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五)伏魔降妖杖,菩提证法钵
年关已近。
清晨的汲井漂浮着竹叶片薄的碎冰,群鸟也不再欢脱报晓。呵气成雾,入冬后的临安终于有了些冬日该有的模样。
青蛇不比白蛇法力深厚,风霜催逼之下愈发变得慵懒,躺在蚕丝床间不愿出门。白蛇倒是每日面容光润如朝日,言语也多了许多,时常独坐在窗台,眼望虚空,怔怔出神。看得青蛇冷俊不禁。
自见了那个书生之后就变成这幅模样了。
若是天天相处在一起,岂不是要神魂颠倒了!
原来人间情爱之事竟这般有趣。
可惜姐姐脸皮太薄,不敢问书生的住处,又偏偏几番流连断桥白堤,想再次邂逅相遇么!
那书生也是,痴痴傻傻的,也不知问我们的住处,不然,姐姐也能有个盼头。真不知他有什么好,长得倒算俊俏,可柔柔弱弱的,能有什么筋骨。
白蛇哪想得到青蛇蜷在被子里,慵慵懒懒,脑子想的事情却是不少。
这几日心神不宁,自见过许相公后,竟连最基础的打坐修行都没能做到,总总没来由的一阵情迷意乱,胸腹之间腾起无名之火着实令人难耐。
冬季,万物衰,阴胜于阳,本是白虫蛰伏冬眠之际。眼下却如此躁动不安,阴阳颠倒,正是修道大忌,是祸非福。可偏偏难以自制。
那日,那个书生,许宣许相公,真是当年救我的童子呢。念兹在兹若许年,如今当面再见,真是天随人愿。
只是这份恩情该如何回报?
人想要些什么?名?利?势?色?
许官人想要什么?
我…又想要什么?
——小青,我们去吃些酒暖暖血。
天阴,云彤彤如雪,不多时,便雪如悬瀑,簌簌而下。
临安城许久没下雪了。
青白二蛇穿得男装打扮,举止间一派书生风流,只是腰行臀摆之间,分明是个妖精。
二妖寻得一家酒店,勾得一壶清酒,杯斟盏酌,吃了近两个时辰。
天色近晚,豪雪渐停,只有几丝雪片不时飘下。
忽然听得物外脚步踱踱,白蛇定眼一看。
风雪里走来,一个和尚,眉间添纹,年岁不轻,脚步矫健异常。凛凛眉目,黑白分明,精光慑人。额头金刚珠隐隐。手持着伏魔杖,身穿破旧月色麻布单衫,外披袈裟,背后斜挎着一粗布包袱,脚蹬芒鞋。禅杖顿地,铿然有声,走进店来。振衣一抖,肩头雪花簌簌而下。
看得白蛇隐隐觉得有些不妥。
——劳烦小二哥结缘。
和尚径直进了店门,从背后包袱重取出一个黑黢黢的钵盂。
——嘿,你这和尚好没眼力见,我这全是贵客,哪有招待你的东西。出去,出去~
掌柜站在柜台后摆摆手,示意小二赶人。
——我家是紫金阁张真人的常驻之所,岂是你这和尚能进的地方。赶紧出去吧。否则,张真人的高徒可不大高兴。
青白二蛇之前并不留意,此时环视周遭,大堂正坐着几个身着几位绿袍的羽客,容貌倒是周正,颇有几分道骨。只是眉宇之间,狷狂之态毕露。
——你这贼秃大雪天的赶路,是赶着见佛祖么,啊哈哈......
其时,道流鼎盛,北宋几个国主都宠幸道教羽客,道门林灵素、陈楠曾大显于朝,举朝都做起长生不死的梦。二帝北掳后,南宋赵构尤不觉悟,继续奉道为国教。道教一反前唐时期卑于佛教地位,甚嚣尘上。佛道之争在这一世算是道教争先了。上有所欲,下必甚焉,世俗人自是对道门多过尊崇佛门。道教弟子对佛陀都多为不逊,和尚佛子更不在话下了。
和尚低眉,不喜不怒,好似没听到。
——请店家主结个善缘。
——哼,好不晦气......
青蛇素来钦服峨眉山上的大和尚,对佛法也多有体悟,眼下见和尚受欺,不由气上心头。
——掌柜的,给这位大和尚几个馒头,算上我的帐。
——客官,这...
青蛇捏字成诀,从袖口掏出五两银锭,掷到柜台上。
话说银两的力量绝不逊于信仰。无根无器的凡人对现实看得比那些自以为得道的神仙看的还透彻一些——可望不可即的来世富贵哪及得上及时行乐!
