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BB
贴吧是个好地方。似乎在专业性和逼格上要比知乎低一些,所以不用不懂装懂;又比天涯豆瓣什么的少了些文艺兴趣,所以不用强行装逼。总而言之在这种非常接地气的地方,适合我这么土的人玩。
我只在我学校的贴吧里玩耍,其他的兴趣吧大多只是潜水不冒泡。学校贴吧里自然说的是学校里的事儿,或者脑洞出一些段子和吧友们分享···也就是瞎扯淡。我记得我有一条发帖的小尾巴,是这么写的——“自从接受了精神病治疗,现在我和我过的都很好。”这条尾巴挂在每次发帖的后面久了,偶然有一天一个低等级的小吧友问我:“乱叔?你是一个人玩的这个号吗?”我问对方为啥这么觉得,他说:“因为看你发的帖有时候感觉完全像两个人。”偷笑之余,我脑洞大开的回复他说,对啊,这个号确实不是一个人在玩,所以可能改天你再找此间乱入的时候回你的就不是我啦。
同时记得的一件贴吧里的事件是这样的:一位贴吧里人气很好的学姐的朋友来到学校贴吧,在和一众吧友娱乐了一年多之后,开了一个卖小玩意的帖子,吸引了大批有爱吧友的贡献。然而这位朋友最终却突然人间消失,携款而逃,落下人气很好的学姐落寞了很久,伤了一众吧友脆弱的内心。网络这东西把人遮掩了起来,用一个昵称和几行签名将陌生人联系在一起。你不识我,我不识你,却能畅所欲言。这是我发小所不能理解的。
然而网络的好处也就是它的坏处:网络将人隐藏了起来,将真实世界中的情感隐藏了起来。所以网络中有些是纯粹的真善美,却也尽是露骨的假丑恶。追逐真实世界无法存在的真善美的人,就成了死宅。放纵真实世界无法放肆的假丑恶的人,就成了喷子和脑残。不过,我想BB的却只是这个“藏”字。最终在学校的贴吧里,虽然我那奇葩的脑洞骗不过那些混迹贴吧的老逗比们,不过此间乱入真的被一些单纯的小逗比们认为是几个人在玩了。我似乎有些成功的把我自己“分开”“藏”好了——“逗比的是周一的乱叔”,“高冷的是周二的乱叔”,“说话有理有据的事周三的乱叔”···其实我只不过是在面对一些话题时采用了不同的心态对待,所产生的效果却像是“乱叔们”在贴吧里玩耍一样。有谁知道“此间乱入”到底是谁呢?就连贴吧爆照的照片,我都鸡贼的换上了发小的脑袋。
网络,只不过是隐藏真实自我最简单好理解的举例了。而彼时面对着屏幕的你,真的认识此时打字的”我“吗? 每个人拥有名字,或许,又被这名字捆绑了一生。突然间很羡慕《妙警贼探》中的Neal Caffrey,一套新的证件系统,一个独为异客的异乡,就可以改头换面,用一个新的身份活下去。而他一生,却从未被某个固定的代号束缚,若留的下传奇,那就是其本身的所有精彩人生了。《夏目友人帐》中夏目贵志每与一个妖怪建立了友谊,都会将曾经自己奶奶用法力强行取走并封印在友人帐中的妖怪们的名字还给他们。在我看来也正是还给了妖怪们以自由。而真实中的人们呢?姓名、代号、亦或者统称为面具的这一切,似乎已经将人们束缚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摘下面具的我们,又会是谁呢。
“我”想起了这样大意如此的一段话:人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一个人的此刻全部都是由他过去的一切继承下来的。如果想改天他,必须将他的过去刨开、剔除、刀刀见血的砍掉才可以。然而没有人能做到这些,所以,人是不可能改变的。“我”虽然并不赞同这句话,但却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些观点。人从曾经中走来,往未来而去。人生的经历是比任何代号和面具更加真实和吸引人的。“我”想透过那些伪装和修饰去认识你,阅读过你的曾经,与你共经此时,以判断是否与你携手前行。一段极文艺的话这样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人,还是真实的最好。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令人细思恐极的脑洞”,是这样说的:如果说人死前会在脑中回忆自己的一生,而这“过电影”的速度是实时播放的话,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临死前了。想想还挺有意思的,所谓细思恐极,也不过是转了个弯将死亡拉近到了身旁罢了。但是即便真的这是“我”死前正在回忆的人生的话,“我”也一定要认真而努力的回忆下去,好让那个躺在病榻上的“自己”感受到自己努力过的那一生。
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写的这篇BB呢?
