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随手笔记——第二章 农业的产生和村落
食物生产者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本质上和动物还是没有什么区别。
新石器时代:食物来源的大半或全部是靠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
有关植物生长的原理之前在那之前几千年就知道,但没有种植的动力。狩猎社会有其他手段在供求平衡的舒服状态下过上数千年而从未产生出一种要求变革的推动力——食物丰富,劳作时间极短,经常迁徙也有助于健康。还有一个原因:可以栽培的植物(高产,适应各种环境)和可以驯养的动物(能在人类饲养下繁殖、乐意吃人类提供的食物,不会一见人就逃)为数较少,就后者来说,欧亚非民族很幸运, 找到了可以提供肉类牛奶羊毛等的动物,而美洲印第安人则没有类似动物使得发展收到很大阻碍,只能和各种骆驼科的半驯化动物打交道。
所以,如果不发生某种变化破坏狩猎社会的安逸平衡,农业的发生是不可设想的。而即使这种变化到来,农业也只能发生在那些能够找到适合栽培的植物的地区。事实也如此。
10000年前——2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的人类都转向农业。显然是一次强制的转变。没有人自愿抛弃舒适可靠的采集捕猎生活,成为禁锢在牧场和土地上无休止劳动的农民。压力来自于人口的增长,就一定面积所能养活的人口而言,农业远远超过了食物采集。……原始人逐渐变成居住在村庄中的农民。(村庄,农民,这些习以为常的词汇,放到历史的环境里面,就变得那么新奇。追溯它们形成的历史很有意思,也知道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样生活,而一旦形成了这些生活方式,就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几个农业革命的中心地区逐渐传播到全球大部分地区。
从狩猎到农业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在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独立地进行着。一些独立的农业革命中心。(有新的数据和发现)中东,中美洲……
最早的植物栽培——原始农业——农业革命,在各地长达几千年的渐进过程。
由于早期农业低效率,时断时续,经常需要换地方,休耕……人类必须不断地进入新的区域,因此将农业向四面八方传播。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也还没有推广到全球所有地方——气候、地势的隔绝、(有意思)中欧和西欧等地区,茂密的森林仍然是难以逾越的屏障,但后来有了铁器可以清理森林之后就大不一样了。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作物和向农业转变的地理和时间表,品种繁多的作物,略复杂,记不住……
传播过程中农作物种类的变化:大麦,小麦——裸麦——燕麦
非洲丢失的作物:欧洲帝国带来的作物,被视作高等作物,而实际上非洲的原生植物是非常好的。饥饿的大陆?!
刀耕火种的具体过程(森林)
梯田农业(山区)
块状根植物的种植
秘鲁山区的培高地农业技术(曾经失传数百年,现在又被发现)
动物的驯化。游牧生活。
畜牧业兴起较晚,前1500——前1000
牧人的生活相对于生活在一些大河流域的农民来说生活是穷困的。
- 尼罗河流域
- 印度河流域
- 黄河流域
-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在这些流域中永久性的灌溉型农业发展了起来,生产效率很高,能够及时地支撑起伟大而富庶的文明。这些富饶的文明对于那些生活在欧亚大陆中部大草原和中东以及北非沙漠中较为贫穷的游牧部落来说,就像一块块磁石。迄今为止,欧亚大陆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伟大文明兴起和衰亡的历史,而每一个伟大文明的衰亡都是因为内乱削弱了其自身的力量而游牧民族又随时准备入侵。
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成了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它构成了18世纪末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基础。
被错误地浪漫化的村落生活。
不过,定居生活也带来了其他可能性——家具,陶器的制作,纺织技术,住房。
定居生活也使部落政治组织成为可能。部落一般都是由一个地区若干村庄的居民组成。有些经济状态原始的部落发展不充分,几乎还是游牧群体的水平;有些部落有强有力的首领、原始贵族及平民,虽然界线模糊,也尚且没有阶级排外性。
新石器的村落最基本的社会单位通常是由若干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组成的大家庭,比独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更为常见,更适宜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居民之间经济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每个家庭都有权使用维持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自然资源。充分的所有制:所有的农田牧场和其他自然资源皆为村落所有,而村落又是由各个家庭自动组成。既没有土地拥有者,也没有无地的耕种者。
但也因此阻碍生产力发展:没有追求生产剩余产品的动力。劳动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出于村社成员的身份愉快地劳作。劳动不是不幸。但也是一个生产率低的社会。
男女平等。
谈谈宗教。新的生活也就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大地之母,丰产女神。
人口和种族:
旧石器时代初期:125,000人
旧石器时代末期:5,320,000人(10000年前,也是农业革命前夕,也是最后一次冰河期的末期)
距今2000年:133,000,000人
除了母乳还有其他动物奶水。生活在喂养着驯化了的牲畜的村庄的妇女平均每个人生六个孩子,对比食物采集者平均每人生四个小孩。(作为人口学家,看起来很有意思。)
食物采集者人口总量远远落后,并且被排挤出了大多数土地肥沃的地区,搬到不适于农业耕作的地区去。不过更为常见的是通婚。每一次人口压力使得农业人口迁徙,他们就和新的食物采集者通婚,同时农业也传播,并且形成了各种杂交人种。
结果:前8000年时,全体人类都是狩猎者。到前1500年时,狩猎者只有1%多一点。
打破了之前六个种族大致平衡的地域分布,变得有利于从事农业的蒙古人、高加索人和黑人,但不利于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澳大利亚人之所以能维持原状,是因为住在隔绝的岛上,没有被从事农业的人发现,当18世纪被欧洲探险家们发现时,土著居民遭到了更悲惨的结局。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本质上和动物还是没有什么区别。
