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摘抄
像旁的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我惯对自己的罪过,愚妄,和失败,做种种的冥想。我觉得自己也是——当然准确地——一个可怜的标本。慢慢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介介于怀,而对外界的事物,却一天天的集中我的注意:譬如世界现状,知识的各部门,以及我抱有好感的个人等,不错,对外界的关切也会有各别的烦恼带给你:世界可能陷入战争,某种知识可能难于几及,朋友可能死亡。但是这一类的痛苦,不像因憎恶自己而发生的痛苦那样,会破坏人生的主要品质。否则,每种对外的兴趣,都有多少活动分配给你;而兴趣活泼泼地存在到多久,这活动就能把苦闷阻遏到多久。相反地,对自己的关切绝对不能领你去做任何进取的活动。它可以鼓励你记日记,把自己作心理分析,或者去做修士。但一个修士,必得在修院的功课使他忘掉自己的灵魂的时光,才会幸福。他以为靠了宗教得来的幸福,其实靠着清道夫的行业一样可以得到,只要他真正做一个清道夫。有一般人是因为深陷在“自我沉溺”之中而无可救药的,对于他们,外界的纪律确是一条引向幸福的路。
我们之中的智慧之士都看破了前代的一切热诚,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为之而生活。抱着这等见解的人真是抑郁不欢的,但他们还以此自豪,把它归咎于宇宙的本质,并认为惟有不欢才是一个明达人士的合理态度。
不论你用何种论据,理性决不会阻遏快乐;不但如此,我且深信凡是真诚地把自己的哀伤归咎于自己宇宙观的人,都犯了倒果为因的毛病:实际是他们为了自己尚未明白的某些缘故而不快乐,而这不快乐诱使他们把世间某些令人不快的特点认做罪魁祸首。
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
烦闷的特色之一,是眼前摆着“现状”,想象里又盘旋着"另外一些更愉快的情状“,两者形成一个对照。
烦闷在本质上是渴望发生事故,所渴望的不一定是愉快的事情,只要是一些事情,能使烦闷的人觉得这一天和别一天有些不同就行。
未完待续……
我们之中的智慧之士都看破了前代的一切热诚,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为之而生活。抱着这等见解的人真是抑郁不欢的,但他们还以此自豪,把它归咎于宇宙的本质,并认为惟有不欢才是一个明达人士的合理态度。
不论你用何种论据,理性决不会阻遏快乐;不但如此,我且深信凡是真诚地把自己的哀伤归咎于自己宇宙观的人,都犯了倒果为因的毛病:实际是他们为了自己尚未明白的某些缘故而不快乐,而这不快乐诱使他们把世间某些令人不快的特点认做罪魁祸首。
空虚之感是因为天然的需要太容易满足而产生的。
烦闷的特色之一,是眼前摆着“现状”,想象里又盘旋着"另外一些更愉快的情状“,两者形成一个对照。
烦闷在本质上是渴望发生事故,所渴望的不一定是愉快的事情,只要是一些事情,能使烦闷的人觉得这一天和别一天有些不同就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