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穷(完)
上一节:https://www.douban.com/note/550075090/
然而他看见了什么?
街上空空荡荡,到处散落着碎瓶子。邻家户户窗门紧闭,就像阖上的眼睛。透过雨声,他听见远处传来了叫喊。空气之中,不知为什么有烧焦的气味。
他想起来了,想起了在甘加达尔家听说的事情。他将家门锁好,然后迈开老腿,全速奔跑起来。
市场在燃烧。
雨水中,黑烟从砸碎的商店门面中滚滚涌出。人行道上布满了碎玻璃,一个小孩的木头玩偶横在道路中央,脑袋被人砍了。地上到处散落书页,沾湿的页面上整齐地写着一列列数字,那是一本账簿的残骸。他匆匆穿过街道。
甘加达尔家的房子已经成了废墟,门户洞开。阿卜杜尔战战兢兢地走进去,望着熏黑的四壁。这里的家具已经大多不见,只有那张棋桌还孤零零地立在外间的中央,没有损坏。
他焦急地在屋子里四处搜寻,甚至第一次走进了内室。里面一片狼藉,连窗帘都叫人从窗户上扯了下来。
屋内没有尸首。
他跑到了屋子外面。必须找到甘加达尔妻子的家人,可是他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要怎么才能知道甘加达尔的安危呢?
隔壁住着一户穆斯林人家,阿卜杜尔在清真寺礼拜时见过他们几次。他砰砰地用力敲门。里面好像有了一些响声,楼上的窗帘也似乎动了一下。但是任凭他如何急切叫门,都始终没人来应。他敲得双手流血,最后只能放弃了。他缓步回家,一路上恐惧地四下环顾:这真的是他的城市吗?真的是他的世界吗?
安拉呀安拉,你为何遗弃了我?
他刚刚目睹了安拉的造物是何等辉煌,可现在的这幅景象又是为了什么?难道那些其他宇宙、其他实在,都不过是梦境一场?
大雨倾盆而下。
路边的沟渠中有人俯卧。雨水打湿了他后背的衬衣,含着血水涓涓流下。阿卜杜尔朝他走去,他不知道这人是谁、是死是活,从背影看,那可能是拉姆达斯、或者伊姆兰。他转头回望,只见街口有一群青年,他们中或许有他的学生、可以帮忙救人。
他们朝这边来了,带着追捕猎物的杀意。他感到害怕,他看到他们手上都拿着棍棒和石块。
他们来了,像一阵海啸、一串雷鸣,所经之处,只留下死亡和废墟。透过雨声,他听见了他们的叫嚣。
阿卜杜尔感到一阵胆寒。他跑回自己的房子,进门上锁,放下门闩,然后关闭了所有窗户。他看了看母亲,她睡着了。电话线断了,锅里的木豆已经烧干,他关掉煤气、重新走到门边,把耳朵贴了上去。他不敢到窗前张望,那太危险了。
雨声中,他听见刚才的那群青年快速通过。远方传来一阵枪声齐射和更多奔跑的脚步声。再接着,就只有沙沙的雨声了。是警察来了吗?还是出动了军队?
有人、或者什么东西,在他的门上剥啄。阿卜杜尔吓得不敢动弹。他静静站着,在雨水的噼啪声中努力聆听。门的另一侧,有人正在呻吟。
阿卜杜尔打开门。雨声咆哮,街上没有一个人。再低头一看,只见脚边躺着一个年轻女子。
她抬起头、睁开了眼睛。她的身上穿着一袭沙丽克米兹,被人撕掉了一半,一头长发已经湿透,混合着雨水和血水、贴在肩颈上。她的衣衫上也有血水,鲜血正从皮肤上的无数伤口中渗出。
她定定地注视着他。
“大师……”
他吓住了。这是他认识的什么人吗?难道是他从前的学生?
他半背半拖、匆匆将她扶进屋里,然后重新锁上了门。他又费了些力气,小心地把她扶上了客厅的躺椅,躺椅上很快沾上了她的血滴。她咳嗽了几声。
“孩子,是谁把你害成这样?我来给你找个医生……”
“不……晚了。”她嘶嘶地喘着气,接着又咳了几声。黑色的眼睛里盈满泪水。
“大师,让我死吧!我丈夫……我儿子……不能让他们看见我……这样断气。他们会受不了,会想报仇的……求求你……割开我的手腕……”
她将手腕举到了他惊惧的面前,但是他能做的,只是用颤抖的双手握住它们。
“我的孩子……”他说了一声就说不下去了。在这动乱中要上哪去找医生?他能为她包扎伤口吗?他脑子里动着这些念头,心里却知道生命已经在离她而去了。鲜血在躺椅上淤积,一滴一滴淌到了地板上。他已经不需要替她割腕了。
“告诉我,是哪些恶棍把你害成这样?”
