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書社『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已出書目(第1-17批,1999-2015)
第一批(1999年)
道教齋醮科儀研究/張澤洪
道教煉養心理學引論/張欽
道教勸善書研究/陳霞
道教與神魔小說/苟波
淨明道研究/黃小石
第二批(2000年)
神聖禮樂——正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蒲亨強
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高華平
明清全真教論稿/王志忠
佛教與儒教的衝突與融合/彭自強
經驗主義的孔子道德思想及其歷史演變/鄧思平
第三批(2001年)
宋元老學研究/劉固盛
道教內丹學探微/戈國龍
漢魏六朝道教教育思想研究/湯偉俠
般若與老莊/蔡宏
劉一明修道思想研究/劉寧
晚明自我觀研究/傅小凡
第四批(2002年)
近現代以佛攝儒研究/李遠傑
禮宜樂和的文化思想/金尚禮
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神仙信仰在道教與民間的互動/李小光
近現代居士佛學研究/劉成有
生命的層級——馮友蘭人生境界說研究/劉東超
第五批(2003年)
中國佛教僧團發展及其研究/王永會
實相本體與涅槃境界/余日昌
齋醮科儀天師神韻/傅利民
荷澤宗研究/聶清
精神分析與佛學的比較研究/尹立
太虛對中國佛教現代化道路的抉擇/羅同兵
終極信仰與多元價值的融通/姚才剛
第六批(2004年)
西學東漸與明清實學/李志軍
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張崇富
北宋《老子》注研究/尹志華
相國寺——在唐宋帝國的神聖與凡俗之間/段玉明
熊十力本體論哲學研究/郭美華
關於知識的本體論研究——本質結構形態/昌家立
明代王學研究/鮑世斌
中國技術思想研究——古代機械設計與方法/劉克明
朱熹與《參同契》文本/欽偉剛
中國律宗思想研究/王建光
第七批(2005年)
元代廟學——無法割捨的儒學教育鏈/胡務
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學”研究/閔仕君
隋唐五代道教美學思想研究/李裴
宋元道教易學初探/章偉文
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道教哲學研究/金兌勇
天台判教論/韓煥忠
杜光庭道教小說研究/羅爭鳴
魏源思想探析/李素平
泰州學派新論/季芳桐
《文子》成書及其思想/葛剛岩
傅金銓內丹思想研究/謝正強
第八批(2006年)
漢末魏晉南北朝道教戒律規範研究/伍成泉
兩性關係本乎陰陽——先秦儒家、道家經典中的性別意識研究/賀璋瑢
陳攖寧與道教文化的現代轉型/劉延剛
揚雄《法言》思想研究/郭君銘
《周易禪解》研究/謝金良
明清道教與戲劇研究/李豔
王弼易學解經體例探源/尹錫瑉
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林西朗
四念處研究/哈磊
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周兵
第九批(2007年)
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趙偉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王長坤
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胡永中
伍守陽內丹思想研究/丁常春
貝葉上的傣族文明——雲南德宏南傳上座部佛教社會考察研究/吳之清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田智忠
