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解脱(一)
文/笙箫
1934年农历10月24日是一个平年,是农历甲戌年(狗年),同时也是民国二十三年。汪家村并没有因为当时社会的局势而动乱不安,仿佛与世隔绝一般的存在着,家家户户还是很平静的过着日子。
只有靠近河塘边的汪大贵家,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在喧闹,原来汪大贵的老婆今天又要临盆了,这是他们第四个孩子出身,前三个都是女儿。旧时代的人们总是很希望可以有很多孩子,热闹、防老。最好可以多生几个男孩,日后好养老,也可以更好传宗接代,汪大贵其实一直都是这么想的。产婆早已准备好接生的准备,只是这个孩子显得有点不乖,让大家都铁定的认为肯定是个男孩,不然不会这般调皮,久久不出来。
产婆说:“使劲,已经可以看到孩子的头了。”汪大贵和三个孩子站在门外,心里是急得上窜下窜的,双手合十,祈求者母子平安,是的,汪大贵他是相信这回肯定是个男孩的。
“菩萨保佑,母子平安,我一定每逢初一十五都拜祭您,母子平安,母子平安,我连名字都想好了,叫汪荣,汪家的荣耀啊,菩萨保佑。”
屋里汪大贵的媳妇则是疼痛难忍,叫声一次比一次大,当听到哇哇的哭声时,屋里屋外都变得很安静,尤其是汪大贵好像突然间有某种东西堵住他的嘴巴。几秒过后,立马回过神,冲进里屋里,恨不得想要马上抱起“儿子”。
“大贵啊,恭喜恭喜,喜得千金。”产婆嘴巴笑得合不拢嘴,毕竟马上就可以拿到钱,任务也就完成,走人,免得汪大贵又是一堆唠叨。
汪大贵傻了,他的双腿直哆嗦,抱着孩子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嘴巴里一直嘟哝着“一定是我不够诚恳,不够诚恳啊,菩萨没有听到我的祈祷。”这已经是汪大贵第四次这样说。
汪大贵的媳妇则还是如前几次一样,生完孩子就虚脱得睡着了,整个房间都是血腥味,三个孩子赶忙将窗户打开通风。
说来奇怪,汪大贵的另外三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是哭个不停,每当汪大贵抱起来要等到好久他们才会停下哭泣。可是,当这个孩子见到汪大贵抱起她的时候,突然嘴角微微上翘,停住了哭声,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后来汪大贵会如此喜欢这个小女儿的原因。汪大贵按照自己事先取好的名字为小女儿取名为荣,汪荣。汪大贵在心里想着是要把这个女儿当做男孩来看待的,汪大贵习惯性的称呼她为阿荣。
汪大贵的另外三个女儿很不解父亲为什么要给妹妹取个男生的名字。当然,汪大贵也从来不对她们说明原因,只有汪大贵的媳妇知道,汪大贵是多么渴望有个儿子。可是憨厚的汪大贵是知道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哪里还有积蓄来继续生养,这样想着想着也就罢了,除了这个以外,汪大贵自己也知道,这么多年一直在祈祷,希望媳妇可以生个儿子,每一次都是一场空,久而久之他自己也就慢慢来淡化心里的那个梗,在那个年代谁都想要一个儿子。
阿荣已经一岁了,家境贫寒,全家只有省着吃的给阿荣,毕竟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汪大贵的另外三个孩子也是因为正在长身体,没办法只有汪大贵和媳妇要忍着饿来给孩子们吃,偶尔都开始靠吃树皮野菜来充饥。汪大贵还是每天早出晚归到田里务农,大女儿因为也有十岁了,也在帮着家里干活,其他两个女儿则跟着他媳妇一起帮忙照顾阿荣与家内的事情。
汪大贵时常觉得阿荣继承了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劲,常常以此为傲,他内心笃定的认为这孩子日后肯定是有出息的。阿荣早在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会自己走路,汪大贵每次看到阿荣朝着自己蹒跚而来的样子都是笑的合不拢嘴,他自己深信阿荣像他一样傲气,倔强,不屈服。
1937年,阿荣已经3岁。当时全国各地受社会局势的影响,原本安安静静的汪家村也开始慌乱了起来,这叫汪大贵开始有些担忧与后怕,他害怕孩子们会受到苦,加上家里条件拮据内心更是充斥着不安。他整天忧心忡忡,不在状态。
“大贵,你知道吗?听说东边那户人家,已经将自己的孩子们送走了,女孩送去当童养媳,男孩则送去做务农,都是送到邻村有钱人家。”
“什么?他们这是干嘛,怎么能够将孩子送人。”
