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对于火锅,诸多人其实并不陌生。几个人围炉而坐,一个大锅里都是红油沸煮,等到了油汤烧开,喜欢吃油碟的,就一瓢清油加蒜粒,倘若要是怕上火,也会倒一些蚝油在碗里,爱吃干碟的,葱苗蒜仁、花生芝麻、芫荽豆豉都调在一个碗里,能吃辣的,加些朝天椒剁成细碎,将那锅里煮沸的红油用漏勺加汤勺只一荡,舀汤入碗,再加些盐搅匀。将食材一一入锅,煮熟后入碗蘸而食。习惯吃辣的,汤锅都是红油,色泽颜色也是入味三分,不能吃辣的,点口“鸳鸯锅”,你煮你的红汤,我熬我的清汤,只将一口锅分成两半,犹如象棋中的“楚河汉界”。吃火锅也颇有讲究,北京人的火锅不讲吃,讲“涮”,将牛羊肉切成薄片儿,只放在沸锅里一淌,筷子夹上来蘸点酱汁,放入嘴中即食。因此北方的火锅大多都是“涮”。重庆火锅有它独特的特色,但大多数时候,重庆火锅给我的印象都是重麻轻辣,简单地说,就是花椒多于辣椒,舌尖的味蕾刺激更偏重于“麻”,四川火锅则正好与之相反,多数都是重辣轻麻。而吃一场火锅,就像过了一次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调料调得好的人,色香味俱全,人生活出了精彩。调料调得不好的,尝尽酸甜苦辣后,往往还被人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一口火锅,却似人生。
这部电影就是围绕火锅展开,当然在火锅之下则是有关重庆这座城市的背景介绍,母亲是重庆人,所以从小就免不了到重庆去探亲。对我而言,电影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无论是穿插在城市楼宇之间的轻轨,还是横跨嘉陵江两岸的大桥,还有久久遍布在这座城市地上地下,千疮百孔的防空洞。重庆人对于两样东西异常热爱,一样则是遍布重庆的火锅店,而另外一样则是到处可见的麻将。重庆人的生活节奏也是随着这两样东西在改变,下班之后三五成群不是约在一起吃火锅就是约在一起打麻将。刚开始的雾都全景,直接就将我拉入了这个曾经呆过且印象颇深的城市之中了。
整部电影的故事架构异常简单,主线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场银行劫案。压抑而浓重的电影色彩从一开始就铺满了悬念,不断往前行驶的面包车以及穿插着描述同学情谊的火锅店,都让人感觉剧情扑朔迷离。这部电影的关键之处在于它将重庆特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从火锅到麻将,这只是导演为这条主线增加的一些枝蔓,而重庆最具有特点的还是它的袍哥文化,如果说火锅与麻将代表了重庆饮食文化与生活文化,那么袍哥文化则代表着重庆文化的“另一个侧面”。重庆称为山城,是因为其四处环山,而重庆又称“雾都”,但它与著名的“雾都”伦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雾气多由水蒸气而来,区别于烧煤烧炭工业化污染的伦敦。但有一点它与19世纪的伦敦一样,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重庆出现了袍哥,而伦敦出现了开膛手杰克。
浓郁的黑色幽默与血腥色彩自此而来,事情由一桩银行劫案演变成私自扩建规模想要转让火锅店却不料将洞打到了银行的钱库内。三个兄弟从洞里爬出看到桌上厚厚沓沓堆着的人民币的时候,贪欲的心理活动跃然屏幕之上,而随后发生的一切戏剧性荒诞而真实,但如果将环境重新定位在重庆时,倒也符合整部电影叙事的逻辑。血腥与残忍,再一次直击人心,让现场观众过足了砍杀与搏斗的眼瘾。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暴力元素过多,但却不曾细想,这就是真实而存在的重庆。无论是赌博欠下的赌债也好,还是打打杀杀中的江湖也罢,导演都意在反映真实的重庆,以及有血有肉的重庆人。
电影慢慢地变成了一条主线加两条支线的叙述,其中一条支线则是三位同学在了解到将钱库的洞补上时需要在银行工作的女同学于小惠的帮助时,画面又引出了年少时的单纯与浪漫,单相思的青涩与美好都源于一封于小惠的信,这也从侧面描绘出了三位“厮混”在一起的同学情深。而另一条支线则是赌债,同学感情也因为其中主角刘波的赌债而产生裂痕。债主的步步紧逼与暴力要债,也让两条支线渐渐融入了主线之中,使得故事的戏剧性更加饱满。
