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就像一座城,城外人想进去,城里的人……真会玩。
我于昨夜凌晨终于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拜读完毕。这本书买来已有大半个月,由于工作的原因只能在睡前读一小时,又屡屡因困倦懈怠一两日,以至于拖了这么久。
说起《围城》大家应该早有耳闻,从小到大只要看到一些推荐阅读的书单,《围城》必然位列其中。于是在我心中,《围城》渐渐笼罩上一层飘飘渺渺的神秘之气,然而一直没有机会窥其真容。一是因少时虽好读,家中条件却不宽裕,书籍甚少;二是因少时无书读,长大后便把阅读的乐趣淡忘了,也就不再想读了。直到年前偶然一事才又唤起我内心阅读的欲望。
《围城》可以说是一部流水账,它讲述了方鸿渐从大学毕业到成家这段时期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所思所想。听起来或许有点乏味,但读起来自有一股乐趣。虽故事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展开,但钱钟书先生并未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而是采用上帝视角来叙述。因此书中每人的想法都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让书外的我们可以看清每个人的性情,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现。书中有许多对于人物表情和心理的描写,幽默而不失细腻,风趣而不失真实,我时而抚腿而笑,时而拍案叫绝。书中也有许多对环境、景物的描写,让人如身临其境,妙不可言。当我翻开这一页页的纸,那些文字似乎有一股神奇魔力般让我渐渐沉浸于书中的故事。我时而为鸿渐的懦弱郁结气闷,时而为辛湄的妙语连珠莞尔,时而对李梅亭的自私势利不屑,时而对孙柔嘉的无理任性无语。作者赋予他们每人鲜活的生命,而我就像是他们的朋友一样,干看着他们上演一出出啼笑皆非的闹剧,自己心焦却无能为力,我想这应该就是小说的伟大之处、魅力所在。
作者对于方鸿渐这个人物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他明知鲍小姐有婚约在身,却不敌她的勾引,一夜风流之后还想保持长久的“关系”,幼稚地像个小孩;他对苏文纨无感却又与她暧昧,不敢当面拒绝转而写信,却把心软当做自己的借口;追求唐晓芙受挫便不再坚持,他尝尽恋爱的苦楚却没有享到爱情的甜蜜,于是不加思索便轻易与孙柔嘉定了亲……他看似伶牙俐齿却是外强中干,外国留学几年却胸无点墨,对感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软弱地让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是仔细地看会发现方鸿渐身上有我们的影子,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像方鸿渐那样做事。方鸿渐说自己是“不讨厌但无用”的人,我们是否也如此呢?
书中把爱情和婚姻比作一座城,这道理正如那句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单身时寂寞难耐,羡慕人家出双入对,殊不知有伴侣时又觉得无自由。恋爱时我们都把对方看做是完美的情人,对方的缺点被我们自动忽略。婚后爱情的热度渐渐冷却,平时视而不见的缺点慢慢现形,一点一滴积累成压垮婚姻这头骡子的稻草。婚姻不是儿戏,我们应该对婚姻负责,这正是我从书中悟得。
有趣的是虽然钱钟书先生将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写的甚不如意,但是他与杨绛女士的婚姻却是一段佳话,为人津津乐道。杨绛女士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记载了许多他们的趣事,文字中透露着潺潺的爱意,相濡以沫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韩寒的《一座城池》是向《围城》致敬,其实读过《三重门》你会发现,其实《三重门》才是照《围城》的路子写的,流水账式的叙述中夹杂着小幽默正是《围城》所创。
最近老想动笔写点东西,但多年不摸笔头,不知从何写起,思来想去,便从记读《围城》所感开始吧。
说起《围城》大家应该早有耳闻,从小到大只要看到一些推荐阅读的书单,《围城》必然位列其中。于是在我心中,《围城》渐渐笼罩上一层飘飘渺渺的神秘之气,然而一直没有机会窥其真容。一是因少时虽好读,家中条件却不宽裕,书籍甚少;二是因少时无书读,长大后便把阅读的乐趣淡忘了,也就不再想读了。直到年前偶然一事才又唤起我内心阅读的欲望。
《围城》可以说是一部流水账,它讲述了方鸿渐从大学毕业到成家这段时期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所思所想。听起来或许有点乏味,但读起来自有一股乐趣。虽故事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展开,但钱钟书先生并未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而是采用上帝视角来叙述。因此书中每人的想法都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让书外的我们可以看清每个人的性情,也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现。书中有许多对于人物表情和心理的描写,幽默而不失细腻,风趣而不失真实,我时而抚腿而笑,时而拍案叫绝。书中也有许多对环境、景物的描写,让人如身临其境,妙不可言。当我翻开这一页页的纸,那些文字似乎有一股神奇魔力般让我渐渐沉浸于书中的故事。我时而为鸿渐的懦弱郁结气闷,时而为辛湄的妙语连珠莞尔,时而对李梅亭的自私势利不屑,时而对孙柔嘉的无理任性无语。作者赋予他们每人鲜活的生命,而我就像是他们的朋友一样,干看着他们上演一出出啼笑皆非的闹剧,自己心焦却无能为力,我想这应该就是小说的伟大之处、魅力所在。
作者对于方鸿渐这个人物塑造无疑是成功的,他明知鲍小姐有婚约在身,却不敌她的勾引,一夜风流之后还想保持长久的“关系”,幼稚地像个小孩;他对苏文纨无感却又与她暧昧,不敢当面拒绝转而写信,却把心软当做自己的借口;追求唐晓芙受挫便不再坚持,他尝尽恋爱的苦楚却没有享到爱情的甜蜜,于是不加思索便轻易与孙柔嘉定了亲……他看似伶牙俐齿却是外强中干,外国留学几年却胸无点墨,对感情优柔寡断、瞻前顾后,软弱地让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但是仔细地看会发现方鸿渐身上有我们的影子,在生活中有时我们也会像方鸿渐那样做事。方鸿渐说自己是“不讨厌但无用”的人,我们是否也如此呢?
书中把爱情和婚姻比作一座城,这道理正如那句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单身时寂寞难耐,羡慕人家出双入对,殊不知有伴侣时又觉得无自由。恋爱时我们都把对方看做是完美的情人,对方的缺点被我们自动忽略。婚后爱情的热度渐渐冷却,平时视而不见的缺点慢慢现形,一点一滴积累成压垮婚姻这头骡子的稻草。婚姻不是儿戏,我们应该对婚姻负责,这正是我从书中悟得。
有趣的是虽然钱钟书先生将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写的甚不如意,但是他与杨绛女士的婚姻却是一段佳话,为人津津乐道。杨绛女士写的《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记载了许多他们的趣事,文字中透露着潺潺的爱意,相濡以沫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韩寒的《一座城池》是向《围城》致敬,其实读过《三重门》你会发现,其实《三重门》才是照《围城》的路子写的,流水账式的叙述中夹杂着小幽默正是《围城》所创。
最近老想动笔写点东西,但多年不摸笔头,不知从何写起,思来想去,便从记读《围城》所感开始吧。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