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关于自我管理的5个问题
![]() |
德鲁克 |
在我看来,德鲁克老先生是谈自我管理谈得最好的一个人了。当然,这个评价不是高看,根本无法跟他的管理学之父的声誉相提并论的。
很多管理学的知识很枯燥,很无用,但德鲁克的东西很实在,很有阅读快感,通常让你有醍醐灌顶之感,真的可以开阔眼界。
当然,我也知道,或许你并不这么看。
在一篇关于自我管理的文章中,德鲁克提到了几个关键的问题,比如:
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是如何做事的?包括我是如何学习的?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归属何方?
我能贡献什么?
基本上,回答好这几个问题,会对自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非常多的帮助。这其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独立成章、长篇大论。不过,德鲁克以他简练的语言,回答了这几个问题,充满着真知灼见。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我的优势是什么?
德鲁克写到,多数人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但实际上他们错了。通常的情况是,人们并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
德鲁克指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优势。这里他用的词是“只能”。他说,人们不可能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取得成就。
但是,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呢?德鲁克提供了一个方法,就是回馈分析法。而且说是唯一的方法。
回馈分析法:每当你做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写下你期望发生的事情。9或12个月以后,将实际结果与你的期望做对比。
只要始终如一地运用这个方法,你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也许只是两三年,发现你的优势所在。德鲁克在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强调,这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现在,你可以停下阅读,是的,停,
现在,开始写下你期望在今年发生的事情,找一个笔记本,或者用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之类的线上笔记本,列下来。
然后年底的时候再来检视一下,看看自己完成的情况。
德鲁克说他自己在写这篇文章时已经使用这个方法15-20年了,而且每次当他这么做的时候,都会有意外的收获。这个方法会向你表明,哪些方面你并不擅长,哪些方面你没有优势,根本做不来。
在做完回馈分析法之后,你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专注于你的优势,在能让你发挥优势、创造成果的地方工作。
第二件事是不断强化你的优势。
第三件事,看看哪些方面,你因为恃才傲物而造成了无能和无知,然后想办法克服。就拿我自己来说,我有时就有一点那么个感觉,虽然自己并不咋地,但是在内心深处有那么点德鲁克说的恃才傲物,虽然我在某一个领域相对比较聚焦,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同,但是我对于人情世故不屑一顾。这是我需要去弥补的。
另外,德鲁克也提醒我们,要纠正自己的坏习惯。所谓坏习惯,是指那些因为你做了(或没做)而影响工作成效和业绩的事情。比如,我们只是一味规划美好的愿景,却不知道如何去执行落地。
有意思的是,德鲁克还提到了要懂得礼貌。他说,在需要与人合作时,某个原本工作出色的人会屡屡失败,这可能意味着这个人的举止不得体,也就是说,没有礼貌。因此,我不得不说,德鲁克真是明察秋毫的,他的洞察力确实惊人。
第二个问题:我是如何做事的
说实话,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说关注优势,是我很早就接触到的一个理念的话,那么对于“我是如何做事的”这个问题,我压根没有一丝一毫的概念。好在德鲁克说,我们当中的多数人不知道,不同的人做事的方式是不同的。
下一句话振聋发聩,他说有太多人在用不适合自己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导致无所作为。这个问题比“我的优势是什么”更为重要。
一个人做事的方式是独特的,这是由性格决定的,一个人的工作方式是固定的,一个人做事的方式可以略有调整,但不可能完全改变。
那么,人的做事方式有哪些呢?如何才能理清自己的做事方式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区分我们是阅读型和倾听型
其次,区分“我是如何学习的”
最后,探索几个相关问题
首先看如何区分阅读型和倾听型。我们通常是其中一个,很少有人两者兼有。德鲁克举了2个例子来说明何谓阅读型,何谓倾听型。
艾森豪威尔在当盟军统帅时,一直是新闻界的宠儿,不管被问到什么问题,都能掌控全局,能用两三句话简洁说明。但是10年后,当艾森豪威尔当上总统之后,记者们却抱怨他对问题的回答话不对题,语无伦次。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吗?