说两个细节,一个是于小惠的同事关系,在银行劫案里,试图报警却被发现的同事险遭劫匪剁手之时,于小惠挺身而出救了所有人。这一幕剧情像极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羊脂球在车上帮助了所有人,但到了最后没有人为羊脂球伸出援手。这种赤裸裸地讽喻同样是为了衬托出于小惠的人格魅力。另一个是刘波穷追不舍想要拿回的不是被劫匪抢夺的现金,而是年少时于小惠写给自己的信,这个主题再一次诠释了重庆人的性格特色,你拿走了我的东西,我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要把它拿回来。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突出的电影,无论从人物的特点还是语言的特色来看,这部电影都着重突显出了主题,当然,除了部分重庆话有些描腔描调的感觉之外,加之整部电影一如重庆火锅般辛辣、烫舌与流涎外,更多的则是突出了重庆人的不服输不服软的性格。整部电影中的人物都十分鲜活,哪怕只是小人物,即便只是在刘波身负重伤艰难爬行之时所出现的“观望者”,哪怕事不关己、哪怕庸庸碌碌,都让人眼前一亮,那些在电影中一闪而过的猪肉摊、集市与麻将馆,都成为了这部电影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怎样,它诠释的是一种来自于重庆人骨子里所带有的血性,做事坚持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哪怕这个底线关乎尊严,关乎生存,重庆人都在表达一个特点,“宁可站着生,也绝不跪着死!”
每次去到这座城市,它都是一片水雾横跨在嘉陵江两岸,像一条白色的丝巾轻覆在少女的脸上,给人一种白居易笔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错觉。这座山城给了我太多的印象,解放碑与一棵树,红卫兵烈士陵园与渣滓洞,嘉陵江水与红汤火锅,这些都是有关重庆的点点滴滴。《火锅英雄》,它是一部有关火锅的电影,同样它也是一部关乎生存的电影。任何时候,都应给人以尊重,“怜者不食嗟来之食”,尊严这东西,有时候,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
火锅吃完了,在辛辣与酣畅淋漓的大快朵颐下吃完了。但生活仍然会继续,杜拉斯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饭一蔬,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在疲惫生活中延续着自己的英雄梦想。但这梦想只关乎两个字,这两个字,名为『尊严』。
这部电影就是围绕火锅展开,当然在火锅之下则是有关重庆这座城市的背景介绍,母亲是重庆人,所以从小就免不了到重庆去探亲。对我而言,电影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无论是穿插在城市楼宇之间的轻轨,还是横跨嘉陵江两岸的大桥,还有久久遍布在这座城市地上地下,千疮百孔的防空洞。重庆人对于两样东西异常热爱,一样则是遍布重庆的火锅店,而另外一样则是到处可见的麻将。重庆人的生活节奏也是随着这两样东西在改变,下班之后三五成群不是约在一起吃火锅就是约在一起打麻将。刚开始的雾都全景,直接就将我拉入了这个曾经呆过且印象颇深的城市之中了。
![]() |
整部电影的故事架构异常简单,主线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场银行劫案。压抑而浓重的电影色彩从一开始就铺满了悬念,不断往前行驶的面包车以及穿插着描述同学情谊的火锅店,都让人感觉剧情扑朔迷离。这部电影的关键之处在于它将重庆特有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从火锅到麻将,这只是导演为这条主线增加的一些枝蔓,而重庆最具有特点的还是它的袍哥文化,如果说火锅与麻将代表了重庆饮食文化与生活文化,那么袍哥文化则代表着重庆文化的“另一个侧面”。重庆称为山城,是因为其四处环山,而重庆又称“雾都”,但它与著名的“雾都”伦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的雾气多由水蒸气而来,区别于烧煤烧炭工业化污染的伦敦。但有一点它与19世纪的伦敦一样,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重庆出现了袍哥,而伦敦出现了开膛手杰克。
