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周刊:试谈语文教育“新课标”的心理效应
摘要:当今语文教育正在努力贯彻“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导向。为了更好地推动语文教育“新课标”的有效实施,本文从心理效应的角度出发,分别就心理效应的积极与消极意义进行探究。通过探讨语文教育“新课标”的操作利弊,衡量语文教学改革的心理影响,从而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有力发展。
关键词: 语文 新课标 心理效应
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语文课程标准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中,语文教育教学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心理作用,强调师生的有效沟通交往,从而突出具有心理效应的语文课程标准质量。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我们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语文教育“新课标”的心理效应,对提高语文教育教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以下分别从心理效应的积极与消极意义进行探究。
一、引发语文教育“新课标”积极影响的心理效应
(一)自己人效应——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所谓“自己人”,是指把与自己相似特点的人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这些相似的特点可以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经历等内容。“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的心理现象。这种效应表明,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良好,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于双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拒绝起来也不那么容易。结合语文教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自己人效应”进行积极改革,从而突显出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
首先,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定规则。在强调教育平等和教育质量、致力培养现代公民的今天,从促进学生适应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等方面,提升对语文教育教学作用的认识。根据新课标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则是在尊重语文课程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课标的这两个基本理念,能够从学生的立场来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从而突出“自己人效应”,实现教育的平等与发展。
其次,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和教学模式。新课改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单一法,积极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教学各方面的比较中得出语文教育的“自己人效应”。
通过以上的材料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学价值取向和所带来的结果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己人效应”更能开拓教育教学的实践模式,教师成为学生的“自己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从而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相长的和谐融洽性。
最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能够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在教学软件和硬件的基础上,给予了学生相当的个人发展空间,学生能够在大语文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得到关爱、理解和引导,进而实现“自己人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二)反馈效应——语文课程评价建议
所谓反馈效应,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发生强化作用,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讲究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这种效应表明,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资源浪费,强调既能埋头拉车,又能抬头看路的有效教育学习。结合语文课程评价建议的要求,通过运用反馈效应更能直接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来看,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反馈的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采取形成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同时,在实施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反馈效应中,我们要努力适应语文课程评价的大方向,在评价目的上,坚持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评价范围上,坚持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统一;在评价重心上,注重语文课程评价的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多样化;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只有充分贯彻语文教育教学的反馈效应,才能将语文课程评价建议的发展性功能落实到位。
二、引发语文教育“新课标” 消极影响的心理效应
(一)霍布森选择效应——关于综合性学习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果一种判断只需要说“是”或“非”的话,这能算判断吗?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案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创造。
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比较研究,不难发现,语文教育教学的创造性还不算明显,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受到制约。
具体来看,语文教育“新课标”的综合性学习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即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围绕这三大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基本体现出来的思维训练模式还处于体验性感知和陈述性累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还停留在固定的思维框架和狭窄的教学安排内,有关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训练还难以得到突破。我们可以从以下综合性学习教学编排的设计中得出语文教育的“霍布森选择效应”。
通过以上的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训练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差异。在表现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中,综合性学习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训练主要为直觉体悟和经验习惯。在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中,综合性学习体现出来的技能训练主要为模仿和操作。在基本模式不变的训练方式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还缺乏重点培养,学生的迁移水平无法实现质的飞跃。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只能使学生在没有选择的选择中进行所谓的实践探究,一味机械地实行搜集、感受等演绎和归纳训练,而具有突破水平的认知研究还缺乏加工和监控。由此可见,具有僵化模式的综合性学习确实会令学生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消极影响中。
(二)搭便车效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独自承担的心理现象。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它极有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特别是在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时有发生。
尽管在合作学习中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主要表现为: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最后却坐享其成。
结合“口语交际”教学,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中,涉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趋明确,它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学习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还比较缺失,口语交际的主体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具体来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学习安排设计,主要有诉说、对话、讲述、讨论、辩论、演讲、采访与介绍等内容,这些活动要求强调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沟通交流的技能,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决定、自我实现倾向于绝对化和理想化。我们可以从口语交际学习的实践中看出搭便车效应。