掌柜忙不迭将银两收了,笑容可掬,催着小二给大师备上吃食。
——请师傅少待。
和尚不言,单掌成礼,向小青致意。青蛇光顾着看对坐的几个小道士吹胡瞪眼的可笑表情,并没留意。
道士嗤鼻,只看了了看青蛇,也不再言语。
和尚接过干粮并不停留,转身再入风雪之中。禅杖铿然,环动戗然。
听得青蛇一阵眩晕。
——这和尚...
——嘘,那是高人。
和尚脚下一顿,耳廓轻动,目光投来。白蛇起身挡在青离前头。和尚眉头一挑,精光毕露。继而向白蛇点头致意。旋即转头前行。大雪随即遮掩,恍然如梦,唯余空中梵响
娑婆诃
天罗神
地罗神
人离难
难离身
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和尚倒见得潇洒。
——高人是什么人,没见的比我高多少!
白蛇并不争辩,收了酒壶中的残局,便扯起青蛇出了酒店。
银装素挂,天地一色。清寒的雪像极了白蛇的真身,若不是在人间,白蛇怕是早显出原形,与天地共舞了。
人间的雪景倒也有可看之处。大红色的灯笼悬在白堤两侧,将一路的雪照得鲜红如血。三三两两妖童媛女流连其间,情意浓长,显然不以风雪为意。
青白二妖行行走走,便走到断桥。
转眼便望见桥边雀然小亭中盘坐着一个和尚,嘴中念佛,神情怪异,似笑还哭,正是那所谓的高人。
和尚骤然睁眼,与白蛇不期而遇。
——你是何方妖孽,不好自修行,到人间做什么?
声音浑厚坚硬,把个醉酒的青蛇猛然惊醒。
——原来是你啊大和尚,我姐姐说你是高人,敢问高得过峨眉山的正法和尚?
——原来是峨眉妖孽,正法大师为我教耆宿,尔等既与大师有旧,今日且罢。劝尔等尽早回山,莫在人间为恶。
和尚一脸肃然。青蛇听得有些不耐,正待发作,白蛇示意制止。
和尚不再说话,托起钵盂法杖。
——多谢诫告。请问大和尚法号!
——金山寺,法林
清晨的汲井漂浮着竹叶片薄的碎冰,群鸟也不再欢脱报晓。呵气成雾,入冬后的临安终于有了些冬日该有的模样。
青蛇不比白蛇法力深厚,风霜催逼之下愈发变得慵懒,躺在蚕丝床间不愿出门。白蛇倒是每日面容光润如朝日,言语也多了许多,时常独坐在窗台,眼望虚空,怔怔出神。看得青蛇冷俊不禁。
自见了那个书生之后就变成这幅模样了。
若是天天相处在一起,岂不是要神魂颠倒了!
原来人间情爱之事竟这般有趣。
可惜姐姐脸皮太薄,不敢问书生的住处,又偏偏几番流连断桥白堤,想再次邂逅相遇么!
那书生也是,痴痴傻傻的,也不知问我们的住处,不然,姐姐也能有个盼头。真不知他有什么好,长得倒算俊俏,可柔柔弱弱的,能有什么筋骨。
白蛇哪想得到青蛇蜷在被子里,慵慵懒懒,脑子想的事情却是不少。
这几日心神不宁,自见过许相公后,竟连最基础的打坐修行都没能做到,总总没来由的一阵情迷意乱,胸腹之间腾起无名之火着实令人难耐。
冬季,万物衰,阴胜于阳,本是白虫蛰伏冬眠之际。眼下却如此躁动不安,阴阳颠倒,正是修道大忌,是祸非福。可偏偏难以自制。
那日,那个书生,许宣许相公,真是当年救我的童子呢。念兹在兹若许年,如今当面再见,真是天随人愿。
只是这份恩情该如何回报?
人想要些什么?名?利?势?色?
许官人想要什么?
我…又想要什么?
