愁绪陡增的。此时似乎觉得世界上、生活中,一切的一切都快寿终正寝了,突然之间,人生可怕的苦难,人间的伶仃孤独、万物的虚无渺小、内心的寂寞空虚,都一涌而来,呈现在你眼前,打破了一直到死都以梦想来自我陶醉、自我欺骗的虚幻心境。
# 她年纪轻轻就抛弃了奢华的生活、红尘世界以及养育她、钟爱她的亲人。她跟着这个男人,来到了这个蛮荒的山谷。对她而言,这个男人就是一切,就是一个人所需求的一切,所梦想的一切,日日夜夜期待的一切,永远希望的一切。这个男人使得她一生从开始到终结,都充满了幸福。
《在旅途上》献给居斯塔夫.图杜兹
# 使我们觉得她们身上美不胜收的,不过是人种上与类型上的差异在起作用而已。
《项链》
这个,算是虚荣的一个极端了吧,本来舒适的生活却渴望奢华,脾气还很古怪,她丈夫也是足够惨的,被她的虚荣连累到生活窘迫。很多人会嘲笑她活该。可转过来说,又不得不说她还款的精神也让很多人侧目,坚强并且很英勇,而且肯吃苦,这是意料之外的。所以说,人是很多样化的,或许她的性格在一个方面被人鄙视,在另一个方面却受人憧憬。而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要自己在内心思索它的价值,而是要实话实说,很多事情说开以后你才知道事情并没有你预估的那么严重。
# 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真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
《一个诺曼底佬》献给保尔.阿莱克斯
# “我大慈大悲的圣母童贞玛利亚,您是本地与全世界所有未婚母亲天经地义的主保圣人,请您保佑您的这个因一时疏忽而失足的女仆吧!”
# 玛蒂厄给我们讲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神灵显圣的故事,在他嘲笑的口吻中,夹杂着深信不疑的天真,使人颇感意外。
《两个朋友》
我佩服这两个热爱钓鱼而又热爱国家的法国人,可为了爱好就豁出去深入敌营,最终还因为保守口令而被枪杀扔掉河中,不得不说有些过于不值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份不值,更衬托了社会上因为战争而使得任性的泯灭。
# “这么说吧,只要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政府,互相残杀就永远根绝不了。”
# 他们就这么平心静气地讨论起来,他们以思想温和而见识有限的人所惯有的通情达理的态度,分析那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最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人类是永远得不到自由的。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
可怜的莉松姨,不结婚的男女的下场通常都是极为难过的,从开始成为剩男剩女的那一刻,到彻底与婚姻无缘的那一刻,各种煎熬,煎熬的罪魁祸首一部分是外界眼光和闲言碎语的施压,一部分是自身的孤独寂寞与对有一个爱人关怀自己的渴望。
《戴丽叶春楼》
“纸醉金迷的生活,对有些人而言,已成为空虚灵魂的食粮。”一群夜店女人,灯红酒绿中应付着城里的各色人群,填补着空虚人的空虚,独处时自己的空虚感更强烈,人群中的孤独,是最深的寂寞。不可思议的是,她们在另外一个地方,摇身一变,竟是天主召唤来的福音。满足的小村落人所有艳羡的遐想。
《小狗皮埃罗》
可怜的皮埃罗,可怜的所有被遗弃的狗,遗弃就遗弃吧,干嘛要建立一个这么残忍的地方,在争夺与绝望中死亡。我痛恨一切伤害狗的人。
# 大庭广众之下,总要装出不可一世的样子,在打扮的花里胡哨,俗里俗气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个粗野而自命不凡的灵魂,正如她们戴的生丝手套里面,是一双又粗又红的手。
《羊脂球》
当“上流”人物作尽下流事,却依旧把传统的下流当做下流。当“下流”人物拼尽全力做尽上流事,却依旧被传统的上流当做细菌,所谓的贵族,礼仪,贞洁,都能代表什么呢?在人性的善恶是非面前,什么也代表不了。
一辆马车,有伯爵,商人,革命斗士,修女,还有羊脂球这位妓女,从一开始羊脂球完全分享自己的食物,到最终的为了帮助他们一车人离去所付出的羞耻代价,到结束时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没有一个人赠与她一点吃的,不只是中国人有奴性,全世界任何一个被侵略过的国家的老百姓都有奴性。这篇文章解剖人性的方式有点像是《罗生门》,将人性的狭隘,扭曲,自私等彰显的淋漓尽致。
相对的,我比较欣赏酒馆老板娘的观点,“谁杀人最多,难道就该把勋章授予他吗?岂有此理!我真弄不懂!”对,除了军队头子,包括士兵在内,谁也弄不懂战争的价值,为什么杀人者会有奖章?为什么有些人命就如草芥一般,被那些威风凛凛并以杀人数量为骄傲的人所杀。
# 等待所引起的焦虑不安,反而使人盼望敌军早日进驻。
# 诚然,每逢事物的秩序被打乱,安全不复存在,人类的法律与自然的法则所保护的一切,遭到某种疯狂凶残力量的摆布时,人们都会产生这种惶恐感、战栗感。大地震将一个地方所有的人都压死在倒塌的房屋之下,泛滥的洪水冲走了被淹死的农民与耕牛以及房屋的良木;同样,答了生长的军队就要屠杀继续自卫的人,要押走俘虏,要以战刀的名义进行掠夺,要用大炮的轰鸣向上苍表示感恩。所有这些可怕的灾难埋葬了我们对永恒正义的信念,使我们不再像有人教导的那样,去信赖上天的保佑与人类的理性。
# 因为凡是对外敌的仇恨皆有无穷的感召力,总能激起一些英勇的义士,他们全都出于信念而视死如归。
# 尽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因为都有钱而感到彼此亲如兄弟,同属于大富豪行会,手一插进裤兜就弄得金币哗哗作响。
# 别看这些人逃的快,却大肆赞扬别人的勇敢。
# “干什么不好呢,至少在自己国家种种地也好嘛,或者就去修修路吧!可他们偏不干,夫人,那些军队从不干好事!难道老百姓养活他们,就是为了让他们什么也不学,只去杀人吗?……有人用枪屠杀我们的小伙子,就像打猎似的,难道就对吗?谁杀人最多,难道就该把勋章授予他吗?岂有此理!我真弄不懂!”
