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味道记忆
“东辣西酸,南甜北咸”,这一概括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时也不够细致具体。每个城市不仅仅拥有自己专属的味道,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可以为不同的过客留下不同的味道记忆。
例如,对我来说,天津的味道记忆是酥脆不艮、余香持久的十八街麻花;武汉是甜辣劲爽、爱不释手的周黑鸭;桂林是松软芳香、油而不腻的荔浦芋头扣肉;济南是蓦然回首、意外惊喜的青柠益生菌;厦门是甜糯可口、入口即溶的绿豆饼;杭州是令身心通畅的中药味;哈尔滨是咬不动的冰糖葫芦;成都是转角遇到爱的军屯锅盔;重庆却是一吃便拉肚子的九宫格老火锅……
然而,问及曾经携游的小伙伴,他们却并不完全同意我的记忆。Maple抱怨说,桂林总是令他不禁地想起猪大肠下水的味道,难以消除一直留在内心的反感;呆子玲戏谑地说,武汉是下雨晒不干内裤的味道;小小怪心心念哈尔滨奶味十足的马迭尔老冰棍和肥而不腻的红肠;吃货四爷一股脑儿列出厦门的芒果、榴莲、大肠包小肠、鱿鱼和肠粉;阿钰却只能模糊记起杭州有个不合胃口的西湖醋鱼。
Episode 1满城皆有臭豆腐
初入绍兴,恰逢黑云压城城欲摧,空气里有几分燥热焦灼,而雷阵雨前的春风更似秋风,席卷了满地枯黄的香樟叶。在陌生的街头巷尾,跟着地图导航兜兜转转,寻找大众点评中仓桥直街的那家“濑户的鱼”,却歪打误撞地走进了书圣故里。刚进蕺山街,就被扑鼻而来的“绍兴臭豆腐”击中,它好似猛烈的冲击波,余震持久且不见其威力式微。在为期三天的游玩中,我在绍兴城每个景区都闻到这“历久弥香”的城市特色味道。我无心考究臭豆腐被誉为“中华特色小吃”是源于备受美食专家——慈禧太后的宠爱,还是源于毛主席“亲笔提名招待外宾”的噱头,绍兴满城弥漫着臭豆腐味道这一事实让我无以抵抗地将它与绍兴连在了一起,标为“绍兴城市味道记忆之冠”。
Episode 2蕺山街 生煎包:便宜美味
早上六点半出门乘车前匆匆塞了些饼干,抵达绍兴城已是十一点有余,两人饥肠辘辘却不肯将就,定要在绍兴古城区探寻美食,最后偶然在蕺山街遇到一家生煎店。小店临墨池而建,桌椅简陋倒也算干净。老板娘手脚麻利,系着蓝印花布头巾,典型的江南小镇风格,嗓音却有几分粗犷的北方韵味。1元1个的煎包,面皮薄厚适中,一口下去,汤汁虽不算饱满但没有因价格低廉而偷工减料地省去,入口后仍不失其清新的青葱香和浓郁饱满的芝麻味。而在隔壁店买到的特色“躲婆饼”,既没有矮子馅饼的酥脆,也没有军屯锅盔的焦香,更没有蟹壳黄的层次感。这份生煎包以贫民价吸引了我,以忠厚的味道打动了我。
Episode 3 咸丰酒店 见八角茴香 不见孔乙己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油条,就缓缓地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边喝酒,边津津有味地嚼着茴香豆。孩子们一见“亦然先生”在喝酒,纷纷地赶来讨茴香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子里的茴香豆所剩寥寥无几了,就用手盖住碟子,嘴里念念有词:“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仓桥直街有一老人兜卖茴香豆,五元一袋,忍住没买。游完东湖,寻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奈何接近两点钟的咸亨酒店依然人满为患,雨中人头与高低不同的雨伞不断攒动,只好折中去了河对面的咸丰酒店。点一盘价值八元的茴香豆,也期待能像“阔气”的孔乙己,嚼着豆子,咋吧嘴巴。茴香豆上桌后,赶紧夹一颗入口,茴香味十分清淡,蚕豆有些老硬,用筷子拨一拨盘中豆子,依稀看见两个残缺的八角瓣,几分遗憾在心头,连孔乙已都做不了咯……
我有一位老师,她有一个独特的癖好: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喜欢品尝当地生产的纯净水。我曾经也喜欢每到一个城市就去买这个城市的“记忆系列老酸奶”,一是满足文青情结,二是想更好地体味这个城市的味道。在绍兴,吃过芝士火炙鳗鱼寿司,吃过日式豚骨拉面,吃过芝心菲滋特色披萨,也喝到喜欢的抹茶红豆冰……然而这些都代表不了绍兴,那种一提起绍兴就能浮现在脑海的记忆。
