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哲学][维特根斯坦与哲学]语言与逻辑
![]() |
推荐理由
《牛津通识读本》一直都是很吸引我的一个系列,一方面是因为短小精悍,适合概要性的引入;更重要的是,这个读本是中英双语,可以减少很多因为翻译带来的理解上的障碍。除了这本,例如尼采,哲学的思与惑,古典哲学的趣味,编的都相当不错。
翻到这本书呢,因为维特根斯坦对我来说一直是熟悉而又神秘的名字。我在无数小说,哲学。。。听到过这个名字,但仔细想想,却是对他的理论一无所知。。。其实,只要他的书,都不要说内容,只看书名和目录,大部分人估计都会放弃。。《逻辑哲学论》“语言结构之分析”“命题的图像性质”。。。简直就是天书!
但通识读本,还是对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做了简单有趣的介绍,跳过枯燥乏味的,极其抽象的逻辑符号和哲学术语,有几点还是引起兴趣:
(1)他完全推翻了过去的哲学的研究领域。传统的,维特根斯坦之前的哲学,普遍认为,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探知,归纳,试图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存在(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客观的) 认知(我们能够认知哪些东西,如何认知的) 伦理(道德 法律) 价值(生命的价值 人类的价值)。。 而维特根斯坦,却另辟蹊径,对过去人们的哲学研究不屑一顾,用全新的角度诠释整个哲学领域。他认为,哲学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命题”,哲学的作用在于“阐明”世界的运行逻辑,确立语言的界限,也就是思想的界限。
(2)语言的逻辑。a. 他拆分了日常的生活用语和逻辑形式语言。 例如,同样是判断句: 这张桌子是褐色的 vs 他的迟到令人不快 看起来相似的表层结构,实际上的逻辑差异是巨大的。 “桌子”是真实的客观存在, 而"迟到"却是主观的 人为的设定 “褐色”是客观的 而“令人不快”却不是。。由此,我们的日常用语,与逻辑语言,其实是有巨大差异的。比如命题: 法国国王是聪明的 实际的潜在逻辑命题是: a. 存在法国国王 b 法国国王是唯一的 c 他是聪明的 只有当我们用逻辑形式表达的时候,才能精确的揭示其含义,并且产生对世界的合理思考。
(3) 他将语言与世界一一映射。
语言 <--> 世界
命题 <--> 事实
基本命题 <--> 事态
名称 <--> 客体
这里面有好多概念,其实并不容易理解。但比较有意思的观点是,他认为语言,与整个世界一一对应。语言也与思想对应。思想的边界 = 语言的边界 =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边界 。 他认为自然科学,是可以说的,有实际意义的命题。而伦理,宗教。。。 是不可说的,不存在实际意义的。。
我觉得维特根斯坦是天才,疯子,独辟蹊径另立门户。很神奇的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他的内容很抽象,也不懂在讲什么。可是放置于生活,又觉得处处皆是。比如我们讲文学戏剧,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讲沟通与表达。我们将传播学,沉默的螺旋。。。似乎他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神出鬼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