自从接受了精神病治疗,现在“我”和“我”过的都很好。
我只在我学校的贴吧里玩耍,其他的兴趣吧大多只是潜水不冒泡。学校贴吧里自然说的是学校里的事儿,或者脑洞出一些段子和吧友们分享···也就是瞎扯淡。我记得我有一条发帖的小尾巴,是这么写的——“自从接受了精神病治疗,现在我和我过的都很好。”这条尾巴挂在每次发帖的后面久了,偶然有一天一个低等级的小吧友问我:“乱叔?你是一个人玩的这个号吗?”我问对方为啥这么觉得,他说:“因为看你发的帖有时候感觉完全像两个人。”偷笑之余,我脑洞大开的回复他说,对啊,这个号确实不是一个人在玩,所以可能改天你再找此间乱入的时候回你的就不是我啦。
同时记得的一件贴吧里的事件是这样的:一位贴吧里人气很好的学姐的朋友来到学校贴吧,在和一众吧友娱乐了一年多之后,开了一个卖小玩意的帖子,吸引了大批有爱吧友的贡献。然而这位朋友最终却突然人间消失,携款而逃,落下人气很好的学姐落寞了很久,伤了一众吧友脆弱的内心。网络这东西把人遮掩了起来,用一个昵称和几行签名将陌生人联系在一起。你不识我,我不识你,却能畅所欲言。这是我发小所不能理解的。
然而网络的好处也就是它的坏处:网络将人隐藏了起来,将真实世界中的情感隐藏了起来。所以网络中有些是纯粹的真善美,却也尽是露骨的假丑恶。追逐真实世界无法存在的真善美的人,就成了死宅。放纵真实世界无法放肆的假丑恶的人,就成了喷子和脑残。不过,我想BB的却只是这个“藏”字。最终在学校的贴吧里,虽然我那奇葩的脑洞骗不过那些混迹贴吧的老逗比们,不过此间乱入真的被一些单纯的小逗比们认为是几个人在玩了。我似乎有些成功的把我自己“分开”“藏”好了——“逗比的是周一的乱叔”,“高冷的是周二的乱叔”,“说话有理有据的事周三的乱叔”···其实我只不过是在面对一些话题时采用了不同的心态对待,所产生的效果却像是“乱叔们”在贴吧里玩耍一样。有谁知道“此间乱入”到底是谁呢?就连贴吧爆照的照片,我都鸡贼的换上了发小的脑袋。
网络,只不过是隐藏真实自我最简单好理解的举例了。而彼时面对着屏幕的你,真的认识此时打字的”我“吗? 每个人拥有名字,或许,又被这名字捆绑了一生。突然间很羡慕《妙警贼探》中的Neal Caffrey,一套新的证件系统,一个独为异客的异乡,就可以改头换面,用一个新的身份活下去。而他一生,却从未被某个固定的代号束缚,若留的下传奇,那就是其本身的所有精彩人生了。《夏目友人帐》中夏目贵志每与一个妖怪建立了友谊,都会将曾经自己奶奶用法力强行取走并封印在友人帐中的妖怪们的名字还给他们。在我看来也正是还给了妖怪们以自由。而真实中的人们呢?姓名、代号、亦或者统称为面具的这一切,似乎已经将人们束缚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在某些夜深人静的时候,摘下面具的我们,又会是谁呢。
“我”想起了这样大意如此的一段话:人是不可能改变的,因为一个人的此刻全部都是由他过去的一切继承下来的。如果想改天他,必须将他的过去刨开、剔除、刀刀见血的砍掉才可以。然而没有人能做到这些,所以,人是不可能改变的。“我”虽然并不赞同这句话,但却特别喜欢其中的一些观点。人从曾经中走来,往未来而去。人生的经历是比任何代号和面具更加真实和吸引人的。“我”想透过那些伪装和修饰去认识你,阅读过你的曾经,与你共经此时,以判断是否与你携手前行。一段极文艺的话这样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人,还是真实的最好。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令人细思恐极的脑洞”,是这样说的:如果说人死前会在脑中回忆自己的一生,而这“过电影”的速度是实时播放的话,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在临死前了。想想还挺有意思的,所谓细思恐极,也不过是转了个弯将死亡拉近到了身旁罢了。但是即便真的这是“我”死前正在回忆的人生的话,“我”也一定要认真而努力的回忆下去,好让那个躺在病榻上的“自己”感受到自己努力过的那一生。
那么问题就来了:是谁写的这篇BB呢?
自从接受了精神病治疗,现在“我”和“我”过的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