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中坏男孩的故事来警示当代的家庭教育

文/曼佳 去年年底听完蒋勋先生《细说红楼》的解读,受到了深深的启发,看这个世界看有些人如果用某些另外的角度来看,一定会得出与原先不一样的结论。而其中,关于红楼梦中的几个“坏男孩”的解读更是让人心生尊敬,因为只有带着悲悯的情怀来耐心细致的分析理解每一个人,包括他的出生状况、家庭教育、环境影响等,才能更好地理解之现状表现,而不是根据结果而武断的给出一个如何截然而凛冽的结论,势不两立之类。而人性中,那些白也好,黑也好,其实从来不是突然而现的,只是很多人懒得追根溯源,只想一刀两断,因为这样省事情。这世界太多人已经失去耐心,也根本没有足够的包容心来用心了解理解和体会那些深层的内容。所幸的是,蒋勋先生,第一次用如此具有人文情怀的思想,不仅仅细腻挖掘一本经典名著中的许多内容,更是教会我们如何看待,那些人,那些事。 我一直很想记录下来蒋勋在这些节目中对各类人物的解读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而2016年初发现的福州籍的北大学子弑母的事情更是无比令人感觉惊悚,据说一个和母亲关系良好的人,受过高等教育,而周围人评价都乐观而努力的性格相当正常的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耸人听闻的恐怖事情?虽然结果还未最后确认,但是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我当然无法解决这样的疑问,作为一个男孩的母亲,我最感兴趣的是,我们的男孩终究会长成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到底父母本身,和父母的家庭教育等在其中的比重到底有多大? 不如从蒋勋先生对红楼梦中的几个坏男孩的解读来获得一星半点的答案吧。作为一个对红楼梦并未仔细深读,也对古典文学并完全没有研究的人来说,我以下所说的与真实的文本无关,只是普通读者得到的大概的感觉来泛泛而论。 一、混世魔王薛蟠 书中是一个大概不足20岁的男孩,准确的年龄可能在17岁左右,为了得到一个漂亮的丫头香菱,不惜下手打死丫头的未婚夫,然后像没事人似的扬长而去,得到之后其实毫不在乎,不是侮辱就是打骂;假装是去上学,却在学校里包养很多年轻漂亮但贫穷的男孩做自己的性爱对象,经常为了抢夺资源威逼利诱争风吃醋,大打出手;更不要说经常去妓院赌局做一些道德败坏的败家子干的不务正业的事情;性取向从来不明,漂亮女的调戏偷窥,对漂亮男的也从来不放过,迷恋上了柳湘莲,死皮白脸语言猥琐行为放荡示好;个人能力差强人意,其实什么也不会干,出去做生意把本都赔光差点小命都失掉一条。。。他干的坏事情在全书中可谓罄竹难书。 但蒋先生是如何评述这个人的呢?他说薛蟠他本质也并不是坏,父亲是中央政府的采购大臣,出生这样肥差而富甲一方的家庭,家里金山银海钱无论怎么花都没有数。但因为父亲死的早,寡母薛姨妈当然对这个儿子十分之溺爱。他还没有开口要的东西都给他,他无论什么时候干了错事坏事得到的不是教训,而是母亲想尽办法用海量的金钱用庞大的社会关系去摆平这一切,所以让他觉得从来没有麻烦,他应该就是“我爸是李刚”的红楼版了。 所以薛蟠准确地说之前从来没有因为做了很多坏事而得到一丁点教训,所以他越发的嚣张跋扈起来,杀人掠夺作奸犯科者对于他根本就不是什么事儿,反正他富有的家庭和永远当他是没有长大的宝宝的那个伟大母亲会帮他搞定这一切。这样被骄纵溺爱到极点的小孩,从没有任何束缚,就像一辆车,有足够的油量,既没有见到跑道,也没有任何犯规的戒律,还完全没有目标地,不乱跑才怪。 他其中有一段时间稍微收敛了一些,是因为调戏柳湘莲被暴打一顿且十分之羞辱之后,才有点难为情避世了一段时间。所以蒋勋先生甚至说,是柳湘莲救了薛蟠,把他从那种无法无天的状态中解救了出来。而薛蟠甚至是感谢这个唯一一个敢对他动手的人,甚至还对柳充满了敬畏。这听起来很像是犯贱的个性,但人性中其实是需要有一些敬畏的因子的,这样会让人感觉有一定压制的张力,不会彻底是散漫的。 薛蟠的成长和表现,给我们的感触其实很深,一个孩子未必天生就是恶劣的,他成为一个恶劣的人不是天然的,也不是某天突然散发出了恶之性。而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被包庇,引导而放纵,从而完全失去关于正的概念。我们很多父母,以为满足孩子的各种原始的欲望,尤其是物质欲望,这样就是对他好,而真正的好,其实是利用资源,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正的人,而不是歪歪斜斜,甚至坏到腐烂。 薛蟠之所以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其实只是因为他没有父亲的严厉的教育,而那个无所不能溺爱到极点的有钱母亲薛姨妈是造成他如此这般最重要的原因。