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逆袭》浮躁 读书笔记——谈谈浮躁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本篇大熊老师主要说的是浮躁及其原因与解决方法,如下:一个原因是快餐文化的流行,另一个原因则是投机取巧心。这个问题怎么克服呢?要对自己的品牌负责。经营好老客户比开发新客户要容易,努力经营自己的品牌,慢慢来,比较快。
我也来说说自己对此的理解与方法。
如往常一样,先来看看定义。
浮躁:表示急躁,不沉稳。
“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
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环境,一个是内在自我。很多事的原因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因为无非就是外在和内在。
先说说外在环境。
首先,这几十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家有目共睹。社会发展越快,对人快的需求就越多,所以大家现在普遍没有时间,普遍想要快。有句话是“世间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于是人们普遍追求快、准、狠。潜移默化下,人们的内心逐渐求快,也就有了浮躁的根基。
其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家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与日俱增。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一夜暴富,原来有这么多人一夜成名,原来有这么多发迹的机会,久而久之,发迹的欲念会让人焦虑,自然容易产生浮躁。
再来看看我们的内在。
首先,对很多事,人的本性是求快的。谁都想更快地获得知识、健康、财富、成功,快是一种能力的见证,快是一种骄傲,所以,人本容易浮躁。抛开社会环境巨变,回到古代,也有“欲速则不达”的说法,所以说这是本性使然。
其次,大多数人不会思考,或者说思考不深入,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其实是最要命的。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这是很多人的共性。看看人群像羊群一样地涌进股市、楼市等等,就可见一斑。投机取巧成功的人,其实别人首先要有这样的机让他去投,然后他得能发现这样的机,最后他还得有这样的巧妙手段,才能取得成功。但多数人往往看不到这点,简直像是杀红了眼,一股脑拥进去再说,好像自己也可能就是这么幸运,就像多数人总认为自己能中奖,总认为自己炒股会赢一样。但显然,结果还是趋向于正态分布的。
基于以上的内在与外在原因,浮躁之风,必然刮起,而若人们的思考水平不提高,则必会愈演愈烈。
最后,我们还是要落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实还不够,我们还得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这样才真正会给自己带来成长。
那么,如何去解决呢?
就像大熊老师一直倡导的,慢慢来,比较快。
表示不能同意更多。
但到这结束的话,其实我们行动的动力不会那么足,人总是求理由、求意义的,所以我们要明白其原因。今天不就此展开,将来再叙,这里先谈谈我的解决之道。
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逼自己持续地去做一件事,或几件事。据说一位清华教授说过:“人不逼一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七匹狼的广告语也是“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但其实如果真能直接上来就能成功地把自己逼到执行力的墙角,很多问题就不复存在了,我们还是要去了解这背后的原因。但同样,卖个关子,这里将来再叙。
其次,行动的同时,要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不思考,就完蛋了,思考,才能为下一步的提升提供更好的途径。
然后,持续行动一段时间后,这些行动的收获能为我们打开新世界,在这片新世界中,不停止探索的脚步,并持续学习、思考,从而指导我们下一轮的行动,如此循环往复。
再然后,询问内心,发现自己真正的内心所向。我一直认为这是人持续、强大执行力的根源,因为人总是追求意义的,正如有些中了大奖的人最终选择自杀,因为人生对其而言已然失去意义。
最后,串联各个步骤,学习、思考、行动、总结、学习、思考……如此一直循环下去。
好像这对浮躁没什么卵用啊?其实最后提到了一直循环下去,也就是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向终点看去,你的时间多得让你无法想象。而且,一件牛逼的事、一项牛逼的能力,若把它分解开,都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行动,急在一时往往目光短浅,也容易一鼓作气不成则衰竭。所以,古人云十年寒窗,现代人读到博士则要二十多年,所以,你,急个啥?
我也来说说自己对此的理解与方法。
如往常一样,先来看看定义。
浮躁:表示急躁,不沉稳。
“躁”的意思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浮”的意思是“漂流”,两个字组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心里有众多的东西要动,而又没有地方可以让他们落脚,因此到处飘荡不得安心”。
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环境,一个是内在自我。很多事的原因都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因为无非就是外在和内在。
先说说外在环境。
首先,这几十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家有目共睹。社会发展越快,对人快的需求就越多,所以大家现在普遍没有时间,普遍想要快。有句话是“世间武功,无坚不破,唯快不破”,于是人们普遍追求快、准、狠。潜移默化下,人们的内心逐渐求快,也就有了浮躁的根基。
其次,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家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与日俱增。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一夜暴富,原来有这么多人一夜成名,原来有这么多发迹的机会,久而久之,发迹的欲念会让人焦虑,自然容易产生浮躁。
再来看看我们的内在。
首先,对很多事,人的本性是求快的。谁都想更快地获得知识、健康、财富、成功,快是一种能力的见证,快是一种骄傲,所以,人本容易浮躁。抛开社会环境巨变,回到古代,也有“欲速则不达”的说法,所以说这是本性使然。
其次,大多数人不会思考,或者说思考不深入,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其实是最要命的。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这是很多人的共性。看看人群像羊群一样地涌进股市、楼市等等,就可见一斑。投机取巧成功的人,其实别人首先要有这样的机让他去投,然后他得能发现这样的机,最后他还得有这样的巧妙手段,才能取得成功。但多数人往往看不到这点,简直像是杀红了眼,一股脑拥进去再说,好像自己也可能就是这么幸运,就像多数人总认为自己能中奖,总认为自己炒股会赢一样。但显然,结果还是趋向于正态分布的。
基于以上的内在与外在原因,浮躁之风,必然刮起,而若人们的思考水平不提高,则必会愈演愈烈。
最后,我们还是要落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其实还不够,我们还得看看自己能做什么,这样才真正会给自己带来成长。
那么,如何去解决呢?
就像大熊老师一直倡导的,慢慢来,比较快。
表示不能同意更多。
但到这结束的话,其实我们行动的动力不会那么足,人总是求理由、求意义的,所以我们要明白其原因。今天不就此展开,将来再叙,这里先谈谈我的解决之道。
首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逼自己持续地去做一件事,或几件事。据说一位清华教授说过:“人不逼一逼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七匹狼的广告语也是“男人,就要对自己狠一点。”但其实如果真能直接上来就能成功地把自己逼到执行力的墙角,很多问题就不复存在了,我们还是要去了解这背后的原因。但同样,卖个关子,这里将来再叙。
其次,行动的同时,要思考。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不思考,就完蛋了,思考,才能为下一步的提升提供更好的途径。
然后,持续行动一段时间后,这些行动的收获能为我们打开新世界,在这片新世界中,不停止探索的脚步,并持续学习、思考,从而指导我们下一轮的行动,如此循环往复。
再然后,询问内心,发现自己真正的内心所向。我一直认为这是人持续、强大执行力的根源,因为人总是追求意义的,正如有些中了大奖的人最终选择自杀,因为人生对其而言已然失去意义。
最后,串联各个步骤,学习、思考、行动、总结、学习、思考……如此一直循环下去。
好像这对浮躁没什么卵用啊?其实最后提到了一直循环下去,也就是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向终点看去,你的时间多得让你无法想象。而且,一件牛逼的事、一项牛逼的能力,若把它分解开,都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持续行动,急在一时往往目光短浅,也容易一鼓作气不成则衰竭。所以,古人云十年寒窗,现代人读到博士则要二十多年,所以,你,急个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