因为艾森豪威尔是阅读型,在他当统帅时,每次记者会,他的助手都会提前收集记者们的问题,并以书面形式提交给艾森豪威尔。但是等他当上总统之后,他仿效前任罗斯福、杜鲁门(两位倾听型的总统)召开畅所欲言的记者会,可是他连记者们的问题都听不清楚,当然也不会有卓越的表现。
照这样的分析,我感觉我自己是阅读型,我可以在充分的准备下,回答非常高深的问题。但是我在会议中通常表现不佳,包括在一些面对面的对话当中。讲课也是,我是有课件的,而且课件准备越充分,讲得越好,如果让我临场发挥,我也需要提前打好腹稿,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不然我就会语无伦次。
其次,我们来看看学习方式。德鲁克说学习方式有六七种之多,比如通过倾听来学习、通过阅读来学习、通过写作来学习、通过大量的笔记来学习(比如贝多芬,他留下了大量的手稿)、通过实干来学习、通过说话来学习(比如德鲁克自己)。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是发挥才干的关键。
最后,回答好几个相关问题,比如:
我可以与他人很好的共事吗?还是说我比较喜欢独来独往?——有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有些人在独自工作时表现最佳。
如果你和他人共事不错,那是在何种关系中相处得不错呢?——有些人最适合做下属,二战中的巴顿将军就是,但他不适合做独立指挥官。
我以什么角色创造成果?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
我能否在压力下做好工作?——有些人适合高度规范化、可预期的工作环境,有人适合在大机构,有人适合在小机构。很少有人能在各种环境中挥洒自如。
总结一下,通过区分自己是阅读型还是倾听型,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做事的方式是怎样的。你可以停下来,好好综合思考一下,你就会知道你的归宿将会在哪里。
第三个问题: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价值观会影响公司的战略。比如,我目前所在的机构是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之前的战略是通过并购达到快速发展,追求更快和赚更多钱。当换了领导之后,现在的战略趋向保守,强调稳健。
德鲁克说到,如果一个人要想在组织中有所作为,其价值观就必须与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需要完全吻合,但必须接近到可以共存的程度。否则,这个人不但会备感挫折,还会一事无成。
价值观和自我管理有毛管理?为什么自我管理要把价值观牵扯进来。
按我的理解,价值观就是什么最重要,现在你做得最好的事情,从整个人生来讲,不一定是对你最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德鲁克为什么说有的时候,人的价值观会与自己的优势相冲突。德鲁克举了自己的例子,他年轻的时候做过投行,干得非常好,但他意识到自己对资产管理不敢兴趣,他看重的是人。虽然钱景不错,而且还处在大萧条时期,德鲁克还是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
价值观让你决定你要做什么事。这是终极试金石。
第四个问题:我归属何方?
自然而然的,当你知道自己的优势,了解了自己做事的方式,你就会明白,你的归属在哪里,这很奇怪。我就是这样,一下子清晰了方向。德鲁克也是这么说的,他说,当人们弄清楚以上三个问题,他们就能够决定自己的事业归属。
如果你不适合大型组织,请拒绝大机构的职位;如果你不适合做决策,请不要做一把手。
德鲁克说,成功的事业不是计划出来的,当人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并准备好拥抱机会时,事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知道自己归属于何处,能够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能手。
第五个问题:我能贡献什么?
记得在第一次接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被德鲁克的这个问题所深深触动。
要回答这个问题,德鲁克说必须先考虑三个不同因素:
在当前的情况下,需要完成什么?
考虑到我的优势、工作方式和价值观,我怎样才能对需要完成的事情做出最大贡献?
必须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改变现状?
这些都是问题,我觉得我们拥有这些问题就够了,这些问题会开启我们的视野,将我们带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德鲁克的这5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而德鲁克本人,被誉为比苏格拉底还会提好的问题的人,果然实至名归。
如果想对德鲁克的自我管理理论有更多的了解,建议阅读他的那本著名的书,估计你是知道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的体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年龄段来读这本书,会有不同的体会,而且经典的书需要一再反复去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