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推荐 | 如何成为成功投资人:《我的第一本投资心理学》
战胜自己的贪婪、恐慌与焦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投资人!《我的第一本投资心理学》教你如何客观冷静,战胜自己,走向成功。
若贵出版社对本书感兴趣,欢迎与我司版权部联系。
作者:廖日升
出版日期:2016/04/06
语言:繁体中文
规格:平装/ 304页 / 17 x 23 cm / 单色印刷
若贵出版社想出版该书,欢迎与我司版权部联系。
版权洽谈
电话:0592-6535428
QQ:547137869
邮箱:linlenbooks@163.com
关于作者
廖日升,地质工程师,台 中 一 中 毕 业, 成功大学矿冶与材料科学系学士及硕士,美国威斯康新大学(Madison) 工程力学硕士及岩石力学博士。曾任成功大学(台南)副教授、工业技术研究院(新竹)研究员、加州证券经纪人。居住加州,为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及 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AAII)会员,对美国股市具有多年理论研究与投资实务经验。
目录
作者序──战胜自己的贪婪、恐慌与焦虑,成为真正成功的投资人!
Chapter1 巴菲特的脑袋和你不一样
Part 1 巴菲特的投资人格
Part 2 当心理学遇见经济学
Part 3 做个理性的投资者
Part 4 难以预测的投资市场
Part 5 一定要避开的投资陷阱
Chapter2 人人都要懂的行为金融学
Part 1 洞悉人性的行为金融学
Part 2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新领域
Part 3 用行为金融学掌握投资者心理
Chapter3 投资三大陷阱──贪婪、恐慌与焦虑
Part 1 A股崩盘与亿万男孩俱乐部
Part 2 认出自己的贪婪与恐惧
Part 3 投资人的风险心态
Part 4 投资之前的自我检视
Part 5 比存现金更好的投资选择
Part 6 恐慌与焦虑阻碍投资决策
Chapter4 你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投资人吗?
Part 1 自我陶醉的投资人
Part 2 市场信息引发过度自信
Part 3 小心!你的自信可能是幻觉
Part 4 别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
Chapter5 面对风险,你可以更冷静
Part 1 你就是风险的源头
Part 2 系统性风险
Part 3 非系统性风险
Part 4 其他形式的风险
Chapter6 不确定的投资
Part 1 与不确定性打交道
Part 2 市场波动与投资良机
Part 3 掉入陷阱的八大因素
Part 4 别让风险害你失眠
Chapter7 从众意识与心理账户
Part 1 摆脱盲目的从众意识
Part 2 检视你的心理账户
Chapter8 找出你的「不焦虑投资法」
Part 1 看清你的投资心魔
Part 2 记忆与认知失调
Part 3 一定能克服的心理压力
Part 4 别让天气影响你的投资决策
Chapter9 只要够有耐性,你就是赢家
Part 1 用巴菲特的眼光看市场
Part 2 如果你缺乏耐性
Part 3培养耐性的方法
Chapter10 避免偏见与化解压力的新思维
Part 1 避免偏见的理性投资
Part 2 一定要知道的投资原则
Part 3 化解压力的新思维
Chapter11 卖股心理学
Part 1 对市场信息的反应
Part 2 短期损失的创伤
Part 3 掌握可靠的卖出指南
Chapter12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投资人?
Part 1 投资人类型与投资步骤
Part 2 成功投资人的道路障碍
Part 3 成功投资人的特质及成功准则
▲廖日升在做演讲
自序
一个人的最大敌人,其实是自己!许多人以为进行投资决策时,要面对的是瞬息万变、波涛险恶的市场;殊不知,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恶魔,才是真正阻碍获利,削减信心的关键!
过去许多人都以为恐惧与贪婪是影响市场动向的两个主要因素,例如1990年代晚期投机与贪婪是促成技术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恐惧则主导近年来金融危机期间市场的种种非理性行为。以上说法固不失为真,但实际情形则远非如此单纯,原因是人的思想是如此精密,及人的情绪是如此复杂,以致单凭恐惧与贪婪等情绪实无法适当描述,影响人们如何做出种种投资决策的心理情境,就此点论心理学研究在金融投资领域便有了最佳的切入点,为何如此说呢?
