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 失眠的小朋友
九个半月,最近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都有飞速进步,好奇心、个人意愿都变得更强烈。
带他去朋友家串门,初到新环境,小家伙非常激动、开心,状态一流。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小家伙变得有些闹腾。可能是累了,但周围复杂的信息的刺激使他无法平静下来。让他吃奶,刚平静下来,听见一点响动就又兴奋起来。试了三四次都没有哄睡。这样挣扎了两三个小时,仍然没有入睡,情绪不稳定,有时想哭,有时看见新玩意儿又激动地大叫。
终于吃了晚饭准备回家,这时距离上午的小睡已经7小时。把他放在安全座椅上,给一块磨牙饼干安抚,启动车子,十分钟后,小家伙自己闭上眼睛,睡熟了。
这么看来,小朋友也会失眠了。更小一些的时候,对周围世界的辨识力不强,一片混沌,不分陌生与熟悉,只是根据自己的生物钟睡觉。长大了,对外部环境有感受,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头脑中已经有了执着的机制,自我意念强大了,压制了生理的疲惫感。已经出现被动的“废寝忘食”。这同成年人失眠是差不多的机制:无法控制头脑中的意念,意识被外界刺激牵引。
直到上了车,回归单调的、黑暗的、晃晃悠悠的小世界,所有的刺激都不见了,才得以平静下来。很快入睡。
这天晚上因为在车上睡足了觉,攒够了精力,到了半夜,小家伙又激动起来。眼看十二点钟,毫无睡意。突发奇想,把他抱到浴室放在盆子里洗了个澡。浴巾裹起来放到床上,小家伙的气焰弱了好多,从之前的嚎叫变成唧唧咛咛,我抱着他,吃了几分钟奶,乖乖睡着了。
有一本书叫《进入你的感官世界》,书里讲了这样的观点:当人专注于感官感受时,就会从头脑的紧张思维状态里解放出来。比如专注于触觉,听觉或视觉。这样可以让人回归身体的当下,进入放松的状态。在紧张的时候专心感受手指揉捻一块棉布的触感会让人平静下来。洗澡起到的也许就是这样的作用。刚刚一心想玩的小朋友,突然被泡到水盆里,感觉水淋在身上的感觉,这样以来,头脑中的执着马上就切断。
这样想的话,在小朋友过度兴奋、哭闹、失眠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把注意力从外物转移到身体感受上,或者把注意力从复杂强烈刺激转移到简单单调刺激上来帮助他放松,回到一种平和的状态。
小朋友的切换能力还是很强的。要是大人可就难得多。一个热水澡可以帮助承认放松,但无法让他忘却烦恼。
带他去朋友家串门,初到新环境,小家伙非常激动、开心,状态一流。过了一个小时左右,小家伙变得有些闹腾。可能是累了,但周围复杂的信息的刺激使他无法平静下来。让他吃奶,刚平静下来,听见一点响动就又兴奋起来。试了三四次都没有哄睡。这样挣扎了两三个小时,仍然没有入睡,情绪不稳定,有时想哭,有时看见新玩意儿又激动地大叫。
终于吃了晚饭准备回家,这时距离上午的小睡已经7小时。把他放在安全座椅上,给一块磨牙饼干安抚,启动车子,十分钟后,小家伙自己闭上眼睛,睡熟了。
这么看来,小朋友也会失眠了。更小一些的时候,对周围世界的辨识力不强,一片混沌,不分陌生与熟悉,只是根据自己的生物钟睡觉。长大了,对外部环境有感受,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头脑中已经有了执着的机制,自我意念强大了,压制了生理的疲惫感。已经出现被动的“废寝忘食”。这同成年人失眠是差不多的机制:无法控制头脑中的意念,意识被外界刺激牵引。
直到上了车,回归单调的、黑暗的、晃晃悠悠的小世界,所有的刺激都不见了,才得以平静下来。很快入睡。
这天晚上因为在车上睡足了觉,攒够了精力,到了半夜,小家伙又激动起来。眼看十二点钟,毫无睡意。突发奇想,把他抱到浴室放在盆子里洗了个澡。浴巾裹起来放到床上,小家伙的气焰弱了好多,从之前的嚎叫变成唧唧咛咛,我抱着他,吃了几分钟奶,乖乖睡着了。
有一本书叫《进入你的感官世界》,书里讲了这样的观点:当人专注于感官感受时,就会从头脑的紧张思维状态里解放出来。比如专注于触觉,听觉或视觉。这样可以让人回归身体的当下,进入放松的状态。在紧张的时候专心感受手指揉捻一块棉布的触感会让人平静下来。洗澡起到的也许就是这样的作用。刚刚一心想玩的小朋友,突然被泡到水盆里,感觉水淋在身上的感觉,这样以来,头脑中的执着马上就切断。
这样想的话,在小朋友过度兴奋、哭闹、失眠的时候,都可以通过转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把注意力从外物转移到身体感受上,或者把注意力从复杂强烈刺激转移到简单单调刺激上来帮助他放松,回到一种平和的状态。
小朋友的切换能力还是很强的。要是大人可就难得多。一个热水澡可以帮助承认放松,但无法让他忘却烦恼。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