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阅读之美】当阅读遇见手账……
你还记得最近看过的两本书吗?还记得这些书里最让你难忘的观点吗?如果你的脑海里一片模糊,要么是这两本书不对你胃口,要么是你的阅读方法有点点问题。
小雪老师也有过那样的阶段,无论阅读之时有多么心潮澎湃、醍醐灌顶,一旦放下超过一星期,那种激情与启发就再也回不去了。这种情况直到我迷上手账才开始转变……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手账发展阶段,顺带着分享我喜爱的基本书。
PHASE 1 : 纯文字型笔记
这一本杨眉老师的《送你一座玫瑰园》(现已更名《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这一版感觉没有原来的好),心理学科普书籍。在读研期间我曾有过一段非常迷惘的时期,这本书就是当时遇到的,阅读一遍之后就成了我的自救宝典,引领我走出了那段彷徨的日子。当时也是因为太珍爱此书,干脆就把那些对我有启发的篇章字句都抄录在了笔记本里(请叫我学霸)。
实际上有很多页,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不一一放出来了。我几乎从来不看鸡汤类书籍,要看也是看这种心理科普类,至少不是在胡扯。如果你问我现在这本书里的内容你还记得多少?我可能根本回忆不出什么来,但翻开笔记后会惊奇的发现:哇,原来我真的有按照这些去做耶!这才是做读书笔记的最高境界,totally brain wash!
类似于这种傻傻的单纯抄录方式的笔记还有《笔记本圆梦计划》,这是在刚开始工作时,给我以实际指点的职场读物。
这本书,日本人写的,如果你要问我学到什么实质性技能?老实说,没有。但里面的“理念”算是真正植入了我的脑子里,加深了我坚持用笔做笔记的信念。如果说这些职场理念类书籍是鸡汤的话,那么我们手中的笔就是舀汤喝的勺子,通过一笔一划的书写,让能量真正滋润进心田。
PHASE 2 : 带点小插图的文字型笔记
以上都还是比较实用的书,后来读了《欲望的教育》、《如何培养美感》等设计、美感类书本,虽然不是实用书籍,却帮我撩开了“美感”的神秘面纱,所以这类书在单纯抄录之外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设计,也表达了书给我的阅读感受。
除了有简单的设计之外,这些笔记还会列出由阅读内容启发而来的行动计划。比方上面这页图片,记录的内容大概是“清洁是美感的起点”这个意思,我当时写完这句就想:可否在我《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课堂上让学生们领悟到这一点呢?我可以设立500块钱的美感基金,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后面这个计划得到了落实,整整一学期的课程都拥有了一个整洁、美好的学习环境。
这一类读书笔记也见证了我笔记风格的变化,从它们开始我的读书笔记越变越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激起阅读时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智力交互,才会真正还原甚至增强文字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会诱惑自己不断对笔记进行回味,甚至将阅读体验和他人进行分享。
读书可以成为一种享受,笔记完全可以成为一次再创作。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对做读书笔记上瘾了。
PHASE 3 : 涂鸦手账型阅读笔记
我的涂鸦读书笔记是从《重来》这本书开始的,因为里面的文章和插画都太棒了。只是眼睛看过无法表达我对此书的一往情深,于是每天下班泡在咖啡馆记读书笔记。
也许大家觉得只是抄抄词句,临摹插图,并没什么高深的地方。对,外表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在凝神贯注临摹、抄写的那个当下,这些词句蕴含的理念会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与现实的状况产生激烈的碰撞,并激发出后续的行动计划。好吧,其实还是自己给自己洗脑。
同时,这种涂鸦风格也会影响到我做其他作品的风格,比方我做课件的风格就从以前的大图风变成了这样 同时,我的工作笔记也变成了这样:
如果说《重来》这本书笔记的形式还停留在临摹+抄录的涂鸦层面,下面这一本书就是加入更多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这是一本英文原版书,讲教学开发实践的,我当时读这本书是为了给学生上课时作参考。无奈英文水平有限,读的时候虽然能勉强明了作者意思,但合上书本过个几天那真是粒米不剩,忘得干干净净!
可是这本书实在写得太好,对我太有用,必须把它吃透,于是我决定做笔记。对于英文书来讲,单纯的文字抄录无法直观传递其内涵,毕竟这是一本讲到了操作层面的书,纯粹地抄内容用处不大。如果能把行动指南直接画出来,那就一举两得了!于是机智如我,开始涂鸦!
怎么涂?