“还不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吗?”汪大贵的妻子把目光转向了坐在床上玩耍的四个人孩子们。
汪大贵也就明白了妻子的意思。
“不可能,你想都别想,我们不能这么做,都是身上的一块肉啊。”汪大贵眼里含着泪大声说道。
汪大贵和妻子陷入了异常安静的状态,直到听到阿荣的哭声才得以反应过来。阿荣哭声越来越大,汪大贵赶紧过去一看,抱起阿荣,但还是哭个不停,汪大贵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了,直到妻子抚摸着阿荣的额头,才发觉阿荣在发烧。
已是夜里,要去看大夫眼下怕是不行,这下可把汪大贵和妻子急的不行。毕竟,阿荣才三岁,小小的身体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汪大贵心疼的跪在地上祈求。妻子拿来冷毛巾放在阿荣头上来以此降温,然后煮着姜水给阿荣喝下,这样折腾一夜汪大贵与妻子彻夜未眠,各自都怀着心事,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清早在家禽的叫声中,汪大贵被惊醒,手里还抱着阿荣,赶忙摸着阿荣的额头,好在已经不是那般滚烫,汪大贵悬着的心也就落了下来,赶忙将阿荣放到床上准备出去务农。天气也是越来越寒冷,哪里还有什么好的庄家,也就是几颗大白菜可以去除除草之类的了,汪大贵满是哀愁,家里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了,该如何是好。
汪大贵站在田埂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埂,想着当下社会动荡的局势,过着一个不知道明天有没有吃的日子,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日子,内心翻滚着,脑海里的脑浆快速流动着,他自己也开始不清楚这个家该如何撑下去,如今最大的负担便是三个孩子。他有种念头,想要解脱于这样的境况,但该怎么做,如何做?
—— 未完、待续
…………………………………………………………………………………………………………
开始尝试着写长篇连载的故事,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故事未完,还在继续。
微信公众号:ttshengxiao(笙箫)
新浪微博(博客):流年_我是自己的影子
1934年农历10月24日是一个平年,是农历甲戌年(狗年),同时也是民国二十三年。汪家村并没有因为当时社会的局势而动乱不安,仿佛与世隔绝一般的存在着,家家户户还是很平静的过着日子。
只有靠近河塘边的汪大贵家,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在喧闹,原来汪大贵的老婆今天又要临盆了,这是他们第四个孩子出身,前三个都是女儿。旧时代的人们总是很希望可以有很多孩子,热闹、防老。最好可以多生几个男孩,日后好养老,也可以更好传宗接代,汪大贵其实一直都是这么想的。产婆早已准备好接生的准备,只是这个孩子显得有点不乖,让大家都铁定的认为肯定是个男孩,不然不会这般调皮,久久不出来。
产婆说:“使劲,已经可以看到孩子的头了。”汪大贵和三个孩子站在门外,心里是急得上窜下窜的,双手合十,祈求者母子平安,是的,汪大贵他是相信这回肯定是个男孩的。
“菩萨保佑,母子平安,我一定每逢初一十五都拜祭您,母子平安,母子平安,我连名字都想好了,叫汪荣,汪家的荣耀啊,菩萨保佑。”
屋里汪大贵的媳妇则是疼痛难忍,叫声一次比一次大,当听到哇哇的哭声时,屋里屋外都变得很安静,尤其是汪大贵好像突然间有某种东西堵住他的嘴巴。几秒过后,立马回过神,冲进里屋里,恨不得想要马上抱起“儿子”。
“大贵啊,恭喜恭喜,喜得千金。”产婆嘴巴笑得合不拢嘴,毕竟马上就可以拿到钱,任务也就完成,走人,免得汪大贵又是一堆唠叨。
汪大贵傻了,他的双腿直哆嗦,抱着孩子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嘴巴里一直嘟哝着“一定是我不够诚恳,不够诚恳啊,菩萨没有听到我的祈祷。”这已经是汪大贵第四次这样说。
汪大贵的媳妇则还是如前几次一样,生完孩子就虚脱得睡着了,整个房间都是血腥味,三个孩子赶忙将窗户打开通风。
说来奇怪,汪大贵的另外三个小孩出生的时候都是哭个不停,每当汪大贵抱起来要等到好久他们才会停下哭泣。可是,当这个孩子见到汪大贵抱起她的时候,突然嘴角微微上翘,停住了哭声,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后来汪大贵会如此喜欢这个小女儿的原因。汪大贵按照自己事先取好的名字为小女儿取名为荣,汪荣。汪大贵在心里想着是要把这个女儿当做男孩来看待的,汪大贵习惯性的称呼她为阿荣。
