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狼|我看到似水流年
![]() |
1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王小波在他的《黄金时代》里这样写。
想起这句话时,是看到电视上老狼讲自己的颓废的30岁生日,正临上个世纪末,隐隐都相信世界末日将要到来,一个人在房间里,看木村拓哉的日剧看了一天,30岁就这样过了。我不由猜想,那部剧是《恋爱世纪》还是《悠长假期》。
他也有这样的时候啊,为了消磨时间的煲剧,什么都不愿想,什么都不想做的时候。这一刻,我觉得他很近,甚至比两年前采访他时还要更有实感,
是听到老狼上了《我是歌手》的消息,我才把这季第一集就弃掉的比赛又追了一遍。但前两场说实话没什么感觉,情怀这东西,真的是消耗一点就少一点。我尤其不喜欢高晓松来帮忙的那一场,他还没弄清楚这舞台是在比什么,半真半假说,“因为他比我有名啊。”
不过,也是高晓松说我才知道,“《旅途》那歌多难唱啊,小朴在现场就没有唱好过。”
老狼对朴树的激赏我是知道的。2014年末,做校园民谣20年时我采访老狼,问起朴树,他说:“朴树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歌手。当年高晓松找到他,并不是作为校园民谣这一段出现的,他是很独特的一个创作人。大家知道他当时比较红的是《白桦林》,但其实在那个阶段他写了有很多摇滚特色、各种风格的歌,特立独行,精神境界也很高,非常有意思。”
他用了很多形容词,声音和情绪一下子明朗起来,一扫之前谈他自己时的一点懒洋洋的倦意。
2
我能感受到,他并不是很想怀旧。
当时是他参加完高晓松作品演唱会之后的一个月。2014年除了这一场演唱会擦了个怀旧的边,校园民谣20年看上去就这样结束了。我问他,是否觉得遗憾,老狼说没什么好遗憾的,他的青春早已经散场了。“当年做这张专辑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大学时代,没想到后来影响持续这么多年。”
然后我刚一提起《同桌的你》,他就接过话头说:“这个我要说一下,很多采访时都问这是不是我的故事。实际上只是作品被我演绎出来。我听过很多歌迷和我讲过他们当年,和另一半因为听了这些歌在一起。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些事对我来说更有感染力。我个人来说没有这么精彩的经历。”
在老狼之前,我还采访了沈庆。那时有种感觉越来越清晰,在我们还在怀旧感慨的情怀中时,他们这一帮人其实并不是很想固守在那一片情怀中。
比如,关于民谣的处境。
老狼说:我觉得其实流行音乐到今天谈不上什么处境,更多的在于个人。“像我们最早唱歌的那个年代,没有人推广是完全没有机会的。”他提到独立音乐人,还有豆瓣,“现在生存空间完全在个人的创作和表现,并没有逼仄被挤压的感觉。周云蓬、李志这样的歌手,完全可以靠巡演,靠自己音乐生活。只不过没有跟上像电视台主流媒体的关注。”
他提起别人时,总是比说自己要带劲。
虽然高晓松说他是这个时代永远不会变的人,但老狼自己却觉得,“我个人来说没有太多坚持,我的坚持是有些特别优秀的人影响着我。”
老狼提起认识万晓利后:“我们参加现场音乐演出,乐队,乐手,更实在的去接触,而不是像最早的时候拿一张伴奏带挣钱。”晚会的衰落,音乐节的兴起,新一代人接受现场音乐,带来的愉悦互动感,“有更多的人接触到,原来音乐是这样的,这是个挺大的进步,也给我更多的信心走下去。”
这样回想起来,老狼肯站上今天的舞台,其实早有伏笔。
3
黄晓茂曾说过,没有校园民谣,老狼一样能红得起来。老狼却觉得很难说,“我觉得特别幸运当时被选中参与校园民谣这张专辑。因为当时我和高晓松关系,组个乐队,他也比较信任我,把这些歌给我唱,特别幸运进入歌手这个行业,有这些才有我后来的生活。”
“幸运”这个词,老狼用了很多次,但他却不愿夸大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机会。
谈起一些他给过帮助的民谣歌手,他说,“不能算挖掘。李志和我没关系,他在认识我时在地下歌坛就有很多歌迷。万晓利也是有很多人脉。他们并不需要让我这样的人挖掘,或早或晚都会出名。我只是有机会将他们介绍给唱片公司,帮助他们出一下专辑,让更多人知道。”
“比如像万晓利是我参加一个小型音乐会认识的,我听了他歌的小样,特别感动,就是《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这一张,我觉得是万晓利最棒的一张专辑。我只是比大家先听到而已。”
虽然和高晓松那种“弄潮儿”似的前进不同,比起怀旧,这个“不会变”的人,前进的姿态其实更多一些。
所以,他和高晓松唱着“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然后被淘汰时,其实我并不觉得有多遗憾。当他唱着《虎口脱险》进入决赛时,我也并不意外。
4
情怀这东西,消耗一点就少一点。我早就知道。
它需要契机,一种自然的无所防备,才能撞进你的胸怀。
比如,老狼那时不想再多谈的《同桌的你》,回忆在校园民谣20周年那一年在高晓松演唱会上唱起这首歌时,他却语气温柔:“我们这批人身体也发福了,头发也白了,看到台下同样沧桑了人们,就像看到当年一直追求的似水流年。总有一些内心特别难忘的东西,以为流逝了,在特别远的远方,但只要一首歌,就能把它勾回来。”
所以,有时候很想再听,有时又不敢听,在这种怀旧与反怀旧的情绪中辗转反复。
因为,这是独属于每个人的,似水流年。
我那时让他最后给歌迷留一句话,他说,还是《恋恋风尘》那句话吧。
“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常常追忆。”
(版权声明:本文及采访内容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
作者信息:简洁,杂志编辑。见过了许多人,想讲自己的故事。公众号@简影录(everyjane)微博@mayjane,豆瓣@Jan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