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游斐济 (1)
斐济七日行,去之前对这个太平洋岛国一点了解都没有,基本是突然拍板就订了酒店飞机去了。自然风光很美,当地人很热情。在我们住的度假酒店和潜水的小岛,我拍了很多漂亮的照片,但是一旦出了度假村的范围,所看到的就是另一个世界。旅游不仅是要游山玩水,我更想了解当地的风俗民生,哪怕只有一点点都好。
一. 完全不同的世界
下了飞机迈入Nadi机场大厅稍微惊讶了一下,因为和悉尼敞亮崭新的机场很不同,不过最大的震惊还是坐上出租车去酒店的路上看到的场景。颠簸的石子路,飞扬的尘土,在火辣的太阳照射下让我喘不过气。出租车也很搞笑,车窗上大大的写着:FullyAirConditioned,但是完全不给我们开空调,这一路热浪一波接着一波很不好受。路边的建筑都非常破旧不堪,应该都没有空调措施,很多人(都是当地人)灰头土脸的站在为数并不多的树下乘凉,但是起码三十五度没有风的高温估计树荫也帮不了太多忙。我不禁有点担心我们的酒店是不是也会设施不好。结果十五分钟后,当车子开进度假村,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水波粼粼绿树成荫,感觉气温也一下降低了,而我们迈进我们的酒店更是被惊艳了,美得像幅画一样,设施和服务好的没法挑剔。
我们在酒店的空调房和游泳池逗留了一天决定去当地镇上看看。除了打的就是乘坐一元斐济币的黄色公交。也是没有空调的。车上空间很狭小,一颠簸就会碰到旁边一样汗津津黏糊糊的人。座位上没有按钮,到站通知司机是用硬币敲窗户,条件好一点的公交会有一根绳子挂了铃铛让你摇。镇上商铺最多的主街离酒店也就十分钟的车程,但是和所有度假村外的地方一样,由于有空调的地方不多而人很多,感觉到处热烘烘的。我们在第三天的时候才发现了镇上的蔬菜水果市场,就和中国的菜市场长的一样,不过可能因为这里面不卖海鲜和肉类,所以干燥干净一些,也没有腥味。不过真热啊,就是一个巨大的水泥房子,那么多人在里面,只有几个距离很远的风扇慵懒的转着,我现在一想起来都是一身汗。在最角落的地方你会觉得空气都是停滞的,像被一坨大棉花包围着。想想那些菜农每天都要在这里呆一整天,真有点心酸。
可以理解度假村条件肯定会好一些,但是差距这么大真是没想到。更有趣的是某一天晚上Nadi全城停电,我们坐在海边看到远处只有机场方向有星星点点的光,整个城市漆黑一片。我还想完了停电这么热怎么睡啊。结果回到酒店灯火通明空调照转,据说是度假村有自己独立的发电机。。。
二. 印度人和斐济人的关系
来之前我就知道斐济有很多印度人,还一度执政。我们这次用很好的价格订到星级酒店也是一个斐济印度人同事的帮忙。但是我从来没去考虑过印度人和斐济当地人的关系。
我们到Nadi镇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当地人忽悠了。其实是胖子被忽悠的,我后来嘲笑他是澳傻没见过世面,我们中国人都知道这种路上拉游客的行为肯定是强买强卖的下场。可是当时我正热的发呆,等反应过来胖子已经很高兴的和一个满身纹身的斐济狂野大叔走了,我只好跟过去。最后果然,硬塞给我们一堆碗啊盆啊的,开价两百多。我立场坚定,只拿了其中一个木头的面具但是承诺他们付全价,因为怕他们不让我们走。他们不满意还向胖子要了二十块啤酒钱。当然面具也绝对是高价了,不过安全第一嘛。
狂野大叔在让我们买东西前发表了一堆演讲,基本内容就是由于前阵飓风灾难他的村庄损失惨重,娃们都没吃的,让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之所以把我们从主街上拉走是因为不希望我们去街上的印度人的店,用他的话就是“那是印度人不是斐济人,你们既然来斐济就应该帮助真正的斐济人”。这句话他翻来覆去的说了很多遍,我想,叔你是有多仇视印度人啊。当然这就是他骗我们的方式,但是他绝对没把印度人看成自己人。
过了几天,我们和帮我们订酒店的同事的妈妈吃晚饭,这是个很有个性,很霸气的印度老太太。事业有成,四个子女也都很成功,老太太长期活跃于各种社工活动慈善机构,应该算是印度社区中少有的强势女权主义者。和她聊天很长见识,我对她很崇拜。她说飓风过后,她一直忙于各种筹款和安置灾民,我问难道政府没有资助吗?她很平静的说,当然有啦,不过都是以本地人为优先,他们印度社区目前还没拿到任何资助(飓风应该走了一个月了)。然后胖子想起那天狂野大叔说的话就很气愤,终于感觉他被骗了。虽然也不该完全相信老太太的话,但是可见两个种族之间是有很深的矛盾的。
简单查了点资料,印度人大概占人口的44%,当地人大概占51%。斐济当地人认为印度人占有了他们的资源,抢走了他们的财富,怨念很深。种族之间的冲突也不停发生,1987年印度族人的政府被推翻,矛盾日益加深,最近一次种族骚乱是在2007年。