新石器时代:食物来源的大半或全部是靠栽培植物和畜养动物。
有关植物生长的原理之前在那之前几千年就知道,但没有种植的动力。狩猎社会有其他手段在供求平衡的舒服状态下过上数千年而从未产生出一种要求变革的推动力——食物丰富,劳作时间极短,经常迁徙也有助于健康。还有一个原因:可以栽培的植物(高产,适应各种环境)和可以驯养的动物(能在人类饲养下繁殖、乐意吃人类提供的食物,不会一见人就逃)为数较少,就后者来说,欧亚非民族很幸运, 找到了可以提供肉类牛奶羊毛等的动物,而美洲印第安人则没有类似动物使得发展收到很大阻碍,只能和各种骆驼科的半驯化动物打交道。
所以,如果不发生某种变化破坏狩猎社会的安逸平衡,农业的发生是不可设想的。而即使这种变化到来,农业也只能发生在那些能够找到适合栽培的植物的地区。事实也如此。
10000年前——2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的人类都转向农业。显然是一次强制的转变。没有人自愿抛弃舒适可靠的采集捕猎生活,成为禁锢在牧场和土地上无休止劳动的农民。压力来自于人口的增长,就一定面积所能养活的人口而言,农业远远超过了食物采集。……原始人逐渐变成居住在村庄中的农民。(村庄,农民,这些习以为常的词汇,放到历史的环境里面,就变得那么新奇。追溯它们形成的历史很有意思,也知道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样生活,而一旦形成了这些生活方式,就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从几个农业革命的中心地区逐渐传播到全球大部分地区。
从狩猎到农业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在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独立地进行着。一些独立的农业革命中心。(有新的数据和发现)中东,中美洲……
最早的植物栽培——原始农业——农业革命,在各地长达几千年的渐进过程。
由于早期农业低效率,时断时续,经常需要换地方,休耕……人类必须不断地进入新的区域,因此将农业向四面八方传播。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也还没有推广到全球所有地方——气候、地势的隔绝、(有意思)中欧和西欧等地区,茂密的森林仍然是难以逾越的屏障,但后来有了铁器可以清理森林之后就大不一样了。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作物和向农业转变的地理和时间表,品种繁多的作物,略复杂,记不住……
传播过程中农作物种类的变化:大麦,小麦——裸麦——燕麦
非洲丢失的作物:欧洲帝国带来的作物,被视作高等作物,而实际上非洲的原生植物是非常好的。饥饿的大陆?!
刀耕火种的具体过程(森林)
梯田农业(山区)
块状根植物的种植
秘鲁山区的培高地农业技术(曾经失传数百年,现在又被发现)
动物的驯化。游牧生活。
畜牧业兴起较晚,前1500——前1000
牧人的生活相对于生活在一些大河流域的农民来说生活是穷困的。
- 尼罗河流域
- 印度河流域
- 黄河流域
-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在这些流域中永久性的灌溉型农业发展了起来,生产效率很高,能够及时地支撑起伟大而富庶的文明。这些富饶的文明对于那些生活在欧亚大陆中部大草原和中东以及北非沙漠中较为贫穷的游牧部落来说,就像一块块磁石。迄今为止,欧亚大陆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伟大文明兴起和衰亡的历史,而每一个伟大文明的衰亡都是因为内乱削弱了其自身的力量而游牧民族又随时准备入侵。
农业革命最明显的影响就是产生了定居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的村庄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流浪团体,成了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文化单位。它构成了18世纪末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基础。
被错误地浪漫化的村落生活。
不过,定居生活也带来了其他可能性——家具,陶器的制作,纺织技术,住房。
定居生活也使部落政治组织成为可能。部落一般都是由一个地区若干村庄的居民组成。有些经济状态原始的部落发展不充分,几乎还是游牧群体的水平;有些部落有强有力的首领、原始贵族及平民,虽然界线模糊,也尚且没有阶级排外性。
新石器的村落最基本的社会单位通常是由若干对夫妻和他们的孩子组成的大家庭,比独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更为常见,更适宜于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居民之间经济平等,社会地位平等。每个家庭都有权使用维持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自然资源。充分的所有制:所有的农田牧场和其他自然资源皆为村落所有,而村落又是由各个家庭自动组成。既没有土地拥有者,也没有无地的耕种者。
但也因此阻碍生产力发展:没有追求生产剩余产品的动力。劳动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出于村社成员的身份愉快地劳作。劳动不是不幸。但也是一个生产率低的社会。
男女平等。
谈谈宗教。新的生活也就意味着新的神,新的宗教信仰。大地之母,丰产女神。
人口和种族:
旧石器时代初期:125,000人
旧石器时代末期:5,320,000人(10000年前,也是农业革命前夕,也是最后一次冰河期的末期)
距今2000年:133,000,000人
除了母乳还有其他动物奶水。生活在喂养着驯化了的牲畜的村庄的妇女平均每个人生六个孩子,对比食物采集者平均每人生四个小孩。(作为人口学家,看起来很有意思。)
食物采集者人口总量远远落后,并且被排挤出了大多数土地肥沃的地区,搬到不适于农业耕作的地区去。不过更为常见的是通婚。每一次人口压力使得农业人口迁徙,他们就和新的食物采集者通婚,同时农业也传播,并且形成了各种杂交人种。
结果:前8000年时,全体人类都是狩猎者。到前1500年时,狩猎者只有1%多一点。
打破了之前六个种族大致平衡的地域分布,变得有利于从事农业的蒙古人、高加索人和黑人,但不利于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澳大利亚人之所以能维持原状,是因为住在隔绝的岛上,没有被从事农业的人发现,当18世纪被欧洲探险家们发现时,土著居民遭到了更悲惨的结局。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郭Rachel
(Philadelphia, United States)
Sociology PhD Theorist Researcher Educator Healer No one, I mean no...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