——小青,我们去吃些酒暖暖血。
天阴,云彤彤如雪,不多时,便雪如悬瀑,簌簌而下。
临安城许久没下雪了。
青白二蛇穿得男装打扮,举止间一派书生风流,只是腰行臀摆之间,分明是个妖精。
二妖寻得一家酒店,勾得一壶清酒,杯斟盏酌,吃了近两个时辰。
天色近晚,豪雪渐停,只有几丝雪片不时飘下。
忽然听得物外脚步踱踱,白蛇定眼一看。
风雪里走来,一个和尚,眉间添纹,年岁不轻,脚步矫健异常。凛凛眉目,黑白分明,精光慑人。额头金刚珠隐隐。手持着伏魔杖,身穿破旧月色麻布单衫,外披袈裟,背后斜挎着一粗布包袱,脚蹬芒鞋。禅杖顿地,铿然有声,走进店来。振衣一抖,肩头雪花簌簌而下。
看得白蛇隐隐觉得有些不妥。
——劳烦小二哥结缘。
和尚径直进了店门,从背后包袱重取出一个黑黢黢的钵盂。
——嘿,你这和尚好没眼力见,我这全是贵客,哪有招待你的东西。出去,出去~
掌柜站在柜台后摆摆手,示意小二赶人。
——我家是紫金阁张真人的常驻之所,岂是你这和尚能进的地方。赶紧出去吧。否则,张真人的高徒可不大高兴。
青白二蛇之前并不留意,此时环视周遭,大堂正坐着几个身着几位绿袍的羽客,容貌倒是周正,颇有几分道骨。只是眉宇之间,狷狂之态毕露。
——你这贼秃大雪天的赶路,是赶着见佛祖么,啊哈哈......
其时,道流鼎盛,北宋几个国主都宠幸道教羽客,道门林灵素、陈楠曾大显于朝,举朝都做起长生不死的梦。二帝北掳后,南宋赵构尤不觉悟,继续奉道为国教。道教一反前唐时期卑于佛教地位,甚嚣尘上。佛道之争在这一世算是道教争先了。上有所欲,下必甚焉,世俗人自是对道门多过尊崇佛门。道教弟子对佛陀都多为不逊,和尚佛子更不在话下了。
和尚低眉,不喜不怒,好似没听到。
——请店家主结个善缘。
——哼,好不晦气......
青蛇素来钦服峨眉山上的大和尚,对佛法也多有体悟,眼下见和尚受欺,不由气上心头。
——掌柜的,给这位大和尚几个馒头,算上我的帐。
——客官,这...
青蛇捏字成诀,从袖口掏出五两银锭,掷到柜台上。
话说银两的力量绝不逊于信仰。无根无器的凡人对现实看得比那些自以为得道的神仙看的还透彻一些——可望不可即的来世富贵哪及得上及时行乐!
掌柜忙不迭将银两收了,笑容可掬,催着小二给大师备上吃食。
——请师傅少待。
和尚不言,单掌成礼,向小青致意。青蛇光顾着看对坐的几个小道士吹胡瞪眼的可笑表情,并没留意。
道士嗤鼻,只看了了看青蛇,也不再言语。
和尚接过干粮并不停留,转身再入风雪之中。禅杖铿然,环动戗然。
听得青蛇一阵眩晕。
——这和尚...
——嘘,那是高人。
和尚脚下一顿,耳廓轻动,目光投来。白蛇起身挡在青离前头。和尚眉头一挑,精光毕露。继而向白蛇点头致意。旋即转头前行。大雪随即遮掩,恍然如梦,唯余空中梵响
娑婆诃
天罗神
地罗神
人离难
难离身
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和尚倒见得潇洒。
——高人是什么人,没见的比我高多少!
白蛇并不争辩,收了酒壶中的残局,便扯起青蛇出了酒店。
银装素挂,天地一色。清寒的雪像极了白蛇的真身,若不是在人间,白蛇怕是早显出原形,与天地共舞了。
人间的雪景倒也有可看之处。大红色的灯笼悬在白堤两侧,将一路的雪照得鲜红如血。三三两两妖童媛女流连其间,情意浓长,显然不以风雪为意。
青白二妖行行走走,便走到断桥。
转眼便望见桥边雀然小亭中盘坐着一个和尚,嘴中念佛,神情怪异,似笑还哭,正是那所谓的高人。
和尚骤然睁眼,与白蛇不期而遇。
——你是何方妖孽,不好自修行,到人间做什么?
声音浑厚坚硬,把个醉酒的青蛇猛然惊醒。
——原来是你啊大和尚,我姐姐说你是高人,敢问高得过峨眉山的正法和尚?
——原来是峨眉妖孽,正法大师为我教耆宿,尔等既与大师有旧,今日且罢。劝尔等尽早回山,莫在人间为恶。
和尚一脸肃然。青蛇听得有些不耐,正待发作,白蛇示意制止。
和尚不再说话,托起钵盂法杖。
——多谢诫告。请问大和尚法号!
——金山寺,法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