汪大贵的另外三个女儿很不解父亲为什么要给妹妹取个男生的名字。当然,汪大贵也从来不对她们说明原因,只有汪大贵的媳妇知道,汪大贵是多么渴望有个儿子。可是憨厚的汪大贵是知道家里早已一贫如洗,哪里还有积蓄来继续生养,这样想着想着也就罢了,除了这个以外,汪大贵自己也知道,这么多年一直在祈祷,希望媳妇可以生个儿子,每一次都是一场空,久而久之他自己也就慢慢来淡化心里的那个梗,在那个年代谁都想要一个儿子。
阿荣已经一岁了,家境贫寒,全家只有省着吃的给阿荣,毕竟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汪大贵的另外三个孩子也是因为正在长身体,没办法只有汪大贵和媳妇要忍着饿来给孩子们吃,偶尔都开始靠吃树皮野菜来充饥。汪大贵还是每天早出晚归到田里务农,大女儿因为也有十岁了,也在帮着家里干活,其他两个女儿则跟着他媳妇一起帮忙照顾阿荣与家内的事情。
汪大贵时常觉得阿荣继承了他骨子里的那股倔劲,常常以此为傲,他内心笃定的认为这孩子日后肯定是有出息的。阿荣早在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会自己走路,汪大贵每次看到阿荣朝着自己蹒跚而来的样子都是笑的合不拢嘴,他自己深信阿荣像他一样傲气,倔强,不屈服。
1937年,阿荣已经3岁。当时全国各地受社会局势的影响,原本安安静静的汪家村也开始慌乱了起来,这叫汪大贵开始有些担忧与后怕,他害怕孩子们会受到苦,加上家里条件拮据内心更是充斥着不安。他整天忧心忡忡,不在状态。
“大贵,你知道吗?听说东边那户人家,已经将自己的孩子们送走了,女孩送去当童养媳,男孩则送去做务农,都是送到邻村有钱人家。”
“什么?他们这是干嘛,怎么能够将孩子送人。”
“还不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没有办法才这样做的吗?”汪大贵的妻子把目光转向了坐在床上玩耍的四个人孩子们。
汪大贵也就明白了妻子的意思。
“不可能,你想都别想,我们不能这么做,都是身上的一块肉啊。”汪大贵眼里含着泪大声说道。
汪大贵和妻子陷入了异常安静的状态,直到听到阿荣的哭声才得以反应过来。阿荣哭声越来越大,汪大贵赶紧过去一看,抱起阿荣,但还是哭个不停,汪大贵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了,直到妻子抚摸着阿荣的额头,才发觉阿荣在发烧。
已是夜里,要去看大夫眼下怕是不行,这下可把汪大贵和妻子急的不行。毕竟,阿荣才三岁,小小的身体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汪大贵心疼的跪在地上祈求。妻子拿来冷毛巾放在阿荣头上来以此降温,然后煮着姜水给阿荣喝下,这样折腾一夜汪大贵与妻子彻夜未眠,各自都怀着心事,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清早在家禽的叫声中,汪大贵被惊醒,手里还抱着阿荣,赶忙摸着阿荣的额头,好在已经不是那般滚烫,汪大贵悬着的心也就落了下来,赶忙将阿荣放到床上准备出去务农。天气也是越来越寒冷,哪里还有什么好的庄家,也就是几颗大白菜可以去除除草之类的了,汪大贵满是哀愁,家里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了,该如何是好。
汪大贵站在田埂上看着一望无际的田埂,想着当下社会动荡的局势,过着一个不知道明天有没有吃的日子,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天的日子,内心翻滚着,脑海里的脑浆快速流动着,他自己也开始不清楚这个家该如何撑下去,如今最大的负担便是三个孩子。他有种念头,想要解脱于这样的境况,但该怎么做,如何做?
—— 未完、待续
![]() |
…………………………………………………………………………………………………………
开始尝试着写长篇连载的故事,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故事未完,还在继续。
微信公众号:ttshengxiao(笙箫)
新浪微博(博客):流年_我是自己的影子
-
笙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6-04-18 21:06:11