心理学,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学科,乍看它与充塞着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的投资世界相隔颇远,但因心理学家关注并企图了解大脑所有的运作,这些思维运作当然也包括认知控制(即思考与认识的过程)与情绪控制,因此这导致心理学家对人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沟通、如何感受情绪、如何处理讯息、如何决策与如何形成核心理念以引导其处事行为等之积极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当然也适用于投资领域,原因是投资是一种在大脑主导下进行充分运作的求利活动,因此投资与心理学就有了紧密挂钩。
2000年美国经济学者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与心理学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1934-)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前者主要贡献在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替代市场机制的研究,后者是以色列裔美国人,其主要贡献在于判断与决策的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难得之处在于卡尼曼是全球第一个将心理学研究整合入经济学领域的学者,特别是在不确定情形下他对主观判断与决策形成机制有独到见解。2014年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周刊将卡尼曼列为全球排名第十五的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自史密斯与卡尼曼获奖后,行为经济学这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是其分支)从此在投资与经济领域树立起其应有地位,并受到投资人广泛重视。
行为经济学旨在强调人们独特的内在特质(即存在于其头脑中的内在市场)与外在金融市场之压力及由之导致的加强影响间之关系,这内外两种关系若能得到适当协调,你的投资利润就能获得确保,而此种调和关系的达成端赖数种因素而定,其中如你是否具有易受媒体炒作影响的人格特质及个人偏见、欲望与期待、生活情形、人生目标,与是否具有能做出正确财务评估的能力等因素而定。
行为经济学既是做为沟通精神(心理)与物质(经济)世界的桥梁,故其应用自然也能延伸到投资领域,投资心理学(即行为金融学)因此应运而生。熟习运用此门学科能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对投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的评估能力,而所谓投资内在价值指的是投资对象的根本或有形价值,再结合它本身的非金融成分,如管理质量与商誉等,若在股票它指的是超越目前市场价值之外的真实价值。若能客观评估股票真实价值,则在市场有大变化时,必然多了一份「胸有成竹」而处变不惊,如此你就不易随着市场起落而心烦气躁,并进而做出非理性的买卖决策,笔者最近两年对苹果股票的投资经过可为此事做一见证。
我自2013年6月初旬开始买进苹果公司(Apple Inc.) 股票,当时买进价位(分股前)为每股445美元,如此直至2015年5月初旬止前后总计做了数次买进及卖出,开始时每次买进股数较多,随着股价的升高逐渐降低每次的买进数量,迄2015年5月下旬止年度平均回报率约为27%。以上两年期间我对苹果股票多买少卖的原因是它与其他成长型股票相较,其本益比(P/E ratio)相对低多了及市场正走多头之故,此外买前预知它的真实价值也让我在投资过程中减少不少心理压力,至于涉及买卖决策的详情我将在正文中提起。
话说回头,投资心理学除能增进对投资真实价值的评估能力外,它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系统错误的倾向,此种错误在投资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且常会不断重复发生,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投资人在本身的心理压力或偏见下常做出不合理决定之故,此外新闻或其他讯息也可能影响其决定,又或者「失掉一块钱的痛苦要远大于获得一块钱的愉悦」之人性也可能让你错失买卖良机而损失钱。
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投资人在内外压力同时作用下,要想快速做出最佳决策(如交易时机的决定)是颇为困难的,你可能以为你正做出可能的最佳反向(contrarian)决定,但惊慌和恐惧却潜伏在你的投资选择之中,它们导致你在错误情况下做出错误的买卖决策。例如当市场如自由落体般下坠时,即使是最聪明及最有经验的散户投资人也可能做出最不明智的决定,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当全球股市大跌之际,及2009年3月5日当美国股市到达十年新低时,当时大多数的散户投资人皆急着卖股,糟糕的是他们卖股的时机正好选在市场底部。直到2012年早成惊弓之鸟的这些散户,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不敢如以往般进场买股票,这种现象说明散户对市场产生过度反应,以致出现了买高卖低的错误抉择。