她轻声应道:
“我也不知道……我刚出门一会儿就……我家里人还不知道……大师,别告诉他们!等我死了,就说……就说我死在了安全的地方……”
“孩子,你的丈夫叫什么?”
她的眼睛睁大了,定定地望着他,没有反应,仿佛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
他看不出她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即使她的额头上曾有红点,也早就叫雨水冲刷掉了。
不知什么时候,他母亲已经站到了客厅门口。她忽然悲鸣一声,冲到了这个垂死的女人身旁。
“艾莎!我的艾莎呀!”
阿卜杜尔潸然泪下,他想把母亲拉开,想告诉她这不是艾莎,而是另一个可怜的女人,只是和艾莎一样,她的躯体也成为了男人杀戮的战场。但是最后,他只能将母亲搂在怀中,她的身体是那样脆弱,仿佛随时都会折断。他把她抱到床上,她在上面缩成了一团,一边呜咽,一边呼唤艾莎的名字。
回到客厅,女子的双眼对他摇曳不定,说话的声音也几不可闻。
“大师,割断我的手腕……求求你,看在万能主的份上!带我去安全的地方……让我死吧……”
接着,一层黑幕罩上了她的双眼,她的身体也软了下来。
阿卜杜尔•卡里姆感到,时间停止了。
他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他缓缓转头,看到精灵正在等候。
阿卜杜尔用双手抱起女子,然后笨拙地扯下沾血的躺椅罩子,盖在她半裸的躯体上。虚空中,一道门户打开了。
他的步履有些蹒跚,膝盖也不听使唤,但他费劲地跨了进去。
经过三个宇宙,他找到了那里。
好平静的地方。一大片蔚蓝色的沙海中,一块岩石孤立在中央。蓝色的沙潮拍打着岩石,发出静谧的沙沙声。高处是清朗的天空,无数光线中,长着翅膀的生物飞翔着、彼此呼唤着。他在这片突然的光明中眯起了眼睛。
他为她阖上双眼,将她深埋在岩石脚下,葬在了盈盈流动的蔚蓝沙海之中。
这番辛劳使他喘息不已,他站在原地,双手布满乌青。他感到似乎该说些什么,但是说什么呢?他连她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都不知道。她刚才和他说话时,是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神的?是安拉?伊希瓦?还是某个中性的称呼?
他想不起来了。
犹豫一番之后,他先说了一句“法谛海”,然后结结巴巴地背诵了几句他知道的印度教经文,最后又用《伊莎奥义书》的第一句做了结尾。(注:法谛海,《古兰经》首章篇名)
泪水流下脸颊,落到了蓝色的沙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精灵依然在一旁等候。
“你为什么不做点什么!”阿卜杜尔朝着黑影质问。他双腿一软,跪在了蓝沙中,“为什么?如果你真是个精灵,为什么就不救救我姐姐?!”
他明白了:自己真是个傻瓜。这个影子般的生物不是什么天使,而他,阿卜杜尔•卡里姆,也不是什么先知。
他哭了,为艾莎,为那个无名女子,为他在沟渠中见到的尸体,也为他失散的朋友甘加达尔。
黑影向他俯身。他站起身来,环顾了片刻,然后穿过了空中的门。
他回到了自家客厅。他发现的第一件事,是母亲已经去了。她的样子十分安详,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头白发散落枕头。
他的脸色那么平静,看起来就像睡着了。
他在床头伫立良久,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他拿起电话,依然没有拨号音。然后,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清理客厅,擦洗地板、把躺椅上的垫子取下。再等一阵,到雨停时,他就把垫子拿到庭院里烧掉。在这个烽火四起的城市,谁又会注意多了一把火呢?