既有足够的钱也有足够的爱,但是分量把握得均不到位,因此却成为这样的一个人,所以薛蟠他是一个可恨可惜的男孩。 二、可鄙可恶的贾环 贾环,是贾宝玉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在红楼梦中就没干过一件好事,可以说是一个年龄很小,但是恶到了骨子里的男孩。怀恨贾宝玉得到的各种宠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周围仆役的等等,甚至某天借机倒翻灯油想烧死贾宝玉;一有机会就告黑状,比如告诉自己的老爹贾政因为贾宝玉勾引丫鬟金钏儿而让后者受辱跳井自杀,而让宝玉饱受一顿暴打差点丧命;比如明明知道其实只有唯独一个丫鬟彩云是对自己好的,但是十分介意贾宝玉帮她免受盗窃的惩罚觉得他们有私情而恼羞成怒(明明盗窃东西是为了给他本人用),就诅咒她是坏女人狠命抽打她,让唯一一个对他好的女孩都彻底死心。。。 但是蒋勋依然对这个人物抱着深深的同情。贾环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儿子,而赵姨娘即使生了一个儿子,但是在那么厉害的王夫人(痛恨所有的妖精女人)的管束下,未必能近贾政的身,孤单寂寞且不说,而且自己十几年来拿的依然是大丫鬟的薪水,既不是主人的身份也不能完全算是丫鬟,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一个怨恨着的,被人鄙视的,被人厌恶的,没人在乎的,还贫穷的的女人,完全没有因为生儿子而得到半点她从前设想的荣华和富贵,叫她内心如何不扭曲?所以赵姨娘的性格也是非常地促狭让人厌恶,整天就是指桑骂槐搞些阴谋估计惹事生非弄得鸡飞狗跳,周围人从来不得安生不得清净,大家都讨厌她,她又何尝不是好可怜可悲! 所以她对于她的两个儿女,不是打就是骂,骂的时候拿真是用尽了人间最侮辱肮脏的词汇,她将自己获得的侮辱鄙视一股脑子全部倾泻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尤其贾环,因为男人是要拿来和兄弟比较的,也是将来继承家业的可能人选,但是贾环且不说贾宝玉相比是身份地位有差距,而且长得歪瓜裂枣的类型,文采聪明也不行,哪能和那个人见人爱花谢花开的万人迷宝玉哥哥相比,所以得到的东西,无论是物质给予,还是情感支持,在这个贾家几乎就是个边缘被忽略的人物。处于卑微地位贾环的母亲赵姨娘一直含着深厚的愤恨怨恨情绪,父亲从来没空管他,而母亲赵姨娘又是这么一个人物,在母亲仇恨教唆的环境中长大的贾环,长成这样性格扭曲的人物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贾环的可恶与可鄙,是生在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家庭,一个父爱缺失的孩子,一个心理状况极其不健康的母亲,一个得不到真正的爱和关怀的孩子,他真的很难建立起一个正常的人生观。家庭的钱虽然不是一个问题,但是不幸运的是他得到的母爱相当暴虐,所以贾环他是一个可悲可怜的孩子。 三、愚蠢淫荡的贾瑞 贾瑞,在红楼梦中的戏份还真是相当不少,很大一部分是与王熙凤在一起的。他大概年龄在二十岁出头,因为深度迷恋上王熙凤,而轻浮地去调戏王熙凤,后被王熙凤巧设几个相思局,不是半夜被冻得半死,就是被威胁泼粪侮辱得半死,最后因为思念王熙凤走火入魔,照着一面妖镜而泄精而亡。可以说,贾瑞的出场到死亡,是非常不堪,甚至肮脏得让人恶心的一个人物。 在蒋勋先生的解读下,依然对这样一个亡于淫荡的人给予了深切的同情。贾瑞从小父母双亡,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而爷爷是一个贾府教书的穷老先生,也就勉为其难的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平时对孙子的教导也极其严厉,希望有朝一日孙子能考中功名出人头地。平时毫无人情味而言,比如孙子某些章节背诵不出,是不能吃饭的,必须跪在冬日寒冷的院子里将那些文章背诵出来,即使冻死饿死。 在这样一个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家庭中,更不幸的是贾瑞身体上已经长大成人了,他有了非常强烈的性欲望要发泄,但是他不幸迷恋的是王熙凤,而凤姐这样的人岂能是他这样身份低贱的无名小辈所可以仰慕的,这对于她来说不是荣幸而是侮辱。所以她设计给了贾瑞一点教训,但是陷入到强烈情欲中的贾瑞完全没有发现那是一个陷阱,而甘之如饴地相当愚蠢地陷入进去。一次两次三次,走火入魔,精神上已经不健康的贾瑞,自己无法脱离出这个情欲的陷阱,等待他的,当然只有死亡。 贾瑞的故事当然十分让人警醒,因为这个悲剧很多人只看到了贾瑞如何地淫荡而自取灭亡,很少有人能像蒋先生这样分析贾瑞为什么会这样淫荡?