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玩具时代已经飞灰烟灭,新时代儿童该玩什么
宝宝玩玩具很重要,想想自己小时候
小时候,快乐就是玩,玩什么都行,还记得那时候提搂着洗澡篮子装着土,和着池子里的水捏成小狮子,或者包成饺子,摸索出云彩被风吹出来的样子,像马像石头,捏到黄昏,玩到被抱回家吃完饭,这就是我的快乐,也是我对玩具的最初印象。两岁以后玩具变成姐姐买来的积木,塑料做的,很软,只有红色和黄色,黄的嫩嫩的,在阳光下通透极了,红的用久了就暗了,把积木插成城堡,拆散了就是小兵,把棉被用尽力气扯成山峦、洞穴,小兵们就成了我幻想里的主人公,举起来就是飞,扔出去就是气功,想着怪兽出现,看见山峦倒塌,玩的开心极了。没有爸爸妈妈陪伴、没有保姆,只有我的幻想,很畅快的飞翔,直到上幼儿园,我才有了人生第一件大玩具,六神合体的模型,但是幻想就减弱了,它只能在属于它的动画片里遨游,直到有一天我有了金属做的高仿汽车模型,我就会玩六神大战汽车,各式各样的变形,但最终还是被局限着的,幼年的快乐是重复的快乐。
我很羡慕别人的玩具,那些摆在墙上的玩具,那些堆积角落的玩具,甚至那些被扔在院子里的玩具,那些玩具在现实里被遗弃,就飞进我的梦里陪我玩。记得妈妈同事的孩子有很多玩具,两家交好,但相隔很远,很久才会串门一次,每一次我都会“拿”他家孩子一件玩具回来,他玩具太多了,都不会去想丢了哪一件,弄到最后,他妈妈看见我都会给我一件玩具,嘘一声,告诉我,他不在,快藏起来。
没有玩具玩,一个是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从小玩玩具,第二是成年人的贫富观念会落在孩子身上。
上世纪,婴幼儿的玩具很匮乏。如今,孩子可以玩到更多更有意义的玩具,它们无时无刻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像是黎明前的星辉,预示着阳光散落的暖,孩子就是这暖暖的感觉,当抱着他们,他们赤裸的肌肤绵绵的润着你的脸,那样的光景就是幸福。
外甥出生的时候,正是流行益智玩具的时候,打着“启发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培育和刺激孩子的想象力”的标语。宣传需要这样的风格,但孩子真的需要吗?姐姐没有刻意给孩子培养智力,现代社会除了智商还有情商,除了脑子还有身体,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孩子的快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幸运的找到自己的快乐,也不会都幸运的掉在一堆小朋友的环境里,独生子女太多,只能跟自己玩。
玩具多而死、少而优最终都不会走向快乐,快乐是流水一样的存在,玩具也应当浮在溪流里,源源不尽的流向长大,宝宝才会快乐。
老家有个远方奶奶,一生无子,都寄托在养花种草中,花还未种,土已经被捉来的小蚯蚓松好了质地,种下花种,每日精心照料,何时施肥何时浇水,都有定数,但又有不同,每种花都有自己爱的阳光、爱的土质、爱的轻抚,花的幼年能在老奶奶手中成长,是幸运的事,因为老奶奶懂得照料花雏。
妈妈若懂得宝宝的需求,宝宝会更快乐,饿了吃上奶,困了就睡,想尿尿就给把着,因为不舒服哭了能被人懂,然而宝宝的“话”妈妈很难听懂。
玩是宝宝的天性,逆压天性会导致宝宝长大与别的孩子“不同”,最难医是性格。玩具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宝宝长大能否走的更顺利。成年人的审美很大众化,好像就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充,比如之前很火的益智玩具,孩子都需要益智吗?的确需要,但不是永远玩这个类型的玩具,并且很多玩具只是搭着益智的顺风车,是否有效见仁见智。
玩具是玩具们的统称,跟人一样,也可分为三六九等。90年代初在北京商场里见过一架烧汽油的飞机,标价三千多块,摆在最高的柜台,摆的也很有巧妙,包装盒是支架撑着盒子的重量,盒子顺势向内斜倒着,大人看的见价格,小朋友看的清这个奢侈的玩具,从飞机往下,一层比一层便宜,那个年代玩具没有多少用途,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玩,比如积木被做成益智玩具的概念,汽车模型被做成情景模拟的概念,玩具日渐发达,终于把概念变得完整。
小学时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国外的个人传记节选,其中的外国小朋友都是有很多玩具玩的,但并不是通过购买,而是租,那时候除了房屋出租我真的想不起什么还可以拿去租,但是又充满了想去租的欲望,“二手泰迪熊,洗的干干净净,难以想象,这竟是美国千万富婆给孩子玩的玩具”,这段文字我记到了现在,后来通过网络,我发现发达国家玩具租赁是多么的普遍,对于家庭来讲,这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反而购买塑料玩具会被标上不环保的标签,塑料是很难降解的,不如重复利用。