真实情形显示,投资人在前两次市场大跌之际显然卖得太快,而又买得太慢,或甚至于该买的时候不买。另一种相反情况是当你应去卖股时却没有卖掉它,这种事往往发生在你手头持有一档好股票,你心中反覆盘算着藏有它,期望它在往后数年继续增加价值,甚至于想象着有一天它可能做为退休老本。然而今日的好股未必是明日的好股,当其光环褪色时也就是你应狠下心来卖掉它的时候。
上面提到的这两种卖得太快或买得太慢的非理性交易,其实都间接反映了投资人内心的恐惧与贪婪,除此尚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造成此种结果,为了以上缘故,本书叙述的范畴就不仅止于恐惧与贪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而更旁及其他,目的是希望这些叙述能让读者认识及了解更多影响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而更重要的是透过书中叙述你可能避免它们日后出现在你的投资生涯。
总之,从心灵上武装自己,尽量克服恐惧与贪婪,这是一个成功投资者最起码应具备的条件,而这种心理基础最好是愈早养成愈好,如沃伦‧巴菲特的早年成长经历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他十岁时首度造访纽约证券交易所,十一岁时为自己买了三股石油股,并帮其姐多丽丝买了三股相同公司股票。高中时巴菲特更进一步投资其父的企业,并买进一个农场,扮起企业主的角色,其高中毕业年鉴的图片上写着“喜欢数学,未来的股票经纪人”数个字,然而这只是其幼年抱负,其未来成就岂仅是股票经纪人。巴菲特的幼年经历坚实打下了他日后成为全球数一、数二首富,及最成功投资人的重要基石。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有幸具有像巴菲特的早期经历,也无法期望人人拥有像巴菲特的投资天赋与后来际遇,但若投资人能尽早接受适当的教育与市场历练,他应更能健全其心灵及改善其投资技巧与策略。2009年由巴菲特担纲及亲自配音的卡通节目“神祕百万富豪俱乐部”(SecretMillionaires Club)出现于家庭电视频道(如今在youtube也可看到),该节目的重大意义是在让孩童认识理财。巴菲特说“不了解理财日后就不能成为成功且负责的成年人。”他又说“这些虽是老掉牙的知识,但仍必须教给下一代,有的幸运孩童其家里会教导这些知识,但多数孩童没这份运气。”
本着投资理财的相同目的,《我的第一本投资心理学》这本书却是着重于投资心理,其主要内容是在探讨究竟有哪些行为,它们有可能将明明有机会获利的决策,转变成全盘皆输的愚策。读者若能尽早理解这些行为,不但日后能顺利筑起一道投资市场的强固防火墙,同时也能为其未来人生铺下一条坦途。序言的最后再度引用巴菲特的话,他说“我阅读更多,思考更多,就比多数业界人士更少做出冲动决定”,笔者期望藉此言来与读者共勉。
编辑/黄宜欣
-THE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有需要自费出书、学术论文发表,版权引进或输出
欢迎联系我们
电话:86-592-6535428
QQ:
547137869(版权输入)2172958502(版权输出)
526341599(自费出书)2145922795(学术出版)
QQ交流群:
86481315(版权贸易)224288157 (投稿交流)
公司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沧翔路54、56号(海沧房产站旁)
投稿邮箱:
linleneditor@163.com(投稿专用)
linlenbooks@163.com(版权贸易专用)
若贵出版社对本书感兴趣,欢迎与我司版权部联系。
![]() |
作者:廖日升
出版日期:2016/04/06
语言:繁体中文
规格:平装/ 304页 / 17 x 23 cm / 单色印刷
若贵出版社想出版该书,欢迎与我司版权部联系。
版权洽谈
电话:0592-6535428
QQ:547137869
邮箱:linlenbooks@163.com
关于作者
廖日升,地质工程师,台 中 一 中 毕 业, 成功大学矿冶与材料科学系学士及硕士,美国威斯康新大学(Madison) 工程力学硕士及岩石力学博士。曾任成功大学(台南)副教授、工业技术研究院(新竹)研究员、加州证券经纪人。居住加州,为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及 美国个人投资者协会(AAII)会员,对美国股市具有多年理论研究与投资实务经验。
目录
作者序──战胜自己的贪婪、恐慌与焦虑,成为真正成功的投资人!
Chapter1 巴菲特的脑袋和你不一样
Part 1 巴菲特的投资人格
Part 2 当心理学遇见经济学
Part 3 做个理性的投资者
Part 4 难以预测的投资市场
Part 5 一定要避开的投资陷阱
Chapter2 人人都要懂的行为金融学
Part 1 洞悉人性的行为金融学
Part 2 经济学与心理学的新领域
Part 3 用行为金融学掌握投资者心理
Chapter3 投资三大陷阱──贪婪、恐慌与焦虑
Part 1 A股崩盘与亿万男孩俱乐部
Part 2 认出自己的贪婪与恐惧
Part 3 投资人的风险心态
Part 4 投资之前的自我检视
Part 5 比存现金更好的投资选择
Part 6 恐慌与焦虑阻碍投资决策
Chapter4 你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投资人吗?