私以为,关于城市的记忆,味蕾会比大脑中的海马体更加忠实。
例如,对我来说,天津的味道记忆是酥脆不艮、余香持久的十八街麻花;武汉是甜辣劲爽、爱不释手的周黑鸭;桂林是松软芳香、油而不腻的荔浦芋头扣肉;济南是蓦然回首、意外惊喜的青柠益生菌;厦门是甜糯可口、入口即溶的绿豆饼;杭州是令身心通畅的中药味;哈尔滨是咬不动的冰糖葫芦;成都是转角遇到爱的军屯锅盔;重庆却是一吃便拉肚子的九宫格老火锅……
然而,问及曾经携游的小伙伴,他们却并不完全同意我的记忆。Maple抱怨说,桂林总是令他不禁地想起猪大肠下水的味道,难以消除一直留在内心的反感;呆子玲戏谑地说,武汉是下雨晒不干内裤的味道;小小怪心心念哈尔滨奶味十足的马迭尔老冰棍和肥而不腻的红肠;吃货四爷一股脑儿列出厦门的芒果、榴莲、大肠包小肠、鱿鱼和肠粉;阿钰却只能模糊记起杭州有个不合胃口的西湖醋鱼。
Episode 1满城皆有臭豆腐
初入绍兴,恰逢黑云压城城欲摧,空气里有几分燥热焦灼,而雷阵雨前的春风更似秋风,席卷了满地枯黄的香樟叶。在陌生的街头巷尾,跟着地图导航兜兜转转,寻找大众点评中仓桥直街的那家“濑户的鱼”,却歪打误撞地走进了书圣故里。刚进蕺山街,就被扑鼻而来的“绍兴臭豆腐”击中,它好似猛烈的冲击波,余震持久且不见其威力式微。在为期三天的游玩中,我在绍兴城每个景区都闻到这“历久弥香”的城市特色味道。我无心考究臭豆腐被誉为“中华特色小吃”是源于备受美食专家——慈禧太后的宠爱,还是源于毛主席“亲笔提名招待外宾”的噱头,绍兴满城弥漫着臭豆腐味道这一事实让我无以抵抗地将它与绍兴连在了一起,标为“绍兴城市味道记忆之冠”。
Episode 2蕺山街 生煎包:便宜美味
早上六点半出门乘车前匆匆塞了些饼干,抵达绍兴城已是十一点有余,两人饥肠辘辘却不肯将就,定要在绍兴古城区探寻美食,最后偶然在蕺山街遇到一家生煎店。小店临墨池而建,桌椅简陋倒也算干净。老板娘手脚麻利,系着蓝印花布头巾,典型的江南小镇风格,嗓音却有几分粗犷的北方韵味。1元1个的煎包,面皮薄厚适中,一口下去,汤汁虽不算饱满但没有因价格低廉而偷工减料地省去,入口后仍不失其清新的青葱香和浓郁饱满的芝麻味。而在隔壁店买到的特色“躲婆饼”,既没有矮子馅饼的酥脆,也没有军屯锅盔的焦香,更没有蟹壳黄的层次感。这份生煎包以贫民价吸引了我,以忠厚的味道打动了我。
Episode 3 咸丰酒店 见八角茴香 不见孔乙己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亦然先生”卖完大饼油条,就缓缓地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几枚铜钱,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吞吞地边喝酒,边津津有味地嚼着茴香豆。孩子们一见“亦然先生”在喝酒,纷纷地赶来讨茴香豆吃。他就每人一颗地分给孩子们,直到碟子里的茴香豆所剩寥寥无几了,就用手盖住碟子,嘴里念念有词:“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仓桥直街有一老人兜卖茴香豆,五元一袋,忍住没买。游完东湖,寻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奈何接近两点钟的咸亨酒店依然人满为患,雨中人头与高低不同的雨伞不断攒动,只好折中去了河对面的咸丰酒店。点一盘价值八元的茴香豆,也期待能像“阔气”的孔乙己,嚼着豆子,咋吧嘴巴。茴香豆上桌后,赶紧夹一颗入口,茴香味十分清淡,蚕豆有些老硬,用筷子拨一拨盘中豆子,依稀看见两个残缺的八角瓣,几分遗憾在心头,连孔乙已都做不了咯……
我有一位老师,她有一个独特的癖好: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就喜欢品尝当地生产的纯净水。我曾经也喜欢每到一个城市就去买这个城市的“记忆系列老酸奶”,一是满足文青情结,二是想更好地体味这个城市的味道。在绍兴,吃过芝士火炙鳗鱼寿司,吃过日式豚骨拉面,吃过芝心菲滋特色披萨,也喝到喜欢的抹茶红豆冰……然而这些都代表不了绍兴,那种一提起绍兴就能浮现在脑海的记忆。
私以为,关于城市的记忆,味蕾会比大脑中的海马体更加忠实。
![]() |
濑户的鱼 |
-
祈年&天顺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2-02 19: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