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不再给我送花的男孩
那个不再给我送花的男孩
文/抒小颜
大概不同阶段爱情有不同的模样,只要还是他,只要还是爱情就好。---题记
初识G先生时,我十九岁,他二十二岁,彼时我们都还是校园里青涩的少年,又都是对方的初恋,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对方。为了带我吃顿西餐,他连着几天在寝室吃泡面,为了在生日时带我旅游和吃大餐,他骑着自行车在沈阳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来回给三个高中生做家教,为了满足我的小文艺情怀,在手头紧的学生时代他不止一次地送我亦舒小说和玫瑰花。
身处女生众多的外国语学院,只要有人收到花,就会得到身边人的艳羡,大学时的我亦是那样幸福地享受着这羡慕和浪漫。玫瑰花飘香的早上,我哼着歌走出宿舍,觉得爱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帅气的少年,亦舒的小说,含苞欲放的玫瑰花,歌唱生活的姑娘。
转眼,我本科毕业,那个给我送花的男孩也研究生毕业了,我们跟随毕业的大潮来到北京,为买房焦虑,为装修奔波。因为生活的琐碎争执不断,不同的职场环境和专业领域又将我们塑造成不同的社会人,原来胆小温和的姑娘变成泼辣勇敢的女汉子,原本老实沉默的理科男变成了开朗成熟有想法的男子汉,冲突不可避免,这时候的爱情变成了一边嫌弃,一边不离不弃。
然后结婚,连个求婚仪式都免了,随便选个日子去民政局盖章,随便买了个简单的黄金戒指,带了两天随手扔进了抽屉。去老家办完婚礼,用剩余的几天婚假去了一个不知名的海边,度蜜月的路上都在吵架,全然不是爱情小说里描写的幸福的婚姻生活。
过了一年,当他改正了不爱洗澡的习惯,当他习惯了我一睡不醒的周末,当我们在炒菜放多少酱油,包饺子吃什么馅,喝小米粥还是大米粥这些事上愉快地握手言和,婚姻总算有了婚姻的样子了。老公,老婆恋爱时就开始喊,却在结婚磨合一年后才逐渐适应了这种角色。
传说中的磨合期过了,再没有争吵,爱情这个东西似乎又出现了。他会准确地预知我周末起床的时间,准时地备好饭;不爱看电视的我硬是在他的影响下追了好几部电视剧,在公司的茶水间和同事兴高采烈地分享;他冲动的性格在我屡次的反对下变得平和,我任意妄为的消费观亦在他的建议下学会了精打细算;时不时地我赞扬他不断进步的厨艺,他支持我为读书写作需要的空间,大学时那个喊我宝贝的少年似乎又回来了。只不过,我们不用为了见一面在寒冷的冬天里从南门走到西门,不用为了买一件让对方惊喜的礼物绞尽脑汁地省钱。
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之后,他给我买包,买漂亮的裙子,带我去原来只敢路过的餐厅潇洒地点大餐,去超市总会把我爱吃的放满购物车。他记得我所有的喜欢和不喜欢,他亦支持我大部分的兴趣和爱好,只是再不送花给我。
过生日的时候没有,情人节的时候没有,结婚纪念日的时候没有,当每一个有可能拥有玫瑰花的日子到来,我的渴望在每一次失望里隐藏。也曾经撒娇地索要,他总说:“玫瑰花太不实惠了,不如买件衣服,买点吃的”,直至我渐渐接受了“玫瑰花期短又贵还不如买件合身的衣服上算”的想法。
从省下饭钱也要送花的学生时代到有钱也不愿花在花上的现在,爱情逐渐褪去了最初的青涩。我开始关心他出现的脂肪肝,他要求我每天都吃新鲜的水果,他会在我加班到家的晚上煮碗面,我会在打折的季节给他多买几件衬衫,他会在梦里喊我宝贝宝贝,我也不再指责他没有生活情趣。爱情变成了平淡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包容和理解。
情人节,好几个单身女同事都收到了玫瑰花,整个办公室弥漫了花香,有同事羡慕地说:“能收到玫瑰花真好啊,结了婚的女人有那钱都用来买葱买蒜了。
不知道有多少已婚的女人跟我一样,把人家的玫瑰花拍了照片发给另一端的他,叫嚣道:“你看,我一同事收到了玫瑰花,你什么时候也能买给我?一点不浪漫”。
那一端的他却振振有词:“不给你送花,每早做饭我都记得给你煮个鸡蛋,这不也叫浪漫吗?”
好吧,当初给我送花的男孩,变成了今日给我煮鸡蛋的先生,这不就是爱情经历悠悠岁月之后的样子吗?