一个生理健康的成熟男孩,祖父没有精力也没有金钱来为他娶妻生子考虑他的这种生理需求,而他也没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舒缓自己的情绪,也没有金钱学会用其他的方式去解决这样的的需求,这样压抑的性欲像火山一样一定某朝会爆发,所以这样情况下的男孩子,一旦受到女性的迷惑,当然就会像很多现代电影中那些没有脑子,只有下半身的动物一样,勇敢但鲁莽不顾一切,甚至带来巨大的灾难。据说有人分析福州弑母案中的北大学子也是有一个性工作女友之类如何与母亲产生了深深的矛盾,最后竟然用了这种丧失天伦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也只是猜测,因为结果还未出来。 所以贾瑞,一个只有爷爷奶奶没有父母的孩子,他在情感上的梯度本来就不是正常的,物质精神皆贫穷的孩子,无法得到真切的关怀和爱护,更没有人注意并照顾他发育的心理和身体,他的毁灭是关于人性中最难以启齿的一章,即使死了也是如此不堪。家庭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撑,情感上也很难得到照应,双重贫困下的贾瑞,人们只看到他们津津乐道的八卦结果,而未必引起什么警示,所以贾瑞他也只是一个可笑可叹的男孩。 从以上几个红楼梦中的“坏男孩”我们再来看看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这个生在富贵人家的,性格又好,长相又美如玉的哥儿们,几乎所有人都喜欢他对他好,无论是从内心真正喜欢他,还是出于某些利益而巴结他,所以他得到的是满满的浓烈的爱,于是他也是在整本书中最有佛性的一个角色,他从没有阶级观念,爱他身边的每一个不同身份的女子,这里的爱是广义的爱,并不是狭义的两性之情爱,对身边的小厮们也是很大方得像哥儿们一样完全没有主仆观念,因为金钱极大丰富,所以根本不会在乎钱,对于物质和利益也都是云淡风轻,一个什么都有的人,他不可能特别看重某些现实的东西。而且除了物质和精神的极大丰富以外,他还在自己身体成熟的时候,便在梦中得到关于性的启示而很快有条件可以和贴心大丫头袭人悄试云雨。。。他真是一个什么都有的男孩,但是为什么没有变坏? 贾宝玉物质条件和薛蟠几乎一样,但是没有像薛蟠一样成为一个混世大魔王,当然还是因为他毕竟还有一个朝廷大官的正经八百十分严肃严厉的父亲动不动就教育他,在他得意忘形的时候,时不时地给他来一个惊天霹雳,用恶狠狠的语言辱骂他,用恶狠狠的板子抽打他,将宝玉那过分高涨的人气而打压一下,所以这样一个其实处于某种平衡下的的男孩,并不真的因为他前身是一块圣洁美好的石头,其实与他成长的原生家庭的各种因素,都密不可分。当然不是说贾政的粗暴教育方法就是对的,而是说贾宝玉其实处于一种比较平衡的爱之中,所以才能相对正常。 一个男孩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一个男人,他为什么会突然叛逆成为一个父母所不认识的孩子,或者他为什么长大以后完全和父母变成了几乎是陌生人?这十几年的养育和教养为什么没有在有些孩子心理留下美好而感动的印象,却让他们甚至痛恨父母家庭恨不得快快逃离?为什么很多长大后的孩子看似拥有很多但是内心一直是空洞而失落的,为什么有些男人长大以后不知如何正常正确地去爱一个人?现代的很多研究也发现,一个成年人的问题,其实基本都是成长过程问题的累积和放大。所以在孩子养育过程中,父母的责任的确是任重而道远。 从蒋勋先生对红楼梦的各色人物的解读中,似乎不仅仅学到了用欣赏的眼光来感受生活中的美人美物,学到了如何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每一件事,用悲悯的心怀来看待每一个不幸的人,即使混账如薛蟠,可恨如贾环,可耻如贾瑞,他们都不是天生是一颗坏种子,而是那片土壤出了重大问题。那些人所做出来的事,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一定有他们的前世今生。《红楼梦》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是因为并不是批判和揭露,而只是叙述与推演,关于某些时代,那些永远也不会磨灭的的一些人性记录。这本书给予我们后代人的启示,就是蒋勋先生在漫长而细致的解读中给我们的印象:一个真正拥有慈悲心怀的人,一定会耐心而细致地去找到这样的原因,并在力所能及地范围内,给予深切的真心的关怀。人和人之间的关怀,不是表面上的嘘寒问暖,而是真正地了解,理解、懂得并帮助。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6 13:06:36
-
朵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4 00:52:39
-
带你去追梦56964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6 22: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