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准备拯救中国电影圈了,你准备好了吗
4月13日,一道足以让全宇宙影迷都翘首以待的消息,从上海音乐厅传出。
韩寒,宣布他的下部导演作品,名为《天空制造》,投资三亿,明年上映。而2018年,他将会推出改编自《三重门》的电影,要“让18年前的青春沸腾”。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能拯救中国观众于水火的天才出手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叔不禁心潮澎湃、老泪纵横!激动三天三夜之后,大叔决定给你们普及一下,为什么积重难返的中国电影,注定一定以及肯定,非韩寒不能救也。
一、韩寒是现今中国唯一的、真正的、绝顶的“天”才
根据现有报导,16岁之前的韩寒,是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小坏蛋,因为在学校“从不读书”、包括语文在内的7门课挂科、高一就退了学。
而几个月后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从来不读书”的韩寒,展现天才本色,在只用了1小时就完成的文章《杯中窥人》里,不仅提到列子、老子、李白、胡适、李敖、钱钟书,吴宓、叶公超等,里面还引用了一本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为何物的“天书”——《舌华录》。
作为天才,古典四大名著这种俗物肯定是入不了韩寒的法眼的,他也在采访中表示“从没读过四大名著”。
不过,在自己的初中时期代表作《三重门》的第一章里,韩寒却放下高贵的身段,评论了《红楼梦》《水浒传》以及《尚书》《论语》《左传》《怵济传》《史记》《战国策》等等这些自己看也不看一眼的地摊货。
虽然古往今来被冠以“天才”的作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在我们15岁就写出了中年人思想深度的天才作家韩寒面前,38岁才写出《狂人日记》的鲁迅, 51岁才吟出《将进酒》的李白,显然都只是拖拖垮垮的“老爷车”而已。
二、中国电影不缺人才,缺的正是韩寒这样的“天才”
从我们韩导信手拈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看,无论是导演手法、艺术追求还是演员调教上,都要领先包括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在内的其他中国导演,至少500年。有这样的天才
What,你说这领先世界500年的导演手法,你看不懂?没问题,大叔接下来就让你懂。我们的天才导演韩寒,到底天才在哪里。
A、前无古人的艺术创新
在《后会无期》中,韩导打破了电影教科书中的一切故事定律。韩导很明白,正是“主角决定”、“矛盾爆发”、“情感积蓄”这些来自好莱坞的电影八股,让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早早地走进了死胡同。
所以,他的电影,绝对不能让主角成为“主角”,绝对要把矛盾扼杀在爆发之前,绝对要把情感掐灭在烟灰缸里。
于是, “无主角、无矛盾、无感情”的三无电影《后会无期》,就这样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姿态破土而出。没错,除非是我们韩导再次出手超越自己,拍出一部 “四无”电影,否则,面对如此的天才作品,别说是中国的这些导演,就算来100个费里尼博格曼黑泽明塔可夫斯基,也只有给我们韩导排队擦皮鞋的份。
B登峰造极的叙事功底
作为天才导演,韩导很明白,电影归根结底是“叙事的艺术”,而“叙事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叙事”。什么叫做叙事?没错,大叔早上起来,哼个曲子刷个牙子,照个镜子刮个胡子,蒸把蛋子吃把饭子,然后把它写出来,这就是叙事。
韩导非常清楚,作为电影叙事的最高境界,就是“大象无形”,什么铺垫啊推进啊爆发啊反转啊这些所谓的叙事技巧,那是三流导演才在意的,所谓天才的技巧,就是不用技巧。
所以,韩导拍片的唯一任务,就是把一干演员开着一辆越野车的吃喝拉撒,记录在镜头里,剪成一部90分钟的片子。于是在《后会无期》中,我们看到了无比珍贵的现实主义大师级的“大象无形”式的经典叙事示范镜头:三个将近30岁的成年男人,掏出自己的JJ,在草丛里比谁尿得更高更远更持久,其在银幕上的持续时间,远远超过正常男人的解决速度。
没错,要是我不尿这么长,怎么能表现艺术高于生活呢?
C出神入化的演员调教
作为一部与生俱来艺术高度就要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那么0.01厘米的天才电影,演员,是绝不能拖后腿的。
虽然我们有了天才导演,但是我们却没有天才的演员,这些演员要是不懂得导演的艺术追求,不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不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那该怎个办办?