二十世紀中國道教學術的新開展/傅鳳英
道教與基督教生態思想比較研究/毛麗婭
漢晉文學中的《莊子》接受/楊柳
馬祖道一禪法思想研究/邱環
道教自然觀研究/趙芃
第十批(2008年)
王船山禮學思想研究/陳力祥
王船山美學基礎——以身體觀和詮釋學為進路的考察/韓振華
馬來西亞華人佛教信仰研究/白玉國
《管子》哲學思想研究/張連偉
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釋慧蓮
北宋禪宗思想及其淵源/土屋太祐
早期道教教職研究/丁強
隋唐五代道教詩歌的審美管窺/田曉膺
道教與明清文人畫研究/張明學
道教戒律研究/唐怡
第十一批(2009年)
馴服自我——王常月修道思想研究/朱展炎
道經圖像研究/許宜蘭
陽明學與佛道關係研究/劉聰
清代淨土宗著述研究/于海波
宗教律法與社會秩序——以道教戒律為例的研究/劉紹雲
老子及其遺著研究——關於戰國楚簡《老子》、《太一生水》、《恒先》的考察/譚寶剛
漢唐道教修煉方式與道教女性觀之變化研究/岳齊瓊
宋元三教融合與道教發展研究/楊軍
都市佛寺的社會交換研究/肖堯中
早期天台學對唯識古學的吸收與抉擇/劉朝霞
第十二批(2010年)
道教社會倫理思想之研究/何立芳
印度佛教淨土思想研究/汪志強
社會轉型下的宗教與健康關係研究/馮小林
教化與工夫——工夫論視域中的陽明心學系統/陳多旭
心性靈明之階——早期全真道情欲論思想研究/劉恒
中古道書語言研究/馮利華
近現代禪淨合流研究/許穎
永明延壽心學研究/田青青
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研究——以金元時期全真教社會思想與傳播為個案/夏當英
成玄英《莊子疏》研究/崔珍皙
第十三批(2011年)
道醫陶弘景研究/劉永霞
漢代內學——緯書思想通論/任蜜林
一心與圓教——永明延壽思想研究/楊文斌
三教關係視野中的陳景元思想研究/隋思喜
蒙文通道學思想研究/羅映光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際經》思想研究/黃崑威
總持之智——太虛大師研究/丁小平
明清民間宗教思想研究——以神靈觀為中心/劉雄峰
東晉宋齊梁陳比丘尼研究/唐嘉
《貞觀政要》治道研究/楊琪
第十四批(2012年)
老子八十一化圖研究/胡春濤
馬一浮思想研究/李國紅
《老子》思想溯源/劉鶴丹
“仙佛合宗”修道思想研究/盧笑迎
方東美論道家思想/施保國
湛甘泉哲學思想研究/王文娟
儀式的建構與表達——滇南建水祭孔儀式的文化與記憶/曾黎
智旭佛學易哲學研究/張韶宇
悟道·修道·弘道——丘處機道論及其歷史地位/趙玉玲
隋唐道教與習俗/周波
第十五批(2013年)
莊子哲學的後現代解讀/郭繼明
法藏圓融之“理”研究/孫業成
漢傳佛教寺院經濟演變研究/于飛
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與道教文化/劉志
中古道官制度研究/劉康樂
金元道教信仰與圖像表現——以永樂宮壁畫為中心/劉科
元代道教戲劇研究/廖敏
明代靈濟道派研究/王福梅
中國宗教的慈善參與新發展及機制研究/明世法
兩晉南北朝時期河隴佛教地理研究/楊發鵬
第十六批(2014年)
道教氣論學說研究/路永照
歷史中的鏡像——論晚明僧人視域中的《莊子》/周黃琴
從玄解到證悟——論中土佛理詩之發展演變/張君梅
回歸誠明——李翱《複性書》研究/韓麗華
圖像與信仰——中古中國維摩詰變相研究/肖建軍
中國道教經籍在十九世紀英語世界的譯介研究/俞森林
四川道教宮觀建築藝術研究/李星麗
道與藝——《莊子》的哲學、美學思想與文學藝術/胡曉薇
李光地易學思想研究/馮靜武
顯隱哲學視域中的文藝審美/楊繼勇
第十七批(2015年)
贊寧《宋高僧傳》研究/楊志飛
自我與聖域——現代性視野中的唐君毅哲學/胡岩
明代道教文化與社會生活/寇鳳凱
道教醫世思想溯源/楊洋
近代以來中國佛教慈善事業研究/李湖江
