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味法兰西——“维也纳”小面包
![]() |
“维也纳”一箩筐 |
除了法棍,早晨的面包店吸引顾客的杀手锏还有“维也纳”小面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Croissant了。“可颂”、“羊角面包”、“牛角面包”,人们直到今天还在争吵不休。较真起来还是最早翻译者的观念和眼中意象不同。叫“可颂”的人忠实音译,又不缺浪漫主义情怀,尽力还原的是法兰西风味,叫“羊角”“牛角”人可能是实用主义者,又因文科生普遍对生物缺乏敏感,让大众也“牛羊莫辨”了……
除了Croissant,牛奶小面包,小圆面包,葡萄干面包,巧克力面包都可以被拿上法国人的早餐桌,这些在现代可统称“维也纳”小面包——“viennoiserie”。
不想减肥的日子里去超市总忍不住在香香的面包区找寻多合一的迷你“维也纳”,通常是可颂、巧克力面包和葡萄干面包的组合,偶尔的意外惊喜是迷你苹果派。早餐前拿出三、四个不一样的放进烤箱叮个十分钟,模拟低级版的新出炉面包。
吃的顺序很重要:不喜欢配油腻的黄油和果酱,那么首先吃原味面团做成的可颂,接着是苦中带甜的巧克力面包,最后是最甜的葡萄干面包,偶尔的“安可曲”苹果派听名字就必定压轴,吃到“安可”几乎代表着一整天的精力充沛和心情愉悦。(没错,你正在读的我就是这么肤浅……)看外表分不出品质优劣的话,就只好实践出真知。不够讲究的面包坊出品的“维也纳”隔天甚至半天后就水分尽失,第二日再烤不出外脆里嫩的口感。
话说回来,在法五年后,即使淹没在品质极佳的可颂里,清晨醒来还是揉着眼奢望一桌清粥、油条、包子、筋饼、豆腐脑、小菜、面条、油条、豆浆……(知道了,这不是一顿的量!)made in china早餐呐。
————————我是乡愁忽起,来看读书笔记的分割线——————————————
“维也纳”小面包其实是人们错误地认为它们来自维也纳。
这种面包是城市的产物,因为城里人喜欢这类起酥或加蛋,含有很多黄油的面团制品。
大家喜欢每天买新鲜的,极少自己发面制作。最受欢迎的当属可颂。
即使看起来可颂很有法兰西气息,但实际上它来自匈牙利。它的名字源自历史,结合弦月“lune croissante”一词:相传17世纪末,土耳其人包围了布达佩斯。为了占领城池,他们试图修建地道挖通城墙下。面包业者开工极早,及时地发出了警报,使得敌军只能撤退。为了纪念这场胜利,面包业者们用起酥面团制作了象征土耳其的弦月形状面包。
(传说最早的可颂长这样)
可颂在维也纳大受欢迎,后在18世纪被王后Marie-Antoinette介绍到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