等到一切清理完毕,他躺到床上,像一个小男孩似的躺在母亲身边,沉沉睡去。
当你离我而去,兄弟,你也带走了一册书籍
其中写着我这一生的经历……
――法伊兹•艾哈迈德•法伊兹,巴基斯坦诗人(1911~1984)
太阳出来了。城里笼罩着一股不安的寂静。母亲的葬礼已经结束,亲友来了又去。他的小儿子来了,但是没有久留。大儿子只从美国寄来了一张悼念卡片。
甘加达尔家的房子依旧空着,已经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阿卜杜尔每次出门,都要打听这位老友的下落。最近一次听到的说法,是暴徒作乱的时候,甘加达尔独自守在屋内,他的穆斯林邻居保护了他,直到他前去岳父的家中与妻儿相聚。但是甘加达尔失踪了太久,他不相信这个说法是真的。还有人说,甘加达尔在当天就遇难了,他被人拖到外面,先给砍成了碎片,然后纵火焚尸。城市已经平静下来,上头调来了军队维持治安,但各种谣言仍在市民中流传。几百个人失踪了。民权组织在城内细细寻访,找人谈话,他们向媒体发布愤怒的声明,指责邦政府渎职、控诉警察与某些暴徒串通。有几名志愿者还拜访了他的住处,他们都很干净、都很年轻,浑身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这光芒在这地方显得格格不入,但毕竟使人宽慰。关于他怀中死去的那名女子,他什么也没有说,但他每天都为那个失去了妻子和母亲的家庭祈祷。
那几天里,他一直对身边的黑影视而不见。但是他也明白,无论自己感到了怎样的辜负和背叛,这感觉终究会慢慢退去。他曾将这些生物称为“精灵”、并当作天使崇拜,说到底,这又是谁的错呢?即便真有天使,他们就能够将人类从自己的罪恶中解救出来吗?
他心想:这些生物是在观察我们,他们有着儿童般的好奇,但是对自己见到的现象并不理解。就像我们无法领会他们的世界,他们也无法明白我们的感觉。毕竟,他们不是安拉的仆人。
那片所有宇宙发源分叉的空间、那个元宇宙的心脏,现在已经显得十分遥远、像一个梦。他对自己先前的傲慢感到羞愧:他区区一个凡人,怎么可能在一瞥之间看破安拉的创造呢?任何有限的心灵、短暂的一生,都不可能真正领略那片广博、领略安拉的计划是何等的壮阔。我们能够做的,不过在这里发现一点真理、那里又发现一点,单凭这一点点,就足够我们歌颂赞美的了。
然而,阿卜杜尔•卡里姆的灵魂里饱含了太多痛苦,那门形容无穷的崭新语言,他连一个音节都写不出来。他不断梦到曾经目睹的惨状,梦到母亲的身影,梦到在自己怀中断气的年轻女郎。现在的他,已经连祷告都说不出口了,就好像安拉已经抛弃了他。
想到日复一日的活计――起床,沐浴,把小水壶放到煤气炉上烧水泡茶,然后独自饮茶――他没法再想下去!死了这么多人,他却还要若无其事地生活,母亲死了,孩子走了,甘加达尔也失踪了……他在镜中的衰老面庞、这座衰败的旧屋、庭院里的那株荔枝树,一切都显得疏离,仿佛遥不可及。街道还是同样的街道,但童年的那些记忆似乎已经不属于他。邻家在窗外哀悼。老伙计阿明•可汗•萨希卜为他的孙儿痛哭,拉姆达斯死了,伊姆兰也没了。悲风卷起焚烧的余烬,到处都有小堆的黑灰,在庭院水泥地的缝隙里、在街边树木的根系间。一呼一吸,都是死者的气味。生活在这样一个残破痛苦的世界,他的心灵还能复元吗?这个世界,容不下他的同类、容不下散发着指甲油香气的双手摇晃婴儿入睡、容不下一位老妪照看花园、更容不下数学的简朴之美。
想着想着,一片阴影罩住了面前的土地。此刻他坐在庭院中,用树枝在尘土中随手写了几个数学公式。他不知道身后的持刀者是他的儿子、还是一个愤怒的印度教徒,但是他的内心,已经对死亡坦然无惧。那些对他观察良久的生灵,想必也会怀着惊奇见证这一时刻吧。他们虽不理解,却始终与他同在,想到这一点,他不由感到宽慰。
他转过身,站了起来。是甘加达尔!老朋友!他没有持刀袭来,而是张开臂膀紧紧拥抱了他。
阿卜杜尔任由热泪在甘加达尔的衬衣上滚落。他的全身沐浴在释然的潮水之中,他知道,这一次他驱走了死神。然而死神终究会来。它终究会来,他已经看见了。阿基米德和拉马努金,海亚姆和康托,他们都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死在顿悟的关头。然而那一刻便是永恒。
“赞美真主!”阿卜杜尔•卡里姆说道。
(完)
然而他看见了什么?
