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
![]() |
思考问题的方式真的会影响人的一生,不管你当不当回事。
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大概意思是当人的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时,跟这一领域相关的人、事和物都会随之而来,简单来说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你将吸引什么样的事物。
“吸引力法则”确实能为人带来宽慰,似乎是一种积极的阳光心态。当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时,那么好的事物将会引起共鸣,被他吸引过来。
然而不可置否的是,轻度抑郁者对现实的判断将会更加准确,他们在面对未知事物和选择时往往更加理智,这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抉择。
那么在面对问题时,到底应持哪种心态呢。
下午翻书的时候一句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理想的状态是,一边意识到可能发生不好的事,另一方面心怀感激,具备恢复力,在这之间找到平衡。”
积极的思维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迷惑,过于乐观的人往往忽略了事情本质,以一种类似于“自我欺骗”的模式进行自我疏导。然而这种思考方式在遇到复杂的事物时会自动绕开繁冗的细节,只愿意关注结局是否顺利。
而负面的思维则相反,它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感在某些方面强迫人缕清思路,进行清晰的思考。负面思维者更容易感知到事物转折与契机,让人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做好计划,或是改变行事策略。
然而负面思维对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负担。许多人在面对困难的问题时不愿意思考甚至逃避,这都是一种避开负面思维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乐观主义就成了“逃避主义”。
因此,在生活中是需要两种心态兼备的。用悲观主义随时保持戒备,迫使人理性思考,同时也需乐观心态支撑我们在遇困难时具备自我恢复能力,不至沉沦,一往无前。
原文链接
微信搜索公众号:酸奶菌
关注酸奶菌,关注更多惊喜
![]()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酸奶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