現代性和中國佛耶關係(1911-1949)/周曉微
西域佛教演變研究/彭無情
藏族古典寓言小說研究/覺乃·雲才讓
藏傳佛教判教研究/何傑峰
藏彝走廊北部地方藏傳佛教寺院研究/李順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cyMTgzMw==&mid=402896544&idx=1&sn=46c05355cb89c915cd1f4d8c6857b699#rd
道教齋醮科儀研究/張澤洪
道教煉養心理學引論/張欽
道教勸善書研究/陳霞
道教與神魔小說/苟波
淨明道研究/黃小石
第二批(2000年)
神聖禮樂——正統道教科儀音樂研究/蒲亨強
魏晉玄學人格美研究/高華平
明清全真教論稿/王志忠
佛教與儒教的衝突與融合/彭自強
經驗主義的孔子道德思想及其歷史演變/鄧思平
第三批(2001年)
宋元老學研究/劉固盛
道教內丹學探微/戈國龍
漢魏六朝道教教育思想研究/湯偉俠
般若與老莊/蔡宏
劉一明修道思想研究/劉寧
晚明自我觀研究/傅小凡
第四批(2002年)
近現代以佛攝儒研究/李遠傑
禮宜樂和的文化思想/金尚禮
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神仙信仰在道教與民間的互動/李小光
近現代居士佛學研究/劉成有
生命的層級——馮友蘭人生境界說研究/劉東超
第五批(2003年)
中國佛教僧團發展及其研究/王永會
實相本體與涅槃境界/余日昌
齋醮科儀天師神韻/傅利民
荷澤宗研究/聶清
精神分析與佛學的比較研究/尹立
太虛對中國佛教現代化道路的抉擇/羅同兵
終極信仰與多元價值的融通/姚才剛
第六批(2004年)
西學東漸與明清實學/李志軍
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張崇富
北宋《老子》注研究/尹志華
相國寺——在唐宋帝國的神聖與凡俗之間/段玉明
熊十力本體論哲學研究/郭美華
關於知識的本體論研究——本質結構形態/昌家立
明代王學研究/鮑世斌
中國技術思想研究——古代機械設計與方法/劉克明
朱熹與《參同契》文本/欽偉剛
中國律宗思想研究/王建光
第七批(2005年)
元代廟學——無法割捨的儒學教育鏈/胡務
牟宗三“道德的形而上學”研究/閔仕君
隋唐五代道教美學思想研究/李裴
宋元道教易學初探/章偉文
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的道教哲學研究/金兌勇
天台判教論/韓煥忠
杜光庭道教小說研究/羅爭鳴
魏源思想探析/李素平
泰州學派新論/季芳桐
《文子》成書及其思想/葛剛岩
傅金銓內丹思想研究/謝正強
第八批(2006年)
漢末魏晉南北朝道教戒律規範研究/伍成泉
兩性關係本乎陰陽——先秦儒家、道家經典中的性別意識研究/賀璋瑢
陳攖寧與道教文化的現代轉型/劉延剛
揚雄《法言》思想研究/郭君銘
《周易禪解》研究/謝金良
明清道教與戲劇研究/李豔
王弼易學解經體例探源/尹錫瑉
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林西朗
四念處研究/哈磊
天人之際的理學新詮釋——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思想研究/周兵
第九批(2007年)
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趙偉
先秦儒家孝道研究/王長坤
致良知論——王陽明去惡思想研究/胡永中
伍守陽內丹思想研究/丁常春
貝葉上的傣族文明——雲南德宏南傳上座部佛教社會考察研究/吳之清
朱子論“曾點氣象”研究/田智忠
二十世紀中國道教學術的新開展/傅鳳英
道教與基督教生態思想比較研究/毛麗婭
漢晉文學中的《莊子》接受/楊柳
馬祖道一禪法思想研究/邱環
道教自然觀研究/趙芃
第十批(2008年)
王船山禮學思想研究/陳力祥
王船山美學基礎——以身體觀和詮釋學為進路的考察/韓振華
馬來西亞華人佛教信仰研究/白玉國