街上空空荡荡,到处散落着碎瓶子。邻家户户窗门紧闭,就像阖上的眼睛。透过雨声,他听见远处传来了叫喊。空气之中,不知为什么有烧焦的气味。
他想起来了,想起了在甘加达尔家听说的事情。他将家门锁好,然后迈开老腿,全速奔跑起来。
市场在燃烧。
雨水中,黑烟从砸碎的商店门面中滚滚涌出。人行道上布满了碎玻璃,一个小孩的木头玩偶横在道路中央,脑袋被人砍了。地上到处散落书页,沾湿的页面上整齐地写着一列列数字,那是一本账簿的残骸。他匆匆穿过街道。
甘加达尔家的房子已经成了废墟,门户洞开。阿卜杜尔战战兢兢地走进去,望着熏黑的四壁。这里的家具已经大多不见,只有那张棋桌还孤零零地立在外间的中央,没有损坏。
他焦急地在屋子里四处搜寻,甚至第一次走进了内室。里面一片狼藉,连窗帘都叫人从窗户上扯了下来。
屋内没有尸首。
他跑到了屋子外面。必须找到甘加达尔妻子的家人,可是他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要怎么才能知道甘加达尔的安危呢?
隔壁住着一户穆斯林人家,阿卜杜尔在清真寺礼拜时见过他们几次。他砰砰地用力敲门。里面好像有了一些响声,楼上的窗帘也似乎动了一下。但是任凭他如何急切叫门,都始终没人来应。他敲得双手流血,最后只能放弃了。他缓步回家,一路上恐惧地四下环顾:这真的是他的城市吗?真的是他的世界吗?
安拉呀安拉,你为何遗弃了我?
他刚刚目睹了安拉的造物是何等辉煌,可现在的这幅景象又是为了什么?难道那些其他宇宙、其他实在,都不过是梦境一场?
大雨倾盆而下。
路边的沟渠中有人俯卧。雨水打湿了他后背的衬衣,含着血水涓涓流下。阿卜杜尔朝他走去,他不知道这人是谁、是死是活,从背影看,那可能是拉姆达斯、或者伊姆兰。他转头回望,只见街口有一群青年,他们中或许有他的学生、可以帮忙救人。
他们朝这边来了,带着追捕猎物的杀意。他感到害怕,他看到他们手上都拿着棍棒和石块。
他们来了,像一阵海啸、一串雷鸣,所经之处,只留下死亡和废墟。透过雨声,他听见了他们的叫嚣。
阿卜杜尔感到一阵胆寒。他跑回自己的房子,进门上锁,放下门闩,然后关闭了所有窗户。他看了看母亲,她睡着了。电话线断了,锅里的木豆已经烧干,他关掉煤气、重新走到门边,把耳朵贴了上去。他不敢到窗前张望,那太危险了。
雨声中,他听见刚才的那群青年快速通过。远方传来一阵枪声齐射和更多奔跑的脚步声。再接着,就只有沙沙的雨声了。是警察来了吗?还是出动了军队?
有人、或者什么东西,在他的门上剥啄。阿卜杜尔吓得不敢动弹。他静静站着,在雨水的噼啪声中努力聆听。门的另一侧,有人正在呻吟。
阿卜杜尔打开门。雨声咆哮,街上没有一个人。再低头一看,只见脚边躺着一个年轻女子。
她抬起头、睁开了眼睛。她的身上穿着一袭沙丽克米兹,被人撕掉了一半,一头长发已经湿透,混合着雨水和血水、贴在肩颈上。她的衣衫上也有血水,鲜血正从皮肤上的无数伤口中渗出。
她定定地注视着他。
“大师……”
他吓住了。这是他认识的什么人吗?难道是他从前的学生?
他半背半拖、匆匆将她扶进屋里,然后重新锁上了门。他又费了些力气,小心地把她扶上了客厅的躺椅,躺椅上很快沾上了她的血滴。她咳嗽了几声。
“孩子,是谁把你害成这样?我来给你找个医生……”
“不……晚了。”她嘶嘶地喘着气,接着又咳了几声。黑色的眼睛里盈满泪水。
“大师,让我死吧!我丈夫……我儿子……不能让他们看见我……这样断气。他们会受不了,会想报仇的……求求你……割开我的手腕……”
她将手腕举到了他惊惧的面前,但是他能做的,只是用颤抖的双手握住它们。
“我的孩子……”他说了一声就说不下去了。在这动乱中要上哪去找医生?他能为她包扎伤口吗?他脑子里动着这些念头,心里却知道生命已经在离她而去了。鲜血在躺椅上淤积,一滴一滴淌到了地板上。他已经不需要替她割腕了。
“告诉我,是哪些恶棍把你害成这样?”