# 穷人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要打仗的是那些大人物。
# 她感到自己被淹没在这些衣冠禽兽的轻蔑里,这些家伙先是把她当作祭品献给普鲁士人,而后又把她当作一件无用而肮脏的东西抛弃掉。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一个普鲁士大兵,不情愿的背井离乡的打仗,为了逃避战争,竟然觉得当敌军的俘虏在牢狱中生活是光明灿烂并且辉煌的。最终的结局更是啼笑皆非,这位大兵仅仅在城堡吃了一顿饭睡着了,到最后竟被撰写为从普鲁士军队保卫了城堡,因而获得勋章,普鲁士大兵也“如愿”进了监狱。
《我的叔叔于勒》
金钱维系着的兄弟亲情,有钱,称呼就是亲爱的弟弟,没钱,称呼就是破皮无赖。他们也不想想,破皮无赖会因为欠钱而羞涩的不回家门么?哦,对了,他们没有思考这方面问题的脑子。
《勋章到手了》
盲目为了勋章带绿帽而不自知,不止是没学问,这已经是没脑子的级别了,对于这个,已无力吐槽。
《绳子》献给哈利.阿利斯
布雷奥泰村的奥西科尔纳,无疑就是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鲁迅把他的悲惨转化成了中国旧社会妇女的悲惨,世界很大,语言不同,思想和模式却是想通的。一小段绳子害死一个人,还是说一个社会模式害死一个人?大的风气,人云亦云,背后的嚼舌根,无疑都是凶手。所以,我讨厌当下社会的标题党,也并不喜欢还没弄清事实又没经过当事人同意就把人给人肉出来万人批判。我不喜欢这种模式,管好自己才最重要。
《小酒桶》献给阿道尔.达维尼埃
希柯老板的阴险狡诈众所周知,玛格洛瓦尔老婆婆明知道这一点,虽然觉得有猫腻,但贪图钱财依旧同意了希柯的条件,最终被设计害死,我不明白的是,他既然无意将自己的财产让自己的侄子继承,一个老婆子又何苦要那么多的钱呢?不愿意换地方住就不卖农场,愿意过好些日子的晚年就出一个高价把农场卖掉,就算是最后达成了每月给多少钱的协议,再去贪那一顿饭,一杯酒,就有些犯傻了,人有贪念很正常,在贪的过程中,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很困难的。
《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
这个,算是啼笑皆非的happy end么,这故事能牵涉到现实生活中的命运了吧,命运这回事,真的不好说,图一时之快,解燃眉之急,或许会埋下更长期的祸根,而因一时之错,得到了或短暂或长期的煎熬,到最后或许又莫名其妙的变成一件好事。
《爱情》猎人笔记三页
两只野鸭的爱情,雌鸟被射下,雄鸟不离不弃,因为被猎杀的伴侣而癫狂到奋不顾身,就在看到这一幕的那一天,猎人动身到巴黎,我觉得,他会收敛起他那种原始人嗜血的感官。
# 因为生命最初的萌芽,就是滋生于停滞不动的泥浆之中,就是萌动、成长、绽放于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滋润潮湿的泥土中。
《一家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侦探小说看多了,一开始宣告老太太死亡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是还活着的,铺设的感觉也像,本就要写出一个闹剧,最后真成了闹剧了,尤其最后准备向科长交代那一点,更凸显了男主人公的畏畏缩缩的形象。
# 他那点脑子,早已在办公室枯燥的日常事务中萎缩了。
# 由于长期处于这种惶恐不安的状态,他也就形成了猥琐可笑的举止习惯,见了人就局促不安,低声下气,说起话来则神经质地直结巴。
# 他们劝他要任从天命,要节哀自持,要坚强振作,殊不知他们开出的这几味药,正是大悲大痛的人难以消化的。
# 他的整个青年时期,由于母亲的亡故而永远消失了。他的一部分存在已经终结,现在轮到他的另一部分存在走向死亡了。
《修软椅的女人》
一个修软椅为生的女人,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自己珍爱的男人舒盖,而那个舒盖和他老婆,在见到那份遗产之前表现的嫌恶,以及见到钱之后丑陋的嘴脸,恶心到不行。最终伯爵夫人说“毫无疑问,这种女人才懂得爱。”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种痴傻的行为是证明了她不懂爱,完全处在幼儿时期的那中懵懂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