上了大学有一堂课,老师提到了玩具租赁这个词,学生几乎都很模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虽然很容易就懂,就是玩具进行出租,然后眼前一亮,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浪,大家都是未婚未育,现在打算有点太早,倒是有个同学说,我跟我女朋友这么穷,等以后生了孩子,就租玩具给孩子玩吧!我觉得这不是打趣。
表姐刚生了孩子,她手边有一大叠的育儿图书,比考研还卖力的研读,还是一知半解,总会让我在网上查一些问题,有一天,她问我,8个月的宝宝玩什么玩具比较好,我回问她,你那一堆书上连孩子玩什么玩具都没有吗?她回答书上有,你小时候就是这么写的,二十多年没换过词。我搜索的时候,发现了兜哒玩具租赁这样的关键词,点进去,界面像是老版的淘宝,确是租赁玩具用的,玩具种类非常多,很多牌子一查才知道是大品牌,国外的玩具很满足孩子对玩具的幻想,颜色鲜艳,造型圆润,不太符合大人的审美。
但是每种玩具介绍的很详细,分类是符合宝宝特性的,怎么看出来的呢,读一遍看出来的。我把链接发给表姐,表姐疑惑下就没动静了。因为找工作,我去了外地,在做婴幼儿服务的公司实习了几个月,他们大都对孩子很了解,但还是无法解决孩子对玩玩具的需求,给家长少量推荐玩具,更多的还是理论,玩什么样子的玩具,益智类对宝宝如何,健身类又如何,间接的传输给家长,如果,可以直接的让孩子玩适合他的玩具,会怎样呢?
辞职后,回老家遇到表姐,小外甥已经可以说简单的话了,模仿的像模像样的,看着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客厅地板上放这个类似钢琴一样的玩具,个头挺大的,一边按一边发出光来,还会中英文去说一些词,小外甥玩的很开心,我打趣说,姐夫挺舍得花钱啊,姐姐很实诚的说,你去年给我介绍的啊,就是兜哒玩具。我一愣,等想起来,就明白了,看着他们的宣传页,做活动一年四千块似乎真的不贵,想想,表姐、姐夫每年都在跟苹果手机换代,办张兜哒玩具的卡就当是分天付款吧,一天几块钱。
小外甥确实受益于玩具租赁,玩带有语言功能的玩具能提前让孩子开口说话。说句笑话,表姐小时候是出名的说话晚,姑姑说,如果当时在晚一天喊妈,就果断送人了。似乎现在的孩子再也没有野生放养着玩的了,这并不是缺失了原生态的快乐,而是让快乐变得更有意义。
小时候,快乐就是玩,玩什么都行,还记得那时候提搂着洗澡篮子装着土,和着池子里的水捏成小狮子,或者包成饺子,摸索出云彩被风吹出来的样子,像马像石头,捏到黄昏,玩到被抱回家吃完饭,这就是我的快乐,也是我对玩具的最初印象。两岁以后玩具变成姐姐买来的积木,塑料做的,很软,只有红色和黄色,黄的嫩嫩的,在阳光下通透极了,红的用久了就暗了,把积木插成城堡,拆散了就是小兵,把棉被用尽力气扯成山峦、洞穴,小兵们就成了我幻想里的主人公,举起来就是飞,扔出去就是气功,想着怪兽出现,看见山峦倒塌,玩的开心极了。没有爸爸妈妈陪伴、没有保姆,只有我的幻想,很畅快的飞翔,直到上幼儿园,我才有了人生第一件大玩具,六神合体的模型,但是幻想就减弱了,它只能在属于它的动画片里遨游,直到有一天我有了金属做的高仿汽车模型,我就会玩六神大战汽车,各式各样的变形,但最终还是被局限着的,幼年的快乐是重复的快乐。
我很羡慕别人的玩具,那些摆在墙上的玩具,那些堆积角落的玩具,甚至那些被扔在院子里的玩具,那些玩具在现实里被遗弃,就飞进我的梦里陪我玩。记得妈妈同事的孩子有很多玩具,两家交好,但相隔很远,很久才会串门一次,每一次我都会“拿”他家孩子一件玩具回来,他玩具太多了,都不会去想丢了哪一件,弄到最后,他妈妈看见我都会给我一件玩具,嘘一声,告诉我,他不在,快藏起来。
没有玩具玩,一个是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从小玩玩具,第二是成年人的贫富观念会落在孩子身上。
上世纪,婴幼儿的玩具很匮乏。如今,孩子可以玩到更多更有意义的玩具,它们无时无刻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像是黎明前的星辉,预示着阳光散落的暖,孩子就是这暖暖的感觉,当抱着他们,他们赤裸的肌肤绵绵的润着你的脸,那样的光景就是幸福。
外甥出生的时候,正是流行益智玩具的时候,打着“启发创造自由的想象空间,培育和刺激孩子的想象力”的标语。宣传需要这样的风格,但孩子真的需要吗?姐姐没有刻意给孩子培养智力,现代社会除了智商还有情商,除了脑子还有身体,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孩子的快乐,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幸运的找到自己的快乐,也不会都幸运的掉在一堆小朋友的环境里,独生子女太多,只能跟自己玩。