她轻声应道:
“我也不知道……我刚出门一会儿就……我家里人还不知道……大师,别告诉他们!等我死了,就说……就说我死在了安全的地方……”
“孩子,你的丈夫叫什么?”
她的眼睛睁大了,定定地望着他,没有反应,仿佛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
他看不出她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即使她的额头上曾有红点,也早就叫雨水冲刷掉了。
不知什么时候,他母亲已经站到了客厅门口。她忽然悲鸣一声,冲到了这个垂死的女人身旁。
“艾莎!我的艾莎呀!”
阿卜杜尔潸然泪下,他想把母亲拉开,想告诉她这不是艾莎,而是另一个可怜的女人,只是和艾莎一样,她的躯体也成为了男人杀戮的战场。但是最后,他只能将母亲搂在怀中,她的身体是那样脆弱,仿佛随时都会折断。他把她抱到床上,她在上面缩成了一团,一边呜咽,一边呼唤艾莎的名字。
回到客厅,女子的双眼对他摇曳不定,说话的声音也几不可闻。
“大师,割断我的手腕……求求你,看在万能主的份上!带我去安全的地方……让我死吧……”
接着,一层黑幕罩上了她的双眼,她的身体也软了下来。
阿卜杜尔•卡里姆感到,时间停止了。
他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他缓缓转头,看到精灵正在等候。
阿卜杜尔用双手抱起女子,然后笨拙地扯下沾血的躺椅罩子,盖在她半裸的躯体上。虚空中,一道门户打开了。
他的步履有些蹒跚,膝盖也不听使唤,但他费劲地跨了进去。
经过三个宇宙,他找到了那里。
好平静的地方。一大片蔚蓝色的沙海中,一块岩石孤立在中央。蓝色的沙潮拍打着岩石,发出静谧的沙沙声。高处是清朗的天空,无数光线中,长着翅膀的生物飞翔着、彼此呼唤着。他在这片突然的光明中眯起了眼睛。
他为她阖上双眼,将她深埋在岩石脚下,葬在了盈盈流动的蔚蓝沙海之中。
这番辛劳使他喘息不已,他站在原地,双手布满乌青。他感到似乎该说些什么,但是说什么呢?他连她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都不知道。她刚才和他说话时,是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神的?是安拉?伊希瓦?还是某个中性的称呼?
他想不起来了。
犹豫一番之后,他先说了一句“法谛海”,然后结结巴巴地背诵了几句他知道的印度教经文,最后又用《伊莎奥义书》的第一句做了结尾。(注:法谛海,《古兰经》首章篇名)
泪水流下脸颊,落到了蓝色的沙海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精灵依然在一旁等候。
“你为什么不做点什么!”阿卜杜尔朝着黑影质问。他双腿一软,跪在了蓝沙中,“为什么?如果你真是个精灵,为什么就不救救我姐姐?!”
他明白了:自己真是个傻瓜。这个影子般的生物不是什么天使,而他,阿卜杜尔•卡里姆,也不是什么先知。
他哭了,为艾莎,为那个无名女子,为他在沟渠中见到的尸体,也为他失散的朋友甘加达尔。
黑影向他俯身。他站起身来,环顾了片刻,然后穿过了空中的门。
他回到了自家客厅。他发现的第一件事,是母亲已经去了。她的样子十分安详,静静地躺在床上,一头白发散落枕头。
他的脸色那么平静,看起来就像睡着了。
他在床头伫立良久,却怎么也哭不出来。他拿起电话,依然没有拨号音。然后,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清理客厅,擦洗地板、把躺椅上的垫子取下。再等一阵,到雨停时,他就把垫子拿到庭院里烧掉。在这个烽火四起的城市,谁又会注意多了一把火呢?