对于天才导演来说,其实这些根本不是问题。你应该听说过“潜规则”吧,嗯,不要太狭隘地理解这个词了,其实导演对演员的潜规则是这样滴:演员演了几天,导演并不满意,表面上他面不改色地让你当主角继续演下去,实际上我的镜头,早就对准了我家的那只狗。
没错,调教一只狗,要比调教一个演员难上100倍是不是?让一只狗“潜规则”掉电影的男一号更是难上加难是不是?嗯,所以,这部别名《一条潜规则的狗》的电影,足以因为其高难度的演员调教和演出,,载入电影史上的经典名录。
SO,拯救中国电影的大任,舍韩寒其谁
身为天才中的天才、大胆打破电影老八股、创造性地让狗潜规则男主角的导演,大叔只想说,韩导,请速速来解救被《小时代》、《煎饼侠》、《奔跑吧,兄弟》熏得乌烟瘴气的中国电影圈。
下面,请跟大叔一起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韩小野,她的爸爸飚赛车喂,呼儿嗨哟,他是中国电影大救星……”
不良大叔,你身边的“照妖镜”,想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韩寒,宣布他的下部导演作品,名为《天空制造》,投资三亿,明年上映。而2018年,他将会推出改编自《三重门》的电影,要“让18年前的青春沸腾”。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能拯救中国观众于水火的天才出手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叔不禁心潮澎湃、老泪纵横!激动三天三夜之后,大叔决定给你们普及一下,为什么积重难返的中国电影,注定一定以及肯定,非韩寒不能救也。
一、韩寒是现今中国唯一的、真正的、绝顶的“天”才
根据现有报导,16岁之前的韩寒,是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小坏蛋,因为在学校“从不读书”、包括语文在内的7门课挂科、高一就退了学。
而几个月后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从来不读书”的韩寒,展现天才本色,在只用了1小时就完成的文章《杯中窥人》里,不仅提到列子、老子、李白、胡适、李敖、钱钟书,吴宓、叶公超等,里面还引用了一本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为何物的“天书”——《舌华录》。
作为天才,古典四大名著这种俗物肯定是入不了韩寒的法眼的,他也在采访中表示“从没读过四大名著”。
不过,在自己的初中时期代表作《三重门》的第一章里,韩寒却放下高贵的身段,评论了《红楼梦》《水浒传》以及《尚书》《论语》《左传》《怵济传》《史记》《战国策》等等这些自己看也不看一眼的地摊货。
虽然古往今来被冠以“天才”的作家,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在我们15岁就写出了中年人思想深度的天才作家韩寒面前,38岁才写出《狂人日记》的鲁迅, 51岁才吟出《将进酒》的李白,显然都只是拖拖垮垮的“老爷车”而已。
二、中国电影不缺人才,缺的正是韩寒这样的“天才”
从我们韩导信手拈来的处女作《后会无期》看,无论是导演手法、艺术追求还是演员调教上,都要领先包括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在内的其他中国导演,至少500年。有这样的天才
What,你说这领先世界500年的导演手法,你看不懂?没问题,大叔接下来就让你懂。我们的天才导演韩寒,到底天才在哪里。
A、前无古人的艺术创新
在《后会无期》中,韩导打破了电影教科书中的一切故事定律。韩导很明白,正是“主角决定”、“矛盾爆发”、“情感积蓄”这些来自好莱坞的电影八股,让电影这门年轻的艺术,早早地走进了死胡同。
所以,他的电影,绝对不能让主角成为“主角”,绝对要把矛盾扼杀在爆发之前,绝对要把情感掐灭在烟灰缸里。
于是, “无主角、无矛盾、无感情”的三无电影《后会无期》,就这样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姿态破土而出。没错,除非是我们韩导再次出手超越自己,拍出一部 “四无”电影,否则,面对如此的天才作品,别说是中国的这些导演,就算来100个费里尼博格曼黑泽明塔可夫斯基,也只有给我们韩导排队擦皮鞋的份。
B登峰造极的叙事功底
作为天才导演,韩导很明白,电影归根结底是“叙事的艺术”,而“叙事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叙事”。什么叫做叙事?没错,大叔早上起来,哼个曲子刷个牙子,照个镜子刮个胡子,蒸把蛋子吃把饭子,然后把它写出来,这就是叙事。
韩导非常清楚,作为电影叙事的最高境界,就是“大象无形”,什么铺垫啊推进啊爆发啊反转啊这些所谓的叙事技巧,那是三流导演才在意的,所谓天才的技巧,就是不用技巧。
所以,韩导拍片的唯一任务,就是把一干演员开着一辆越野车的吃喝拉撒,记录在镜头里,剪成一部90分钟的片子。于是在《后会无期》中,我们看到了无比珍贵的现实主义大师级的“大象无形”式的经典叙事示范镜头:三个将近30岁的成年男人,掏出自己的JJ,在草丛里比谁尿得更高更远更持久,其在银幕上的持续时间,远远超过正常男人的解决速度。
没错,要是我不尿这么长,怎么能表现艺术高于生活呢?
C出神入化的演员调教
作为一部与生俱来艺术高度就要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那么0.01厘米的天才电影,演员,是绝不能拖后腿的。
虽然我们有了天才导演,但是我们却没有天才的演员,这些演员要是不懂得导演的艺术追求,不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不理解导演的良苦用心,那该怎个办办?
对于天才导演来说,其实这些根本不是问题。你应该听说过“潜规则”吧,嗯,不要太狭隘地理解这个词了,其实导演对演员的潜规则是这样滴:演员演了几天,导演并不满意,表面上他面不改色地让你当主角继续演下去,实际上我的镜头,早就对准了我家的那只狗。
没错,调教一只狗,要比调教一个演员难上100倍是不是?让一只狗“潜规则”掉电影的男一号更是难上加难是不是?嗯,所以,这部别名《一条潜规则的狗》的电影,足以因为其高难度的演员调教和演出,,载入电影史上的经典名录。
SO,拯救中国电影的大任,舍韩寒其谁
身为天才中的天才、大胆打破电影老八股、创造性地让狗潜规则男主角的导演,大叔只想说,韩导,请速速来解救被《小时代》、《煎饼侠》、《奔跑吧,兄弟》熏得乌烟瘴气的中国电影圈。
下面,请跟大叔一起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韩小野,她的爸爸飚赛车喂,呼儿嗨哟,他是中国电影大救星……”
不良大叔,你身边的“照妖镜”,想关注,请长按二维码。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