浓郁的黑色幽默与血腥色彩自此而来,事情由一桩银行劫案演变成私自扩建规模想要转让火锅店却不料将洞打到了银行的钱库内。三个兄弟从洞里爬出看到桌上厚厚沓沓堆着的人民币的时候,贪欲的心理活动跃然屏幕之上,而随后发生的一切戏剧性荒诞而真实,但如果将环境重新定位在重庆时,倒也符合整部电影叙事的逻辑。血腥与残忍,再一次直击人心,让现场观众过足了砍杀与搏斗的眼瘾。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暴力元素过多,但却不曾细想,这就是真实而存在的重庆。无论是赌博欠下的赌债也好,还是打打杀杀中的江湖也罢,导演都意在反映真实的重庆,以及有血有肉的重庆人。
![]() |
电影慢慢地变成了一条主线加两条支线的叙述,其中一条支线则是三位同学在了解到将钱库的洞补上时需要在银行工作的女同学于小惠的帮助时,画面又引出了年少时的单纯与浪漫,单相思的青涩与美好都源于一封于小惠的信,这也从侧面描绘出了三位“厮混”在一起的同学情深。而另一条支线则是赌债,同学感情也因为其中主角刘波的赌债而产生裂痕。债主的步步紧逼与暴力要债,也让两条支线渐渐融入了主线之中,使得故事的戏剧性更加饱满。
说两个细节,一个是于小惠的同事关系,在银行劫案里,试图报警却被发现的同事险遭劫匪剁手之时,于小惠挺身而出救了所有人。这一幕剧情像极了法国作家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羊脂球在车上帮助了所有人,但到了最后没有人为羊脂球伸出援手。这种赤裸裸地讽喻同样是为了衬托出于小惠的人格魅力。另一个是刘波穷追不舍想要拿回的不是被劫匪抢夺的现金,而是年少时于小惠写给自己的信,这个主题再一次诠释了重庆人的性格特色,你拿走了我的东西,我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要把它拿回来。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非常突出的电影,无论从人物的特点还是语言的特色来看,这部电影都着重突显出了主题,当然,除了部分重庆话有些描腔描调的感觉之外,加之整部电影一如重庆火锅般辛辣、烫舌与流涎外,更多的则是突出了重庆人的不服输不服软的性格。整部电影中的人物都十分鲜活,哪怕只是小人物,即便只是在刘波身负重伤艰难爬行之时所出现的“观望者”,哪怕事不关己、哪怕庸庸碌碌,都让人眼前一亮,那些在电影中一闪而过的猪肉摊、集市与麻将馆,都成为了这部电影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怎样,它诠释的是一种来自于重庆人骨子里所带有的血性,做事坚持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哪怕这个底线关乎尊严,关乎生存,重庆人都在表达一个特点,“宁可站着生,也绝不跪着死!”
![]() |
每次去到这座城市,它都是一片水雾横跨在嘉陵江两岸,像一条白色的丝巾轻覆在少女的脸上,给人一种白居易笔下“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错觉。这座山城给了我太多的印象,解放碑与一棵树,红卫兵烈士陵园与渣滓洞,嘉陵江水与红汤火锅,这些都是有关重庆的点点滴滴。《火锅英雄》,它是一部有关火锅的电影,同样它也是一部关乎生存的电影。任何时候,都应给人以尊重,“怜者不食嗟来之食”,尊严这东西,有时候,是生命存在的意义所在。
![]() |
火锅吃完了,在辛辣与酣畅淋漓的大快朵颐下吃完了。但生活仍然会继续,杜拉斯说过:“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饭一蔬,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在疲惫生活中延续着自己的英雄梦想。但这梦想只关乎两个字,这两个字,名为『尊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