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干了这锅青春的火锅我们一起走——不是吃货的火锅店老板不是好导演
对这部片子,我是没有任何期待的,没有看过预告,也没看过相关介绍。光听名字,以为会是一个关于热衷于火锅的吃货的故事,所以当同事喊我一起去看时,冲着火锅二字,我决定去瞅瞅。毕竟,作为一枚来自巴山脚下热衷火锅的吃货,我还是很期待能在这片子找到共鸣。
然而,这除了是个在火锅店发生的故事外,貌似并没有火锅太大的事儿。
好吧,我们先说点别的。这部片子的阵容是:导演杨庆,估计没多少人听过;主演陈坤-刘波,完全没有摸金校尉胡一八八爷的浩然气概,只是巷子里常见的五官帅气三观不那么正的自由职业青年,个人认为是这里面最演啥像啥的一位;白百合-于小慧,可能受限于外形,好像她的角色都有种共通味道:看似清淡,内心却有小宇宙时刻要爆炸,所以她演啥我都觉得像黄小仙;秦昊-许东,你还记得肿瘤君里那个熊顿的男闺蜜吗,对,就是他,要不是给了个面部特写,我还真没认出来,这个角色需要点气场,但他似乎还差了点,有点没放开的感觉,不过跟男闺蜜还是有了很大差别。喻恩泰,对,就是那个子曾经曰过的秀才,戏里一直低着头,都看了快三分之二了,我才认出来,是本片最让我惊喜的一个演技派演员,角色是一个木讷而坚定的技术男,他的坚定和技术是团队的后卫军,他的木讷也是团队的黑洞。
说回正题,火锅店里的故事,虽然并没有给隐形角色火锅太多内容,但你已经能感觉到故事里街头火锅店那种油腻热辣浓烈的气息。这是杨庆导演第二部电影,依然是底层小人物的大故事,依然是跟抢劫有关,依然是各种巧合,杨导演依然给每一个巧合都安排了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而重庆和火锅,让这个故事更加丰满浓烈。最后半个小时却是强烈的黑色喜剧风格,在愚人节上映的这个片子,看到后半段还真有种被愚的感觉。
依然有一些老梗。青春,年轻时的三个男主自创组合,学跳草蜢的舞蹈,被女主无意窥见,自此对其中一人情根深种,这部分虽然镜头很少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物叙述出来,却是故事冲突的主因;十多年后再见,各人在社会下层挣扎,对当年之事仍然介怀;兄弟,十几年的交情,一人有难大家一起担,平时虽然各有算计,但当真有难在前,谁也不会独善其身;看似柔弱的女主,出于非常复杂的心情,为三个狼狈的男人出手相助(也可以说是心甘情愿牺牲自我)(这一段女主的心理变化可以好好说说,不过为免剧透,这里不再赘述),这其实是一个前段时间很热被诟病最多的点,直男癌情节,在诸多电影中都有被用到(老炮儿中的霞,港囧中的蔡波,夏洛特烦恼中的马冬梅,blabla~~)。这三个元素也基本构成了电影的故事主线。
其它的细节元素,则体现了导演的个人风格。我稍查了下导演的履历,果然,80后,重庆人。再回头来想,你会发现电影里到处都是老重庆的气息,不是阴天就是下大雨,地铁穿楼而过,密密麻麻的老旧筒子楼,逼仄的巷道,高高低低的立交桥,昏暗暗的防空洞里的油腻腻脏兮兮的火锅店,偶尔出场的沸腾翻滚的九宫格火锅,还有几乎充满全剧的无时不刻的重庆话,还有滚滚长江边上湿哒哒的码头,故事的发生地之一长江巴商理财都是有三十年以上历史的老店。导演应该是非常恋旧非常热爱故乡的,他用这种方式向把自己理解的故乡传递给了观众。
这几段分析下来,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位导演的总体风格:注重细节为故事主线服务,轻度直男癌,略80后怀旧风,用貌似喜剧的手法讲一个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大故事。总得来说,这电影还是可以看下,这导演也值得再研究研究,觉得会是新一代很牛逼的导演。顺便翻了下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是2009年的夜店,看过一点开头,也是印象很深刻,要再找出来看看。我的电影知识太匮乏了,也得恶补下。
最后说说但是。前三分之二,我看的很惬意很满足,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设置都很合理也很意外。但最后的打斗镜头,真的是太、长、了,我感觉(只是感觉,不代表真实时间)群殴部分有足足十分钟,然后陈坤和劫匪单挑又是足足的十多分钟,前10分钟虽长但有点喜剧意味尚且能忍,后10分钟我就不明白导演的意图了,虽然劫匪不知道,但其实观众都知道了陈坤为啥死追不放,实在是没悬念,陈坤多帅一小伙儿or大叔,给打的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看着两人抢着刀子挣扎着互插,我真替旁边带着小孩来看的家长担心。后来翻看介绍说,这是导演在向香港早期黑帮电影致敬,又是一个80后怀旧元素,Fine,但是请考虑下观众心情好么。