我个人认为印度人虽比不上中国人勤奋,但是在斐济也算是勤劳致富的。在建设这个国家的时候却不被认为是本地人是很悲哀的。到底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够得到这个国家的保护?而与本身的宗主国又该是怎样的关系?这或许也是困惑着很多海外华人的问题。
一. 完全不同的世界
下了飞机迈入Nadi机场大厅稍微惊讶了一下,因为和悉尼敞亮崭新的机场很不同,不过最大的震惊还是坐上出租车去酒店的路上看到的场景。颠簸的石子路,飞扬的尘土,在火辣的太阳照射下让我喘不过气。出租车也很搞笑,车窗上大大的写着:FullyAirConditioned,但是完全不给我们开空调,这一路热浪一波接着一波很不好受。路边的建筑都非常破旧不堪,应该都没有空调措施,很多人(都是当地人)灰头土脸的站在为数并不多的树下乘凉,但是起码三十五度没有风的高温估计树荫也帮不了太多忙。我不禁有点担心我们的酒店是不是也会设施不好。结果十五分钟后,当车子开进度假村,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水波粼粼绿树成荫,感觉气温也一下降低了,而我们迈进我们的酒店更是被惊艳了,美得像幅画一样,设施和服务好的没法挑剔。
我们在酒店的空调房和游泳池逗留了一天决定去当地镇上看看。除了打的就是乘坐一元斐济币的黄色公交。也是没有空调的。车上空间很狭小,一颠簸就会碰到旁边一样汗津津黏糊糊的人。座位上没有按钮,到站通知司机是用硬币敲窗户,条件好一点的公交会有一根绳子挂了铃铛让你摇。镇上商铺最多的主街离酒店也就十分钟的车程,但是和所有度假村外的地方一样,由于有空调的地方不多而人很多,感觉到处热烘烘的。我们在第三天的时候才发现了镇上的蔬菜水果市场,就和中国的菜市场长的一样,不过可能因为这里面不卖海鲜和肉类,所以干燥干净一些,也没有腥味。不过真热啊,就是一个巨大的水泥房子,那么多人在里面,只有几个距离很远的风扇慵懒的转着,我现在一想起来都是一身汗。在最角落的地方你会觉得空气都是停滞的,像被一坨大棉花包围着。想想那些菜农每天都要在这里呆一整天,真有点心酸。
可以理解度假村条件肯定会好一些,但是差距这么大真是没想到。更有趣的是某一天晚上Nadi全城停电,我们坐在海边看到远处只有机场方向有星星点点的光,整个城市漆黑一片。我还想完了停电这么热怎么睡啊。结果回到酒店灯火通明空调照转,据说是度假村有自己独立的发电机。。。
二. 印度人和斐济人的关系
来之前我就知道斐济有很多印度人,还一度执政。我们这次用很好的价格订到星级酒店也是一个斐济印度人同事的帮忙。但是我从来没去考虑过印度人和斐济当地人的关系。
我们到Nadi镇上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当地人忽悠了。其实是胖子被忽悠的,我后来嘲笑他是澳傻没见过世面,我们中国人都知道这种路上拉游客的行为肯定是强买强卖的下场。可是当时我正热的发呆,等反应过来胖子已经很高兴的和一个满身纹身的斐济狂野大叔走了,我只好跟过去。最后果然,硬塞给我们一堆碗啊盆啊的,开价两百多。我立场坚定,只拿了其中一个木头的面具但是承诺他们付全价,因为怕他们不让我们走。他们不满意还向胖子要了二十块啤酒钱。当然面具也绝对是高价了,不过安全第一嘛。
狂野大叔在让我们买东西前发表了一堆演讲,基本内容就是由于前阵飓风灾难他的村庄损失惨重,娃们都没吃的,让我们一定要帮助他们。之所以把我们从主街上拉走是因为不希望我们去街上的印度人的店,用他的话就是“那是印度人不是斐济人,你们既然来斐济就应该帮助真正的斐济人”。这句话他翻来覆去的说了很多遍,我想,叔你是有多仇视印度人啊。当然这就是他骗我们的方式,但是他绝对没把印度人看成自己人。
过了几天,我们和帮我们订酒店的同事的妈妈吃晚饭,这是个很有个性,很霸气的印度老太太。事业有成,四个子女也都很成功,老太太长期活跃于各种社工活动慈善机构,应该算是印度社区中少有的强势女权主义者。和她聊天很长见识,我对她很崇拜。她说飓风过后,她一直忙于各种筹款和安置灾民,我问难道政府没有资助吗?她很平静的说,当然有啦,不过都是以本地人为优先,他们印度社区目前还没拿到任何资助(飓风应该走了一个月了)。然后胖子想起那天狂野大叔说的话就很气愤,终于感觉他被骗了。虽然也不该完全相信老太太的话,但是可见两个种族之间是有很深的矛盾的。
简单查了点资料,印度人大概占人口的44%,当地人大概占51%。斐济当地人认为印度人占有了他们的资源,抢走了他们的财富,怨念很深。种族之间的冲突也不停发生,1987年印度族人的政府被推翻,矛盾日益加深,最近一次种族骚乱是在2007年。
我个人认为印度人虽比不上中国人勤奋,但是在斐济也算是勤劳致富的。在建设这个国家的时候却不被认为是本地人是很悲哀的。到底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够得到这个国家的保护?而与本身的宗主国又该是怎样的关系?这或许也是困惑着很多海外华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