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转)
一、读书会的一些人生感悟
1、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三种境界:接纳、享受、乐成
2、每天多关注自己的呼吸,是灵修的最有效方法。
——《新世界》这本书里也有专门的一节,提到关注呼吸的方法:
(1)关注气流进出的感受
(2)关注气体进出的部位(腹部、胸部),感受那种状态
3、什么是认同?德芬老师的解释是:投入自我感在里边。
4、何谓“在其中迷失自己”?德芬老师的解释是:
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
德芬老师说,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时,你就离“自己是谁”这个真相近了。
——《新世界》第9章有相关阐释。
5、婴儿的状态是无形无相的,那是我们人生的初始状态。德芬老师建议我们每一人要善于将这种无形无相的状态带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放下那些规矩,寻找自己是谁?
——《新世界》第12页有详细解释
6、人们日常的行为,往往会呈现出“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并且有时为了能表现是对的,而去仔细地“挖掘”他人的错误。德芬老师说,这是在纵容小我的茁壮成长。
7、何为“保持意识的扬升”?
德芬老师的解释是:如何对事物做出反应。
——《新世界》第10页
8、抛掉抱怨,负起责任。
二、3名对《新世界》熟知的人,分享自己读此书的体会。
1、抛掉电视,亲近自然。
人们往往通过看电视,来逃避面对现实中的痛苦。由此可见,面对真相,是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修行的。
2、花时间在自己身上,而不要去花时间关注他人或事件上。
三、对于本书的一些解读:
1、这本书有些理论比较深,德芬老师说只需要读下去。
2、书友王东老师发言,表示此书值得细读。
3、如果觉得书里的内容有点难懂,可以先看例子,然而再看作者写的理论部分。
四、书友会成员与德芬芳老师的Q/A
1、
Q:怎么判断“真爱”,还是小我的体现?
A:这个世界没有“真爱”!真正意义上的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没有爱与恨之分;拥有“真爱”的人,会爱任何的负面东西,不会因为细小的事件,而心灵天平摆到“恨”。
Q:心想事成与无为(顺其自然,不作为)是不是对立的?
A:首先,你所说的“无为”有一点概念的混淆。“无为”的概念是指,顺势而为。意思是人要善于接纳、顺应现实存在的情况,面对已经存在的状况,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态。
而“心想事成”则会给你内在的力量与动力,令你更有信心地去为想得到的东西而努力,并且将你想要的东西吸引到你的生命中。
当然,人还是要有心想事成的目标的。
对于“无为”与“心想事成”,打个比喻。
你去一个摊位想买桃子,但是摊主告诉你,今天没有进桃子,你需要接纳他没有进桃子的这个状况,而不要去指责:你为什么没有进桃子,你看害得我没有桃子可吃……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顺势而为。
而在这件事上,你又需要保有“心想事成”的心,当然,你可以为了买到自己想吃的桃子而去别的摊位去购买,也可以期望这个摊位的老板能在以后的时间里帮助再进一些桃子。
这就是“心想事成”的概念。
——听了德芬老师的读书会,最大的感受是,德芬芳老师十分喜欢用举例子来解释理论。这样让我很容易理解了一些名词,很有趣。
Q:德芬老师,您的书和您的思想我很受益,我很想将这些宝贝与我的父母分享,可是这很困难。我怎样做到呢?
A:你需要真正地做到“分享”,而不是去说教。以前我也曾经很强行的,或者说是着急地去“分享”我的心得,而实际上,那只是叫做“教
诲”。
同时,你需要先去改变自己,周围的人才会被你所感动。
最后,你要注意的是当别人问到你时,你才会去分享。
Q:《新世界》的最后一章讲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新世界。您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这个“新世界”是怎样的呢?
A:(1)那里的人都在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2)没有争斗,只有平和
(3)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世界
1、人对事物的态度分三种境界:接纳、享受、乐成
2、每天多关注自己的呼吸,是灵修的最有效方法。
——《新世界》这本书里也有专门的一节,提到关注呼吸的方法:
(1)关注气流进出的感受
(2)关注气体进出的部位(腹部、胸部),感受那种状态
3、什么是认同?德芬老师的解释是:投入自我感在里边。
4、何谓“在其中迷失自己”?德芬老师的解释是:
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
德芬老师说,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时,你就离“自己是谁”这个真相近了。
——《新世界》第9章有相关阐释。
5、婴儿的状态是无形无相的,那是我们人生的初始状态。德芬老师建议我们每一人要善于将这种无形无相的状态带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放下那些规矩,寻找自己是谁?
——《新世界》第12页有详细解释
6、人们日常的行为,往往会呈现出“我是对的,别人是错的”,并且有时为了能表现是对的,而去仔细地“挖掘”他人的错误。德芬老师说,这是在纵容小我的茁壮成长。
7、何为“保持意识的扬升”?
德芬老师的解释是:如何对事物做出反应。
——《新世界》第10页
8、抛掉抱怨,负起责任。
二、3名对《新世界》熟知的人,分享自己读此书的体会。
1、抛掉电视,亲近自然。
人们往往通过看电视,来逃避面对现实中的痛苦。由此可见,面对真相,是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修行的。
2、花时间在自己身上,而不要去花时间关注他人或事件上。
三、对于本书的一些解读:
1、这本书有些理论比较深,德芬老师说只需要读下去。
2、书友王东老师发言,表示此书值得细读。
3、如果觉得书里的内容有点难懂,可以先看例子,然而再看作者写的理论部分。
四、书友会成员与德芬芳老师的Q/A
1、
Q:怎么判断“真爱”,还是小我的体现?
A:这个世界没有“真爱”!真正意义上的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没有爱与恨之分;拥有“真爱”的人,会爱任何的负面东西,不会因为细小的事件,而心灵天平摆到“恨”。
Q:心想事成与无为(顺其自然,不作为)是不是对立的?
A:首先,你所说的“无为”有一点概念的混淆。“无为”的概念是指,顺势而为。意思是人要善于接纳、顺应现实存在的情况,面对已经存在的状况,然后调整自己的心态。
而“心想事成”则会给你内在的力量与动力,令你更有信心地去为想得到的东西而努力,并且将你想要的东西吸引到你的生命中。
当然,人还是要有心想事成的目标的。
对于“无为”与“心想事成”,打个比喻。
你去一个摊位想买桃子,但是摊主告诉你,今天没有进桃子,你需要接纳他没有进桃子的这个状况,而不要去指责:你为什么没有进桃子,你看害得我没有桃子可吃……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顺势而为。
而在这件事上,你又需要保有“心想事成”的心,当然,你可以为了买到自己想吃的桃子而去别的摊位去购买,也可以期望这个摊位的老板能在以后的时间里帮助再进一些桃子。
这就是“心想事成”的概念。
——听了德芬老师的读书会,最大的感受是,德芬芳老师十分喜欢用举例子来解释理论。这样让我很容易理解了一些名词,很有趣。
Q:德芬老师,您的书和您的思想我很受益,我很想将这些宝贝与我的父母分享,可是这很困难。我怎样做到呢?
A:你需要真正地做到“分享”,而不是去说教。以前我也曾经很强行的,或者说是着急地去“分享”我的心得,而实际上,那只是叫做“教
诲”。
同时,你需要先去改变自己,周围的人才会被你所感动。
最后,你要注意的是当别人问到你时,你才会去分享。
Q:《新世界》的最后一章讲的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新世界。您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这个“新世界”是怎样的呢?
A:(1)那里的人都在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2)没有争斗,只有平和
(3)是一个共产主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