首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保障,这就需要强化口语交际的情境创设与开发,知识准备与储备,规则巩固与习得,过程操控与指导。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环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强调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相互补充和纠正。同时,所有参与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也不能保证面面俱到,针对性强。其次,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多注重外在形式上的东西,一味追求课堂表面的华丽、热闹,虽然学生开展了所谓的合作探究讨论,师生而无认真的相互倾听和心与心的交流,也少有学生之间思想的真正碰撞和交流。这样,可能只满足了口语交际学习表面的愉快,却冲击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仅没有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意义的学习,就连我们以往非常看重的知识与技能也被削弱了。由此可见,搭便车效应的消极影响还有待于改进,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还需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还需要克服滥竽充数的缺陷。
三、关于语文教育“新课标” 心理效应的相应建议
语文教育“新课标”是语文课程实施的标杆,是语文文化承载的依托,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内涵。结合心理效应的作用,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贯彻和落实语文教育“新课标”的价值理念,能够更加明确地为语文教育“新课标”扬长避短,突出重点,能够更加科学地将语文教育“新课标”架构出以人为本的心理蓝图。
关于语文教育“新课标” 心理效应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将语文课程实质的价值体系充分发掘,有师生参与就会出现相应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如果在语文教育中出现心理认知偏差或失误,只能说明语文教育的本质还未能真正显山露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流于形式的误区。
2.教师、教材和学生,这三者如何实现融合,不仅是靠心理效应作为桥梁纽带,还要充分夯实语文教育的实质堡垒。语文教育绝不简单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而更应该重视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如何在知识、情感、技能中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这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脑科学等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总之,整体化、综合化已成为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高质量、高科技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最后,语文教育“新课标”的心理效应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开拓和研究,希望能够在积极的心理效应中,实现语文教育“新课标”的价值内涵,从而用人文来熏陶人文,用知识来呼唤知识,用心理来感化心理。
参考文献
⑴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⑵连瑞庆.形象思维与中学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⑷王富仁,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⑸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⑹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⑺陈桂芳.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
⑻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咨询:2850659522
投稿邮箱:qikanfabiaowang@126.com
联系电话:05303127907
关键词: 语文 新课标 心理效应
语文课程标准致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语文课程标准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育理念中,语文教育教学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心理作用,强调师生的有效沟通交往,从而突出具有心理效应的语文课程标准质量。所谓心理效应,是指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我们如果能够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语文教育“新课标”的心理效应,对提高语文教育教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以下分别从心理效应的积极与消极意义进行探究。
一、引发语文教育“新课标”积极影响的心理效应
(一)自己人效应——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所谓“自己人”,是指把与自己相似特点的人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这些相似的特点可以包括兴趣爱好、价值观、经历等内容。“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的心理现象。这种效应表明,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良好,那么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甚至对于双方提出的难为情的要求,拒绝起来也不那么容易。结合语文教育“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可以通过“自己人效应”进行积极改革,从而突显出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内涵。
首先,努力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共同商量制定规则。在强调教育平等和教育质量、致力培养现代公民的今天,从促进学生适应终身教育的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等方面,提升对语文教育教学作用的认识。根据新课标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我们着重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则是在尊重语文课程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新课标的这两个基本理念,能够从学生的立场来思考处理问题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从而突出“自己人效应”,实现教育的平等与发展。
其次,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和教学模式。新课改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单一法,积极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从以下教学各方面的比较中得出语文教育的“自己人效应”。
通过以上的材料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学价值取向和所带来的结果差异。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己人效应”更能开拓教育教学的实践模式,教师成为学生的“自己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从而实现语文教育教学相长的和谐融洽性。
最后,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能够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在教学软件和硬件的基础上,给予了学生相当的个人发展空间,学生能够在大语文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得到关爱、理解和引导,进而实现“自己人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二)反馈效应——语文课程评价建议
所谓反馈效应,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会对学习过程发生强化作用,促使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讲究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心理现象。这种效应表明,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资源浪费,强调既能埋头拉车,又能抬头看路的有效教育学习。结合语文课程评价建议的要求,通过运用反馈效应更能直接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来看,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反馈的功能,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采取形成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的评价方式,可以更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同时,在实施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反馈效应中,我们要努力适应语文课程评价的大方向,在评价目的上,坚持语文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评价范围上,坚持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相统一;在评价重心上,注重语文课程评价的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多样化;在评价主体上,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只有充分贯彻语文教育教学的反馈效应,才能将语文课程评价建议的发展性功能落实到位。
