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宗祠文化
今天参加了老公樊氏家族的祭祀活动,感慨万分,樊家从清嘉庆年间到现如今,已经传了27代,儿子是明字辈,按族谱取名应该叫:樊明驰。 我带着他认真地阅读了樊家的过往,告诉他:木有本,水有源的意思,告诉他什么是宗亲……
于我,第一次接触“宗族”“祠堂”文化是十四五岁时,在琼瑶的《烟锁重楼》里。高大的牌坊,森严苛刻的族规,以及男女主角对自由的向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宗族祠堂的影响力让我匪夷所思,甚至掌握人的生杀大权!后来,越来越多的书籍不断地在我脑海中补充了宗族的内容,特别是记叙清末民国的故事里,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国家政权的衰落导致法治的衰败,在民间,在广大的农村,道德的审判权几乎就是由各大宗祠掌握!记得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当官的投靠日本的人,然后他的宗族对他的处罚就是:开除族籍,从族谱上除名,死后不得埋入宗族祖坟!他苦苦哀求,最后宗族的长老应了他的请求,但前提条件是:以死谢罪!为了留在宗族,他选择了死!所以,你简直不能想象那个时期宗族信仰对人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我看来,古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虽然以现代人眼光来看:那些族规严苛,桎梏人性的发展,但也有积极的一面,至少,那个时候不会出现现在的"老人跌倒了扶不扶""学生弑师" "毒奶粉""无效预苗"……等如此道德败坏的社会事件!依照以前的族规:估摸百分之三十的人都会被"浸猪笼"了!
是啊!如今,自由了!文化教育普及了,但整个社会民众道德教育却严重滑坡,何尝不是宗祠文化没落的结果呢????
于我,第一次接触“宗族”“祠堂”文化是十四五岁时,在琼瑶的《烟锁重楼》里。高大的牌坊,森严苛刻的族规,以及男女主角对自由的向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宗族祠堂的影响力让我匪夷所思,甚至掌握人的生杀大权!后来,越来越多的书籍不断地在我脑海中补充了宗族的内容,特别是记叙清末民国的故事里,在那段特殊的时期里,国家政权的衰落导致法治的衰败,在民间,在广大的农村,道德的审判权几乎就是由各大宗祠掌握!记得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当官的投靠日本的人,然后他的宗族对他的处罚就是:开除族籍,从族谱上除名,死后不得埋入宗族祖坟!他苦苦哀求,最后宗族的长老应了他的请求,但前提条件是:以死谢罪!为了留在宗族,他选择了死!所以,你简直不能想象那个时期宗族信仰对人的影响力有多大!!!
在我看来,古人做什么事都是为了"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虽然以现代人眼光来看:那些族规严苛,桎梏人性的发展,但也有积极的一面,至少,那个时候不会出现现在的"老人跌倒了扶不扶""学生弑师" "毒奶粉""无效预苗"……等如此道德败坏的社会事件!依照以前的族规:估摸百分之三十的人都会被"浸猪笼"了!
是啊!如今,自由了!文化教育普及了,但整个社会民众道德教育却严重滑坡,何尝不是宗祠文化没落的结果呢????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