Part 1 自我陶醉的投资人
Part 2 市场信息引发过度自信
Part 3 小心!你的自信可能是幻觉
Part 4 别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
Chapter5 面对风险,你可以更冷静
Part 1 你就是风险的源头
Part 2 系统性风险
Part 3 非系统性风险
Part 4 其他形式的风险
Chapter6 不确定的投资
Part 1 与不确定性打交道
Part 2 市场波动与投资良机
Part 3 掉入陷阱的八大因素
Part 4 别让风险害你失眠
Chapter7 从众意识与心理账户
Part 1 摆脱盲目的从众意识
Part 2 检视你的心理账户
Chapter8 找出你的「不焦虑投资法」
Part 1 看清你的投资心魔
Part 2 记忆与认知失调
Part 3 一定能克服的心理压力
Part 4 别让天气影响你的投资决策
Chapter9 只要够有耐性,你就是赢家
Part 1 用巴菲特的眼光看市场
Part 2 如果你缺乏耐性
Part 3培养耐性的方法
Chapter10 避免偏见与化解压力的新思维
Part 1 避免偏见的理性投资
Part 2 一定要知道的投资原则
Part 3 化解压力的新思维
Chapter11 卖股心理学
Part 1 对市场信息的反应
Part 2 短期损失的创伤
Part 3 掌握可靠的卖出指南
Chapter12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投资人?
Part 1 投资人类型与投资步骤
Part 2 成功投资人的道路障碍
Part 3 成功投资人的特质及成功准则
![]() |
▲廖日升在做演讲
自序
一个人的最大敌人,其实是自己!许多人以为进行投资决策时,要面对的是瞬息万变、波涛险恶的市场;殊不知,源自于内心深处的恶魔,才是真正阻碍获利,削减信心的关键!
过去许多人都以为恐惧与贪婪是影响市场动向的两个主要因素,例如1990年代晚期投机与贪婪是促成技术泡沫产生的重要原因,而恐惧则主导近年来金融危机期间市场的种种非理性行为。以上说法固不失为真,但实际情形则远非如此单纯,原因是人的思想是如此精密,及人的情绪是如此复杂,以致单凭恐惧与贪婪等情绪实无法适当描述,影响人们如何做出种种投资决策的心理情境,就此点论心理学研究在金融投资领域便有了最佳的切入点,为何如此说呢?
心理学,它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究竟是如何运作的学科,乍看它与充塞着资产负债表与收益表的投资世界相隔颇远,但因心理学家关注并企图了解大脑所有的运作,这些思维运作当然也包括认知控制(即思考与认识的过程)与情绪控制,因此这导致心理学家对人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沟通、如何感受情绪、如何处理讯息、如何决策与如何形成核心理念以引导其处事行为等之积极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当然也适用于投资领域,原因是投资是一种在大脑主导下进行充分运作的求利活动,因此投资与心理学就有了紧密挂钩。
2000年美国经济学者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1927-)与心理学者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1934-)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前者主要贡献在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替代市场机制的研究,后者是以色列裔美国人,其主要贡献在于判断与决策的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难得之处在于卡尼曼是全球第一个将心理学研究整合入经济学领域的学者,特别是在不确定情形下他对主观判断与决策形成机制有独到见解。2014年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周刊将卡尼曼列为全球排名第十五的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自史密斯与卡尼曼获奖后,行为经济学这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是其分支)从此在投资与经济领域树立起其应有地位,并受到投资人广泛重视。
行为经济学旨在强调人们独特的内在特质(即存在于其头脑中的内在市场)与外在金融市场之压力及由之导致的加强影响间之关系,这内外两种关系若能得到适当协调,你的投资利润就能获得确保,而此种调和关系的达成端赖数种因素而定,其中如你是否具有易受媒体炒作影响的人格特质及个人偏见、欲望与期待、生活情形、人生目标,与是否具有能做出正确财务评估的能力等因素而定。
行为经济学既是做为沟通精神(心理)与物质(经济)世界的桥梁,故其应用自然也能延伸到投资领域,投资心理学(即行为金融学)因此应运而生。熟习运用此门学科能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对投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的评估能力,而所谓投资内在价值指的是投资对象的根本或有形价值,再结合它本身的非金融成分,如管理质量与商誉等,若在股票它指的是超越目前市场价值之外的真实价值。若能客观评估股票真实价值,则在市场有大变化时,必然多了一份「胸有成竹」而处变不惊,如此你就不易随着市场起落而心烦气躁,并进而做出非理性的买卖决策,笔者最近两年对苹果股票的投资经过可为此事做一见证。