二、引发语文教育“新课标” 消极影响的心理效应
(一)霍布森选择效应——关于综合性学习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把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一个条件只许挑选最靠近门边的那匹马。显然,加上这个条件实际上就等于不让挑选。对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后人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效应”。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谁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理很简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如果一种判断只需要说“是”或“非”的话,这能算判断吗?只有在许多可供对比选择的方案中进行研究,并能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才算得上判断。因此,没有选择的余地就等于扼杀创造。
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进行比较研究,不难发现,语文教育教学的创造性还不算明显,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受到制约。
具体来看,语文教育“新课标”的综合性学习主要分为三个主题,即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围绕这三大主题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基本体现出来的思维训练模式还处于体验性感知和陈述性累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还停留在固定的思维框架和狭窄的教学安排内,有关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训练还难以得到突破。我们可以从以下综合性学习教学编排的设计中得出语文教育的“霍布森选择效应”。
通过以上的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训练方式所带来的结果差异。在表现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中,综合性学习体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训练主要为直觉体悟和经验习惯。在结果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中,综合性学习体现出来的技能训练主要为模仿和操作。在基本模式不变的训练方式下,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还缺乏重点培养,学生的迁移水平无法实现质的飞跃。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只能使学生在没有选择的选择中进行所谓的实践探究,一味机械地实行搜集、感受等演绎和归纳训练,而具有突破水平的认知研究还缺乏加工和监控。由此可见,具有僵化模式的综合性学习确实会令学生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消极影响中。
(二)搭便车效应——关于口语交际教学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独自承担的心理现象。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它极有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特别是在当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合作学习中,搭便车效应时有发生。
尽管在合作学习中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却容易形成“搭便车”的心理预期。主要表现为:个别学生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也有的学生从表面上看参与了活动,实际上却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活动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最后却坐享其成。
结合“口语交际”教学,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中,涉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趋明确,它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通过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学习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还比较缺失,口语交际的主体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具体来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学习安排设计,主要有诉说、对话、讲述、讨论、辩论、演讲、采访与介绍等内容,这些活动要求强调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沟通交流的技能,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决定、自我实现倾向于绝对化和理想化。我们可以从口语交际学习的实践中看出搭便车效应。
首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需要强有力的保障,这就需要强化口语交际的情境创设与开发,知识准备与储备,规则巩固与习得,过程操控与指导。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环节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强调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相互补充和纠正。同时,所有参与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也不能保证面面俱到,针对性强。其次,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过多注重外在形式上的东西,一味追求课堂表面的华丽、热闹,虽然学生开展了所谓的合作探究讨论,师生而无认真的相互倾听和心与心的交流,也少有学生之间思想的真正碰撞和交流。这样,可能只满足了口语交际学习表面的愉快,却冲击了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不仅没有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有意义的学习,就连我们以往非常看重的知识与技能也被削弱了。由此可见,搭便车效应的消极影响还有待于改进,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还需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还需要克服滥竽充数的缺陷。
三、关于语文教育“新课标” 心理效应的相应建议
语文教育“新课标”是语文课程实施的标杆,是语文文化承载的依托,是社会主义价值的内涵。结合心理效应的作用,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贯彻和落实语文教育“新课标”的价值理念,能够更加明确地为语文教育“新课标”扬长避短,突出重点,能够更加科学地将语文教育“新课标”架构出以人为本的心理蓝图。
关于语文教育“新课标” 心理效应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将语文课程实质的价值体系充分发掘,有师生参与就会出现相应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如果在语文教育中出现心理认知偏差或失误,只能说明语文教育的本质还未能真正显山露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流于形式的误区。
2.教师、教材和学生,这三者如何实现融合,不仅是靠心理效应作为桥梁纽带,还要充分夯实语文教育的实质堡垒。语文教育绝不简单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而更应该重视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特点,如何在知识、情感、技能中实现语文学科的价值,这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脑科学等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和探索。总之,整体化、综合化已成为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高质量、高科技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
最后,语文教育“新课标”的心理效应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开拓和研究,希望能够在积极的心理效应中,实现语文教育“新课标”的价值内涵,从而用人文来熏陶人文,用知识来呼唤知识,用心理来感化心理。
参考文献
⑴王有智,欧阳仑.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⑵连瑞庆.形象思维与中学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⑷王富仁,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⑸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⑹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⑺陈桂芳.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
⑻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咨询:2850659522
投稿邮箱:qikanfabiaowang@126.com
联系电话:05303127907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