《管子》哲學思想研究/張連偉
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釋慧蓮
北宋禪宗思想及其淵源/土屋太祐
早期道教教職研究/丁強
隋唐五代道教詩歌的審美管窺/田曉膺
道教與明清文人畫研究/張明學
道教戒律研究/唐怡
第十一批(2009年)
馴服自我——王常月修道思想研究/朱展炎
道經圖像研究/許宜蘭
陽明學與佛道關係研究/劉聰
清代淨土宗著述研究/于海波
宗教律法與社會秩序——以道教戒律為例的研究/劉紹雲
老子及其遺著研究——關於戰國楚簡《老子》、《太一生水》、《恒先》的考察/譚寶剛
漢唐道教修煉方式與道教女性觀之變化研究/岳齊瓊
宋元三教融合與道教發展研究/楊軍
都市佛寺的社會交換研究/肖堯中
早期天台學對唯識古學的吸收與抉擇/劉朝霞
第十二批(2010年)
道教社會倫理思想之研究/何立芳
印度佛教淨土思想研究/汪志強
社會轉型下的宗教與健康關係研究/馮小林
教化與工夫——工夫論視域中的陽明心學系統/陳多旭
心性靈明之階——早期全真道情欲論思想研究/劉恒
中古道書語言研究/馮利華
近現代禪淨合流研究/許穎
永明延壽心學研究/田青青
中國傳統社會宗教的世俗化研究——以金元時期全真教社會思想與傳播為個案/夏當英
成玄英《莊子疏》研究/崔珍皙
第十三批(2011年)
道醫陶弘景研究/劉永霞
漢代內學——緯書思想通論/任蜜林
一心與圓教——永明延壽思想研究/楊文斌
三教關係視野中的陳景元思想研究/隋思喜
蒙文通道學思想研究/羅映光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際經》思想研究/黃崑威
總持之智——太虛大師研究/丁小平
明清民間宗教思想研究——以神靈觀為中心/劉雄峰
東晉宋齊梁陳比丘尼研究/唐嘉
《貞觀政要》治道研究/楊琪
第十四批(2012年)
老子八十一化圖研究/胡春濤
馬一浮思想研究/李國紅
《老子》思想溯源/劉鶴丹
“仙佛合宗”修道思想研究/盧笑迎
方東美論道家思想/施保國
湛甘泉哲學思想研究/王文娟
儀式的建構與表達——滇南建水祭孔儀式的文化與記憶/曾黎
智旭佛學易哲學研究/張韶宇
悟道·修道·弘道——丘處機道論及其歷史地位/趙玉玲
隋唐道教與習俗/周波
第十五批(2013年)
莊子哲學的後現代解讀/郭繼明
法藏圓融之“理”研究/孫業成
漢傳佛教寺院經濟演變研究/于飛
魏晉南北朝社會生活與道教文化/劉志
中古道官制度研究/劉康樂
金元道教信仰與圖像表現——以永樂宮壁畫為中心/劉科
元代道教戲劇研究/廖敏
明代靈濟道派研究/王福梅
中國宗教的慈善參與新發展及機制研究/明世法
兩晉南北朝時期河隴佛教地理研究/楊發鵬
第十六批(2014年)
道教氣論學說研究/路永照
歷史中的鏡像——論晚明僧人視域中的《莊子》/周黃琴
從玄解到證悟——論中土佛理詩之發展演變/張君梅
回歸誠明——李翱《複性書》研究/韓麗華
圖像與信仰——中古中國維摩詰變相研究/肖建軍
中國道教經籍在十九世紀英語世界的譯介研究/俞森林
四川道教宮觀建築藝術研究/李星麗
道與藝——《莊子》的哲學、美學思想與文學藝術/胡曉薇
李光地易學思想研究/馮靜武
顯隱哲學視域中的文藝審美/楊繼勇
第十七批(2015年)
贊寧《宋高僧傳》研究/楊志飛
自我與聖域——現代性視野中的唐君毅哲學/胡岩
明代道教文化與社會生活/寇鳳凱
道教醫世思想溯源/楊洋
近代以來中國佛教慈善事業研究/李湖江
現代性和中國佛耶關係(1911-1949)/周曉微
西域佛教演變研究/彭無情
藏族古典寓言小說研究/覺乃·雲才讓
藏傳佛教判教研究/何傑峰
藏彝走廊北部地方藏傳佛教寺院研究/李順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ODcyMTgzMw==&mid=402896544&idx=1&sn=46c05355cb89c915cd1f4d8c6857b699#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