我自2013年6月初旬开始买进苹果公司(Apple Inc.) 股票,当时买进价位(分股前)为每股445美元,如此直至2015年5月初旬止前后总计做了数次买进及卖出,开始时每次买进股数较多,随着股价的升高逐渐降低每次的买进数量,迄2015年5月下旬止年度平均回报率约为27%。以上两年期间我对苹果股票多买少卖的原因是它与其他成长型股票相较,其本益比(P/E ratio)相对低多了及市场正走多头之故,此外买前预知它的真实价值也让我在投资过程中减少不少心理压力,至于涉及买卖决策的详情我将在正文中提起。
话说回头,投资心理学除能增进对投资真实价值的评估能力外,它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产生系统错误的倾向,此种错误在投资过程中是经常发生的,且常会不断重复发生,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投资人在本身的心理压力或偏见下常做出不合理决定之故,此外新闻或其他讯息也可能影响其决定,又或者「失掉一块钱的痛苦要远大于获得一块钱的愉悦」之人性也可能让你错失买卖良机而损失钱。
事实情况也的确如此,投资人在内外压力同时作用下,要想快速做出最佳决策(如交易时机的决定)是颇为困难的,你可能以为你正做出可能的最佳反向(contrarian)决定,但惊慌和恐惧却潜伏在你的投资选择之中,它们导致你在错误情况下做出错误的买卖决策。例如当市场如自由落体般下坠时,即使是最聪明及最有经验的散户投资人也可能做出最不明智的决定,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当全球股市大跌之际,及2009年3月5日当美国股市到达十年新低时,当时大多数的散户投资人皆急着卖股,糟糕的是他们卖股的时机正好选在市场底部。直到2012年早成惊弓之鸟的这些散户,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不敢如以往般进场买股票,这种现象说明散户对市场产生过度反应,以致出现了买高卖低的错误抉择。
真实情形显示,投资人在前两次市场大跌之际显然卖得太快,而又买得太慢,或甚至于该买的时候不买。另一种相反情况是当你应去卖股时却没有卖掉它,这种事往往发生在你手头持有一档好股票,你心中反覆盘算着藏有它,期望它在往后数年继续增加价值,甚至于想象着有一天它可能做为退休老本。然而今日的好股未必是明日的好股,当其光环褪色时也就是你应狠下心来卖掉它的时候。
上面提到的这两种卖得太快或买得太慢的非理性交易,其实都间接反映了投资人内心的恐惧与贪婪,除此尚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造成此种结果,为了以上缘故,本书叙述的范畴就不仅止于恐惧与贪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而更旁及其他,目的是希望这些叙述能让读者认识及了解更多影响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而更重要的是透过书中叙述你可能避免它们日后出现在你的投资生涯。
总之,从心灵上武装自己,尽量克服恐惧与贪婪,这是一个成功投资者最起码应具备的条件,而这种心理基础最好是愈早养成愈好,如沃伦‧巴菲特的早年成长经历就是一面最好的镜子,他十岁时首度造访纽约证券交易所,十一岁时为自己买了三股石油股,并帮其姐多丽丝买了三股相同公司股票。高中时巴菲特更进一步投资其父的企业,并买进一个农场,扮起企业主的角色,其高中毕业年鉴的图片上写着“喜欢数学,未来的股票经纪人”数个字,然而这只是其幼年抱负,其未来成就岂仅是股票经纪人。巴菲特的幼年经历坚实打下了他日后成为全球数一、数二首富,及最成功投资人的重要基石。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有幸具有像巴菲特的早期经历,也无法期望人人拥有像巴菲特的投资天赋与后来际遇,但若投资人能尽早接受适当的教育与市场历练,他应更能健全其心灵及改善其投资技巧与策略。2009年由巴菲特担纲及亲自配音的卡通节目“神祕百万富豪俱乐部”(SecretMillionaires Club)出现于家庭电视频道(如今在youtube也可看到),该节目的重大意义是在让孩童认识理财。巴菲特说“不了解理财日后就不能成为成功且负责的成年人。”他又说“这些虽是老掉牙的知识,但仍必须教给下一代,有的幸运孩童其家里会教导这些知识,但多数孩童没这份运气。”
本着投资理财的相同目的,《我的第一本投资心理学》这本书却是着重于投资心理,其主要内容是在探讨究竟有哪些行为,它们有可能将明明有机会获利的决策,转变成全盘皆输的愚策。读者若能尽早理解这些行为,不但日后能顺利筑起一道投资市场的强固防火墙,同时也能为其未来人生铺下一条坦途。序言的最后再度引用巴菲特的话,他说“我阅读更多,思考更多,就比多数业界人士更少做出冲动决定”,笔者期望藉此言来与读者共勉。
编辑/黄宜欣
-THE END-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你有需要自费出书、学术论文发表,版权引进或输出
欢迎联系我们
![]() |
电话:86-592-6535428
QQ:
547137869(版权输入)2172958502(版权输出)
526341599(自费出书)2145922795(学术出版)
QQ交流群:
86481315(版权贸易)224288157 (投稿交流)
公司地址:厦门市海沧区沧翔路54、56号(海沧房产站旁)
投稿邮箱:
linleneditor@163.com(投稿专用)
linlenbooks@163.com(版权贸易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