先精读某一部分书本内容,然后标出关键词句,接着把它转化成形象语言(比喻、联想)画在纸面上,再辅上英文备注;如果是逻辑性较强的,那就画出它的内在逻辑来,类似于思维导图但比思维导图更漂亮;如果是带有操作性的,那就直接画出行动计划。嘻嘻,就是把小雪老师做PPT课件那一套搬过来咯(此处可去各大网店搜索《听故事,学PPT设计》一书)。
什么?你问这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这还用你说!那当然咯!天天上班已经快要被搞死,哪里还有时间留给自己去做美美的读书笔记呢?BUT,没时间也要抽出时间来做啊,不往高处提升自己,难道要一辈子给别人打杂?
anyway,时间宝贵,你要为自己留一点。我当时也是火了,总是没时间,一气之下干脆给自己定了死规矩,每天吃午饭那一个半小时省下来,去泡咖啡馆,吃一盘鳗鱼炒饭,吃完就做笔记,每天中午一页,直到把这本书的主体部分都啃完。
所以这些笔记上至今还有鳗鱼饭和咖啡的味道。
慢悦读 绘笔记
看完专业书,再来一本生活情趣的书吧。《茶味的初相》,也是看的时候好喜欢,没多久忘得干干净净。好在杨老师对好书总是藕断丝连,不忍抛弃,索性去年年底翻出来做笔记,算是给这段情的一个交代吧。
这份笔记在形式上,文字抄录,加插图临摹、创作。看上去挺有书香气是吧?那是因为用了新工具,软头勾线笔,毛笔的触感。
那么,这份笔记在内容上与其他几本有何不同呢?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书本本身的内容,加入了从其他渠道(百度了啦)获得的学习资料,一部分绘画也取材于家里的茶具,一些个人的喝茶感悟也有写进来。
做这份读书笔记带给我的收益就是人整个静了下来,每次喝茶时,虽然还是同样的器物,但感受到的心境已经不一样。
总结
谁说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是你没有读到对的书,又也许是你所谓的阅读只是云烟过眼,蜻蜓点水,根本没有经过你的思考消化,又谈何影响行为、改变生活?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幸运的是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对于一个脑袋迷糊的视觉系双鱼座来说,还有什么把书本阅读变成美美的手账创作更有趣的阅读方式呢?
绽放知识内涵,创造阅读美感,这就是手账遇见阅读碰撞出来的浪漫。想知道手账遇见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其他活动,还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么?请关注小雪老师,我们一起从零开始,去发现、创造更多!
最后,拿起手机,关注小雪老师的“恋恋笔记本”公众号,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美美的干货等待着和你的相遇。
小雪老师也有过那样的阶段,无论阅读之时有多么心潮澎湃、醍醐灌顶,一旦放下超过一星期,那种激情与启发就再也回不去了。这种情况直到我迷上手账才开始转变……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手账发展阶段,顺带着分享我喜爱的基本书。
PHASE 1 : 纯文字型笔记
![]() |
这一本杨眉老师的《送你一座玫瑰园》(现已更名《心理关键词影响你的一生》,这一版感觉没有原来的好),心理学科普书籍。在读研期间我曾有过一段非常迷惘的时期,这本书就是当时遇到的,阅读一遍之后就成了我的自救宝典,引领我走出了那段彷徨的日子。当时也是因为太珍爱此书,干脆就把那些对我有启发的篇章字句都抄录在了笔记本里(请叫我学霸)。
![]() |
![]() |
![]() |
实际上有很多页,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就不一一放出来了。我几乎从来不看鸡汤类书籍,要看也是看这种心理科普类,至少不是在胡扯。如果你问我现在这本书里的内容你还记得多少?我可能根本回忆不出什么来,但翻开笔记后会惊奇的发现:哇,原来我真的有按照这些去做耶!这才是做读书笔记的最高境界,totally brain wash!