等到一切清理完毕,他躺到床上,像一个小男孩似的躺在母亲身边,沉沉睡去。
当你离我而去,兄弟,你也带走了一册书籍
其中写着我这一生的经历……
――法伊兹•艾哈迈德•法伊兹,巴基斯坦诗人(1911~1984)
太阳出来了。城里笼罩着一股不安的寂静。母亲的葬礼已经结束,亲友来了又去。他的小儿子来了,但是没有久留。大儿子只从美国寄来了一张悼念卡片。
甘加达尔家的房子依旧空着,已经成了一片焦黑的废墟。阿卜杜尔每次出门,都要打听这位老友的下落。最近一次听到的说法,是暴徒作乱的时候,甘加达尔独自守在屋内,他的穆斯林邻居保护了他,直到他前去岳父的家中与妻儿相聚。但是甘加达尔失踪了太久,他不相信这个说法是真的。还有人说,甘加达尔在当天就遇难了,他被人拖到外面,先给砍成了碎片,然后纵火焚尸。城市已经平静下来,上头调来了军队维持治安,但各种谣言仍在市民中流传。几百个人失踪了。民权组织在城内细细寻访,找人谈话,他们向媒体发布愤怒的声明,指责邦政府渎职、控诉警察与某些暴徒串通。有几名志愿者还拜访了他的住处,他们都很干净、都很年轻,浑身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这光芒在这地方显得格格不入,但毕竟使人宽慰。关于他怀中死去的那名女子,他什么也没有说,但他每天都为那个失去了妻子和母亲的家庭祈祷。
那几天里,他一直对身边的黑影视而不见。但是他也明白,无论自己感到了怎样的辜负和背叛,这感觉终究会慢慢退去。他曾将这些生物称为“精灵”、并当作天使崇拜,说到底,这又是谁的错呢?即便真有天使,他们就能够将人类从自己的罪恶中解救出来吗?
他心想:这些生物是在观察我们,他们有着儿童般的好奇,但是对自己见到的现象并不理解。就像我们无法领会他们的世界,他们也无法明白我们的感觉。毕竟,他们不是安拉的仆人。
那片所有宇宙发源分叉的空间、那个元宇宙的心脏,现在已经显得十分遥远、像一个梦。他对自己先前的傲慢感到羞愧:他区区一个凡人,怎么可能在一瞥之间看破安拉的创造呢?任何有限的心灵、短暂的一生,都不可能真正领略那片广博、领略安拉的计划是何等的壮阔。我们能够做的,不过在这里发现一点真理、那里又发现一点,单凭这一点点,就足够我们歌颂赞美的了。
然而,阿卜杜尔•卡里姆的灵魂里饱含了太多痛苦,那门形容无穷的崭新语言,他连一个音节都写不出来。他不断梦到曾经目睹的惨状,梦到母亲的身影,梦到在自己怀中断气的年轻女郎。现在的他,已经连祷告都说不出口了,就好像安拉已经抛弃了他。
想到日复一日的活计――起床,沐浴,把小水壶放到煤气炉上烧水泡茶,然后独自饮茶――他没法再想下去!死了这么多人,他却还要若无其事地生活,母亲死了,孩子走了,甘加达尔也失踪了……他在镜中的衰老面庞、这座衰败的旧屋、庭院里的那株荔枝树,一切都显得疏离,仿佛遥不可及。街道还是同样的街道,但童年的那些记忆似乎已经不属于他。邻家在窗外哀悼。老伙计阿明•可汗•萨希卜为他的孙儿痛哭,拉姆达斯死了,伊姆兰也没了。悲风卷起焚烧的余烬,到处都有小堆的黑灰,在庭院水泥地的缝隙里、在街边树木的根系间。一呼一吸,都是死者的气味。生活在这样一个残破痛苦的世界,他的心灵还能复元吗?这个世界,容不下他的同类、容不下散发着指甲油香气的双手摇晃婴儿入睡、容不下一位老妪照看花园、更容不下数学的简朴之美。
想着想着,一片阴影罩住了面前的土地。此刻他坐在庭院中,用树枝在尘土中随手写了几个数学公式。他不知道身后的持刀者是他的儿子、还是一个愤怒的印度教徒,但是他的内心,已经对死亡坦然无惧。那些对他观察良久的生灵,想必也会怀着惊奇见证这一时刻吧。他们虽不理解,却始终与他同在,想到这一点,他不由感到宽慰。
他转过身,站了起来。是甘加达尔!老朋友!他没有持刀袭来,而是张开臂膀紧紧拥抱了他。
阿卜杜尔任由热泪在甘加达尔的衬衣上滚落。他的全身沐浴在释然的潮水之中,他知道,这一次他驱走了死神。然而死神终究会来。它终究会来,他已经看见了。阿基米德和拉马努金,海亚姆和康托,他们都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死在顿悟的关头。然而那一刻便是永恒。
“赞美真主!”阿卜杜尔•卡里姆说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