文/抒小颜
大概不同阶段爱情有不同的模样,只要还是他,只要还是爱情就好。---题记
初识G先生时,我十九岁,他二十二岁,彼时我们都还是校园里青涩的少年,又都是对方的初恋,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给对方。为了带我吃顿西餐,他连着几天在寝室吃泡面,为了在生日时带我旅游和吃大餐,他骑着自行车在沈阳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来回给三个高中生做家教,为了满足我的小文艺情怀,在手头紧的学生时代他不止一次地送我亦舒小说和玫瑰花。
身处女生众多的外国语学院,只要有人收到花,就会得到身边人的艳羡,大学时的我亦是那样幸福地享受着这羡慕和浪漫。玫瑰花飘香的早上,我哼着歌走出宿舍,觉得爱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帅气的少年,亦舒的小说,含苞欲放的玫瑰花,歌唱生活的姑娘。
转眼,我本科毕业,那个给我送花的男孩也研究生毕业了,我们跟随毕业的大潮来到北京,为买房焦虑,为装修奔波。因为生活的琐碎争执不断,不同的职场环境和专业领域又将我们塑造成不同的社会人,原来胆小温和的姑娘变成泼辣勇敢的女汉子,原本老实沉默的理科男变成了开朗成熟有想法的男子汉,冲突不可避免,这时候的爱情变成了一边嫌弃,一边不离不弃。
然后结婚,连个求婚仪式都免了,随便选个日子去民政局盖章,随便买了个简单的黄金戒指,带了两天随手扔进了抽屉。去老家办完婚礼,用剩余的几天婚假去了一个不知名的海边,度蜜月的路上都在吵架,全然不是爱情小说里描写的幸福的婚姻生活。
过了一年,当他改正了不爱洗澡的习惯,当他习惯了我一睡不醒的周末,当我们在炒菜放多少酱油,包饺子吃什么馅,喝小米粥还是大米粥这些事上愉快地握手言和,婚姻总算有了婚姻的样子了。老公,老婆恋爱时就开始喊,却在结婚磨合一年后才逐渐适应了这种角色。
传说中的磨合期过了,再没有争吵,爱情这个东西似乎又出现了。他会准确地预知我周末起床的时间,准时地备好饭;不爱看电视的我硬是在他的影响下追了好几部电视剧,在公司的茶水间和同事兴高采烈地分享;他冲动的性格在我屡次的反对下变得平和,我任意妄为的消费观亦在他的建议下学会了精打细算;时不时地我赞扬他不断进步的厨艺,他支持我为读书写作需要的空间,大学时那个喊我宝贝的少年似乎又回来了。只不过,我们不用为了见一面在寒冷的冬天里从南门走到西门,不用为了买一件让对方惊喜的礼物绞尽脑汁地省钱。
经济条件逐渐改善之后,他给我买包,买漂亮的裙子,带我去原来只敢路过的餐厅潇洒地点大餐,去超市总会把我爱吃的放满购物车。他记得我所有的喜欢和不喜欢,他亦支持我大部分的兴趣和爱好,只是再不送花给我。
过生日的时候没有,情人节的时候没有,结婚纪念日的时候没有,当每一个有可能拥有玫瑰花的日子到来,我的渴望在每一次失望里隐藏。也曾经撒娇地索要,他总说:“玫瑰花太不实惠了,不如买件衣服,买点吃的”,直至我渐渐接受了“玫瑰花期短又贵还不如买件合身的衣服上算”的想法。
从省下饭钱也要送花的学生时代到有钱也不愿花在花上的现在,爱情逐渐褪去了最初的青涩。我开始关心他出现的脂肪肝,他要求我每天都吃新鲜的水果,他会在我加班到家的晚上煮碗面,我会在打折的季节给他多买几件衬衫,他会在梦里喊我宝贝宝贝,我也不再指责他没有生活情趣。爱情变成了平淡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包容和理解。
情人节,好几个单身女同事都收到了玫瑰花,整个办公室弥漫了花香,有同事羡慕地说:“能收到玫瑰花真好啊,结了婚的女人有那钱都用来买葱买蒜了。
不知道有多少已婚的女人跟我一样,把人家的玫瑰花拍了照片发给另一端的他,叫嚣道:“你看,我一同事收到了玫瑰花,你什么时候也能买给我?一点不浪漫”。
那一端的他却振振有词:“不给你送花,每早做饭我都记得给你煮个鸡蛋,这不也叫浪漫吗?”
好吧,当初给我送花的男孩,变成了今日给我煮鸡蛋的先生,这不就是爱情经历悠悠岁月之后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