最后歪个题,看完出场时听到有妹子说,那几个抢劫的小鲜肉还挺帅的,唔,确实~~
然而,这除了是个在火锅店发生的故事外,貌似并没有火锅太大的事儿。
好吧,我们先说点别的。这部片子的阵容是:导演杨庆,估计没多少人听过;主演陈坤-刘波,完全没有摸金校尉胡一八八爷的浩然气概,只是巷子里常见的五官帅气三观不那么正的自由职业青年,个人认为是这里面最演啥像啥的一位;白百合-于小慧,可能受限于外形,好像她的角色都有种共通味道:看似清淡,内心却有小宇宙时刻要爆炸,所以她演啥我都觉得像黄小仙;秦昊-许东,你还记得肿瘤君里那个熊顿的男闺蜜吗,对,就是他,要不是给了个面部特写,我还真没认出来,这个角色需要点气场,但他似乎还差了点,有点没放开的感觉,不过跟男闺蜜还是有了很大差别。喻恩泰,对,就是那个子曾经曰过的秀才,戏里一直低着头,都看了快三分之二了,我才认出来,是本片最让我惊喜的一个演技派演员,角色是一个木讷而坚定的技术男,他的坚定和技术是团队的后卫军,他的木讷也是团队的黑洞。
说回正题,火锅店里的故事,虽然并没有给隐形角色火锅太多内容,但你已经能感觉到故事里街头火锅店那种油腻热辣浓烈的气息。这是杨庆导演第二部电影,依然是底层小人物的大故事,依然是跟抢劫有关,依然是各种巧合,杨导演依然给每一个巧合都安排了一个看上去很合理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而重庆和火锅,让这个故事更加丰满浓烈。最后半个小时却是强烈的黑色喜剧风格,在愚人节上映的这个片子,看到后半段还真有种被愚的感觉。
依然有一些老梗。青春,年轻时的三个男主自创组合,学跳草蜢的舞蹈,被女主无意窥见,自此对其中一人情根深种,这部分虽然镜头很少有相当一部分是人物叙述出来,却是故事冲突的主因;十多年后再见,各人在社会下层挣扎,对当年之事仍然介怀;兄弟,十几年的交情,一人有难大家一起担,平时虽然各有算计,但当真有难在前,谁也不会独善其身;看似柔弱的女主,出于非常复杂的心情,为三个狼狈的男人出手相助(也可以说是心甘情愿牺牲自我)(这一段女主的心理变化可以好好说说,不过为免剧透,这里不再赘述),这其实是一个前段时间很热被诟病最多的点,直男癌情节,在诸多电影中都有被用到(老炮儿中的霞,港囧中的蔡波,夏洛特烦恼中的马冬梅,blabla~~)。这三个元素也基本构成了电影的故事主线。
其它的细节元素,则体现了导演的个人风格。我稍查了下导演的履历,果然,80后,重庆人。再回头来想,你会发现电影里到处都是老重庆的气息,不是阴天就是下大雨,地铁穿楼而过,密密麻麻的老旧筒子楼,逼仄的巷道,高高低低的立交桥,昏暗暗的防空洞里的油腻腻脏兮兮的火锅店,偶尔出场的沸腾翻滚的九宫格火锅,还有几乎充满全剧的无时不刻的重庆话,还有滚滚长江边上湿哒哒的码头,故事的发生地之一长江巴商理财都是有三十年以上历史的老店。导演应该是非常恋旧非常热爱故乡的,他用这种方式向把自己理解的故乡传递给了观众。
这几段分析下来,基本上可以看出这位导演的总体风格:注重细节为故事主线服务,轻度直男癌,略80后怀旧风,用貌似喜剧的手法讲一个底层小人物的辛酸大故事。总得来说,这电影还是可以看下,这导演也值得再研究研究,觉得会是新一代很牛逼的导演。顺便翻了下他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是2009年的夜店,看过一点开头,也是印象很深刻,要再找出来看看。我的电影知识太匮乏了,也得恶补下。
最后说说但是。前三分之二,我看的很惬意很满足,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设置都很合理也很意外。但最后的打斗镜头,真的是太、长、了,我感觉(只是感觉,不代表真实时间)群殴部分有足足十分钟,然后陈坤和劫匪单挑又是足足的十多分钟,前10分钟虽长但有点喜剧意味尚且能忍,后10分钟我就不明白导演的意图了,虽然劫匪不知道,但其实观众都知道了陈坤为啥死追不放,实在是没悬念,陈坤多帅一小伙儿or大叔,给打的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看着两人抢着刀子挣扎着互插,我真替旁边带着小孩来看的家长担心。后来翻看介绍说,这是导演在向香港早期黑帮电影致敬,又是一个80后怀旧元素,Fine,但是请考虑下观众心情好么。
最后歪个题,看完出场时听到有妹子说,那几个抢劫的小鲜肉还挺帅的,唔,确实~~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