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刀鱼之味》《东京物语》观后感
先说刚看完的《东京物语》吧。
感觉就是一个很平实的故事,一段现实生活的再现。
纪子的角色定位令人动容,一个所谓的 外人 竟能比血缘至亲更加孝顺也是一种讽刺。
反思自己,似乎一直独立于家庭之外,理性而客观地以第三者的身份去看待所处的家庭。
其中,我看到了复杂的家庭关系,看到了父母之间的不和却又似乎依靠着;
看到了两方闹矛盾的时候一个拉着我帮忙不帮还骂我,一个让我专心自己的事情不要操心这事;
这些都让我对 家庭 这个词产生了疑惑,这不是我向往的家庭。
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就隐约感受到父母间的不和,致使我过年都不愿意回家住;
现在看懂了家庭之间的纠葛就更难对这样的家庭产生爱意。
虽然相比那些更加悲惨的家庭而言,我的家庭目前看起来完好而没有大的波澜,
只是没有那么多爱去支撑。
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母亲的自私和对我的爱,
这些爱都是单向的,不是给整个家庭。
这可能也是我看完《东京物语》并没有哭的原因之一吧。
电影里我看到了老人生活的辛酸,却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做到如纪子一般孝顺。
受西方文化影响,现在的我希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中心而不是儿女,
但终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很难在我父母这一辈人的身上得到改变,
尤其很难在我母亲身上得以改变,
这让我意识到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出现电影里的情节,
也让我暗暗决心至少做到比电影里的大女儿好,
抽出时间去做短暂的陪伴,毕竟时间是那么有限。
但原则性的东西还是得提前讲好(比如育儿方法),
避免双方的不愉快(虽然父母不一定会听)。
《秋刀鱼之味》一开始以为讲的是男人的故事(老师的悲惨晚年生活),
看到后来才发现是女人的故事(24岁的女儿是否应该出嫁)。
不知最后出嫁的女儿是源于爱情还是亲情,
不过被催嫁本身就有点儿悲情色彩吧。
作为一个23岁还在上学的女性,不免会想到自己身上,
虽然目前和男票关系非常稳定而亲密无间,
虽然偶尔会冒出想结婚的心情,
但都只是虽然,仍感觉23岁太早,结婚还需要很多准备,
还需要去面对很多令我退缩的关系处理,
这些都需要学习。
希望不要被附上悲情色彩。
虽然说这是个很主观的东西,
想要脱离这样的环境的话,
就飞得更高吧。
感觉就是一个很平实的故事,一段现实生活的再现。
纪子的角色定位令人动容,一个所谓的 外人 竟能比血缘至亲更加孝顺也是一种讽刺。
反思自己,似乎一直独立于家庭之外,理性而客观地以第三者的身份去看待所处的家庭。
其中,我看到了复杂的家庭关系,看到了父母之间的不和却又似乎依靠着;
看到了两方闹矛盾的时候一个拉着我帮忙不帮还骂我,一个让我专心自己的事情不要操心这事;
这些都让我对 家庭 这个词产生了疑惑,这不是我向往的家庭。
年少不懂事的时候就隐约感受到父母间的不和,致使我过年都不愿意回家住;
现在看懂了家庭之间的纠葛就更难对这样的家庭产生爱意。
虽然相比那些更加悲惨的家庭而言,我的家庭目前看起来完好而没有大的波澜,
只是没有那么多爱去支撑。
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爱,母亲的自私和对我的爱,
这些爱都是单向的,不是给整个家庭。
这可能也是我看完《东京物语》并没有哭的原因之一吧。
电影里我看到了老人生活的辛酸,却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做到如纪子一般孝顺。
受西方文化影响,现在的我希望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中心而不是儿女,
但终究东西方文化的差别很难在我父母这一辈人的身上得到改变,
尤其很难在我母亲身上得以改变,
这让我意识到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出现电影里的情节,
也让我暗暗决心至少做到比电影里的大女儿好,
抽出时间去做短暂的陪伴,毕竟时间是那么有限。
但原则性的东西还是得提前讲好(比如育儿方法),
避免双方的不愉快(虽然父母不一定会听)。
《秋刀鱼之味》一开始以为讲的是男人的故事(老师的悲惨晚年生活),
看到后来才发现是女人的故事(24岁的女儿是否应该出嫁)。
不知最后出嫁的女儿是源于爱情还是亲情,
不过被催嫁本身就有点儿悲情色彩吧。
作为一个23岁还在上学的女性,不免会想到自己身上,
虽然目前和男票关系非常稳定而亲密无间,
虽然偶尔会冒出想结婚的心情,
但都只是虽然,仍感觉23岁太早,结婚还需要很多准备,
还需要去面对很多令我退缩的关系处理,
这些都需要学习。
希望不要被附上悲情色彩。
虽然说这是个很主观的东西,
想要脱离这样的环境的话,
就飞得更高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