玩具多而死、少而优最终都不会走向快乐,快乐是流水一样的存在,玩具也应当浮在溪流里,源源不尽的流向长大,宝宝才会快乐。
老家有个远方奶奶,一生无子,都寄托在养花种草中,花还未种,土已经被捉来的小蚯蚓松好了质地,种下花种,每日精心照料,何时施肥何时浇水,都有定数,但又有不同,每种花都有自己爱的阳光、爱的土质、爱的轻抚,花的幼年能在老奶奶手中成长,是幸运的事,因为老奶奶懂得照料花雏。
妈妈若懂得宝宝的需求,宝宝会更快乐,饿了吃上奶,困了就睡,想尿尿就给把着,因为不舒服哭了能被人懂,然而宝宝的“话”妈妈很难听懂。
玩是宝宝的天性,逆压天性会导致宝宝长大与别的孩子“不同”,最难医是性格。玩具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宝宝长大能否走的更顺利。成年人的审美很大众化,好像就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补充,比如之前很火的益智玩具,孩子都需要益智吗?的确需要,但不是永远玩这个类型的玩具,并且很多玩具只是搭着益智的顺风车,是否有效见仁见智。
玩具是玩具们的统称,跟人一样,也可分为三六九等。90年代初在北京商场里见过一架烧汽油的飞机,标价三千多块,摆在最高的柜台,摆的也很有巧妙,包装盒是支架撑着盒子的重量,盒子顺势向内斜倒着,大人看的见价格,小朋友看的清这个奢侈的玩具,从飞机往下,一层比一层便宜,那个年代玩具没有多少用途,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玩,比如积木被做成益智玩具的概念,汽车模型被做成情景模拟的概念,玩具日渐发达,终于把概念变得完整。
小学时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国外的个人传记节选,其中的外国小朋友都是有很多玩具玩的,但并不是通过购买,而是租,那时候除了房屋出租我真的想不起什么还可以拿去租,但是又充满了想去租的欲望,“二手泰迪熊,洗的干干净净,难以想象,这竟是美国千万富婆给孩子玩的玩具”,这段文字我记到了现在,后来通过网络,我发现发达国家玩具租赁是多么的普遍,对于家庭来讲,这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反而购买塑料玩具会被标上不环保的标签,塑料是很难降解的,不如重复利用。
上了大学有一堂课,老师提到了玩具租赁这个词,学生几乎都很模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虽然很容易就懂,就是玩具进行出租,然后眼前一亮,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浪,大家都是未婚未育,现在打算有点太早,倒是有个同学说,我跟我女朋友这么穷,等以后生了孩子,就租玩具给孩子玩吧!我觉得这不是打趣。
表姐刚生了孩子,她手边有一大叠的育儿图书,比考研还卖力的研读,还是一知半解,总会让我在网上查一些问题,有一天,她问我,8个月的宝宝玩什么玩具比较好,我回问她,你那一堆书上连孩子玩什么玩具都没有吗?她回答书上有,你小时候就是这么写的,二十多年没换过词。我搜索的时候,发现了兜哒玩具租赁这样的关键词,点进去,界面像是老版的淘宝,确是租赁玩具用的,玩具种类非常多,很多牌子一查才知道是大品牌,国外的玩具很满足孩子对玩具的幻想,颜色鲜艳,造型圆润,不太符合大人的审美。
但是每种玩具介绍的很详细,分类是符合宝宝特性的,怎么看出来的呢,读一遍看出来的。我把链接发给表姐,表姐疑惑下就没动静了。因为找工作,我去了外地,在做婴幼儿服务的公司实习了几个月,他们大都对孩子很了解,但还是无法解决孩子对玩玩具的需求,给家长少量推荐玩具,更多的还是理论,玩什么样子的玩具,益智类对宝宝如何,健身类又如何,间接的传输给家长,如果,可以直接的让孩子玩适合他的玩具,会怎样呢?
辞职后,回老家遇到表姐,小外甥已经可以说简单的话了,模仿的像模像样的,看着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就客厅地板上放这个类似钢琴一样的玩具,个头挺大的,一边按一边发出光来,还会中英文去说一些词,小外甥玩的很开心,我打趣说,姐夫挺舍得花钱啊,姐姐很实诚的说,你去年给我介绍的啊,就是兜哒玩具。我一愣,等想起来,就明白了,看着他们的宣传页,做活动一年四千块似乎真的不贵,想想,表姐、姐夫每年都在跟苹果手机换代,办张兜哒玩具的卡就当是分天付款吧,一天几块钱。
小外甥确实受益于玩具租赁,玩带有语言功能的玩具能提前让孩子开口说话。说句笑话,表姐小时候是出名的说话晚,姑姑说,如果当时在晚一天喊妈,就果断送人了。似乎现在的孩子再也没有野生放养着玩的了,这并不是缺失了原生态的快乐,而是让快乐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