类似于这种傻傻的单纯抄录方式的笔记还有《笔记本圆梦计划》,这是在刚开始工作时,给我以实际指点的职场读物。
![]() |
![]() |
![]() |
这本书,日本人写的,如果你要问我学到什么实质性技能?老实说,没有。但里面的“理念”算是真正植入了我的脑子里,加深了我坚持用笔做笔记的信念。如果说这些职场理念类书籍是鸡汤的话,那么我们手中的笔就是舀汤喝的勺子,通过一笔一划的书写,让能量真正滋润进心田。
PHASE 2 : 带点小插图的文字型笔记
以上都还是比较实用的书,后来读了《欲望的教育》、《如何培养美感》等设计、美感类书本,虽然不是实用书籍,却帮我撩开了“美感”的神秘面纱,所以这类书在单纯抄录之外加入了一些简单的设计,也表达了书给我的阅读感受。
![]() |
![]() |
![]() |
![]() |
除了有简单的设计之外,这些笔记还会列出由阅读内容启发而来的行动计划。比方上面这页图片,记录的内容大概是“清洁是美感的起点”这个意思,我当时写完这句就想:可否在我《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课堂上让学生们领悟到这一点呢?我可以设立500块钱的美感基金,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后面这个计划得到了落实,整整一学期的课程都拥有了一个整洁、美好的学习环境。
![]() |
这一类读书笔记也见证了我笔记风格的变化,从它们开始我的读书笔记越变越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激起阅读时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智力交互,才会真正还原甚至增强文字内容本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才会诱惑自己不断对笔记进行回味,甚至将阅读体验和他人进行分享。
读书可以成为一种享受,笔记完全可以成为一次再创作。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对做读书笔记上瘾了。
PHASE 3 : 涂鸦手账型阅读笔记
![]() |
我的涂鸦读书笔记是从《重来》这本书开始的,因为里面的文章和插画都太棒了。只是眼睛看过无法表达我对此书的一往情深,于是每天下班泡在咖啡馆记读书笔记。
![]() |
![]() |
![]() |
![]() |
![]() |
也许大家觉得只是抄抄词句,临摹插图,并没什么高深的地方。对,外表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在凝神贯注临摹、抄写的那个当下,这些词句蕴含的理念会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与现实的状况产生激烈的碰撞,并激发出后续的行动计划。好吧,其实还是自己给自己洗脑。
同时,这种涂鸦风格也会影响到我做其他作品的风格,比方我做课件的风格就从以前的大图风变成了这样 同时,我的工作笔记也变成了这样:
![]() |
![]() |
如果说《重来》这本书笔记的形式还停留在临摹+抄录的涂鸦层面,下面这一本书就是加入更多自己的想象和创造。
![]() |
这是一本英文原版书,讲教学开发实践的,我当时读这本书是为了给学生上课时作参考。无奈英文水平有限,读的时候虽然能勉强明了作者意思,但合上书本过个几天那真是粒米不剩,忘得干干净净!
可是这本书实在写得太好,对我太有用,必须把它吃透,于是我决定做笔记。对于英文书来讲,单纯的文字抄录无法直观传递其内涵,毕竟这是一本讲到了操作层面的书,纯粹地抄内容用处不大。如果能把行动指南直接画出来,那就一举两得了!于是机智如我,开始涂鸦!
![]() |
![]() |
![]() |
![]() |
![]() |
怎么涂?
先精读某一部分书本内容,然后标出关键词句,接着把它转化成形象语言(比喻、联想)画在纸面上,再辅上英文备注;如果是逻辑性较强的,那就画出它的内在逻辑来,类似于思维导图但比思维导图更漂亮;如果是带有操作性的,那就直接画出行动计划。嘻嘻,就是把小雪老师做PPT课件那一套搬过来咯(此处可去各大网店搜索《听故事,学PPT设计》一书)。
什么?你问这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了?
这还用你说!那当然咯!天天上班已经快要被搞死,哪里还有时间留给自己去做美美的读书笔记呢?BUT,没时间也要抽出时间来做啊,不往高处提升自己,难道要一辈子给别人打杂?
anyway,时间宝贵,你要为自己留一点。我当时也是火了,总是没时间,一气之下干脆给自己定了死规矩,每天吃午饭那一个半小时省下来,去泡咖啡馆,吃一盘鳗鱼炒饭,吃完就做笔记,每天中午一页,直到把这本书的主体部分都啃完。
所以这些笔记上至今还有鳗鱼饭和咖啡的味道。
慢悦读 绘笔记
![]() |
看完专业书,再来一本生活情趣的书吧。《茶味的初相》,也是看的时候好喜欢,没多久忘得干干净净。好在杨老师对好书总是藕断丝连,不忍抛弃,索性去年年底翻出来做笔记,算是给这段情的一个交代吧。
这份笔记在形式上,文字抄录,加插图临摹、创作。看上去挺有书香气是吧?那是因为用了新工具,软头勾线笔,毛笔的触感。
![]() |
![]() |
![]() |
![]() |
![]() |
![]() |
![]() |
那么,这份笔记在内容上与其他几本有何不同呢?不同之处在于,除了书本本身的内容,加入了从其他渠道(百度了啦)获得的学习资料,一部分绘画也取材于家里的茶具,一些个人的喝茶感悟也有写进来。
![]() |
做这份读书笔记带给我的收益就是人整个静了下来,每次喝茶时,虽然还是同样的器物,但感受到的心境已经不一样。
总结
谁说读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是你没有读到对的书,又也许是你所谓的阅读只是云烟过眼,蜻蜓点水,根本没有经过你的思考消化,又谈何影响行为、改变生活?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幸运的是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那一种。对于一个脑袋迷糊的视觉系双鱼座来说,还有什么把书本阅读变成美美的手账创作更有趣的阅读方式呢?
绽放知识内涵,创造阅读美感,这就是手账遇见阅读碰撞出来的浪漫。想知道手账遇见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其他活动,还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么?请关注小雪老师,我们一起从零开始,去发现、创造更多!
![]() |
![]() |
最后,拿起手机,关注小雪老师的“恋恋笔记本”公众号,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美美的干货等待着和你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